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212例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常规细菌培养,采用Kerby-Baner纸片扩散法对487份病人标本行耐药性监测。结果212例病人送标本487份,检出412株病原菌;其中G-214株(51.94%),G 菌189株(45.87%),耐甲氨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92株(18.89%),霉菌9株(2.18%);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氧哌嗪青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结论烧伤创面感染病原菌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且耐药性强。 相似文献
3.
Ⅰ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和愈合后常发生创面及周围皮肤湿疹样改变。既往常考虑治疗过程中接触磺胺嘧啶、红花油、金万红等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着重给予抗过敏治疗。但临床上许多患者并未使用上述致敏外用药物,有些患者的湿疹甚至发生在创面完全愈合且停止治疗一个月以后。近年来,皮肤科学界逐渐重视局部微生物学变化在皮炎、湿疹类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此类皮损处微生物学改变及扰感染治疗效果作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科2006-2008年收治急性胫骨化脓性骨髓炎40例,采用开窗+闭式冲洗引流,联合使用抗生素,间断输新鲜血支持治疗.使治愈率提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烧伤创面感染的细菌学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及其变迁,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4年5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158例烧伤患者感染创面进行回顾性调查、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病原菌分离检出病原菌407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06株(50.6%),革兰阴性杆菌190株(46.7%),真菌11株(2.7%);这些细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114株(28%)、鲍氏不动杆菌63株(15.5%)、表皮葡萄球菌55株(13.5%)、阴沟肠杆菌50株(12.3%)、大肠埃希菌31株(7.6%)、铜绿假单胞菌23株(5.7%)。(2)耐药因子检出情况在181株葡萄球菌中共检出MRS87株(占其48%)、检出产ESBLs的细菌23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12%)。(3)药敏测定结果42株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23株ESBLs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或他巴唑敏感,但对其他多数抗菌药物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本单位近年来感染创面以金葡为主,鲍氏不动杆菌为次,耐药菌株明显增加,应加强创面处理及合理用药,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与播散。 相似文献
6.
7.
特大面积烧伤早期创面真菌感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的降低及创面的特点等使创面早期发生真菌集结并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多。文献显示,发展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例,其死亡率高达72%。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中有7例发生创面真菌感染。经积极治疗,除1例因败血症死亡外,其余均获成功救治,现将其治疗及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在21~54岁间,烧伤面积为72%~99%,创面深度为深Ⅱ°~Ⅲ°,Ⅲ°创面在30%~70%之间。其中热水泥烫伤2例,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新鲜冷冻血浆(FFP)外敷对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出45例,以人体中线为界,左侧治疗用FFP;右侧对照,A组用0.5%碘伏(0.5% Complex Iodline.COI),B组用湿润烧伤膏(MEBO),C组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各15例.比较各种药物体外抑菌环,观察三组用药后第7、14、21天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FFP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FFP与COI相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绿脓杆菌的抑菌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P与MEBO、rhEGF相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现FFP治疗有一例皮肤呈过敏反应.三组残余创面用药后第7、14、21天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比较,FFP快于rhEGF和MEBO(P<0.05);更快于COI(P<0.01).结论 FFP外敷对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治疗术后及创伤后局部软组织感染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2例术后及创伤后局部软组织感染患者采取局部清创,FGF生物蛋白海绵结合高浓度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创伤及术后软组织感染132例,其中121例获治愈,治愈率为91.7%。结论局部采用FGF生物蛋白海绵结合高浓度抗生素治疗,既能促进创面血运重建、组织生长,又能直接消灭各种致病菌,其为病灶炎症的消退创造条件,部份病例还能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促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效果,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设计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模型,以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为实验组,对照记录创面痊愈时间,并取伤后7d创面组织,测定组织中羟脯氨酸、胶原酶-1、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统计分析各项结果。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12±1.428)d]显著短于对照组[(14.75±1.291)d](P〈0.05);实验组创面组织羟脯氨酸[(3.17±1.136)mg/g]、胶原酶-1[(1.28±0.651)mg/g]、一氧化氮[(2.62±0.30)μmol/gprot]、超氧化物歧化酶[(221.25±25.94)U/mgpro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7.324-2.173)mg/g、(5.38±0.363)mg/g、(7.28±0.40)p,mol/gprot、(296.364-29.29)U/mg—prot](P〈0.05或P〈0.01);而丙二醛含量[(6.36±0.93)nmolfmgprot]则低于对照组[(1.25±0.59)nmol/mgprot](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可以缩短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可能与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清除氧自由基及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惠州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惠州地区6所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09年版判断结果,对所得的数据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1-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株共11 1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044株,占27.41%,革兰阴性菌8061株,占72.59%;MRSA、MRCNS的检出率为35.8%和88.1%;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2.6%和30.0%;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7.5%和9.2%;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5.3%和14.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6.9%.结论 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定期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东海县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耐药结核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全县痰涂片阳性患者的3份标本进行培养,用比例法进行6种抗结核药物(INH、RFP、EMB、S、Km和0fx)敏感性试验。结果2011—2012年涂阳患者350例,培养阳性283例(80.86%),经菌型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缺失7例,非结核分枝杆菌17例,非耐药患者197例,耐药患者62例,总耐药率为23.94%;单耐异烟肼26例,单耐利福平2例,多耐药10例,其他耐药24例,耐药率分别为10.04%、0.77%、3.86%、9.27%。结论东海县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耐药成因较为复杂,耐药谱呈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结核病控制构成威胁,应进一步加强耐药结核病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联合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与西替利嗪,而对照组单独用西替利嗪。治疗6周后,观察2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对治疗有效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2组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1,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4例,对照组6例,停药后均自行缓解。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2007-2009年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美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790-2791
目的了解与分析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继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调查统计,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标本68例中,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继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48例次,其中2007年6例次,2008年10例次,2009年32例次;继发医院内真菌感染占真菌培养阳性标本的70.58%;继发医院内真菌感染者多发生于重症体弱的老年及肿瘤患者,感染部位多见于呼吸系及泌尿系;其诱发原因主要是>3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引起菌群失调。结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理论依据,减少>3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避免频繁换药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联合多塞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
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经我院门诊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氯雷他定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多塞平组给予多塞平治疗,联合组给予氯雷他定联合多塞平治疗,比较3组临床
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比。结果治疗4周后,联合组临床有效率为90.00%,高于氯雷他定组和多
塞平组的73.33%和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后1周内,氯雷他定组、多塞平组和联合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0.00%、26.67%和13.33%,氯雷他定
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多塞平组为参照,氯雷他定组和联合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
为46.98和6.71。结论氯雷他定联合多塞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是较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游离植皮术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61例深度烧伤患者分组,VSD治疗组33例手术清创后采用VSD技术封闭创面,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植皮,采用VSD技术加压植皮区;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引流分泌物,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肉芽组织新鲜后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结果在接受VSD技术治疗的33例中,无一例发生局部及全身过敏反应和异常出血情况。经过一次(7—10d)封闭负压治疗,除2例因创面组织缺损较大,血运欠佳等原因,需再一次清创后继续负压闭式引流外,其余31例病例创面肉芽组织鲜红,其后采用植皮术,效果良好。VSD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至植皮所用时间、疼痛评分、局部治疗费用分别为(8±0.9)d和(14±1.2)d、(5.7±1.6)分和(3.1±1.1)分、(1.5±0.4)万元和(0.6±0.2)万元;植皮成活率、创面细菌培养率分别为6.5%和28.6%、97.0%和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方法简便,易于掌握,能促进烧伤创面肉芽组织生长,降低烧伤创面感染率,可尽快植皮,提高植皮成活,并可减轻患者痛苦。因此,值得在深度创面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能够准确反映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DDD/(100人·d)对2006-2009年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同期常见致病菌耐药的变化趋势.结果 头孢地嗪的使用强度2006-2009年分别为7.81、7.66、2.92和0.84,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地嗪的耐药率也出现了相应的下降;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强度分别为3.92、3.55、3.40和0.90,2009年下降幅度较大,2009年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强度变化趋势与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的变化相一致;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作为主要预防性抗菌药物,其使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与主要致病菌对其耐药率的变化无一致性.结论 细菌耐药趋势与部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148例急性加重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74)对照组(n=74),前者接受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后者接受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PaO2、PaCO2、p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7 ±0.44)L vs (1.24±0.47)L、(2.49 ±0.74)L vs (2.43 ±0.77)L、(51.6±6.6) mmHg vs(51.2±6.7) mmHg、(69.1 ±8.4)mmHg vs (69.5 ±8.7)mmHg、7.27±0.03 vs 7.26±0.04,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PaO2、PaCO2、p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5±0.39)Lvs (1.31±0.41)L、(2.71±0.63)L vs (2.49±0.54)L、(72.8 ±5.3)mmHg vs (62.5±6.2)mmHg、(47.7±5.7)mmHgvs(56.2±7.2)mmHg 、7.34±0.02 vs7.31 ±0.03,t =2.13、2.28、10.86、-12.65、7.16,P<0.05].两组治疗前NYH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级为0、Ⅱ级17.6%、Ⅲ级47.3%、Ⅳ级35.1% vs Ⅰ级为0、Ⅱ级18.9%、Ⅲ级44.6%、Ⅳ级36.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YHA分级(Ⅰ级25.7%、Ⅱ级44.6%、Ⅲ级20.3%、Ⅳ级9.4%)显著优于对照组(Ⅰ级20.3%、Ⅱ级27.0%、Ⅲ级36.5%、Ⅳ级16.2%,t=2.27,P<0.05).结论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其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经DWI、PWI证实存在半暗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丁苯酞+尿激酶)23例、对照组(尿激酶组)23例、对2组病例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NIHSS评分、检测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值并记录患者的APTT值变化,观察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2组的APTT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临床观察2组患者均无继发颅内出血发生。结论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自由基的生成、保护线粒体功能,进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与尿激酶联用时未影响凝血功能及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