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樊丽琳  兰春慧  杨敏  王军  胡辂  李平  兰丽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11,40(14):1395-1396
目的 了解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在慢性胃炎诊断中的操作方法、应用价值及前景.方法 应用PENTEX IPK-1000型CLE对17例普通电子内镜下疑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对发现病变部位进行共聚焦扫描,并在扫描部位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对采集的图像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结合活检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利用Lugol液对食管进行染色对Barrett食管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月至该院胃镜室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的114人,病例中包括2005年1月~2007年9月普通内镜检查疑似为Barrett食管而进行回访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接受普通内镜检查,进行常规活检,一组接受Lugol液染色内镜检查,并进行组织活检.结果 Lugol液染色内镜组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高于普通内镜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Lugol液染色内镜对Barrett食管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1%、79.3%、79.3%和82.1%;普通内镜对Barrett食管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7%、54.8%、26.9%和74.2%.结论 Lugol液染色内镜时Barrett食管的病理检出及内镜下诊断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是胃腺癌的癌前病变,临床上主要通过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合对其进行诊断和随访观察。传统方法依赖内镜医师经验发现病变,活检部位随机选取,所以存在局限性。本研究只在评价新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萎缩性胃炎和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46名经传统内镜检查疑诊为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胃粘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隋况,并在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同一部位活检病理检查该部位粘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情况。 结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萎缩性胃炎与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0.495,0.4〈k〈0.75),敏感性为83.00%,特异性为67.50%。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和病理检查诊断肠上皮化生一致性较高(Kappa=0.557,0.4〈k〈0.75),敏感性85.98%,特异性70.59%。 结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诊断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与病理检查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具有无创性实时显示活体胃肠道粘膜光学断层图像的优势,可以反复观察和随访对比。共聚焦激光纤维内镜在诊断消化道疾病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4.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体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体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应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体诊断有无Hp感染,并与活检组织Warthin-Starry银染色结果比较。结果23例患者中13例存在Hp感染,其中12例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证实。有3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发现Hp感染而Warthin-Starry银染色未发现Hp。结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是临床在体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目前,Barrett食管的诊断需要内镜检查与组织学检查确定的特异性肠上皮化生。本研究前瞻性分析了由内镜及组织学确定的Barrett食管的患病率,以及接受内镜治疗患者存在Barrett食管的危险因素。患者与方法:纳入474例未经选择的病例(58%男性,平均52岁)。分别自鳞-柱状上皮结合部上、下与胃窦、胃体各取两份活组织标本。在4个象限每隔1~2cm取活组织检查,以确保能选取到可疑的Barrett食管。结果:内镜下疑似的Barrett食管有109例(23%),其中仅46例(42%)经组织学确诊。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2%与84%。多变量logi…  相似文献   

6.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是内镜学技术上的一项新突破,它将共聚焦显微镜与普通内镜整合,使其能在人体进行组织学检查,并在行内镜检查时快速诊断疾病种类,尤其对于消化道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早期胃癌的诊断等有着重要价值。许多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对上消化道疾病具有有效的诊断价值。现对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上消化道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29-31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诊断胃肿瘤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胃部恶性病变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白光内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检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敏感度91.1%;特异度96.3%;阳性预测值93.2%;阴性预测值92.9%。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κ=0.85。共聚焦内镜诊断敏感度91.1%;特异度90.9%;阳性预测值89.1%;阴性预测值92.6%。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κ=0.82。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共聚焦内镜在诊断胃肿瘤性病变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胃肿瘤性病变与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共聚焦内镜(CLE)下胃黏膜萎缩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对伴有肠上皮化生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LE对42例既往患有胃黏膜萎缩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首先行胃镜检查,对黏膜可疑病变处行CLE扫描,分别给出内镜诊断和共聚焦活体组织学诊断。对扫描部位进行黏膜活检,分别对内镜诊断、共聚焦内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LE扫描42例患者获得7200帧图像,清晰显示胃小凹结构、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细胞周围结缔组织和微血管网图像。胃黏膜萎缩表现为单位视野内腺体数目减少、胃小凹间隙增宽;肠化腺体中的杯状细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易于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显示:普通内镜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44%、16%和28%;共聚焦内镜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8%、87%和88%。结论:共聚焦显微内镜是一种全新的诊断工具,可以在内镜检查同时进行活体的虚拟组织学诊断,是诊断胃黏膜萎缩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一种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以在进行内镜检查的同时进行粘膜的共聚焦显微观察.它提供胃肠道上皮高度放大的横切面的图像,这种高度放大的图像可以使内镜医师在内镜检查时做出即时的病理诊断,而不需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本文对共聚焦显微内镜的结构、原理、临床应用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共聚焦内镜检查的上消化道正常粘膜表现.方法 应用PENTEX ISC-1000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先对受检者行全面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静脉注射10%的荧光素钠6ml后对正常粘膜部位进行共聚焦扫查,对采集的共聚焦图像作描述性分析.结果 扫查部位共39个(十二指肠7个,胃窦9个,胃体和胃底共14个,贲门4个,食管5个).采集共聚焦图像643帧,可识别组织和细胞的图像共457帧,占71.1%.共聚焦内镜可以清晰地观察粘膜浅层的显微结构,上消化道不同部位粘膜的显微结构具有不同的特征.结论 共聚焦内镜能够清晰显示出上消化道粘膜的组织和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ICE在早期发现Barret食管(BE)中的肠上皮化生(SIM)等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1-2010.12共50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BE患者,分别采用普通模式、FICE模式对病变范围、腺管开口分型及毛细血管形态观察,对病变作出诊断,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比较。结果在对鳞柱状上皮交界的病变轮廓,腺管开口形态及毛细血管形态观察中,FICE优于普通内镜。FICE模式下通过Endo分型,检出SIM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86%,94%。结论 FICE可清楚观察BE粘膜病变轮廓,腺管开口形态及毛细血管结构,操作转换简便,对BE食管进行靶向活检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钢志  戴宁 《医学综述》2008,14(7):1009-1011
在早期胃癌(EGC)的诊断中,内镜检查是最直接、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目前,有多种内镜检查方法用于临床:普通电子内镜、放大内镜、染色内镜、超声内镜、荧光内镜、近红外线电子内镜、窄谱成像技术、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各种方法在EGC的诊断中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临床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相应的筛查方案,以提高EG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Barrett食管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E)的病因、内镜下特征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探讨BE和食管腺癌的关系。方法:分析29便BE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及病理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其中胸骨后或剑突下痛达80%;在内镜下可分为全周型(13例)、岛型(10例)和舌型(6例)。活组织检查显示,本组特殊型柱状我界型上皮14例、胃底上皮12例,其中不典型增生5便,尚未发现癌变。结论BE是反流性  相似文献   

14.
Barrett食管(BE)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提高BE的诊断水平,为及早治疗及干预其向食管腺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BE诊断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普通内镜、胶囊内镜、染色内镜、染色放大内镜、增强放大内镜、荧光内镜技术、超声内镜、共聚焦荧光内镜、窄带光照内镜技术在诊断BE中具有不同特点。现对BE诊断标准、不同内镜诊断技术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Barrett食管(BE)的内镜检出情况及分型特点,研究不同内镜分型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对可疑BE黏膜钳取病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确诊为BE的51例患者,记录其一般状况、主要临床表现、内镜分型及病理分型,同时记录同期检出的257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内镜分型。结果内镜检查中BE检出率为1.76%,RE检出率为8.86%;BE内镜分型:岛型23例,舌型10例,全周型18例;RE合并BE7.O%,BE合并RE45.1%,BE不同内镜分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几率有明显差异,全周型BE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5。结论不同内镜分型的BE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8例以反酸、嗳气、烧心为主诉的患者行普通内镜及NBI内镜检查,评价两种内镜图像清晰度,统计BE病灶数目。在NBI模式下对BE病灶进行放大内镜(ME)检查,对BE黏膜腺管开口形态进行Goda分型,异常部位行定向取检,统计特殊肠上皮化生(SIM)检出率。结果:NBI诊断BE 86例,其中15例普通内镜阴性,NBI发现病灶数目多于普通内镜(P<0.01)。NBI对鳞柱状上皮交界处轮廓、BE病灶图像的清晰度明显优于普通内镜(P<0.01)。NBI-ME下Ⅳ型及Ⅴ型腺管开口形态检出SIM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91%、95%。结论:NBI-ME有助于BE的早期诊断,并能提高SIM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调查我国西北地区Barrett食管(BE)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在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省市的四个主要教学医院的内镜中心行健康检查或者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接受包括危险因素在内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问卷调查及内镜检查。当胃食管反流症状总积分≥12分时诊断为GERD。对内镜疑似化生食管取活检,经病理学检查发现有特殊的肠化生时诊断为BE。结果:在12265例调查对象中,142例(男性91例,女性51例)诊断为BE,其中32例发生在GERD中,110例发生在非GERD中。BE在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16%,平均年龄为51.3±12.6岁。BE在GERD和非GERD中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汉族和非汉族中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性别、年龄、GERD、食管裂孔疝、饮酒、水果蔬菜缺乏可能为危险因素,而饮茶为保护因素。结论:我国西北地区BE在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16%,在GERD和非GERD中分别为6.06%和0.94%。老年男性、GERD、食管裂孔疝、饮酒、水果蔬菜缺乏可能危险因素,喝茶可能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