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电图监测(EEG)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对发病初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EEG的监测.结合影像学诊断和神经心理学量表,分析急性脑梗死状态下EEG的变化与脑梗死位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认知功能评分间的关系.并分析患者文化程度和发病时是否伴随意识障碍对脑梗死所致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结果 梗死位置越靠近大脑皮质区域的患者越容易表现出EEG异常.此外,脑梗死急性期EEG的异常程度直接影响脑梗死发病3个月后的认知功能.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并不能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对认知功能起更多的保护作用;但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患者在经历相似卒中事件之后,认知功能水平依然高于低教育水平患者.发病初即伴随意识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虽然认知功能始终处于严重受损状态,其认知功能的改善要优于不伴意识障碍的患者.结论 EEG的监测对判断脑急性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预后有积极作用;此外,患者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和发病之初的意识状态同样可以帮助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PSD)和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二者时常相伴出现,PSD 患者常出现情绪减低、 兴趣缺失、睡眠障碍、失用、内疚等症状,甚至重度患者可能自杀。了解 PSD 发病机制、卒中后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相 关性,及早进行临床干预,有利于加快患者身心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着重介绍卒中后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并作一综述,为临床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探讨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按1:1比例,以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同社区健康人作为对照。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ewenstein Occu-pational,Therapy Congnitive Assessment,LOTCA)为评定工具,于卒中后3个月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LOTCA各项及总得分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2)高年龄、低学历、饮酒、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大病灶患者的LOTCA认知得分较低(P<0.05或P<0.01),不同性别之间和卒中半球的LOTCA认知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等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2)其认知功能改变与年龄、学历、卒中病灶大小、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谱等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至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75例。采用多导睡眠监测评估患者OSA的严重程度,结果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表示。根据AHI,将患者分为中重度OSA组136例(AHI≥15次/h)和轻度OSA组139例(AHI<15次/h)。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卒中后6个月的认知功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卒中后6个月MoCA评分与AHI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OSA组患者急性期、卒中后6个月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延迟回忆、定向力方面均低于轻度O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在语言功能、抽象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卒中后6个月MoCA评分与AHI均呈负相关(r=-0.311和-0.389,均P<0.01)。结论OSA导致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早期诊断和干预OSA可降低该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献报道,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是无卒中者的6~9倍,卒中后12个月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最大,且可持续到数年之后。认知功能障碍对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甚至可超过对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认知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脑卒中的全面康复。笔者对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还少丹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单纯康复治疗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心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0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35例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设为治疗组,73例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年龄、性别、心衰、高血压、心肌梗死、房颤、烟酒史、脑卒中史及糖尿病等资料,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治疗组房颤、高血压、烟酒史、大病灶、病灶位于基底节、脑卒中史及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脑卒中病史、大病灶、病灶位于基底节、高血压及糖尿病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其中脑卒中病史、大病灶、病灶位于基底节、高血压及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后不仅可以出现高致残及高致死率,且认知功能障碍及情感障碍也十分常见,严重影响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和患者生活状况的改善.本文通过对159例脑梗死患者的实验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的情感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不同梗死部位及卒中严重程度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脑卒中患者,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组,病情平稳后48 h即开始康复治疗;对照组,因各种原因发病1~2个月后才开始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程度及残疾程度。结果:早期康复组出院后随访6个月,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后遗症轻,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300例患者根据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结果分为误吸和无误吸组,对误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为60.0%,其中33.3%为无症状误吸。年龄、卒中史、卒中部位、卒中严重程度和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是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误吸发生率高,及时发现及处理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卒中患者智能状态量表》在急性脑卒中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无急性脑卒中发作史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认知评定量表对两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观察量表使用价值。结果:SUMSE、MMSE、HDS-R量表评定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2周、3个月、6个月的MMSE、HDS-R、SU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2周、3个月、6个月的SU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2周、3个月的HDS-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2周的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患者智能状态量表可信度较高,十分敏感,且能对患者各认知区域的功能进行评估。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患者除有各种躯体症状外,还常伴发情感障碍,其中以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最多见,卒中后抑郁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为探讨其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抗抑郁剂的合理应用,我们21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其中出现卒中后抑郁的8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2年9月~2005月8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排除既往有精神障碍史、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及并发吞咽困难对预后的影响,寻求降低吞咽困难的方法.方法分析127例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1月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卡方检验法分析入院基本情况对吞咽困难的影响及吞咽困难对患者发病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12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床旁饮水试验和电视透视检查显示吞咽困难的发病率分别为44.1%和55.9%,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病史及病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吞咽困难组出现肺部感染的机率显著大于吞咽功能正常组,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其预后明显差于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应警惕吞咽困难发生,积极采取康复治疗,改善卒中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脑卒中后情感障碍较常见,其中抑郁障碍是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常见类型之一。卒中患者由于抑郁而出现注意力、学习和执行功能损害,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残疾和认知损害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总结近年关于卒中后抑郁的研究,对了解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诊断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卒中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越来越多的卒中患者出现缺血性脑损伤(白质损伤和静息梗死)。本研究旨在探讨首次卒中后缺血性脑损伤进展是否与认知功能相关。方法:对101例卒中患者随访2年。在卒中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功能评估,在基线和卒中后2年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记录白质损伤和(静息)梗死的进展情况。结果:卒中后1个月和24个月时,进展性血管性脑损伤患者执行认知任务的能力更差,但认知功能的变化与无进展性血管损伤的患者之间并无差异。随访期间,大多数认知功能都有改善。结论:尽管首次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水平对预后的影响,了解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lb、TG水平的因素。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16例,均在入院后次晨检测Alb、TG水平。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score,NIHSS)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定,并在发病1、3、5个月时进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BI作为评价预后的主要指标。结果:低Alb组发病1个月和3个月时BI值低于正常Alb组;高TG患者组发病1个月和3个月BI值明显高于正常/降低TG患者组。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Alb、TG水平的因素有意识障碍和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结论:意识障碍和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患者入院时Alb、TG水平;入院时Alb、TG水平可能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1个月、3个月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血糖的检测。并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9例(其中缺血性卒中11例,出血性卒中8例);老年组141例(其中缺血性卒中59例,出血性卒中82例)。结果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从病情程度比较: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病情重,死亡率高(P〈0.01)。结论脑卒中后应激性血糖越高,预后越差。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即时检测血糖,有利于病情的诊治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杨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2):39-40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状况,分析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程度,为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引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价认知功能障碍,并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异进行分组;引人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三组患者的MMSE的评分无显著差异;但随着患者认知能力障碍的加重,其QOL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结论认知能力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改善认知功能是其预后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程度及预后关系。方法对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糖的检测,并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9例(其中缺血性卒中11例,出血性卒中8例),老年组141例(其中缺血性卒中59例,出血性卒中82例)。结果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从病情程度比较: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病情重,死亡率高(P〈0.01)。结论脑卒中后应激性血糖越高,预后越差。因此,笔者认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时检测血糖,有利于病情的诊治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是脑梗死后遗症状之一。研究表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仅影响疾病预后,而且也是卒中再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在临床上人们往往关注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意识状态而往往忽视睡眠障碍对卒中患者的影响。文章从中西医角度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治疗概况的相关研究进展做简要概述,同时对陕西省名中医韩祖成医师对该病论治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80例脑卒中患者中36例发生睡眠障碍,分析其与性别及卒中部位关系,并对比地西泮与右佐匹克隆治疗疗效。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0.0%,男性发生率为11.9%,女性为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与卒中部位有关,其在大脑皮层下卒中者发生率较皮层卒中者及小脑卒中者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了解病人的睡眠状况也有助于评估脑卒中病人的预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