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喉癌全切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肠内营养对喉癌全切术后患的支持疗效。  相似文献   

2.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经鼻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eady enteml nutnion EEN)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胃癌患者,在行胃癌根治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2天开始经鼻肠营养管实施EEN,第八日观察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肠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经鼻肠营养管实施EEN,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较术前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少.结论:胃癌根治术后,经鼻肠营养管实施EEN,可以显著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不良反映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喉癌病人术后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吞咽功能,术后7~10 d内不能恢复正常进食,易引起营养不良。但绝大部分病人胃肠功能完好,不受治疗影响。所以,肠内营养(EN)支持应作为喉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首选[1]。我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  相似文献   

4.
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 总结我科1998-1999年18例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经验,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食道癌手术后早期(12小时)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营养,术前、术后1、7、14天测定血浆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果 食管道癌术后7天白蛋白较术前增高,术后14天明显增高,与术前比有明显差异(P<0.01)。淋巴细胞计数术后14天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1)。个别患出现腹胀、腹泻、经对症治疗缓解,全组患均能耐受早期肠营养。未发现有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 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患营养状态,安全可行无其他并发症,与静脉营养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其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并与胃肠外营养(PN)支持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喉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于术后24小时开始营养治疗,营养支持时间平均15天。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5天测量体质量;术前及术后1、7、15天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记录营养治疗费用、并发症、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质量、血清PA、ALB均较术前降低(P<0.05);Hb水平在术前、术后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EN组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1);EN组与PN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早期EN支持是喉癌等非腹部手术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术后进行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的喉癌患者51例分为2组:对照组(25例)术后实施传统的鼻饲喂养方法;观察组(26例)术后早期有计划地实施肠内营养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入院、术后1周、术后2周体重变化、拔胃管时间、体力恢复状态等。结果2组病人术后2周体重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体力恢复有明显差别。结论对喉癌病人术后早期有计划地实施肠内营养全程护理干预,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且能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将21例胃手术病人(溃疡病9例、胃癌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研究组(Ⅱ组)。Ⅱ组术中将内径2~3mm硅胶管置入空肠,两组术后处理相同。Ⅱ组术后24h开始进行EN(nu-trison)共...  相似文献   

9.
陈赢 《中国保健营养》2008,17(10):87-88
本文通过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到肠内营养是比肠外营养更安全易行的营养治疗方法,也是胃癌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将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在术后第1天(24h)即通过肠内营养输注系统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25例按常规处理,观察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表现,监测术前、术后1周营养状况,肝功能变化,免疫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49.2h.对照组为84.211、试验组2例轻度腹胀,1例出现高渗性腹泻,其余患者均耐受良好。试验组1例出现引流管口渗液,对照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试验组患者应用瑞素行肠内营养后血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CD3+、CD4+较术前均有所下降,试验组术后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4+/CD8+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转氨酶和黄疸指数存术后3、7d明显高于术前,组间比较也有明显差异性。结论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增加营养,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护士工作量.建议临床中对此类患者尽可能早期选川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1.
危重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危重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及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12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对照组完全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L4 d后,观察患者体重变化,测定血浆清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观察临床疗效及感染发生情况,并作统计分析.对于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第14 d时,治疗组体重、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而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待序贯的方法在危重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保证营养支持疗法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接受各种消化道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行空肠造瘘,术后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结果31例患者完成肠内营养治疗,无导管堵塞或脱出,平均输注营养液时间为(10.4±5.9)天,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42.4±15.9)小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7±17.2)天。16例患者出现腹胀,7例出现腹泻,13例出现糖代谢严重异常。出院前患者营养指标轻度下降,无死亡病例,伤口裂开1例,感染并发症2例,非感染并发症1例(心绞痛)。2例患者因严重腹胀及腹泻中止肠内营养。结论消化道手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应坚持无菌配液、严格管路护理、注意血糖变化和加强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结肠癌病人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意义。方法测定52例直结肠癌病人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前白蛋白(P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直结肠癌病人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后PA和RBP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PA和RBP的测定可敏感地反映直结肠癌病人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结肠癌病人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意义。方法测定52例直结肠癌病人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前白蛋白(P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直结肠癌病人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后PA和RBP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PA和RBP的测定可敏感地反映直结肠癌病人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肿瘤患者体液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肿瘤患者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6~12月本科收治的3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均分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两组。EN组术后24小时内经鼻空肠管输注肠内营养液,PN组经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两组热卡、氮量相同。于术前(营养支持前)、术后第7天(营养支持后)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C3、C4和CH50。结果EN组体液免疫指标较营养支持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PN组IgA、IgG、IgM差异无显著性;但C3、C4、CH50营养支持前分别为(1.091±0.227)、(0.221±0.051)和(40.950±11.400)g/L,营养支持后分别为(0.782±0.233)、(0.162±0.058)和(32.440±9.355)g/L,支持后较支持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2,0.009,0.049)。结论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机体体液免疫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治疗克罗恩病(CD)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肠内营养(EN)近年来在CD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适时和恰当地应用EN可加速缓解肠道炎症,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促进机体的康复。本文综述了EN在CD治疗中的疗效机制、疗效证据、国内外研究新进展以及在儿童、成人CD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老年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老年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45例)、肠外营养(PN)组(45例)及对照组(常规输液)组(18例),EN组术后24小时输注肠内营养液,PN组经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观察临床和测定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以及营养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01);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补体C3、C4和总补体溶血活性在各组问差异无显著性;EN、PN组治疗后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IgG、IgM、IgA及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EN组与P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EN组、PN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EN组治疗后CD4^+、CD4^+/CD8^+亦高于PN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安全、实用有效,对体质差、年龄大的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8.
小肠移植是治疗不可逆性小肠功能障碍的理想方法,营养支持对移植肠功能的恢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移植术前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纠正营养不良;移植术后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营养支持,才能使小肠移植物具有良好功能。适当的营养干预策略能够提高小肠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率、优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糖尿病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在全球约有2亿患者,且呈逐年增加趋势。糖尿病患者存在葡萄糖、脂质及蛋白质代谢异常。在外伤、手术、感染等创伤应激状态下,机体分解代谢明显增强,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应重视对患者提供恰当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0.
吴伦清  陆光成  潘宇 《现代保健》2013,(19):135-137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况的影响。方法:将需要营养支持的胃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肠内组(EN)和肠外组(PN),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基本营养状况,及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1)EN组体重、上臂围(MAC)、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血红蛋白(Hb)均高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N组血浆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LYM)下降较EN组明显(P〈0.0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N组为10.52%,PN组为2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EN在改善患者营养方面优于PN,并且EN可降低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