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松江区叶榭社区内确诊的661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35例,实行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的综合干预;对照组326例,仅常规药物治疗,历时2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糖控制率。结果经过2年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干预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其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干预组血糖控制率为5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糖控制率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是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得到有效防治的理想手段,值得在社区内积极开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顾红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56-3057
目的观察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对象,通过1年的社区健康教育,观察患者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春英 《吉林医学》2013,(35):7520-7521
目的:探讨社区规范化管理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规范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用药指导观察1年。结果:管理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规范化管理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的监控效果。方法选取本辖区(塘头社区)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以三位一体模式为患者及家庭进行综合干预,同时选取另外150例患者为对照组,按一般的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位一体模式能有效地控制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韩荣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534+536
目的:观察社区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探析社区管理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社区220例2型糖尿病非住院患者,对照组(n=100)不给予社区管理,观察组(n=120)接受系统化社区管理干预,观察随访前、干预6个月后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访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明显优于随访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社区管理能够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抑郁的患者70例,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的HAMD量表评分、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DSQL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各项数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进行社区干预的效果,为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社区干预组)和对照组(非社区干预组)各90例,随访观察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FBG、PBG、HbAlc、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干预可以改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长沙市10个社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个,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248人为研究对象。干预组予以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教育,干预期均为一年半。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予以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FPG,2hPG,HbA1c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P<0.01)。干预组FPG,2hPG,HbA1c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FPG改善不明显(P>0.05),2hPG,HbA1c改善较明显(分别P<0.01,P<0.05)。结论: 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改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基于格林模式的社区强化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03)和对照组(n=103)。干预组实施基于格林模式的社区强化管理,对照组实施普通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BMI等指标。结果两组基线期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终期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格林模式的社区强化管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春艳 《中外医疗》2013,32(10):38-39
目的探讨和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不同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一共160例,按照糖化血红蛋白分成A、B、C、D、E5组,分析其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该研究中D组与E组的病程比A组病程显著增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要明显地高于B组患者,B、C、D、E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和空腹血糖都明显地比A组患者高,D、E组的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要明显地高于C组,E组的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又要明显地高于D组,显示其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者P<0.05),综合分析显示,伴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患者餐后2h的血糖与空腹静脉血糖水平都呈现出逐渐增高的现象。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受到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的共同影响,对于判断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应当同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糖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