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三氯苯胺对人体的危害,以做好防护工作.[方法]调查三氯苯胺作业环境及作业工人健康状况并与无接触史的人员进行比较.[结果]接触组的流泪、咳嗽等体征高于对照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相对危险度是3.79倍(P<0.05),血象偏低机会也是对照组的4.41倍(P<0.01).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接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11.45,P<0.01).[结论]三氯苯胺对人体的肝脏、心脏、血象的危害是存在的,应继续做好监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三氯苯胺生产工艺流程为:苯胺 氯气→成盐→氯化→水解→中和→分离→蒸馏→结晶→干燥→成品。该产品主要用于电影胶片、摄影胶片的感光剂、舰船生产中的高级涂料和原料。三氯苯胺可引起接触者急性中毒。对女性健康及其生殖机能的影响,其资料相对较少,在报道中很难见到。为此,我们对长期接触三氯苯胺的女工健康状况及生殖机能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3.
采用稀硫酸浸温样品,正己烷提取,乙酸酐衍生后以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测定的方法首次对纺织品中五氯酚、三氯酚残留量进行了同时测定,探讨了提取、净化及色谱分析条件。方法回收率范围:三氯酚84.8-98.1%,五氯酚88.0-100.2%。相对标准偏差:三氯酚1.54-2.33%,五氯酚3.48%。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2,4,6-三氯酚:1.0ng/g,2,4,5-三氯酚:5.0ng/g,五氯酚2.0ng/g。  相似文献   

4.
Dreikorn等以抗植物真菌有效化合物2,4,6-三氯-N-2′4′,6′-三硝基二苯胺为导向化合物,找到新的急性灭鼠剂溴甲灵(Bromethalin),其化学名为N-甲基-2,4-二硝基-N-(2,4,6-三溴苯基)-6-(三氟甲基)苯胺。他们认为,二苯胺类N-甲基衍生物的适口性优于其N-H化合物。在该思想指导下,又合成了系列N-烷基二苯胺类化合物。我们围绕溴甲灵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希望找到新的急性灭鼠剂。首先,评价三氟甲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对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氟甲基在苯环的4位或5位,其毒力均明显降低。其次,为了比较二苯胺类N-H化合物与其N-甲基衍生物的毒力和适口性,我们还合成了一系列N-H衍生物,且发现2,4-二硝基-N-(2,4,6-三溴苯基)-6-(三氟甲基)苯胺(86111)的毒力高于溴甲灵,并有非常好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5.
周佑国 《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66-1666
2004年5月7日17时。我市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氯车间的三氯硫磷储槽输料管,被运送原料的汽车倒车时意外撞上,发生三氯硫磷泄漏事故。泄漏三氯硫磷约2t,造成公司生产区外的新生小区207名居民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  相似文献   

6.
一起严重苯胺泄漏事故的报告沈玉琪,苏玉明,郑黎明1994年8月27日晨,因撞车致使一辆8吨苯胺槽罐车破损,大量苯胺泄漏流入河中。当天晚上8时许,又逢狂风暴雨,污染面越来越广,河水受到苯胺的严重污染。发生事故的当天下午测定出事地点水中苯胺浓度高达374...  相似文献   

7.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2,4,6-三氯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与气相色谱法联用测定水中2,4,6-三氯酚。水中2,4,6-三氯酚使用条件优化的SPME技术进行顶空浓缩和微萃取,然后使用毛细气相色谱法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定量测定。最低检出浓度为0.05μg/L;含2,4,6-三氯酚0.4μg/L-100μg/L范围内,r=0.9996;对自来水加标2,4,6-三氯酚5μg/L、30μg/L、50μg/L回收率分别为111.3%、92.6%和98.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5%、8.96%和2.11%(n=6)。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稳定,且无溶剂污染,是测定水中2,4,6-三氯酚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雪梅  胡明辉  付作杰 《职业与健康》2008,24(16):F0002-F0002
苯胺是具有致癌作用的环境污染物,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它在环境中出现的概率日趋增多,因此受到环境监测部门的普遍重视。水样中苯胺大多采用先重氮化、再偶合后进行光度测定,近年来也有用色谱法、极谱法进行测定的报道。我们在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发现在酸性介质中,痕量苯胺能明显著地抑制溴酸钾氧化荧光素的褪色反应,从而建立了测定痕量苯胺的新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废水中苯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三氯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氯新(化学名为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广谱高效环保型抗菌剂,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酵母菌等均具有高效的杀灭和抑制作用。三氯新分子中的氯原子具有特殊的稳定性,不会释放出任何游离氯,因此,不会导致过敏反应,对人体无毒无害。它进入人体后,不经过肝肾代谢,直接通过消化道排于粪便中,最终被排除体外。  相似文献   

10.
徐紫君  周坚勇  王丽 《浙江预防医学》2008,20(3):F0003-F0003
苯胺是一种有机化工产品,用作染料中间体,它的毒性很大;近年来,由于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其污染也大大增加。2005年12月,我市发生一起因用苯胺的桶舀水淘米做饭而中毒的事件。目前对苯胺的检测方法只有水和空气,没有固体样品的检测方法,因为事情紧急,我们就参照水的测定方法测定了米饭和水中的苯胺,结果米饭中有高达53.0mg/kg的苯胺,  相似文献   

11.
苯胺(C6H5NH2)有特殊臭味的油状液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苯胺中毒实例 1987年9月11日,某制药厂一名35岁的男工朱某,在加入苯胺常规操作中,由于管道爆裂,苯胺沾染衣服和皮肤。经洗澡换衣后继续工作,下班后感到头晕、恶心,继而出现口唇、指甲紫绀等症状,送医院救治,诊断为急性苯胺中毒。这次事故是由于设备陈旧,年久失修和缺乏必要的安全检查,未及时发现事故隐患,职工也缺乏安全卫生意识,皮肤污染稍做清洗后,认为已无大碍而继续工作,导致重复接触,由于管道爆裂后苯胺气体在车间内逸散,又加重了呼吸道吸收等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三氯硫磷中毒2例报告浙江省金华市卫生防疫站(321000)胡跃强戚树型林惠芬三氯硫磷(PSCl3)常用作有机磷农药原料,高浓度吸入可引起中毒,且有较强腐蚀性。临床较少报道。现报告2例。患者均男性(29岁,32岁),本市某农药厂生产三氯硫磷的双磷车...  相似文献   

13.
秦延敏 《职业与健康》2000,16(5):115-116
急性苯胺(C6H5NH2)中毒是化工染料行业常见职业危害之一,在染料生产过程中,工人在原料加工、产品度制以及搬运储存过程中由于跑、冒、滴、漏事故,苯胺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引起中毒。本文就染料厂发生的3例急性苯胺中毒的抢救及护理报告如下,3例中毒者皆因在工作中经皮肤接触苯胺后约经1~3小时潜伏期出现中毒表现,最初首先在粘膜、皮肤、口唇、指甲、面颊及耳壳等处出现紫绀,同时伴有轻度头痛、眩晕、全身无  相似文献   

14.
吴蓓华  梁禄 《中国公共卫生》1998,14(11):678-67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三氯硫磷的检验方法曾有文献报道采用钼酸铵比色法〔1〕,但共存的磷酸盐干扰测定。本文根据三氯硫磷可在水中水解释放出硫化氢的原理,建立了测定三氯硫磷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1材料与方法1.1原理空气中的三氯硫磷经乙酸锌溶液吸收,热水中水解成硫化...  相似文献   

15.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尿中三氯乙烯代谢物王英锋吕姝清杨柳机体吸收三氯乙烯后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随尿排出。其主要代谢产物为三氯乙酸(TCA)、三氯乙醇(TCE)、结合态三氯乙醇(TCE-glu)及少量其它氯化物。由于三氯乙醇存在两种形式,测定上有一...  相似文献   

16.
大部分氧化型染发剂、部分功效成分苯胺衍生物及其氧化物具有致突变性。经口致癌性试验证明,部分苯胺衍生物可诱发大鼠、小鼠膀胱癌、肝癌等,但经皮致癌性试验呈阴性。使用者和职业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使用氧化型染发剂的安全性和致癌性,至今证据仍不充分。但是,职业接触可能增加癌症的发病率,估计相对危险,是中等强度。苯胺衍生物经皮吸收率〈1%。一次染发体内接触剂量〈10mg,80%以上从尿液排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方法对皮肤隔离膜进行质量控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皮肤隔离膜的杀菌成分“三氯新”进行控制 ;以粘度、涂抹后的表现等物理指标对其成膜性进行控制。三氯新在 0 .0 -5 0 .0 μg 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皮肤隔离膜中的共存物质不干扰杀菌成分“三氯新”的测定 ;皮肤隔离膜中“三氯新”含量不低于 0 .3 %;各项物理指标表现稳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皮肤隔离膜中“三氯新”简便、准确、可靠 ,皮肤隔离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三氯二辛基锡及有机锡废水对大型水蚤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改英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12):732-732
三氯二辛基锡及有机锡废水对大型水蚤的毒性研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50)任改英,许永有机锡化合物在农业生产中作为杀虫剂,在船舶业方面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涂料,三氯二辛基锡是制做塑料的一种稳定剂.也是饮食包装原料。有机锡在...  相似文献   

19.
职业接触邻甲苯胺,苯胺的生物监测A.W.Teassetal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职业接触邻甲苯胺和苯胺,与膀胱癌危险的增加有关,这就促使人们努力去鉴别工作场所接触这类芳香胺的生物标记物。为了确定工人尿样中的邻甲苯胺和苯胺,研制了一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  相似文献   

20.
酱油,作为我国的传统的酿造食品,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1999年10月,欧盟在中国出口的酱油中检测出超标的三氯丙醇,酱油的安全问题曾经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近日香港媒体报道国内用水解植物蛋白等7种化合物配制可能致癌的"化学酱油",被指摘的对象依然是三氯丙醇。三氯丙醇是什么?三氯丙醇又称3-氯-1,2-丙二醇,常温条件下为无色透明的液体。三氯丙醇不是广泛应用的化学品,仅在少数药物合成过程中使用。三氯丙醇为什么会出现在配制酱油中?因为配制酱油使用了水解植物蛋白,三氯丙醇是水解植物蛋白所含脂肪和盐酸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