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可控电解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GDC血管内栓塞后作回顾性分析。选择动脉瘤的瘤顾比例大于2,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C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后,用GDC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栓塞,无1例并发症及死亡。结论:GDC性能良好,操作简便,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黄鑫  杨鹤 《当代医学》2011,17(10):88-89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不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对27例33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弹簧圈栓塞22例27个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2)支架辅助栓塞2例2个动脉瘤,无神经功能缺失。(3)球囊及支架辅助栓塞1例2个动脉瘤,无神经功能缺失。(4)载瘤动脉闭塞2例2个动脉瘤: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并非先天性疾病,它的形成源于多种因素,造成动脉璧结构的改变,以及血流动力的作用。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出血及早期并发症。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医师开始选择这种微创、有  相似文献   

4.
Ji Y  Wang ZG  Ding X  Qu CC  Zhang QL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9):1303-1305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复发的临床因素.方法 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男37例,女33例,年龄37-63岁,平均47岁.70例,共74个动脉瘤.分析栓塞前后几何形状、栓塞方法、栓塞材料和复发前后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图像,并对37例栓塞术后患者在3个月到1年内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栓塞术后通过DSA复查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74个动脉瘤.其中8例,共9个动脉瘤复发.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起始处5个,前交通动脉2个,右侧大脑中动脉一级分叉处2个;宽颈动脉瘤4个,形态不规则动脉瘤5个;致密栓塞3个,不致密栓塞6个.结论 宽颈、瘤体大、形态不规则和不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通过微导管将微弹簧圈置入动脉瘤中,使动脉瘤得到有效的栓塞。站果:本组栓塞治疗21例22个动脉瘤,完全栓塞20个动脉瘤(2例二次栓塞),占90.5%,栓塞加手术2例,占9.5%,无死亡病例,达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是进口及国产栓塞材料联合应用,既节省治疗费用,又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结论: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告电解脱弹簧圈(Guglielim detachable coils,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体会。方法 采用神经介入GDC系统栓塞29例颅内动脉瘤。结果 100%闭塞15例、90%闭塞12例、80%闭塞2例。术后并发头痛3例、微弹簧圈部分脱出并悬挂于载瘤动脉内1例、动脉瘤破裂、严重消化道出血死亡各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动脉瘤腔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动脉瘤的方法。GDC系统是一个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手术并发症少的栓塞系统。  相似文献   

7.
刘杰明  陈建民  李子坚 《广东医学》2000,21(11):985-986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以往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夹闭为主,直接手术不能到达的部位或病情不允许手术者方采用栓塞治疗。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操作者经验的提高,适应证日益广泛。现总结我科治疗的5例动脉瘤病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例,女3例。年龄41~54岁。均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Hunt和Hess分级为2~4级。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确诊。动脉瘤部位: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M1段)1例,多发性动脉瘤1例,分别位于同侧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8.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行颈内动脉结扎或颅内动脉瘤孤立手术 ,近年来由于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 ,对直接手术困难的颅内巨大动脉瘤采用了栓塞治疗方法 ,现报告我科收住的 1例巨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情况 ,并就治疗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 ,男 ,47岁 ,因反复头痛、复视 3个月 ,门诊经头颅 CT诊为鞍旁占位 ,后经 MRA明确诊断为颅内巨大动脉瘤于 2 0 0 0年 2月 14日入院。入院神经系统检查 :眼底视神经乳头轻度水肿 ,左外展神经麻痹。入院后第 2天 ,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 ,证实为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56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包括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病情,正确的体位,穿刺部位的护理,预防脑血管痉挛,腰池引流的护理,康复期的指导等等。结果 56例中8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3例术后破裂再出血也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1例在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瘤体破裂再出血死亡。1例手术结束回病室后十分钟发生动脉瘤再出血死亡,50例恢复良好。结论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显微手术夹闭结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近3年经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血栓塞治疗脉治疗结果。方法:统计近 科的颅内动脉患者25例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结果,其中前循环动脉瘤20例,后循环动脉瘤5例:结果:25例患者中,手术夹闭13例,栓塞12例,人败改为手术夹闭者5全民2例,栓塞后偏瘫失语者2例。结论:颅仙动脉瘤治疗宜着选手术夹闭,栓塞可作为手术的补充,用于手术难以达到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6例(70个),4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发生血栓,1例发生微弹簧圈误栓,5例发生血管痉挛,分别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因并发症而死亡2例(3.03%),因脑血管痉挛而出现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2例(3.03%),经积极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 栓塞技术的提高,栓塞材料的改进,术中发生情况的正确处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收治的6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情况,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临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死亡率可高达 2 5 %~ 6 0 % [1] 。以往手术夹闭动脉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由于显微导管和栓塞材料的可控性研制 ,使得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越来越普遍。本院自1999年底至 2 0 0 2年 2月 ,开展脑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0例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且该手术具有创伤小 ,病人恢复快的优点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术资料10例病人中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为 2 5~ 5 8岁 ,平均年龄为 4 1岁 ;入院时表现为颅内出血 6例 ,头痛 3例 ,神经功能障碍 1例。2 护理要点2 .1 术前护理2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人选择、操作要点及疗效。方法对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32例患者33枚动脉瘤均一次栓塞成功,除1例患者术后5天出现脑血管痉挛致不全偏瘫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技术始于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使用可脱性乳胶球囊栓塞术。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微弹簧圈(Microcoil,MC)栓塞技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易被病人接受。我科近年来分别用球囊及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5例,报告如下。1临...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随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 对173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病人进行临床随访,了解栓塞治疗后3-24个月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部分病人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方法,了解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发情况及复发的原因。结果经对173例病人的临床随访,均未见再出血,临床症状逐步恢复,其中56例动眼神经麻痹病人,1例于1周内恢复,52例于1年内恢复,3例于1.5年内恢复。10例视力下降病人,6个月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84例病人行脑血管造影复查,5例复发,其中2例因可脱性弹簧圈吸收造成复发,3例因弹簧圈移位,瘤蒂显影,无一例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因其创伤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而成为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Xiang L  Xu HW  Xu Y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1):2202-2204
目的 评估血管内栓塞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探讨其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微小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结果和术中操作.22例患者中,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54.5岁.Hunt-Hess分级:Ⅰ~Ⅱ级和Ⅲ~Ⅳ级的患者分别为12和10例.22个动脉瘤根据位置分类: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动脉瘤分别为7、2、8和5个.所有患者均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7例支架辅助,2例球囊辅助).结果 22个动脉瘤中,致密栓塞17例,瘤颈残留1例,瘤腔残留4例,未出现弹簧圈移位和载瘤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术后一过性轻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效果可靠;规范且熟练的操作、手术方式和血管内材料的合适选择是微小动脉瘤治疗成败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chnique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ruptured intracranial very small aneurysms and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such aneurysms. Methods Twenty-two intracranial very small aneurysms in 22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undergoing endovascular therapy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heir clinical, imaging,interventional and follow-up data were analyzed. Among them, there were 13 males and 9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54. 5 years old. The Hunt-Hess grade was as follows:Grades Ⅰ and Ⅱ ( n = 12) and Grades Ⅲ and Ⅳ (n = 10). The locations of aneurysms were as follows: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n = 7),middle cerebral artery ( n = 2),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 n = 8 )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 n = 5 ).All aneurysms were embolized with coils. Among them, 7 received stent assistance and 2 balloon remodeling. Results Among 22 coiled aneurysms, complete occlusion was achieved in 17 aneurysms, neck remnant occurred in 1 patient and aneurysm remnant in 4 patients. Two aneurysms ruptured during coiling and one patient died from it. One patient had transient hemiparesis. All patients received a follow-up of 3 -36months and there was no recurrent hemorrhage. Conclusion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very small aneurysms seems to be technically feasible, relatively safe and practically effective. An 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interventional materials and use of sophisticated techniques yield an excellent outcom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探讨其栓塞时机、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所用弹簧圈包括GDC-360°、GDC-Matrix以及水解脱弹簧圈。对2例宽颈动脉瘤及1例夹层动脉瘤分别采用球囊Remolding技术及Neuroform支架辅助水解脱弹簧圈进行栓塞。结果100%栓塞16例;95%栓塞1例;90%栓塞1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因脑血管痉挛并发一过性偏瘫、失语2例,无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微弹簧圈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2008年6月~2009年4月35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术后严密观察患者,防治各种并发症,做到系统性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杂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复杂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综合使用新型球囊、颅内支架铺助栓塞技术、超柔软微弹簧圈成篮技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探讨技术难点.结果:本组50例患者共应用支架53个,每个支架内分别填入弹簧圈1~13只,平均5.4只.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进行脑血管造影,动脉瘤均获栓塞.术后2例患者出现轻微失语症状,经扩张血管、扩容、活血化瘀治疗后好转.对本组45例患者(其余5例均为2011年后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45例患者均未复发,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采用支架及球囊辅助超柔软微弹簧圈成篮技术治疗复杂型颅内动脉瘤效果理想,且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