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 包括激素治疗及细胞内治疗两方面。前者有延迟激素耐受及加用新类型激素的进展。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后者包括细胞凋亡激动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及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最主要是激素治疗,但当其发展为雄激素非依赖型时,对激素治疗的疗效甚微。需要其他治疗方法的配合,而前列腺癌细胞上有多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各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其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本主要介绍前列腺癌的凋亡相关基因及其在化疗,放疗及基因治疗等不同方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目前仍然前列腺癌治疗中的难点.随着人们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机理的进一步认识,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案的出现,现在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已经有了新的进展,现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目前治疗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最佳化疗方案。方法收集国内外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联用多西他赛治疗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疗效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联合应用多西他赛与泼尼松的化疗方案治疗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多西他赛与泼尼松的化疗方案治疗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能够控制患者血浆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目前仍然是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一大难点。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机理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新的治疗方案的出现和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现在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已经有了新的进展,现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有前途的前列腺癌治疗靶向去势治疗是目前治疗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惟一有效方法,但大部分前列腺癌都会发生激素抵抗,因此需要提出新的基于分子机制的治疗方案。Zellweger T等建立了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n=65)、前列腺上皮内肿瘤(n=78)、临床局部前列腺癌(n=181)、激素抵抗性前列腺局部复发(n=120)和远处转移(n=91)共535个组织块的生物芯片,并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3  相似文献   

7.
吕家驹  张辉  高庆贞  张捷  高聆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8):3438-3440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治疗效果不佳。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受体拮抗剂,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的活性,能诱导一些肿瘤细胞凋亡,如乳腺癌、子宫颈癌等,但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在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米非司酮诱导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第13届国际化疗会议上有几篇论文特别报道了化学药品代替睾丸切除术和传统的激素疗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病人。化学药品包括合成的促性腺激素和一种选择性的破坏前列腺癌的药物。报告指出,人工合成的促性腺激素是黄体化激素释放激素的分子变异体,以不同的氨基酸取代了天然促性腺激素中第六位的氨基酸。两种促性腺激素在效能上不同,但均作用于垂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去势治疗即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成为目前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常用手段。然而随着疗程的推进,治疗效果越来越差,肿瘤会进一步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雄激素受体(AR)是雄激素与前列腺癌细胞结合、发挥激素生物活性、促进前列腺癌组织生长的必要物质,其在ADT治疗前列腺癌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认为,AR及其介导的相关通路参与了CRPC的发生,但其具体表现及相关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本文将结合最新研究,对AR参与CRPC发生的途径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NA-21在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检查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在转染miRNA-21抑制剂后miRNA-21的表达情况;用CCK-8和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转染miRNA-21抑制剂后PC3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结果:RT-PCR显示,转染组miRNA-21的表达低于空白转染对照组( P<0.05);CCK-8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PC3细胞体外增殖及侵袭力明显降低( P<0.01)。结论:降低miRNA-21在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的表达可抑制其增殖及侵袭力,这个发现为临床治疗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增殖及侵袭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PPAR-γ配体抗前列腺癌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流  朱绍兴 《医学综述》2007,13(12):900-902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而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在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前列腺癌关系密切,PPAR-γ活化后具有抗前列腺癌作用,有望成为预防、治疗前列腺癌的新位点。本文就其配体在抗前列腺癌作用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方法:将40例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多西他赛化疗,治疗组在上述给药基础上再静脉注射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结果:两组患者中,治疗组在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且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肿瘤,其发病率不但在欧美国家高居首位,而且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呈显著上升趋势。早期,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HDPC)可以通过内分泌治疗达到缩小瘤体、降低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目的,但在治疗12—18个月后,80%前列腺癌患者逐渐演化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导致患者最终死于激枣不敏感细胞的广泛转移。  相似文献   

14.
据《N Engl J Med》2001年345卷第13期报道 前列腺癌病人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可降低骨密度,增加骨折的危险性。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atthew R.Smith博士等,对正在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进行了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对照研究。在48周的开放标签研究中,随机指定47例晚期或复发但无骨转移的前列腺癌病人接受亮丙瑞林(leuprolide)单独治疗或亮丙瑞林和帛米酸钠(pamidronate)联合治疗(60mg静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西他塞加顺铂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32例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均经去势手术或(和)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患者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呈逐渐上升趋势.全身骨扫描证实均有多发性骨转移灶,其中2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转移灶疼痛.多西他塞75 mg/m2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第1d用;顺铂100 mg/m2加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第1d用.结果:治疗后患者血.PSA值降至正常水平(<4 mg/ml)8例,PSA值下降>50%13例,11例PSA值变化不明显,总有效率65%.26例骨转移灶疼痛者化疗后9例疼痛缓解,17例仍有疼痛.随访8~49个月,平均26.2个月,21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18.6个月.疼痛缓解期平均13.9个月.常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红蛋门降低及血小板减少等.但均在耐受范嗣.结论:多西他塞联合顺铂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毒副反应较轻,可作为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第二大男性肿瘤,中国PCa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晚期前列腺癌激素抵抗力的难治性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分子靶向治疗(MTT)能精确抑制肿瘤生长,具有降低不良反应的特性,是未来治疗前列腺癌的方向。本文对前列腺癌肿瘤细胞靶向治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和免疫调节靶向治疗等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发病率高居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率居所有男性癌肿第6位,已对生命健康造成重大的威胁。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早期前列腺癌的治愈率颇高。因本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故大多数病例确诊时已发展为转移性前列腺癌。激素治疗对转移性前列腺癌虽然短期(5年)有效,但副作用大,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医辨证论治,具备整体观和个体化治疗特性,用以治疗发展较慢但善变的前列腺癌,功效显著,并能减缓西医药治疗的毒副作用,故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已渐受重用。本文从中西医理论角度,综述前列腺癌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案,另介绍近年一些前沿性的诊疗技术、前列腺癌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组以及崭新研究和临床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前列腺癌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晚期前列腺癌首选内分泌治疗,然而经过一定中位期(一般18 ~24个月)后,原来对内分泌敏感的前列腺癌转变为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RPC),现就对HRPC的内分泌药物治疗、化疗、放疗及其他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显示激素治疗无效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转移主要是骨骼部位,其发生率为90%以上,而且近20%的患者临床表现有明显的软组织浸润。研究人员认为前列腺癌骨转移与患者诊断不当和激素治疗无效的疾病进展相关联,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激素治疗无效,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将不足2年。  相似文献   

20.
大量事实均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雄激素有着密切依赖的关系。因此,以外科手术或者药物为手段的雄激素撤退治疗成为前列腺癌特别是晚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尽管治疗的最初阶段有良好的反应,但超过80%的患者将最终转化为激素非依赖性(激素拮抗的前列腺癌),导致治疗的失败,威胁患者的生存。关于这种转化的机制,目前存在众多的学说,近期的研究发现在晚期前列腺癌尽管雄激素已撤退,但仍有80%以上的有雄激素AR受体的表达,目前发现雄激素撤退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肿瘤复发和激素拮抗(hormone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与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重新激活有明显的关系。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和突变。②雄激素受体表达上调。③辅助活化因子表达异常。④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对AR信号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