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其病因多种多样,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症状体征多不典型,表现多样,难以与阑尾炎、胃肠炎、肠痉挛等鉴别,且易误诊误治,延误病情。近年来由于高分辨率超声的广泛应用,使得肠系膜淋巴结能够清晰显示出来,为此将我院自2006年7月-2008年5月期间,临床上以小儿腹痛就诊并经高频超声明确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2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超声所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蓉  杨青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9):102-10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将高频超声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83例患儿治疗前后的肠系膜淋巴结大小记录下来进行对比,分析声像图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3例患儿经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超声复查淋巴结显著缩小。结论: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高频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向莉 《实用医技杂志》2012,(11):1153-1154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既往肠系膜淋巴结炎所引起的腹痛常常被忽视,随着超声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的临床应用,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提供了全面的影像学资料。本研究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10例腹痛患儿并行超声检查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有腹痛且临床初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00例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并与同等人数无腹痛小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后发现约91.0%(91/100)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经临床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超声复查淋巴结显著缩小(短径〈7mm)或消失,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83例,占腹痛儿的91.70%。结论 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高频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方法,且将肠系膜淋巴结短径≥7mm,长/短径之比≥2作为诊断标准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测量淋巴结体积在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方法 高频彩超观察200例临床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及100例正常儿童.运用三距离法测量肠系膜淋巴结体积,比较两组淋巴结体积是否有差异.结果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淋巴结体积较正常儿童增大.两组均数有差异(P<0.05).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测量肠系膜淋巴结体积,对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期间,我院对临床确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24名患儿进行高频彩超检查的结果.观察有无肿大淋巴结、淋巴结的肿大情况及其分布位置.结果 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100%),其中以右下腹多见(92.3%),单纯脐周淋巴结肿大(55.6%).结论 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与疗效观察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以急性淋巴结炎为主的感染性疾病,是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典型临床症状为腹痛、发热、呕吐。腹痛位置不固定,以右中下腹痛为主,为隐痛或痉挛性痛,过去常常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我们对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并经临床抗炎治疗、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06例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谢财华  周媛 《当代医学》2012,18(20):126
目的通过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给予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10~2011年收治的46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儿经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均有一定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和症状,并且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腹痛,部分伴有发热、呕吐。结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主要为脐周阵发性腹痛,常规超声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研究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方法:对150例经临床确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表现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后炎症肠系膜淋巴结的位置分布、大小、彩色血流信号丰富程度都有其特征性变化。结论:高频超声可以通过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的位置分布、大小、彩色血流信号的变化作出诊断,给临床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拟诊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8例,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高频探头检查,观察有无肿大淋巴结以及分布部位、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结果78例患儿中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72例,排除6例;经临床治疗后,72例中超声复查淋巴结完全消失65例,淋巴结减小7例.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方法简便,诊断率高,可作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肿大的病因较复杂,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随着超声仪器性能的提高、技术的普及,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肿大的诊断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248例经临床确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肿大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病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需与急性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及儿童阑尾炎等鉴别。现将2004年1月~2006年12月诊治的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3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腹痛常见原因之一,以往临床诊断相对困难。彩超尤其是带有高频探头彩超的普及应用,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有着重要的价值。2012年10月-2013年4月我院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58例患儿,对其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2岁69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和50例健康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测量肠系膜淋巴结的长径和横径,加以对照.结果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淋巴结有明显的超声图像改变,淋巴结纵径为1.66±0.41cm,横径为0.78±0.22cm,正常儿童淋巴结纵径为1.0±0.37cm,横径为0.58±0.11cm.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典型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倪暾 《安徽医学》2015,36(8):1001-1002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就诊的30例临床初步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观察组)进行高频超声检查,选择同期在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高频超声检查声像图改变。结果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是腹部探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观察组肠系膜淋巴结较对照组明显肿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不明原因间断性腹痛患儿行高频超声检查,多切面探查其腹腔淋巴结肿大及分布情况。结果:60例中有51例腹痛患儿淋巴结有不同程度肿大,并大多分布于脐周及右下腹,且多呈簇状分布。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因其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强,可成为临床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曹文英 《实用医技杂志》2014,(11):1190-1191
<正>引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常见疾病是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也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一般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呈阵发性发作,有压痛和反跳痛,痛点不固定。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本文将我科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68例急性腹痛患儿中检查出258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以腹痛或反复腹痛就诊或临床拟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高频彩超检查.检查时患儿取仰卧位,用高频探头扫查腹腔,观察右下腹、脐周、右中上腹及左侧腹腔.扫查时尉绕脐周,在全腹部有序地来回滑动式扫查,重点探查腹痛部位,仔细扫查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等大血管旁.对较肥胖患儿必要时探头可适当加压,以增加探查深度,可提高对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对探查到的肿大淋巴结进行重点观察,并做对比分析.结果:其中102例探查到肿大淋巴结,5例未探查到肿大淋巴结,检出率95.3%.结论:高频彩超对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高,能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诊断依据,而且此检查方法直观、安全、方便、无痛苦、无创伤、可重复性好.因此,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临床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重要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19.
淋巴系统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系统,淋巴结是周围淋巴器官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儿淋巴系统发育旺盛,免疫反应迅速,淋巴结炎性反应快,因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正确认识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可及时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信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2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12例(54.5%)MP检测阳性,且腹痛前多数有呼吸道症状,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结论 MP感染可以引起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且临床不少见,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