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缺血性心脏病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概述虽然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在不断的发展深入,但是其5年的生存率仍然只有50%~60%。我院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地区急性冠心病突发事件年增长率3%,死亡率64%。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脉狭窄乃至闭塞所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我们了解了缺血性心脏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内皮损伤继发的病生理过程。血管内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一旦受损,一系列机体的正常防御机制启动,导致在动脉壁裸露的内膜处形成血小板血栓,冠脉在此基础上由于巨噬细胞反应产生脂质沉积,从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种斑块逐渐增大,使动…  相似文献   

2.
谢武桃  史建波 《重庆医学》2013,42(3):289-291
目的探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对前列腺癌(PCa)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前列腺癌的患者68例,均行高场强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 MRI)、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结果在68例临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经高场强MRI检查提示前列腺癌57例,经病理证实46例,即真阳性46例;假阳性11例;真阴性8例;假阴性3例。前列腺癌的高场强MRI诊断准确性为79.4%,敏感性83.1%,特异性72.1%。结论高场强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医学》2018,(4):344-347
目的综合评价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万方数据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关于磁共振灌注成像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检索时间由1995年1月—2016年10月。采用Meta-disc 1.4分析纳入文献的异质性,对诊断效率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符合标准的文章,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合并敏感度为0.89(95%CI:0.83~0.93),合并特异度为0.88(95%CI:0.82~0.92),合并阳性似然比为6.79(95%CI:4.63~9.98),合并阴性似然比0.15(95%CI:0.09~0.22),合并诊断优势比52.29(95%CI:27.16~100.7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的数值为0.938 4。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评价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万方数据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关于磁共振灌注成像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检索时间为1995-01—2016-10间。采用Meta-disc 1.4系统分析纳入文献的异质性,对诊断效率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符合标准的文章,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合并敏感度为0.89(95%CI:0.83~0.93),合并特异度为0.88(95%CI:0.82~0.92),合并阳性似然比为6.79(95%CI:4.63~9.98),合并阴性似然比0.15(95%CI:0.09~0.22),合并诊断优势比为52.29(95%CI:27.16~100.7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的数值为0.9384。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5.
桑银保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28-182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早期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经临床证实的AVN患者的MRI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股骨头X线无异常或轻微骨质异常改变的病例,MRI均表现为阳性。结论:MRI可早期显示AVN病变,具有高度敏感性,并能准确反映坏死的部位及分期,可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崔惠勤 《广西医学》1998,20(5):842-844
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已有10多年,在显示心脏正常结构和某些异常结构如法乐氏四联征、主动脉狭窄、内脏异位综合征、静脉异位连接等具有优势(1~3)。在现代医学中,MRI应用历史不...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141-144
目的 探讨梨状肌综合征(PMS)应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收治的57 例PMS 患者临床资料。比较MRI 不同模式下阳性检出率,分析患者核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结果 经检查后,MRI 弥散加权成像阳性检出率为92.98%,MRN 三维扫描为84.21%,MRI 平扫为71.93%,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查后,①T2W1 及抑脂序列检查: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因水肿与炎性病变患侧呈现高信号,同时可发现脂肪、纤维索条等混杂信号;②MRI 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机体受损梨状肌由于水分子弥散受限,呈现高信号;③MRN 三维扫描:通过对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重建,可发现梨状肌内存在患侧坐骨神经,同时因梨状肌发生该病导致其增粗,位移、受压。结论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模式中MRI 弥散加权成像阳性检出率较高,但其他影像模式同样具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诊断时可三者联合使用,以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降低误诊、漏诊风险。  相似文献   

8.
刘冰 《英国医学杂志》2002,5(4):180-180
医学专家已经设计了一种用来诊断可疑冠状动脉疾病的新的无创检查方法。波士顿BethIsraelDeaconess医学中心的WarrenManning博士认为 ,三维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用来诊断近端和中段冠状动脉疾病的精确的无创方法 ,将来 ,对于某些病人可能取代有创的诊断方法。WarrenManning博士及其同事对 10 9例男女患者进行了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之后又对他们进行了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造影 ,并对两种结果进行了比较。总体上 ,75 9例中有 63 6例 (84% )近端和中段冠脉病变节段被磁共振血管成像判断出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高场强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7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继发脑梗塞的39例进展型患者为观察A组,另58例初发型患者为观察B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所有样本均开展高场强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与颈动脉彩超检查,并评估磁共振弥散成像与颈动脉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该种诊断方式在短暂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磁共振检查病灶数、直径以及颈动脉彩超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发生率、血栓发生率与中重度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A组患者上述指标除血栓发生率外均显著高于观察B组,磁共振弥散成像与颈动脉彩超数据呈正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场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检测结果同颈动脉彩超呈正相关性,在初发型与进展型病灶诊断均具良好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庞玉生  杨岳松 《医学文选》2000,19(4):433-435
目的: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磁共振成像(MRI)与心血管造影(Angio)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评价MRI在小儿复杂型先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复杂型先心病患儿42例,应用超导磁共振仪,选用心电图门控自旋回波法技术(SE),电影磁共振(cine-MRI),磁共振造影(MRA),获得T1加权像(T1WI),并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30例做了Angio检查,25例经手术治疗。结果MR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及T1、T2、T2*mapping技术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并讨论了这些新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是一种先进的磁共振技术,打破了常规以血管腔显影诊断血管疾病的成像方法,它凭借高软组织分辨率、高信噪比、多参数MRI序列直接显示动脉壁及其病理改变,近年来在颅内动脉疾病中研究广泛,本文就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夹层、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三维导航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MR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健康志愿者和15例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MRCA,并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RCA与冠脉造影结果无差异(P>0.05)。与冠脉造影相比,MRCA对于左前降支(LAD)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4.5%,敏感度为90.8%,特异度为100.0%;对于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2.2%,敏感度为88.7%,特异度为86.2%;对于回旋支(LUX)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2.8%,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76.0%。结论三维导航MR-CA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假性球麻痹的临床与MRI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假性球麻痹96例,通过对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表现和磁共振形像(MRI)的特点分析,讨论了病因,发病机理。本文结果说明,大多数假性球麻痹的病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2~5个病灶,范围大小不等,但位于桥脑处≤5mm2的病灶即可发生假性球麻痹。  相似文献   

15.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无创检测活体组织内化学代谢物质的技术手段,对物质改变敏感且可重复性高。1HMRS作为一种客观的特异性指标已成为痴呆的主要研究手段,有效弥补了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认知量表的状况。1HMRS已被证实在痴呆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痴呆最主要的类型阿尔茨海默病是1HMRS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早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NOVUS 0.35T永磁型低场磁共振成像设备,相阵控头部线圈,对超早期脑梗塞患者35人进行MR DWI及常规MR扫描(T1WI,T2WI,Flair)。结果:35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6h)中33例DWI表现为高信号,5例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T1WI均未显示病灶。结论: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方面也具有与高场磁共振同样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71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学表现,观察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前列腺癌96例,占25.9%;良性前列腺增生225例,占60.6%;前列腺炎20例,占5.4%;前列腺脓肿30例,病变占8.1%(30/371);误诊率为8.6%(32/371)。结论MRI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MR动态增强等手段,有助于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8.
高场磁共振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MRI)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骨挫伤患者X线平片、CT及高场强(1、5T)MRl检查资料,并比较各常用MRI序列的信号强度和特点。结果本组35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CT检查亦无明显骨折征象,仅见周围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积液,高场强MRl检查,SE序列T1WI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地图状及长条状低信号,T2W1表现为不规则高信号(12例)、等信号(6例)、低信号(17例);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PDW—FS)序列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和关节腔积液。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l是能有效诊断骨挫伤的检查方法。在高场MRI检查的各常用序列中,PDW—FS序列是明确诊断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血瘀证的DNA甲基化修饰与磁场干预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甲基化的表观遗传学在阐明疾病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对冠心病遗传基因甲基化和磁场干预研究、冠心病血瘀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磁场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等方面出发,探讨内外界环境磁场与冠心病血瘀证的表观遗传学之间的相关可能性机制。为从基因表达-内部表型-疾病模式-磁场干预的系统生物学角度出发进行个体化差异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