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患者体温对阿曲库铵体内清除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保温组(26例),Ⅱ组为非保温组(24例)。用成串刺激(TOF)肌松检测仪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及停泵阿曲库铵后肌松监测的4个TOF恢复至25%、50%、75%时问的差别。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停泵阿曲库铵前lh用量明显减少,Ⅱ组患者肌松药的恢复时效TOF从10%恢复至25%、50%、75%的时问明显延长(P〈0.05)。Ⅱ组患者停泵阿曲库铵后体表体温、鼻咽温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体温影响阿曲库铵的体内清除过程,延长其作用时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预注不同种类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对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 行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45例,ASA Ⅰ~Ⅱ级,分为3组,预注罗库溴铵组(Ⅰ组),预注顺式阿曲库铵组(Ⅱ组),和对照组(Ⅲ组).Ⅰ组预注罗库溴铵0.06mg/kg,Ⅱ组预注顺式阿曲库铵0.01mg/kg,Ⅲ组预注生理盐水1mL,4min后给予剩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本院确诊治疗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6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联合麻醉组(n=57)和常规麻醉组(n=31),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4.0~8.0 mg/kg,间断泵注瑞芬太尼2.0μg/kg 麻醉治疗,联合麻醉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推注0.5 mg/kg 顺式阿曲库铵麻醉治疗。其中联合麻醉组根据丙泊酚使用剂量分为小剂量组(4.0 mg/kg)、中剂量组(6.0 mg/kg)、大剂量组(8.0 mg/kg)。应用 Cooper 评分法对所有患者插管条件进行评估,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插管条件优良情况、麻醉前、麻醉时、插管时、切皮时、拔管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围拔管期肌松恢复指数、起效时间、作用时间。结果联合麻醉组患者插管条件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前、麻醉时,所有患者 MAP、HR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后,联合麻醉组患者各时点 MAP、HR 水平明显低于常规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麻醉后各时点 MAP、HR 水平,中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而小剂量组又低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麻醉组患者肌松恢复指数、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明显高于常规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可有效改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插管条件,降低手术过程中机体的应激反应,配合使用中剂量丙泊酚麻醉可产生更为良好的稳定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肌松效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患者术中保温对顺式阿曲库铵代谢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术中保温组。Ⅱ组术中用保温毯保温,术中冲洗用盐水加温至37℃,用输液加温器加温输注液体,Ⅰ组对照组不做上述保温处理。选用四个成串刺激方式监测尺神经-拇内收肌神经传递功能,TOF频率为2Hz,串间间隔15s,刺激电流为50mA,当T1值恢复至10%时持续静脉泵注顺式阿曲库铵,并调节微泵速度,维持T1 10%,至缝合肌层后停止泵注,并记录顺式阿曲库铵的泵注量,T1恢复至25%、75%,TOF 90%的时间和患者的食道温度。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重差异及顺式阿曲库铵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在36℃以下,Ⅱ组患者手术结束时体温在36℃以上。与Ⅰ组患者比较,Ⅱ组患者的肌松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中对患者进行保温对于药物的代谢消除,减少药物残留造成围术期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阿曲库铵靶控静脉输注与持续静脉输注在静吸复合全麻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HIFU治疗肝癌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使用Organon生产的TOF-WatchRSX肌松监测仪监测肌松。上肢远端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和芬太尼3ug/kg,待病人入睡后,肌松定标T1/Tc=100%,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5mg/kg,当TOF=0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麻醉维持:维持用1.5%异氟醚、N2O∶O2=1∶1(L.min-1),麻醉深度不够时,静注芬太尼0.05~0.1mg。对照组:监测TOF恢复至2个颤触时,持续静脉输注阿曲库铵7~8ug/kg/min。靶控组:监测TOF恢复至2个颤触时,阿曲库铵输注浓度维持在2ug/ml。结果对照组与靶控组在年龄、性别比例、身高、体重等一般状况及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靶控组病人TOF值从2颤触下降到0的时间和从0恢复到75%的时间明显短于持续静脉组(P<0.01)。阿曲库铵输注用药量小于持续静脉输注用药量,但没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曲库铵靶控输注能达到并维持恒定的设定肌松水平,肌松起效及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的阿曲库铵维持给药方式对其作用时效的影响。方法 将 3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三组病人均按常规方式诱导插管 ,然后将等量的阿曲库铵按三种不同的方式静脉给药 ,A组 :单次静脉注入所需阿曲库铵量 ( 0 .4mg/kg) ;B组 :先单次静脉注入一初始量 ( 0 .2mg/kg) ,待T1到 2 %~ 5 %时再重复给药一次 ( 0 .2mg/kg) ;C组 :将所需药量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 ,先用 0 .4mg/ (kg·h) ,待T1=0时 ,改为 0 .2mg/ (kg·h)。观察三组病人的肌松参数 ,同时监测生命征。结果 A组和B组二种方式对阿曲库铵作用时效相近 ,C组阿曲库铵作用时效与A、B组相比明显延长。结论 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阿曲库铵优于单次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康医学》2017,(7)
目的:探究顺式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对患者的应激反应、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需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麻醉给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泵注行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顺式阿曲库铵联合麻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时间指标、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拔管前、时和后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作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其残余肌松效应持续时间和拔管TOF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切片时(T1)、拔管时(T2)研究组患者的HR、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点RS评分以及AA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R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与丙泊酚联合进行全身麻醉,可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程度,缩短围拔管期其残余肌松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顺式阿曲库铵用于阻塞性黄疸患者静脉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肌松效应.方法 将40例因阻塞性黄疸接受手术的患者(Child-Pugh B级)随机分为A1组(n=20)和A2组(n=20);将同期行腹部手术的40例肝功能正常患者随机分为B1组(n=20)和B2组(n=20).麻醉诱导时A1、B1组患者及A2、B2组患者分别单次静脉注射2ED95或3ED95顺式阿曲库铵;用TOF-Watch SX加速度仪对前臂尺神经行4个成串(TOF)刺激来评估神经-肌肉阻滞程度.观察麻醉诱导前、后4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插管条件和肌松效应.结果 A1、A2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静脉复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40例高龄患者全部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监测并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和麻醉中知晓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诱导后表现出明显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改变(P〈0.05),气管插管、切皮前后无明显改变,手术中麻醉平稳,手术麻醉恢复时血压增高心率增快,麻醉恢复时所有患者苏醒较快,无呼吸再抑制现象,术中无一例知晓。结论: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静脉复合麻醉在高龄危重患者中是确实可行的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 的:观察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对肾移植手术患者肌松效应的影响。方 法:选择ASAⅢ-Ⅳ级在全身静脉麻醉下实施肾移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阿曲库铵组(I组,n=20)和维库溴铵组(Ⅱ组,n=20);应用NMT-100型肌松监测仪,采用4个成串刺激监测两组患者静脉注射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初始量分别为0.5 mg•kg-1和0.1 mg•kg-1及追加量分别为0.3 mg•kg-1和0.075mg•kg-1时,肌松显效时间、作用高峰时间、临床维持时间和手术结束时肌松恢复(T4/T1>75%)时间。结果:①Ⅰ、Ⅱ组患者给初始量后肌松显效时间分别为(1.68±0.46)min和(1.98±0.45)mi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Ⅱ组肌松高峰时间分别为(18.39±3.25)min和(26.42±4.56)min及临床肌松维持时间分别为(34.10±4.25)min和(42.36±5.05)min,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②Ⅰ、Ⅱ组患者给追加量后,肌松显效时间分别为(2.60±0.61)min和(2.63±0.70)min及肌松高峰时间分别为(12.30±3.10)min和(14.25±3.42)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Ⅰ、Ⅱ组临床肌松维持时间分别为(35.23±4.30)min和(53.40±4.67)min,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手术结束时(T4/T1>75%),Ⅰ组肌松恢复时间(57.25±4.78)min与Ⅱ组肌松恢复时间(73.35±5.10)min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肾移植手术,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均有良好的肌松效应,阿曲库铵肌松恢复时间比维库溴铵快,是首选的肌松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残余肌松作用。方法择期行腰椎管狭窄或胸腰椎体骨折手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70岁,随机分为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持续输注组(A),静脉间断给药组(B)。麻醉诱导后,A1组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0.75μg·(kg·min)^-1,A2组1.5μg·(kg·min)^-1,B1组间断给药0.05 mg·(kg·h)^-1,B2组0.1 mg·(kg·h)^-1,每组各20例。手术结束前20min停用所有药物。使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LMRIS-I)进行肌松效应监测,记录肌松药使用总量、第一次睁眼时间、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rain-of-Four ratio,TOFr)达25%、50%、75%、90%的时间、拔管时间、患者抬头5s的时间及患者麻醉前后潮气量、呼吸频率等。结果拔管时四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氧饱和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A2、B1、B2组患者潮气量高于术前(P〈0.05);同种给药方式下,顺式阿曲库铵高剂量组患者TOFr恢复至25%、50%、75%、90%时间、肌力达Ⅳ~Ⅴ级和能够持续抬头5s时间长于低剂量组(P〈0.05),而拔管时间及第一次睁眼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剂量下,持续输注给药较间断单次给药TOFr恢复至25%、50%、75%时间延长(P〈0.05),而TOFr恢复至90%、拔管时间、第一次睁眼时间、肌力达Ⅳ-Ⅴ级和能够持续抬头5s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术后残余肌松作用不同,高剂量可延长患者术后肌肉功能恢复时间。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与间断给药两种方式对残余肌松作用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患者术中血压的变化与加注阿曲库铵的关系。方法精选20例一般状况良好ASA评级在Ⅰ~Ⅱ级开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统一手术中的用药,在病人有反应时(膈肌有运动或在呼唤刺激下患者眼睑有反应),追加阿曲库铵25mg,静滴并开始计时(以此时做计时起点)观察并记录膈肌运动时及在呼唤病人有眼睑反应时的血压。将其与病人有眼睑反应(追加阿曲库铵25mg)前25m in血压即加药前5次血压的平均值,及加药后10m in血压即加药后2次血压的平均值比较。结果手术中病人膈肌运动或眼睑反应时,病人的收缩压比其前后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压变动时间与膈肌运动或眼睑反应时间有相关性(r>0.88)。结论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从血压的变化来指导使用肌松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并比较单次静脉注射2倍95%的有效药物剂量(ED95)顺式阿曲库铵对不同年龄患者的肌松效应。方法 将60例按美国麻醉协会(ASA)标准定为Ⅰ~Ⅱ级的患者分为幼儿组(3~7岁)、青壮年组(18~65岁)和老年组(≥65岁),每组20例。麻醉诱导期间单次注入2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用TOF Watch加速度仪进行肌肉松弛监测,观察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结果 3组间气管插管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组肌松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及体内作用时间均明显短于青壮年组和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肌松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幼儿对顺式阿曲库铵更为敏感,起效快,肌松阻滞维持时间和作用时间短,与成人的肌松效应相似;肌松恢复时间与年龄无关,2倍ED95诱导剂量对不同年龄的患者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较理想的麻醉方案。方法:将60例ASA1-Ⅲ级患者随机分为T、F、S三组,每组20例。分别以丙泊酚静脉泵注2、4、6 mg/(kg.h),瑞芬太尼4、6、8 ug/(kg.h)和阿曲库铵0.6 mg/(kg.h)维持麻醉。结果:T组可维持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但部分患者术中易躁动;F组在多巴胺2 ug/(kg.m)辅助下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S组在2 ug/(kg.m)的多巴胺辅助下难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需增加多巴胺剂量。结论:4 mg/(kg.h)丙泊酚+瑞芬太尼6 ug/(kg.h)和阿曲库铵0.6 mg/(kg.h)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较理想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比较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麻醉中的起效时间、作用时间、肌松效果、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行LC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罗库溴铵组(R组,n=60)和阿曲库铵组(A组,n=60),R组使用罗库溴铵0.6mg/kg,A组使用阿曲库铵0.5mg/kg进行气管插管。采用连续单刺激模式行肌松监测。观察项目有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肌松药起效时间(注射完毕至T1〈5%)、作用时间(恢复至T1达25%)、插管条件、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皆稳定,插管条件良好,无统计学差异,罗库溴铵起效明显快于阿曲库铵(P〈0.05),作用时间两组类似(P〉0.05),罗库溴铵组不良反应少于阿曲库铵组(P〈0.05)。结论 罗库溴铵用于LC手术,起效快效果好,维持时间与手术时间较吻合,不良反应少,优于阿曲库铵,是LC手术较理想的肌松剂。 相似文献
18.
阿曲库铵靶控静脉输注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阿曲库铵靶控静脉输注与间歇单次静脉输注在静吸全身麻醉下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 ,使用华翔HXD -Ⅰ型多功能监测仪监测肌松。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 3~ 5mg、芬太尼 3~ 4 μg/kg、异丙酚 1 5~ 2mg/kg ,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行肌松定标T1/TC=10 0 % ,静脉注射氯化琥珀胆碱 1 5mg/kg,T1/TC=5 %时行气管插管 ,接呼吸机机械通气。麻醉维持 :异氟醚、N2 O∶O2 =1∶1吸入 ,静脉输注异丙酚 10~ 30mg/h ,麻醉深度不够时复合芬太尼 ,PETCO2 维持在 30~ 4 0mmHg。对照组 :当T1/TC恢复至 2 5 %时 ,静脉推注 1/ 4负荷剂量的阿曲库铵 ;靶控组 :当T1/TC 恢复至 2 5 %时 ,启动动态靶控和反馈程序静脉输注阿曲库铵 ,反馈指标为T1/TC>2 5 %。结果 对照组与靶控组在年龄、性别比例、身高、体重等一般状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肌松平均水平和肌松变异性两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1) ;两组其余指标除波动上限、恢复指数和期间用药没有差异之外 (P >0 0 5 ) ,平均偏移、方差、标准差、波动下限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阿曲库铵靶控输注能达到并维持恒定的设定肌松水平 ,肌松水平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与间歇单次静脉给药相比并不影响肌松作用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的临床应用,是非去极化肌松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经典的长效肌松药如潘库溴铵和氯筒箭毒碱,其肌松残余作用达40%,而属于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的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其肌松残余作用仅为5%。临床上四个连续成串刺激(TOF)>0·7时可以考虑拔管,>0·9时,表示喉肌功能及气道保护机制已完全恢复。潘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是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长效肌松药的应用可能导致术后肌松恢复延迟,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研制无肌松残余作用的肌松药。本文介绍三种新型肌松药:瑞库溴铵、罗库溴铵及… 相似文献
20.
在普鲁卡因-芬太尼-国产阿曲库铵-氧平衡麻醉下行择期腹部手术30例。用加速度仪监测国产阿曲库铵的神经肌肉阻滞特点,同时监测循环系统功能变化。结果表明,竞争型肌松药国产职曲库铵的肌松作用与进口阿曲库铵相同,0.4mg/kg剂量组的起效时间为(1.0±0.34)分钟,T4/T1=25%恢复时间为(40.27±8.62)分钟,它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0.8mg/kg剂量组静注阿曲库铵心率明显增快、平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