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天痘案     
任鸿庆 ,男 ,二十六岁 ,业商 ,住大东门外。壬申 ( 1 93 2 )年五月十四日初诊。幼年虽种牛痘 ,但毒未发尽 ,感受时气 ,天痘复出 ,迄今八日 ,遍体出透 ,胸背手足灌黄浆 ,面部已回 ,目眵凝封 ,口干 ,发热 ,气平 ,溲长 ,大便四日未行。脉数 ,舌红。治予扶元托毒。生黄芪、紫草、天花粉、连翘、赤芍、生牛蒡子各 9克 ,蝉衣、丹皮各 3克 ,杜红花、银花各 6克 ,太乙玉枢丹 0 .6克。上方服两剂后 ,便行 ,毒化 ,结痂 ,停药告愈天痘案  相似文献   

2.
狂证案     
冯毓波妻 ,二十六岁 ,住花红园。丙子( 1 93 6)年闰三月二十日初诊。半产 ,恶露未净 ,猝受惊吓发狂 ,神昏不知人事 ,烦躁不寐 ,呕逆吐涎 ,自汗便溏。脉弦 ,舌红。此乃瘀血挟痰热上冲于脑成狂之实证。治用通窍开闭 ,豁痰清神。苏合香丸 (研吞 ) 1粒 ,鲜石蔓蒲、吴茱萸、姜汁炒川连各 1 .5克 ,淡竹沥 (冲 ) 3 0毫升 ,朱茯神 1 2克 ,酸枣仁、远志、龙齿、制半夏、淡竹茹各 9克 ,陈皮 6克。闰三月二十四日复诊 药后神识清楚 ,内热未尽 ,胃微思纳 ,咳嗽多痰 ;大便溏薄。脉象软缓 ,舌红苔黄。仍予原法减轻治剂。朱茯神 1 2克 ,川连 1 . 5克 ,天花…  相似文献   

3.
颤证案     
患者,女,14岁。就诊时间:2013年3月19日。主诉:下颌震颤10余天,加重伴四肢震颤7天。病史:10天前突然出现下颌震颤,不能自制,伴偶有咳嗽、鼻塞,至当地医院诊治,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第3天出现四肢震颤,仅入睡后症状消失。头颅CT及MRI、脑脊液、脑电图、血常规和风湿3项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1)急性小脑共济失调?(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经药物治疗(不详),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患者家属要求出院。刻症:全身震颤不止,下颌处尤甚,表情紧张,下肢乏力,眠差;舌尖红、苔薄  相似文献   

4.
膈证案     
王本华之母 ,六十三岁 ,住西桥头。丙子( 1 93 6)年八月十七日初诊。家务冗劳 ,情志不畅 ,气滞成隔。近感燥气 ,宿恙增剧 ,胸闷 ,呕逆 ,头晕 ,寒热 ,自汗 ,肢冷。脉象弦滑 ,舌红中剥。肝气内炽 ,胃液干涸 ,治当予以和胃降逆。橘白、炒白芍、仙半夏各 6克 ,木瓜、乌梅、炙甘草各 3克 ,吴茱萸、川连各 1 .5克 ,批把叶 5爿 ,竹茹、鲜佛手各 9克 ,茯苓 1 2克。八月二十日复诊 寒热减 ,余恙如前。脉细 ,舌红光绦。燥感已解。鲜批把叶 5爿 ,旋覆花、代赭石、原麦冬、知母、炒白芍、鲜佛手各 9克 ,制半夏 6克 ,乌梅、焦甘草各 3克 ,鲜生地 1 5克 ,…  相似文献   

5.
冯××,女,70岁,农民,沭阳县十字乡人。因便秘伴发热6~7天,于1982年6月26日入院治疗。住院号:3747。患者宿有大便干结病史10余年,近5年多来,症状逐渐加重,大便常8~9日一行,且每于便前数日即有内火炽盛,表现为胃脘灼热,腹中胀满,肌肤烘热,以午后至夜间为著,大便得解则热退胀减,周而复始。诊时大便6~7天未解,除上述症状外,尚伴有口干口苦、嗳气泛恶、饮食大减等症。究其病因,乃系阳明糟柏停滞不行,  相似文献   

6.
呃逆危证案     
刘翁,80岁,素有肺气肿,继为肺心病,两月来连作重证3次,喘息心悸,均住院治疗得以控制。10日前,证又作,住入某医院。考虑其曾有肺结核,除消炎、强心、平喘外,又连用对氨基水杨酸钠4日,致胃脘痛、呕血、便血。急投止血剂后,呕血虽止,胃气大败,呃逆频作。...  相似文献   

7.
风水证误案     
刘家来 《新中医》1992,24(11):22-22,32
余事医20余载,治水肿病人颇多,因心、肝、肾及营养不良,不明原因者均有之。而其中一例患风水证(急性肾炎)的病童,曾被医、药四误,使余甚有感触而耿耿于怀,现整理成案,兹将介绍如下,望与同道者借以为鉴。田××,男,8岁,本乡大  相似文献   

8.
暑证误治案     
鄢×,男,35岁。在烈日下劳作后,而壮热烦渴,尿短亦灼热,乡医投白虎汤加芦根、连翘。初服一剂,壮热烦渴稍减,尿不灼热,但谵语神昏,频欲呕吐,舌苔灰黑。谓之邪入心包,照前方加用安宫牛黄散一支,服后病势不退。而邀余诊。证见发热头痛,汗出少而粘,口渴饮不多,不喜冷饮,脉浮滑有力,右大于左。询知患者暑天(农历七月初二日)在炎日下劳作,晚上贪凉求爽,大饮凉水,又搬竹床于井旁露宿达旦,醒后先觉畏寒,头痛身重,继而壮热烦渴。笔者认为,患者虽身热昏谵、呕逆,但舌苔灰黑且厚,实是伤暑之后,又感寒凉,复加寒药,暑邪被寒所阻,  相似文献   

9.
庄某,男,45岁。1988年8月5日初诊。已高烧45天不退,体温持续在39~40℃之间,先后在医院各种检查未见异常,四处医治罔效。患者痛苦病容,面红,口干唇燥,目赤多眵,头重昏慵,神疲乏力,纳差,皮肤灼热,  相似文献   

10.
卢××,男,70岁,农民。1982年3月7日初诊。咳喘反复发作8年。半月前因受凉诱发咳喘,即送县二院住院治疗。通过多项检查,确诊为:①哮喘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②肺心病;③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心动过速。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未得控制。昨晚9时许,突觉心前区疼痛,大汗淋漓,烦躁不安,血压测不到。该院按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11.
一、蛔厥误下变发奔豚证桑右,年50岁,住建阳公社,职业农,三月二十三日诊。患者向有虫积腹痛,感寒举发,未节甜腻,致呕逆吐蛔,未经诊治,因服常备之驱蛔泻剂,不仅前症未平,反觉少腹有气块上冲,从中极循任脉而上,腹痛更剧,移时得肠鸣气下或便利乃松,曾服乌梅丸、奔豚汤,均未满意,延经半月未愈,始来诊治。察脉沉弦,右较濡弱,舌苔白腻,口干少饮,面黄神疲,痛不安眠,冲逆时拒按,平昔思虑郁结,脾阳素惫,再经泻下,致阳虚阴乘,故筑筑然气上冲胸,若江豚之上窜,症属奔豚,考奔豚症,  相似文献   

12.
1 腰痛 患者,男,33岁,2003年岁末忽发右腰骶部疼痛.转侧、咳唾均痛,夜卧难安,局部无固定压痛点,已2个月余.服芬必得、散利痛及双氯灭痛等开始可缓解1-2h,后则无效.经CT检查未发现椎间盘病变.用药物局部封闭,服英太青等2周症状无减轻.恶风,项背强痛,时时欲卧.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12g,桂枝6g,白芍6g,甘草6g,生姜9g,红枣30g.服头煎后约3h恶风、项背强痛症状明显缓解,腰痛减轻,守上方加黄芪30g,细辛6g,连服3剂后腰痛消失,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3.
胡斌教授从事中医临床近四十年,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学验俱丰,擅长中医内科.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其治疗汗证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间断发热74天案析戴桂满秦军(050091)吴某,男,54岁,干部,1992年1月24日初诊。主诉:间断发热74天。患者于1991年11月8日因工作劳累,心情不畅,自觉胸闷心悸,恶寒手足冷,服速效伤风胶囊2天,恶寒好转,发热38°C~39°C,查白细...  相似文献   

15.
一、湿温过汗患者毙命[病案] 患者王××女26岁已婚住院日期1978年9月14日。患者神志昏迷。于1978年9月14日晚7时入院,病危要求中西医会诊。会诊所见,神志昏迷,头汗淋漓,粘滞如油。面色潮红,四肢冰冷,脉沉微欲绝。追朔病史,爱人代述:起病至今已有20余日,开始发热怕冷,周身不适,曾按感冒,予APC等药治疗半月余、热势不退,应使体温上升至39℃左右,全身发沉,懒言食少、胸憋腹胀,大便不爽。西医诊断:风湿热、肠伤寒待查,并傲各种有关化验检查,予解热止痛药及消炎药治疗,嘱1周后看结果。第二天病情  相似文献   

16.
林××,男,18岁,未婚。于1967年二月间与邻居口角相争,至被拳击后头,当时仅觉后头部有一点痛,遂不大以为意,至七天后,突然发病,狂躁妄动,骂詈不避亲疏,怒目,胡言乱语,毁物打人,终夜狂言独语不眠,经治疗月余,易医数人未愈。其舅父梁××素识余,乃于4月中旬商治于余,先陈述病情(大致如上  相似文献   

17.
刘××,男,71岁。1989年12月23日诊。患者二十年前因劳作过度、思虑忧愁后出现阴茎收缩,多方治疗仍迁延不愈。阴茎时常  相似文献   

18.
解贞江  李宁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0):634-634
1 夜寒证男 ,55岁 ,1 997年 5月 1 2日初诊。述自 3月份起 ,每到夜晚入睡时 ,即感身冷如浴水中 ,加衣被不能缓解 ,晨起则安。多方服药无效。刻诊患者面色青灰 ,形体羸弱 ,手足温热 ,查体温正常。苔薄白 ,舌质暗淡 ,舌下静脉曲张 ,脉弦紧。询问前服之药 ,皆温阳益气之剂。思之再三 ,患者属禀赋素弱 ,阳衰阴盛 ,此先天之阳气不足。入夜属阴 ,阴气更盛 ,寒自内生 ,故恶寒不止。法当温补元气 ,但何故前方不效 ?细观患者面色灰暗 ,舌质暗淡 ,舌下静脉曲张 ,应属阳虚不温 ,气滞血瘀。故更方以血府逐瘀汤合右归饮加减 ,处方 :熟地黄 2 0 g,当归 1 …  相似文献   

19.
临证治验三案徐州矿务局职工第二医院分部(221011)刘世昌1胃脘痛李某,女,40岁,售票员。1979年12月6日诊。于上月21日突发胃脘疼痛,头晕,呕恶,纳呆不适,便稀色酱。经某西医院确诊为十二指肠球溃、浅表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月余(未手...  相似文献   

20.
张振东 《山西中医》1992,8(6):24-25
经断前后诸证即指妇女在49岁经断前后出现心烦易怒,情志失常,头昏目眩,耳鸣心悸,失眠腰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候。妇女七七之年,肾气逐渐虚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故而造成“地道不通”,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的妇女都能适应这种变化,不呈病态,如冲任虚衰,加之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某一方面出现不平衡,即产生相应的症状。故治疗时不仅应滋阴潜阳,调补冲任,而且须了解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掌握治疗的主动权。现试举四案于下。例1:黄某某,女,50岁,1984年10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