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1年收集并上报的16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报的ADR中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占95.2%;以抗感染药最多,占71.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4.8%。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深入宣传ADR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增强医务人员对ADR监测的责任意识,保障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
涟源市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方法对我市收集的38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2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男性209例,占54.7%;女性173例,占45.3%,男性高于女性;20~59岁的年龄阶段发生ADR的报告例数278例;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149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7例)。结论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并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01—12收集的129例ADR报告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129例ADR报告中,男性59人,女性70人,女性略高于男性;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53例,占41.1%);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115例,占89.1%);引发ADR最多的药物是抗菌药物(43例,占33.3%);ADR损害类型主要是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52例,占40.3%)。结论医疗机构要加强ADR报告制度和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护公众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丰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205-520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7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应用药物种类、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70例发生ADR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0~12岁居多;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最多;药物种类以抗菌药物最多,其次为中药制剂。结论:重视ADR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我院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 《华西医学》2010,(1):101-10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收集到的6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报告ADR例数最多的部门为新生儿,有51例(76.12%);0~28 d年龄段患儿ADR发生率较高(52.23%),且男性高于女性;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因素(97.01%);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感染药(80.56%),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引发;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88.41%)。结论:儿童用药更应该加强ADR的监测,提高ADR报告的质量,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尤其是抗菌药物,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7年门诊、病房收集的175例ADR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75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7类48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82.86%(145例);在给药途径上,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0.0%(140例)。ADR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占45.71%(80例)。绝大多数的ADR出现在2h以内(97例),对症治疗15例,未进行特殊处理而有好转的160例。药品ADR报告者,护士63例(36%),药师112例(64%)。【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对ADR的认识,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01-2010-064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评价,从患者一般情况、用药途径、药品种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所致器官损害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46例药物不良反应中,男性比女性多,45岁以上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多于其他年龄段;4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物41种,其中抗感染药物18种,占43.9%,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10种,占24.4%,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次之。结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4年上报的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有70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最多,约占44.4%;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约占81.7%。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重视安全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洪贵  任强  陈佳  李小梅  郑咏池 《华西医学》2012,(10):1510-1512
目的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一2011年12月收集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络的16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与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例数最多的为临床科室,男女病例数比为O.87:1,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占77.98%);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占61.9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27.98%)。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上报的143例ADR,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例ADR中,女性(90例)多于男性(53例);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数量居首位,有121例(84.62%);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有134例(83.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本院ADR的监测和宣传工作,提高专业人员责任意识,减少ADR的发生,以保证药物在临床中安全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的相关因素,了解抗感染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以促进抗菌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集的522例抗感染药物ADR/ADE报告。结果:522例抗菌药品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1-14岁的儿童106例(20.31%),50-86岁的患者282例(54.03%);头孢菌素类239例(45.79%),喹诺酮类121例(23.18%)。抗菌药物ADR/ADE累及的系统-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129例(24.72%),消化系统108例(20.69%),呼吸系统97例(18.59%)。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护理,建立更好的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搜集并分析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类型为消化道反应(64.7%),其次为过敏反应(11.8%),以下依次发热(9.8%),血液系统反应(6.9%),肝脏毒性(3.9%),心脏毒性3例(2.9%)。102例不良反应中,评定为肯定9例,占全部不良反应病例8.8%;很可能67例,占全部不良反应病例65.7%;可能26例,占全部不良反应病例25.5%。男性略多于女性,60岁以上老年患者多见。结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尤其应关注60岁以上老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院临床使用的12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QNS)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搜集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门、急诊及住院部使用12种FQNS(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莫昔沙星、加替沙星、芦氟沙星、司帕沙星、伊诺沙星)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192例中男性患者113例(58.9%),高于女性患者79例(41.1%),31~4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最高(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涉及12种FQNs,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循环、皮肤、泌尿、消化、呼吸、血液等,其中以神经、循环、皮肤系统症状较多也较突出;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共137例(71.4%).结论 FQNS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2013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呈报的基本情况,掌握该院药品不良反应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ADR报告表填写项目录入Microsoft Excel XP电子表格,根据统计药品ADR发生的患者年龄、ADR表现的分布情况等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568份报告中,其中ADR发生较高的分别是抗菌药物、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起ADR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3.63%,其次是消化系统,占23.24%。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力度,增强ADR呈报意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上报的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涉及脏器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1例,占91.07%);心血管系统用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24例,占42.86%),其次为抗感染药物与能量、输液类药;中药注射液是引发ADR的主要心血管系统用药(15例,占26.7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和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16.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的发病原因。方法选取内分泌门诊的74位年龄>60岁的甲减患者,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入选患者男10例,女64例,平均发病年龄男(67.3±9.1)岁,女(64.8±9.7)岁,其甲减的病因如下:自身免疫甲状腺炎34例(46.0%);亚急性甲状腺炎2例(2.7%);手术后甲减17例(23.0%);放射碘治疗后甲减6例(8.0%);药物性甲减2例(2.7%);中枢性甲减4例(5.4%);不明原因9例(12.2%)。结论自身免疫甲状腺炎和手术后甲减是老年人甲减的主要病因,对老年甲减应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院近3年来20例2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 针对我院急诊收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降糖药物选用方式、发病时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年龄分成两组:≥65岁组(13例)和<65岁组(7例),从中找到引起低血糖昏迷的常见原因,由此探讨预防的措施.结果 我院低血糖昏迷主要发生在高龄糖尿病患者中;与口服磺脲类长效降糖药物和注射预混胰岛素有关;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昏迷发作时间以夜间为主,且与HbA1c较低有关;与<65岁组相比,≥65岁组患者有更低的HbA1 c(5.4±1.2)%vs(7.3±1.6)%(P<0.01),发作时更低血糖(1.58±0.59) mmol/L vs (2.39±0.67)mmol/L(P<0.05)和更长的病程(10.7±3.2)年vs (6.2±2.4)年(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血糖控制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