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曲靖市感染丙型肝炎的非高危人群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研究,寻找本地区流行基因型,为丙型肝炎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住院病人血液,提取RNA,采用HCV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RT-PCR扩增,PCR产物直接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采集228例病人血清,排除具有高危因素影响的血清29例,非高危人群丙型肝炎病人血清199例。共检出4个基因型(1、2、3、6),5个基因亚型(1b、2a、3a、3b和6a),有37例不能鉴别的基因亚型。其中1b型78例(39. 2%)、2a型42例(21. 1%)、3a型15例(7. 5%)、3b型23例(11. 6%)、6a型4例(3. 0%)和未能分型37例(18. 6%)。根据文献检索提取云南省HCV基因分型流行情况,对于HIV/HCV共感染的静脉吸毒者(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和静脉吸毒HCV感染者,前3位的基因亚型分别为3b、3a、1b;对于标本来源为医院病人,未进行感染途径分类,前3位的基因亚型分别为1b、3b、2a。结论曲靖市丙型肝炎非高危感染人群主要HCV基因亚型1b型和2a型与我国的主要基因亚型基本一致,与云南省主要的HCV基因亚型略有区别,但与同地区的HIV/HCV共感染的静脉吸毒者HCV基因型有着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并应用HCV基因分型技术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H),调查广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针对HCV 5'端非编码区(5'UTR)和核心蛋白区(C区)设计特异性捕获探针及生物素标记引物,建立HCV基因分型的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应用本技术对11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型和亚型检测,同时对其中38份标本中的HCV进行RT-PCR扩增、测序、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HCV基因型和亚型,以评价反向点杂交法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15份血清标本中,反向点杂交法HCV基因型及亚型检出率为96.5%(111/115),15份阴性对照全部为阴性.111例检出基因型的标本中1b型63例(56.8%)、2a型9例(8.1%)、3a型4例(3.6%)、3b型6例(5.4%)、6a型28例(25.2%)、1b/2a混合型1例(0.9%).经测序分型确定此法检测准确度为100%,特异度为100%.结论 HCV基因型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准确可靠、简便经济、高效,适用于临床检测.广东地区的HCV基因型分布以1b型为主,呈现出1b型比例下降,3a、6a型比例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云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相关性肝硬化、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中丙肝病毒 (HCV) 的基因亚型及RNA载量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通过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患者241例, 其中丙型肝炎组患者169例, 丙肝相关性肝硬化组56例, 丙肝相关的肝癌组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血清中丙肝病毒基因亚型以及HCV RNA载量.结果 在丙型肝炎患者中3b型最多 (27.81%) ;在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中1b型最多 (30.36%) ;在丙肝相关性肝癌中3 b型最多 (31.25%) .3组患者基因亚型比例无显著差别 (P>0.05) .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相关性肝硬化、丙肝相关性肝癌组患者的HCV RNA载量分别为 (332±114) Copies/m L、 (189±73) Copies/m L、 (152±56) Copies/m L.3组患者HCV RNA载量的差异显著 (P<0.01) , 慢性丙型肝炎组高于其他2组 (P<0.01) , 但丙肝相关性肝硬化组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患者HCV RNA载量没有明显差别 (P>0.05) .结论 云南地区丙型肝炎中以3b型为主, 丙肝相关性肝硬化中以1b型为主, 丙肝相关性肝癌中3b型为主.在慢性丙型肝炎进展过程中HCV RNA载量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贵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亚型分布状态.方法:在164份抗HCV抗体和HCVRNA均阳性的血清标本中,分别提取HCV RNA,通过逆转录巢式PCR(RT nested-PCR)扩增C基因的羧基端至E1基因的氨基端长度为474 bp的片段,测定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的HCV序列进行系谱分析,确定HCV基因亚型.结果:164份HCV感染者血清标本通过RT-nested均获得阳性条带,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好,序列与系谱分析显示1a3例(1.8%)、1b 58例(35.4%)、2a 2例(1.2%)、3a 25例(15.2%)、3b 38例(23.2%)及6a 35例(21.3%).结论:贵州地区HCV流行的基因亚型有1a,1b,2a,3a,3b,6a共6种,主要为1b、3a、3b和6a亚型,提示贵州地区HCV流行的基因亚型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河源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河源市中心血站抗-HCV ELISA双试剂均阳性的无偿献血者样本,经HCV RNA定量检测,HCV RNA定量结果>1×103 IU/mL的样本,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 141例抗-HCV 双试剂阳性样本中,123例病毒载量大于1×103 IU/mL,108例获得基因分型结果。HCV基因分型为:6a(45例,41.67%)、3型(27例,25.00%)、1b (12例,11.11%)、1a (12例,11.11%)、1a+1b (6例,5.56%)和3型+6a(6例,5.56%)。HCV各基因型无偿献血者病毒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业无偿献血者HCV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无偿献血者间HCV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河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的基因型(亚型)包括1a、1b、3型和6a,其中6a亚型成为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第一流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岛地区丙型肝炎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优势株,分析丙型肝炎基因型与病人性别、感染途径、炎症活动度、病毒载量等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RT-PCR方法,对46例青岛地区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RNA提取物NS5B区和(或)CORE-E1区进行扩增,扩增片段进行基因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在PUBMED网站中获得基因分型结果,分析不同丙型肝炎基因型与病人性别、感染途径、肝病程度、HCV RNA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关系。结果 46例血清标本,HCV RNA均为阳性,44例可以分型,分型率为95.65%,其中基因1b型28例(63.64%),2a型14例(31.81%),3b型2例(4.55%)。丙型肝炎基因型的分布与病人性别、感染途径、肝病程度、HCV RNA含量及ALT、AST水平均无关(P〉0.05)。结论 青岛地区HCV流行株为基因 1b型和2a型,基因1b型为优势株,同时发现3b基因型。基因型与丙型肝炎的疾病进展程度及炎症活动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定量检测和HCV基因分型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10例北京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标本,应用RT-PCR和型特异性引物法对310例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310例标本中,HCV1b型有217例(70%),2a型74例(23.9%),2b型8例(2.6%),1b/2a混合型5例(1.6%),未分型6例(1.9%)。对299例HCV单基因型患者的基因型与性别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028,P<0.978)。299例患者的首次血清病毒RNA定量测定与基因型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F=16.525,P<0.01)。结论:北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1b型为主,基因型在性别上的分布没有差异。治疗前HCV基因型与体内病毒的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TRIzol法与磁珠法对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117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患者的血清及其基因分型信息.分别采用TRIzol法与磁珠法提取患者血清样本的HCVRNA,qPCR检测提取HCV RNA的病毒载量,分析两种提取方法所得HCV RNA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qPCR结果显示TRIzol法和磁珠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y=0.978x+0.063(R2 =0.973).Bland-Altman统计分析显示TRIzol法提取的HCV RNA病毒载量对数值的平均值略低于磁珠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1a、1b、2a、3a和6a基因型中两种提取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zol法提取HCV RNA的定量检测结果和磁珠法相当,且成本低廉,可在国内广泛用于试剂盒的开发和HCV RNA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武威地区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特征,为HCV感染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70例抗-HCV阳性血清标本,并对血清标本PCR扩增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进行基因分型.结果:70例标本中HCV1b型38例,占54%;HCV2a型21例,占30%;HCV1b/2a混合型9例,占13%;HCV2b型2例,占3%.结论:武威地区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2a型,同时存在1b/2a混合型和2b型,与相邻城市HCV基因型分布比较有一致和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年来检测出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基因分型结果,分析基因型分布特征。结果 1 998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共检出5种基因型、15种基因亚型,其中4例为2种基因亚型的混合感染。其基因型或亚型分布:1a型8例(0.40%)、1b型1 368例(68.47%)、1c型18例(0.90%)、2a型78例(3.90%)、2b型1例(0.05%)、2i型16例(0.80%)、3a型291例(14.56%)、3b型154例(7.71%)、3k型4例(0.20%)、5a型1例(0.05%)、6a型50例(2.50%)、6b型3例(0.15%)、6h型1例(0.05%)、6n型1例(0.05%),混合感染中1b/1c型、1b/6h型、2c/2a型、3b/3k型各1例(各占0.05%)。不同性别间主要基因亚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段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主要为1b亚型,其次为3a、3b、2a、6a亚型,同时还存在1a、1c、2b、2i、3k、5a、6b、6h、6n、1b/1c、1b/6 h、2c/2a、3b/3k等单一或混合基因型,提示患者基因型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了解天津地区丙型肝炎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52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基因测序法进行HCV基因型的检测,并对基因型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52例丙型肝炎患者分别感染1b、1a、1c、2a、2i、3a、3b、4a和6a共9种基因亚型,其中1b型占59.9%,其次是3a型,占12.7%。对1型、2型、3型和4型4种基因型进行肝功能、HCVRNA病毒载量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HCV感染的不同肝病程度患者的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津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1b型为主,其次为3a型。HCV基因型与HCVRNA病毒载量、肝脏损伤指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浙江省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参考Ohno的分型方法,采用巢式RT-PCR法扩增抗HCV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样品HCV核心(core)基因部分区段(-12nt~+343nt),克隆并测序[1];以Clustalw软件对所克隆片段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并分型。结果在60份HCV抗体阳性血清中,HCV检出率为55%(33例);系统进化树分析提示共有1b、2a、3a、3b、6a 5个不同的基因型,以1b、3b和2a基因型为主,其中1b阳性率为52%(17例)。结论浙江省慢性HCV感染者中HCV基因型呈现出以1b、3b和2a为主、多基因型存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南通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南通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将 5 3例抗HCV阳性的血清标本用RT -PCR法检测HCV -RNA ,然后采用膜显色结果判读的基因芯片对 3 2例HCV -RNA阳性者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南通地区HCV感染检出 1b、1a、2a、1b + 1a、1b + 1a + 2a共 5种单一基因型和混合基因型 ,其中以 1b型为主 ,占 5 3 .1%。结论 :南通地区 1b型为优势株 ,2a和 1b + 1a型居次 ;1b + 1a型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GR)技术对 2 69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CVNS5b区基因片段扩增 ,并对 5 6例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 ,同时观察干扰素α 2b对其中 48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结果 :HCV单纯 1b型感染、1b与 1b混合感染及 2a型感染对干扰素的应答率分别为 70 % (14 /2 0 )、9 5 % (2 /2 1)、71 4% (5 /7) ;其中完全应答分别为 45 % (9/2 0 )、4 8% (1/2 1)、5 7 1% (4 /7) ;部分应答分别为 2 5 % (5 /2 0 )、4 8% (1/2 1)、14 3 % (1/7)。 1b与 1b混合感染组同单纯 1b型及 2a型感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单纯 1b型感染组与 2a型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HCV单纯 1b型感染或 2a型感染者对干扰素敏感 ,而 1b与 1b混合感染者干扰素治疗效果极差 ,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一项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方法 用RTPCR法常规检测HCC组织和部分患者血清HCV,再以巢式RTPCR法对HCV阳性标本中5种HCV基因型进行鉴别。对多数标本中HBsAg和HBVDNA也进行了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HCC组织中HCV阳性率为50%(39/78),与HBV者(64.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者重叠感染率34%(20/59)。在10例血清HCV阴性HCC患者中,3例HCC冰冻组织检出HCVRNA。在HCC组织中共检出3种HCV基因型,其中2a、1b、3a和混合型分别为17例(43.6%)、9例(23.1%)、4例(10.3%)和2例(5.1%),各基因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但2a型与1b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a型与HBV的重叠感染明显较其他HCV基因型者常见(P<0.05)。结论 2a型HCV是HCC组织中最常见的基因型并易与HBV重叠感染率,HCC患者血清HCV检测不一定能准确反映HCC组织中的HCV感染率,其所示基因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分析宿主IL28B基因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全程联合治疗,其中92例患者完成了治疗后24周随访,同时分析HCV基因型及宿主IL28B基因型对治疗结束时应答(ETR)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结果 IL28B基因CC型在这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占89%。在HCV基因1b型患者中,IL28B基因CC型患者可以获得比非CC(N-CC)型更高的ETR率(P=0.001 4)和SVR率(P=0.000 7),但在HCV基因非1b(N-1b)型患者中,CC型与N-CC型患者间的抗病毒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L28B基因N-CC型患者中,HCV基因N-1b可以获得比1b型更高的ETR率(P=0.035 0)和SVR率(P=0.022 2),但在CC型患者中,HCV基因N-1b与1b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V基因型及宿主IL28B基因型对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具有重要影响。联合检测宿主IL28B基因型和病毒基因型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预测抗病毒疗效,为真正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HCV基因型别及序列动态变化。方法采用HCV型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检测及HCV5’-非编码区(NCR)和核心区测序确定不同时间、不同病人HCV感染者血清标本的HCV型别,并进行序列分析和比较。结果所测HCV基因型均为1b和2a型;HCV基因型随时间的推移发生1b和2a型的转换,且转换过程中有混合感染现象。同一型5’-NCR基因序列无变化,与时间和病人无关;核心区1b型序列均相同,与时间和病人无关,2a型序列因病人而异。结论HCV基因型的变化是多层次的,首先是型的变化,其次是准种,再次是不同的毒株。5’-NCR和核心区序列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在四川(川)、云南(滇)、贵州(黔)等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及临床特征,为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21例来自川、滇、黔地区的丙型肝炎患者,采用焦磷酸测序法进行HCV基因分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致病性的差异。结果  ①216例HCV- RNA阳性的丙肝患者被成功分型,共发现1、2、3、6等4种常见基因型和1a、1b、2a、2b、3a、3b、6a等7种常见基因亚型,其所占比例为:1a型5.1%(11/216)、1b型36.1%(78/216)、2a型3.7%(8/216)、2b型0.9 %(2/216)、3a型7.4%(16/216)、3b型27.8%(60/216)、6a型17.1%(37/216),此外,还发现其他少见亚型(4a/6n)共4例,占1.9%(4/216)。②川、滇、黔分布前3位的基因亚型分别是3b、1b、6a和3b、1b、2a/3a及1b、6a、3b;男、女患者比例最高的亚型分别是3b(33.1%)和1b(48.3%);>40岁患者以1b(39.8%)、3b(18.6%)、6a(15.9%)为主;<40岁患者以3b(37.9%)、1b(32.1%)、6a(18.4%)为主;感染方式以输血(血制品)40.1%为主,其他及不明原因者也占较大比例(33.8%)。③急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丙肝后肝硬化和肝癌4种临床类型的丙型肝炎均以1b型比例最高,其次是3b、6a型;1b型患者的HCV载量及肝功能损害指标均高于其他亚型患者(P <0.05)。结论  川、滇、黔等中国西南部地区HCV-RNA阳性的汉族HCV感染者以1b、3b、6a为优势基因,且呈多样化分布;HCV载量较高的1b亚型,可能更容易导致患者肝功能的损害以及丙型肝炎的慢性化、肝脏的纤维化和癌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索磷布韦、达拉他韦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对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HCV RNA)转阴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2例基因1b型C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36例)给予达拉他韦+索磷布韦+利巴韦林治疗,B组(46例)给予达拉他韦+索磷布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CV RNA转阴率,治疗结束后第4、12周HCV RNA不可测(SVR4、SVR1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 在治疗4、8周时,两组患者HCV RNA转阴率有所增加;但治疗后12周时,两组患者HCV RNA转阴率并未继续升高,与治疗后8周时的转阴率持平。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4、8、12周时HCV RNA转阴率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SVR4、SVR12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期间出现贫血、皮疹、头痛、疲劳、恶心及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达拉他韦、索磷布韦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对基因1b型CHC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均具有较高的HCV RNA转阴率,但联合利巴韦林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增加的风险,且达拉他韦+索磷布韦联合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可尝试将疗程缩短为8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