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直肠肿瘤患者30例,采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肿瘤距肛缘4~10 cm,平均6.5 cm;直径0.5~4.0 cm,平均2.1 cm;肿瘤占肠腔周径比例10.0%~66.7%(平均28%)。所有患者术前行肠镜及三维腔内超声检查。结果30例患者均完整切除标本,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直肠腺瘤25例,直肠类癌2例,直肠腺癌3例,其中pTis期2例,pT1期1例。术后并发创面出血1例,直肠周围脓肿1例。随访3~16个月,1例局部复发,采用内镜下治疗。结论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是治疗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直肠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Qiu HZ  Wu B  Lin GL  Xi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7):1167-1169
目的探讨经肛门括约肌手术在中低位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1990年3月至2007年3月采用经肛门括约肌手术的97例中低位直肠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行直肠部分切除术91例,直肠节段切除术6例。术后并发伤口感染5例(5.2%),直肠皮肤瘘4例(4.2%)。术后病理结果为:直肠绒毛状腺瘤35例,直肠癌50例,直肠类癌等12例。直肠癌中Tis期17例,T1期21例,T2期7例,T3期2例,T4期3例。术后平均随访6.4年(2个月~16年)。术后肿瘤局部复发3例(6.2%)。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和87.5%。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肛门失禁。结论经肛门括约肌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风险低和易于保留肛门等优点,适用于中低位直肠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治疗直肠肿瘤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探讨手术中操作难点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2006年9月至2010年2月期间53例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共53例直肠肿瘤病人接受TEM手术治疗,其中直肠腺瘤28例,直肠类癌7例,直肠癌15例,炎性肿块2例,淋巴瘤1例,96.2%病人切缘阴性。术后并发症:2例肛门出血,1例急性尿潴留,1例肺部感染,1例暂时性排便失禁。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4.8(3~9)d。平均随访23(2~43)个月,腺瘤组出现2例复发,腺癌组出现2例复发,类癌组无复发。结论 TEM是一种对直肠中、上段及乙状结肠下段肿瘤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骶经肛管途径切除中下段直肠肿瘤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开展经骶经肛管途径行直肠中下段肿瘤局部切除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 2例腺癌、2例绒毛状腺瘤恶变、1例类癌及 2例绒毛状腺瘤患者 ,采取经骶经肛管途径手术入路 ,行包括肿瘤在内的直肠局部切除。结果 治愈 6例 ,并发直肠粪漏 1例 ,局部肿瘤复发再行Miles手术 1例。全部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结论 本方法微创且能保证直肠肿瘤的局部有效切除 ,保持肛门括约肌功能 ,对中下段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恶性病变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Zuo ZG  Song HY  Xu C  Li J  Ni SC  Zhou ZH  Chen S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9):1479-1483
目的 探讨保护性造口在超低位直肠肿瘤内括约肌切除术(IS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9年7月给予经肛ISR联合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结肠肛管吻合术的56例无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的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造口组(16例)与未造口组(40例)患者术后吻合口和肛门部并发症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16例(28.6%)行保护性造口.未造口组术后吻合口和肛门部并发症分别出现14例(35.0%)和16例(40.0%),而造口组吻合口及肛门部并发症分别仅出现1例(1/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造口组1例吻合口裂开肿瘤复发再手术行永久性结肠造口,另3例吻合口及肛门病变需造口及二期手术治疗,再手术率为10.0%.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控便能力均下降,造口组患者造口回纳术后3、6、12个月肛门功能Kirwan评分达Ⅰ级者分别为11/16、13/15、11/13,未造口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达Ⅰ级比例分别为30.0%、37.5%、45.0%,术后同期造口组患者肛门功能均明显优于未造口组患者(P<0.05).结论 保护性肠造口可减少超低位直肠肿瘤ISR后吻合口瘘,消除术后早期肛门失禁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有利于肛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例直肠类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36例中肿瘤位于黏膜下层者23例,浅肌层11例,深肌层1例,浆膜层1例.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分别采用局部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和经腹前切除术.无直肠穿孔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经12个月至8年随访,34例直径<2 cm者无1例肿瘤复发或转移,2例直径>2 cm者有1例术后1年死于肝内广泛转移,1例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直肠类癌早期诊断和手术是治疗关键.直径<2 cm的直肠类癌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治疗直肠肿瘤的近期疗效,并对创面缝合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经TEM治疗的19例直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直肠良性肿瘤13例,直肠类癌2例,T1期直肠癌1例,T2期直肠癌3例.手术时间为40~100(平均58.3) min,其中10例未予以创面缝合,6例采用连续缝合后银夹固定,3例采用强生自动打结线盒缝合.所有肿瘤均获完整切除,切缘阴性.术后1例患者少量出血,2例出现低热 未见切口并发症及肛门功能障碍.随访中除1例腺瘤恶变患者可疑复发外,余未见复发及其他异常.结论 TEM治疗直肠肿瘤的安全有效 为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手术治疗早期直肠癌和直肠腺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距齿状线平均(6.2±2.5)cm,肿瘤直径(1.5±0.9)cm。结果本组24例均成功完成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其中直肠腺瘤12例,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直肠癌6例(包括T0期4例,T1期1例,T2期1例)。术中出血(20.5±8.8)ml,手术时间(35.2±15.5)min,术后住院3~9 d。1例T1期侵及黏膜下层外1/3,再次入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1例T2期侵及黏膜肌层,拒绝再次手术后失访。23例平均随访(18±6)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手术治疗直肠肿瘤操作简单,手术难度小,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2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用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6例无外括约肌受侵的低位直肠肿瘤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加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下缘距齿状线 2 cm者,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肿瘤下缘距齿状线 1.0 cm、<2.0 cm者,行内括约肌次全切除;肿瘤距齿状线<1.0 cm或侵及齿状线者,行内括约肌全切除,结肠肛管行端端吻合.结果 26例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为0~3 cm.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16例.乳头状癌1例,绒毛状腺瘤癌变1例.巨大绒毛状腺瘤2例.病理分期:pTNM Ⅰ期11例,ⅡA期8例,ⅢA期4例,ⅢB期1例;T分级:T1 8例,T2 15例,13 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大便3~10次.术后1年控便时间可达5 min以上,患者排便次数减少,最少为每日1次,或每日2~4次.但内括约肌全切除者仍偶然粪污.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术后5个月吻合口肿瘤复发1例,术后10个月肝转移1例,术后26个月心源性猝死1例.结论 对于癌灶局限于直肠壁内的超低位直肠癌,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效果,并保留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ISR)联合经腹全系膜切除术(TME)对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保肛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4例无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的超低位直肠肿瘤患者给予经肛ISR联合经腹TME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为2.1 cm(1.8~3.0 cm).病理类型:腺癌23例(其中高分化9例,中分化14例),乳头状癌1例,直肠间质瘤2例,绒毛状腺瘤癌变5例,巨大绒毛状腺瘤3例.病理分期(术后):pTNM 1期18例,ⅡA期5例,ⅡB期1例,ⅢA期4例,ⅢB期1例;T分级:T1 15例,T2 5例,T3 8例,T4 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121裂开2例,直肠阴道瘘2例.术后早期大便次数3~12次/d,肛门控便能力明显下降;术后6~12个月肛门功能逐渐恢复,大便次数1~5次/d,部分患者恢复正常.但是内括约肌全切术患者1年后仍然时有粪污发生.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6个月,术后5个月吻合口复发1例,术后28个月和10个月肝转移各1例,术后26个月心源性猝死1例.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经肛ISR符合肿瘤的根治性原则,又能保留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经肛门括约肌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肛门括约肌路径的手术(Mason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至2008年12月150例中下段直肠疾病患者施行Mason手术的经验. 结果150例中直肠绒毛状腺瘤75例,早期直肠癌48例,进展期直肠癌9例.以直肠类癌为主的黏膜下结节23例,直肠肿瘤中行直肠部分切除术120例,直肠节段切除术6例.直肠阴道/尿道瘘21例,其中一次修补成功者17例(81%).术后伤口积液感染6例(4%),直肠-皮肤瘘5例.获随访的46例早期直肠癌中2例肿瘤局部复发(2/46).其中存活超过5年者39例,占84.5%(39/46).150例术后均未发生肛门失禁.结论 Mason手术具有手术进路直达,术野表浅和显露良好的特点,适用于可行局部手术治疗的中下段直肠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研究超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最佳治疗术式。方法 经腹和肛门齿状线切除直肠下段癌 ,行乙状结肠与肛管齿状线吻合 2 2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发生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 ,术后 10 - 12周对排气和排便控制良好 ,无一例发生大便失禁。随访 11个月 - 8年 ,平均随访时间 3年 3个月。一、三、五年生存率分别为 13.6 % (3 2 2 )、5 9.1% (13 2 2 )、2 7.3% (6 2 2 )。 3例DukesC1期于术后 14、18个月和 2 3个月死于远处转移 ,无一例局部复发。结论 根据直肠肿瘤临床分期和肿瘤生物学行为选择手术适应证 ;经腹、肛门齿线联合切除根治下段直肠癌 ,行乙状结肠与肛管齿状线吻合是一种良好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13.
Kan YF  Liu J  Gao ZG  Qu H  Zheng Y  Yi BQ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9):573-575
目的 探讨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PIDCA)联合术前后放疗和化疗对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2年6月到2004年10月,对19例患者施行该手术。男性1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岁(41-74岁)。肿瘤分期T,4例、T2 10例、T14例、L1例,肿瘤距离肛缘平均4.4cm(3.5-5.0cm)。经肛门在直视下从距离肿瘤下缘2cm全层切断直肠或肛门内括约肌,通过肛门内外括约肌间隙向上方游离直肠并与经腹完成的直肠游离汇合切除直肠及其系膜,经肛门行结肠肛管吻合,全部患者均未行预防性结肠或回肠造口。结果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2例(10.5%)。随访时间为3~29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1例盆腔复发,复发率5.3%。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结论对经过选择的距离肛缘≤5cm的超低位直肠癌结合术前后的盆腔放疗和化疗,PIDCA术是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较理想、安全的术式,有较好根治性治疗效果,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肿瘤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间经肛门局部切除的86例低位直肠肿瘤临床资料。结果86例中,,良性55例,恶性31例。腺癌26例(30.2%),腺瘤39例(45.3%),类癌3例(3.5%),间质瘤1例(1.2%)及其他肿瘤17例(19.8%)。肿瘤距齿状线距离1~12cm。肿瘤直径〈3cm68例(79.1%),直径≥3cm18例(21.9%)。腺癌病例中,19例为T1期和7例T2期。在获得随访的69例中,肿瘤直径〈3cm57例,有6例复发;肿瘤直径≥3cm12例,有5例复发,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6例T1期直肠腺癌的中,2例局部复发,7例T2期直肠腺癌的中,4例局部复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低位直肠肿瘤局切手术具有低并发症和保持良好的术后功能的优点;能应用于治疗良性和经选择的早期较小恶性肿瘤的治疗;也能应用于治疗不能耐受大手术的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至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22例直肠间质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4例,女8例;年龄27~81岁,平均51岁。12例患者无症状,10例有症状者表现为便血4例,排便困难2例,便形改变2例,肛周疼痛1例,便次增多1例;病程2周~18个月(中位病程6个月)。经肛门括约肌途径直肠肿物切除术(Mason术)8例,经肛门肿物切除术8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3例,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3例。肿瘤直径最小者0.4cm,最大者18.5cm,平均3.1cm,其中小于2.0cm者11例,2.1~5.0cm者8例,5.1~10.0cm者2例,大于10.0cm者1例。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21例,CD34阳性18例,Desmin阳性2例,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5例。随访时间1个月~7年,平均26个月,2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口服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结论直肠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肿瘤较小时可选择局部切除,伊马替尼对复发、转移的直肠间质瘤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6.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在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endoscopicmicrosurgery,TEM)在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4月至9月对8例直肠肿瘤患者采用TEM行局部切除术。术前根据直肠腔内超声肿瘤分期uT0期6例,uTis期和uT1期各1例。肿瘤距肛缘距离平均7(4~9)cm;肿瘤直径平均1.5(1~2.5)cm;肿瘤占据肠腔周径比例平均20%(10%~30%)。结果8例直肠肿瘤均获完整切除(粘膜下切除3例,全层切除5例),各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平均50(40~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10~50)ml。术后住院天数平均5(2~7)d。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分期pT0期5例,pTis期、pT1期和pT2期各1例。8例术后随访平均3(1~5)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结论TEM显露良好、切除精确,手术安全、创伤小,经严格选择病例可用于良性直肠肿瘤和早期直肠癌的彻底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骶部径路的直肠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4年30例中下段直肠疾病病人施行经骶部径路的直肠手术经验。结果本组中直肠绒毛状腺瘤17例,直肠平滑肌瘤1例。早期直肠癌9例,进展期直肠癌2例,直肠类癌1例。30例直肠肿瘤中行直肠部分切除术19例,直肠节段切除术11例。术后伤口感染1例,肿瘤局部复发1例。直肠癌组术后3年存活率100%,5年存活率91.7%。结论经骶部途径的直肠手术具有手术径路直达、术野表浅和显露良好,适用于可行局部切除治疗的中下段直肠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肛门汽化电切手术治疗直肠下段肿瘤性疾病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连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截石位,经肛门插入F25.5 Wolf前列腺汽化电切镜,4%甘露醇冲洗液持续低压灌洗。采用Spray电切模式,电切功率150 W,电凝功率60 W。用环状电极行局部病灶切除,冲出肿块组织。肿瘤基底部及创面彻底止血,放置肛管引流。距肛缘7cm以下的8例息肉,10例腺瘤伴上皮异型增生,29例直肠腺癌(T1期6例,T2期3例,T3期4例,T4期16例)接受汽化电切术,肿块大小约1~5 cm。结果:4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15~90 min,平均40 min。23例T2-4期直肠癌患者中发生水中毒2例,经补充电解质、利尿后恢复正常;腹膜外肠穿孔3例,经肛门持续引流后痊愈;随访36个月,6例患者术后14~24个月因心脑血管或肺疾患死亡,2例因直肠癌广泛转移死亡;其余15例均全程随访,7例术后局部复发,再次行经肛门电切治疗;3例肝转移,2例腹腔转移。术后患者对生活质量满意度较高(70%)。8例直肠下段息肉和10例腺瘤及6例T1期直肠癌均全程随访,术后无肠穿孔、水中毒及肛门括约肌失禁等并发症,直肠镜检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肛门直肠下段肿瘤汽化电切术安全有效、易于掌握,是局部切除直肠下段肿瘤的一种可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17例不能手术的直肠、远端乙状结肠癌的病人采用掺钕钇铝石榴石(简称 Nd-YAG)激光治疗的经验。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70岁(40~82)。年老并出现多发性肝转移9例,有严重并存疾病8例,手术切除后,吻合口复发3例,其中2例原有肝转移,另1例原有严重脑血管疾病。肿瘤下缘距肛门4~20  相似文献   

20.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直肠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治疗直肠上皮内瘤变(IN)和早期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5例直肠肿瘤患者采用TEM行局部切除术。根据活检病理结合直肠腔内超声检查(EUS)术前诊断低级别IN8例,高级别IN4例,早期直肠癌3例。肿瘤距肛缘的距离4—15(平均7.2)cm,肿瘤直径1—4(平均1.8)cm,肿瘤占据肠腔周径比例10%~40%(平均20%)。结果15例直肠肿瘤均获完整切除(黏膜下切除5例,全层切除10例),各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为40.90(平均57)min;术中出血量为10-60(平均35)ml。术后住院时间为2-9(平均4.5)d。术后病理确诊:直肠低级别IN5例,高级别IN6例,早期黏膜下浸润癌(pT1期)和进展期癌(pT2期)各2例。术前EUS评估肿瘤浸润肠壁深度的准确率为86.7%(13/15)。15例术后随访2.10(平均6)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结论TEM微创、显露良好、切除精确、能获取高质量的肿瘤标本用于准确的病理分期,是治疗直肠IN和早期直肠癌的理想术式。术前EUS检查对TEM病例的选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