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D40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D4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其与Graves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直接测序法对367例Graves病患者和373例正常对照者CD4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的相关性。结果:中国汉族人群CD40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两处变异:一295C/T和-1C/T,两位点紧密连锁,D’=0.98。两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型和单倍型分布频率在病例一对照比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女性人群中,-295T和-1C与Graves病有明显关联,P值分别为0.025和0.011;单倍型CT在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36%和44%。P=0.007。结论:CD4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可能与女性Graves病发病有关,但与男性Graves病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介素(IL)12B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Graves病的关系。方法 从189例Graves病患者和188例正常对照外周血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IL12B基因启动子,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突变情况,分析其基因表型、基因频率与Graves病的关系。结果 在IL12B的启动子区检测到2个SNPs:-671G/T和-405G/T,2个SNPs紧密连锁,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和对照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12B基因启动子区存在多态性变异,-671G/T和-405G/T可能不是Graves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和黏蛋白域蛋白(Tim)-3启动子区-1516G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云南高原地区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遗传易感性及其相关自身抗体的表达有无关联。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132例云南汉族SLE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Tim-3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1516GT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双链DNA抗体、Sm抗体、核糖核蛋白抗体三种自身抗体。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组间比较、各自身抗体和基因型的相关性比较均采用χ2检验。结果云南汉族人群Tim-3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1516GT的基因型GG、GT、TT在SLE组频率为:0.818 2、0.181 8、0.0000,在对照组频率为:0.916 7、0.075 0、0.008 3,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汉族人群Tim-3启动子区-1516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且其多态性变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易感性相关,但其不同基因型可能不会影响SLE相关自身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湖北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231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75例,无症状携带156例),165例HBV感染自愈者和135例正常对照者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基因型。结果: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慢性HBV感染组、HBV感染自愈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血清HBV-DNA<1×103copies/mL的慢性HBV感染者组和HBV-DNA≥1×103 copies/mL组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HBV无症状携带组,两组之间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汉族人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人群对HBV易感性及感染后的病毒血症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但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的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多态性与HBV感染转归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231例HBV感染者,165例HBV感染康复者和135例正常对照者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基因型。结果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HBV感染组、HBV感染康复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血清HBV-DHA<1×103copies/ml的HBV感染者组和HBV-DHA≥1×103copies/ml组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HBV无症状携带组,两组之间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汉族人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人群对HBV易感性及感染后的病毒血症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但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的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深圳地区汉族人群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4(STAT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74例SLE患者和95例正常对照STAT4基因启动子区rs16833431 A>G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SLE患者STAT4 rs16833431位点基因型频率AA(16.2%)、AG(47.3%)、GG(36.5%),等位基因频率A(39.9%)、G(60.1%),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AA(16.8%)、AG(45.3%)、GG(37.9%)和等位基因频率A(39.5%)、G(60.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AT4基因rs l6833431 A>G位点多态性与深圳汉族人群SLE遗传易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和-174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影响。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168名体检健康者和120例RA患者的IL-6基因启动子-572和-174位点的基因型。结果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IL-6基因启动子-572位点存在C→G的突变,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R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2χ=16.14,P=0.003;等位基因频率:2χ=16.71,P〈0.001),其G等位基因在RA患者中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比值比(OR)=0.36,95%可信区间(CI):0.21-0.61];-174位点存在G→C的突变,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2χ=25.75,P〈0.01;等位基因频率:2χ=25.99,P〈0.01),其C等位基因在RA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OR=2.26,95%CI:1.91-2.68)。结论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IL-6基因启动子存在-572C/G与-174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且这2个位点多态性与RA有关,其中IL-6-572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对RA有保护作用,而IL-6-174位点等位基因C可能与RA发病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8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137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及测序技术检测深圳地区汉族人群肺结核患者200例及健康对照者197例IL-18启动子区-607 C/A 、-137G/C位点多态性基因型。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各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χ2 检验。以P值<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结核患者IL-18启动子区-607位点A/A纯合子、A/C杂合子、C/C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5%、55.0%、25.5% ;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0%、53.0%。健康对照者A/A纯合子、A/C杂合子、C/C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8%、46.7%、30.5%;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2%、53.8%。两组人群-607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肺结核患者IL-18启动子区-137G/C位点C/C纯合子、C/G杂合子、G/G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5%、18.5%、77.0%;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3.8%、86.2%。健康对照者C/C纯合子、C/G杂合子、G/G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25.9%、68.5%;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5%、81.5%。两组人群-137位点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18启动子区-607、-13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病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im-1启动子区-416G〉C和-1454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云南高原地区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遗传易感性有无关联。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32名云南汉族SLE病人和120名健康体检者Tim-1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416G〉C和-1454G〉A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三种自身抗体。结果 SLE组和对照组Tim-1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416G〉C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454G〉A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SLE组与对照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和对照组三种SLE相关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两个位点不同基因型中三种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汉族人群Tim-1启动子区-416G〉C和-1454G〉A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且-1454G〉A位点多态性变异与SLE遗传易感性相关,但两位点不同基因型不会影响SLE相关自身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TAT3基因rs744166及rs2293152位点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克罗恩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32例我国汉族克罗恩病患者(病例组)和272名汉族正常人(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PCR检测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中2个位点基的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rs744166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基因rs744166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克罗恩病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师萍  肖林生  费樱  余芳 《临床荟萃》2011,26(4):289-291,295
目的探讨贵州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基因启动子单个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生是否存在关联,以及对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107例RA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的IL-18基因启动子在-607/-137位点的单个核苷酸多态性;分别采用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RA患者的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结果 RA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IL-18基因-607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及基因型频率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51、4.968,P〈0.05),两组在-137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分布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39、1.833,P〉0.05);在RA患者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69.2%,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为83.2%,IL-18基因-607位点的基因型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05),而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9,P〈0.05)。结论贵州地区汉族人群IL-18基因启动子-607位点的多态性与RA的易感性显著相关;IL-18基因启动子-607位点的多态性与RA患者类风湿因子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和-174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影响。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168名体检健康者和120例RA患者的IL-6基因启动子-572和-174位点的基因型。结果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IL-6基因启动子-572位点存在C→G的突变,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R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2χ=16.14,P=0.003;等位基因频率:2χ=16.71,P<0.001),其G等位基因在RA患者中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比值比(OR)=0.36,95%可信区间(CI):0.21~0.61];-174位点存在G→C的突变,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2χ=25.75,P<0.01;等位基因频率:2χ=25.99,P<0.01),其C等位基因在RA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OR=2.26,95%CI:1.91~2.68)。结论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IL-6基因启动子存在-572C/G与-174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且这2个位点多态性与RA有关,其中IL-6-572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对RA有保护作用,而IL-6-174位点等位基因C可能与RA发病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启动子基因-137和-607两个位点的多态性是否与中国南方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EE)人群的易感性有关,并进一步分析其与SLE患者血清IL-18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法检测165例SLE患者和124例健康人群中IL-18启动子基因-137和-607两个位点的多态性频率.分析两个位点的基因分型与SLE的相关性.结果:165例SLE中,-137 C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6.4%:而124例健康人群中-137 C的频率为12.3%,两组无明显差别;SLE患者中-607 C的等位基因频率为84.8%.健康人群中-607C的频率为61.3%,SLE组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携带-607 C的个体SLE发病危险性大.血清中IL-18水平与基因型-607AC和-607CC强相关.结论:IL-18启动子基因-607位点(A→C)的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SLE人群相关,它可能通过影响IL-18基因的表达而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IL-1B基因-3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介素1B(interleukin-1B,IL-1B)基因启动子区-31位点基因多态性在正常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分析IL-1B-31基因多态性分布是否与性别有关,探讨IL-1B-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101例胃癌患者和113名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标本,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L-1B启动子区-31位点基因多态性(C→T)。结果IL-1B基因-31位点基因多态性在正常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与性别无关,携带-31C等位基因可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结论IL-1B-31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江苏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基因启动子C(-260)T多态性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193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225例健康对照者CD14基因启动子-260位点多态性.并分别采用生化方法和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脂和外周血sCD14水平.结果 CD14启动子-260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CD14基因启动子C(-260)T位点多态性与江苏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不存在相关性,它可能不是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遗传学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中自介素-20(IL-20)基因启动子区-167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上呼吸道感染(URI)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上海周边地区340例汉族银屑病患者及193名正常对照者的IL-20基因多态性。并将银屑病患者按是否与URI相关分组,其中以URI为诱发或加重因素者为106例;不以URI为诱发或加重因素者234例,2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间启动子区-1679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爹以UR]为诱发或加重因素的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间在此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0.05,P〈0.01);而与URI无关的银屑病患者与对照者间在此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上海周边地区汉族人群中,IL-20基因-1679位点的C等位基因可能具阻止银屑病发生的作用,而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其银屑病易感性。与URI相关的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相比,G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增加,提示G等位基因可能使正常人在微生物感染后更易诱发银屑病或使银屑病患者原有疾病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检测120例RA患者和168名健康体检者的IL-18基因启动子-607C/A和-137G/C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和RA患者组IL018基因启动子-607C/A住点存在CC、CA和AA型3种基因型,-137G/C位点存在GG、GC和CC型3种基因型。-607AA基因型在健康对照组中分布频率显著高于RA患者组(x^2=18,87,P〈0.05),而CC型在RA患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x^2=4.34,P〈0.05);等位基因C和A分布频率差异也有显著性(x^2=12,91,P〈0.05)。-137G/C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无统计学意义,但等位基因G和C分布频率在两组中差异有显著性(x^2=4,36,P〈0.05)。结论:广东汉族人群IL-18基因启动子-607C/A和-137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RA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辽宁汉族人群NFKB1基因启动子区域-94 insertion/deletion(-94 ins/del ATTG)多态性分布。方法用PCR-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205名正常无关个体的NFKB1基因启动子区域-94 ins/del ATTG多态性,并将该结果与已报道的其他人群中该位点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辽宁汉族人群NFKB1基因启动子区域-94位点del纯合子、del杂合子以及ins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5%、45.9%和34.6%,del和in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4%和57.6%。中国辽宁汉族人群该位点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中国河北汉族、中国台湾地区和瑞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与中国台湾和西班牙人群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FKB1基因启动子区域-94 ins/del ATTG多态性分布存在地区和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9.
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分子—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多态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分布及与SLE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外周静脉血有核细胞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饺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180例SLE患者和140名正常对照组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型。结果:SLE患者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TT型1.1%、TC型41.1%和CC型58.8%,等位基因频率为T等位基因21.7%、C等位基因78.3%。SLE患者各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各基因型与SLE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相关关系。结论:SLE患者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多态现象与SLE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4(IL-4)rs2070874,白细胞介素10(IL-10)rs1800871、rs1800872基因型及其基因频率在汉族成年胃癌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探讨 IL-4,IL-10基因多态性与胃癌临床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病例组胃癌患者84例,正常对照组105例,两组均留取外周静脉血提取 DNA,利用直接测序法对 IL-4 rs2070874,IL-10 rs1800871、rs1800872进行基因型测定,分析各位点多态性与胃癌临床易感性关系。结果 IL-4 rs2070874基因多态性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之间、基因型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10 rs1800871、rs1800872基因多态性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之间、基因型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4 rs2070874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感染易感性有关,而 IL-10 rs1800871、rs180087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可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