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小儿肾病综合征住院患儿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及消毒管理,对小儿肾病院内感染进行科学的管理。结果: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减少患儿住院天数。结论:控制院内感染,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小儿普外病房冬季院内感染调查曹淑荣柴海容赵桂荣第二临床医学院小儿外科(050000)翟静媛石家庄市卫生局关键词小儿普外病房;院内感染;回顾性调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临床观察发现,小儿普外病房冬季院内感染患儿多于其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病因、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全部病例为1992年至2002年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儿科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04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合并院内感染48例,占46.1%。结论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易合并院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为泌尿系及消化道感染,再次为皮肤感染。院内感染早期诊断,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病因、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全部病例为1992年至2002年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儿科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04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合并院内感染48例,占46.1%.结论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易合并院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为泌尿系及消化道感染,再次为皮肤感染.院内感染早期诊断,合理应川抗生素,可以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查2687份住院病历,其中院内感染114例,对其基础病及院内感染发生时间、感染部位及病原学进行了调查,结果: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2%,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率最高(30.7%),主要病原为革兰氏阳性菌。结论:控制院内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医院发生院内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保障医疗安全,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院内呼吸系统感染、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及医护人员对医院甲流感染的防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在这些患者及医护人员中,仅有20%的患者了解甲流的主要防治措施,有90%的医护人员了解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呼吸内科的医院感染。我院呼吸内科在2011年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较高,此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逐渐下降。结论: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了解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性,通过空气清洁、饮食调整、医疗器械清洁等环节实现医院方面的强化管理和监控,共同参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基层医院内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探讨小儿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如何做到早期诊断,减少漏诊或误诊,使患儿能尽早得到诊治,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经临床诊断或拟诊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63例,对所有病例的年龄、住院天数、基础疾病、危险因素、用药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列表分析.结果 小儿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为念珠菌属.小儿呼吸道真菌感染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基础疾病为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感染的发生与多种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气管切开和插管、手术、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关.结论 本文通过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儿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白念珠菌仍然是小儿院内感染的主要真菌,通过分析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认为院内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疾病、白血病及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为临床医生提高对真菌感染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科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97例神经科院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和分析其临床资料来对感染的情况及构成比进行分析,并且和本院同期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神经科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9%,要比医院同期感染发生率(3.0%)高,具体的感染部位主要涉及到呼吸系统,比例高达69%。结论:神经科患者是基层医院院内感染的高发群体,需要做好院内感染防治措施,以便全面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生部位、危险因素。方法:对23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及粘膜、消化系统等。年龄、意识障碍、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情况等因素与院内感染发生率有关(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院内最易发生呼吸系统感染。高龄、早期存在意识障碍、住院时间长、住院期间盲目应用抗生素增加重症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院内感染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莉  田播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114-114,117
目的探讨白血病院内感染的临床诊治情况,明确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病原学。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住院62例白血病化疗后合并院内感染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白血病院内感染率为75.8%,呼吸系统感染占51.6%。病原学以G杆菌为主,易发生败血症。结论白血病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对此感染要早期足量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日前,该院肿瘤治疗中心通过回顾分析1590例患者病例后认为,要降低患者的院内感染,主要应从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入手。 研究人员选择了1997年6月~2000年6月间住院的肿瘤患者,经临床,病理及组织化学诊断,其中316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9.48%;感染1次者192例,2次者90例,3次以上者34例;以呼吸系统感染病例最多(179例),其次为消化系统(46例)、泌尿系统(41例)和其他系统感染(20例):呼吸系统的院内感染率为11.26%,占院内感染总数的63.28%。从316例院内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2.
蔡霞  刘平安 《中外医疗》2009,28(29):154-154
春冬季节,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成为医院儿科的常见病,占医院儿科病的90%以上,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因此,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成为有子家庭的关注焦点,本文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病因入手,研究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与环境、感染、营养之间的关联,并采用氧气雾化、支气管肺泡灌洗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医院感染与治愈率关系.方法我院从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收治14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对21例院内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肿瘤患者院内交叉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化疗、放疗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治疗者;住院时间长,感染机会增高;院内感染可以降低治愈率.结论恶性肿瘤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明显高于其他病种.恶性肿瘤患者是高度易感人群,院内感染发生后,应积极予以治疗并防止院内感染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医院感染与治愈率关系。方法:我院从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收治14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对21例院内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肿瘤患者院内交叉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化疗、放疗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治疗者;住院时间长,感染机会增高;院内感染可以降低治愈率。结论:恶性肿瘤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明显高于其他病种。恶性肿瘤患者是高度易感人群,院内感染发生后,应积极予以治疗并防止院内感染扩散。  相似文献   

15.
贺春民  赵永坤 《中原医刊》2005,32(17):57-57
了解正阳县人民医院老年患者院内感染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查阅了正阳县人民医院2004年3月~10月院内感染监测月报表、登记表及病历。在229例老年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5例,感染率为15.28%,其中原发病以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多,分别占31.43%(11/35)和22.86%(8/3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65.71%(23/35),住院时间愈长,感染率愈高,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者感染率高。总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尤其重要。针对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现将完整的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院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学分布.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院内感染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及病原学检测.结果:本组2346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46例,发生率为1.96%.本组院内感染以呼吸系统为主,其次是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院内感染以内科为主,其次是外科和儿科.院内感染以>60岁年龄段为主,其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院内感染情况以及干预情况。方法:选取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的病儿80例,对术后院内感染情况以及干预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中有6例患儿在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7.5%,院内感染与环境、手术方法选择、住院时间、感染部位、病原菌和治疗干预情况均有关。结论:严格室内空气消毒制度,重视清洁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基础干预,不滥用广谱抗生素,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的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316例患儿,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64例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0%(64/5316),前三位易发生感染的部位/病种分别为:呼吸系统/肺炎(64.06%)、眼部/细菌性结膜炎(14.06%)、血液系统/败血症(12.50%),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出生体重<1500g、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出生体重≥1500g(11.83%vs 0.65%)、出生胎龄≥32周(12.73%vs 0.58%)的新生儿(P <0.001)。住院日>30d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住院日≤30d的患儿(26.14%vs 0.35%,P <0.001)。机械通气(OR=4.616,95%CI:2.785~7.651)、留置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OR=31.387,95%CI:18.580~53.021)、特殊使用级抗生素使用(OR=4.388,95%CI:2.648~7.271)是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我院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机械通气、留置PICC、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应用是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1500g、出生胎龄<32周、住院日>30d的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是院内感染重点防范的人群。  相似文献   

19.
张晖 《中外健康文摘》2012,(40):251-252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28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季节、感染病原体、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诊疗措施等.结果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以肺炎和上感为首位病变,依次是哮喘、肺结核等,患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季和冬季流行为主,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呼吸道疾病,但婴幼儿容易患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而学龄儿童主要患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结论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所以临床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要以预防为主,增强儿童的免疫力,防止感染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择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SARIMA)模型预测小儿神经内科病房院内感染发病率.方法:统计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小儿神经内科院内感染发病率数据,运用时间序列中的SARIMA(p,d,q)X(P.D,Q)s方法构建模型,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检验,确定最佳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小儿神经内科病房院内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