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1例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组患者均行纵隔肿瘤切除 ,其中 2例于麻醉诱导前辅以股 -股转流并行体外循环 ,2例辅以颈静脉、股静脉 -股动脉转流并行体外循环。同期行上腔静脉重建 2例 ,成形 2例 ,左无名静脉成形 3例 ,右无名静脉成形 1例 ,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置换各 1例。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 2~ 7年 ,3例于 2~ 4年后死于癌瘤复发 ,6例无瘤健康生存 ,均未出现血管栓塞。结论 侵及胸廓上口的大血管纵隔肿瘤宜积极手术治疗 ,麻醉诱导前辅以股 -股转流或颈、股 -股转流。同期作血管成形或重建。术后小剂量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股心肺转流用于巨大纵隔肿瘤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 年7月至 2009 年7月我科诊治的因巨大纵隔肿瘤行股-股心肺转流辅助下手术切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心肺转流过程顺利,无明显并发症,5例术中出现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开启体外循环后均得到及时救治,无一例术中死亡.结论 巨大纵隔肿瘤手术全麻诱导和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呼吸心跳骤停,选择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用股-股心肺转流辅助技术能显著地降低麻醉及术中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2例急、慢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外科治疗,其中6例应用常温股(髂)动脉-股静脉转流方法行动脉瘤切除和人工血管置换,1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部分胸主动脉、全部胸主动脉或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5例采用血泵法全血回收+股动脉输入技术行人工血管置换。结果常温股动脉-股静脉转流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30.8±6.1 min,库血用量560±120 ml;深低温停循环患者最低鼻咽温1518℃,体外循环时间168.5±47.3 min,库血用量1 028±350 ml;血液回收+股动脉输入患者无1例输入库血。全组患者气管内插管时间17.4±4.8h,ICU停留时间2.9±1.8d;住院期间无死亡,无重要器官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合理采用不同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可有效地减少术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纵隔巨大实质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总结纵隔巨大实质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例纵隔巨大实质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8例。肿瘤重1100~4800g。有2例气管受压梗阻,在股-股转流诱导麻醉下手术。结果 院内死亡1例,治愈19例。结论 对合并上气道或上腔静脉阻塞的病例,先于局麻下建立股-股转流,以顺利渡酬谢有导期。手术径路要达到充分显露,术中可分块切除或控制瘤蒂后整个切除,对浸及大血管者同期作血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5.
纵隔疑难疾病的纵隔镜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纵隔镜手术在纵隔疑难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自 1999年 11月至2 0 0 2年 2月为 35例纵隔疑难疾病患者进行了纵隔镜手术 ,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纵隔病变进行活检 ,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肿物组织送病检。 结果 本组除 1例外全部获得明确病理诊断 ,确诊率 97% (34/ 35 )。其中恶性病变 18例 (5 2 9% ) ,良性病变 16例 (47 1% )。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 4 7 1% (16 / 34) ,术前误诊率 5 2 9%。术前误诊的病例中以良性病变多见 ,本组 16例良性病变中 ,有 6 2 5 % (10 / 16 )的病人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纵隔镜手术后发生声音嘶哑 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9% (1/ 35 )。无围手术期死亡。 结论 纵隔镜手术 ,可使一般方法难以确诊的纵隔疾病获得明确病理诊断 ,且具有创伤小、安全、取材可靠等优点 ,因此应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6.
腋-股动脉旁路移植救治慢性重症下肢缺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腋-股动脉转流救治慢性重症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1月的63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行腋-单股和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44例出院时静息痛消失,19例患者间歇跛行消失,平均踝/肱比从术前的0、18(0-0.49)提高到0.68(0.29~1.04)。本组肢体救治率87.4%,截肢率7.9%。3例死亡,手术死亡率是4.7%。1、3、5年通畅率分别为93.2%、79.8%、64.1%。结论 因主髂动脉闭塞导致慢性重症下肢缺血的高危患者,通过腋-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可有效的挽救肢体和生命。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在胸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胸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价值,为难治性胸部肿瘤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6例胸部肿瘤患者(右肺中心性肺癌1例、左肺中心性肺癌1例、气管肿瘤2例、食管癌1例、纵隔肿瘤1例)采用不同的体外循环方法进行麻醉或手术切除,行右全肺切除+部分心包切除+部分左心房切除1例,气管肿瘤切除、端端吻合2例,食管癌切除+胸降主动脉部分切除+人工血管修补1例,左全肺切除+部分左心房切除1例,纵隔肿瘤切除先Gor Tex16mm人工血管施行左无名静脉-右心耳吻合+Gor Tex12mm人工血管施行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吻合1例。结果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5年,1例肺癌患者术后10个月死于肺部转移,其余患者生存良好,生活质量高,采用胸部X线片、胸部CT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均无复发。结论对侵及部分肺血管和心脏的胸部肿瘤患者,以及气管肿瘤不能常规进行麻醉的患者,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几率,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我们总结了 1999~ 2 0 0 1年小腿动脉转流患者 32例 (手术 4 0例次 ) ,手术通畅率 90 %、半年通畅率 80 % ,通畅满1年 2 1例 (6 5 6 3% ) ,目前已有 8例患者肢体血运良好达 2年以上。应用小腿动脉转流是一种有效的救肢手段。1 资料与方法 :男 2 2例 ,女 10例。年龄 4 2~ 78岁 ,平均 6 1 6岁。动脉硬化闭塞症 11例 ,糖尿病动脉硬化 13例 ,股 动脉人造血管转流术后 5例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2 1例 ,作过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或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 5例 ,有糖尿病史的患者 13例。血管造影显示病变严重累及股、动…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下气管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于 1 995年及 1 998年分别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气管肿瘤切除术 2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例 1 男 ,2 1岁。进行性呼吸困难 2个月。查体见病人呈端坐呼吸 ,三凹征明显。CT示气管隆凸上 3cm处可见气管右壁突向管腔肿物 ,纵轴长约 2cm ,无分叶 ,蒂较宽 ,阻塞管腔近 80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距切牙 2 2cm处气管内可见表面光滑肿物附着右侧壁。 1 995年 1 2月手术 ,右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转流。经右侧第 5肋间入胸腔。平奇静脉下缘切开气管前外侧 ,完整切除肿瘤 ,缝合气管 ,用周围组织加固。术后病理诊断气管涎腺混合瘤。例 2 男 ,34…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40例两种术式一期尿道下裂修复术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尿液转流的作用。方法将40例分为尿液转流组和非尿液转流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尿液转流组:阴囊纵隔皮瓣法有2倒(2/14例,14%)同时并发尿瘘和感染,阴茎腹侧皮肤岛状瓣法有1/11例(9%)同时发生尿瘘及感染,非尿液转流组中阴茎腹侧皮肤岛状瓣法有4例(50%)发生尿瘘,阴囊纵隔皮瓣法无一例并发感染和尿瘘。结论应用阴囊纵隔皮瓣一期再造尿道时可以不进行尿液转流,而在应用阴茎皮肤岛状瓣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时,进行尿液转流有利于较小尿瘘的自行愈合及减少尿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和预后。方法总结了一例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了国内外的文献,分析和归纳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如下:①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②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贫血、发热、上腹部隐胀痛、体重下降等;③物理检查可见肝脏包块;①病理特征:该瘤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俊形细胞组成.常伴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浸润;⑤外科切除或肝移植后,预后佳,尤复发。结论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有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经手术切除后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和预后。方法总结了一例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了国内外的文献,分析和归纳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如下:①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②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贫血、发热、上腹部隐胀痛、体重下降等;③物理检查可见肝脏包块;④病理特征:该瘤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常伴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浸润;⑤外科切除或肝移植后,预后佳,无复发。结论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有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经手术切除后可治愈。  相似文献   

13.
14.
15.
A 30 year old female was admitted with right upper abdominal pain and fever. Ultrason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a large cystic mass in the right lobe of the liver, and aspiration bacteriology was negative. A right hepatic lobectomy was performed for a suspected cystadenocarcinoma, however, the tumor was histologically diagnosed as a hemangiopericytoma with prominent venous invasion. The patient died within a short time of multiple pulmonary metastases. Primary hepatic hemangiopericytoma is extremely rare, and 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 this is only the 4th ca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6.
Pancoast (Superior Sulcus) Tumo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rimary carcinomas arising in the apex of the lung (Pancoast tumors) have attracted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 syndrome that is produced by local extension into the chest wall and the brachial plexu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the natural history of untreated patients, and the diagnosis of Pancoast tumors. The published data on results, prognostic factors,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treatment with combined irradiation and operation are examined, as well as those pertaining to treatment with irradiation alone.  相似文献   

17.
18.
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 (PGNT) is a recently describe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 that mostly occurs in the supratentorial system, adjacent to the lateral ventricles.In 2007, WHO classified PGNT as grade I neuronal-glial tumor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 papillary architecture and bipartite (astrocytic and neuronal/neurocytic) cell population. As a newly established entity of mixed glioneuronal tumor family, PGNT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recently.In our report we discuss the clinical, neuroradiological and surgical features. The final result is compared with literature data.  相似文献   

19.
The familial occurrence of intracranial tumors is rare except in patients with phacomatoses. The occurrence of suprasellar yolk-sac tumors in two sisters without phacomatoses is reported. The pertinent literature is reviewed, and the possible role of heredit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se tumors is discussed briefly.  相似文献   

20.
林山  王冰  王烈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34(10):692-695
GPC3是一种膜性(membranous)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eparansulfate proteoglycan,HSPG),通过磷脂酰肌醇锚定在细胞膜上。GPC3在细胞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不同的恶性肿瘤中表达差异很大,可能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新近研究最多的是GPC3是否可以作为肝癌、黑色素瘤、睾丸生殖细胞诊断的一个标记物,GPC3与肿瘤的免疫治疗及GPC3与Wnt通路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