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03年共同制订了《2003年ACC/AHA/ESC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200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参考国际指南,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发表了我国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这两个指南的发表,对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处理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每一位内科、心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认真学习。本栏目特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黄德嘉教授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对上述指南作一评介,同时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吴胜楠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波教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栗印军教授分别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旁路相关性心动过速和大折返性房速方面阐述对指南的理解和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2.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03年共同制订了《2003年ACC/AHA/ESC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200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参考国际指南,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发表了我国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这两个指南的发表,对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处理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每一位内科、心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认真学习。本栏目特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黄德嘉教授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对上述指南作一评介,同时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吴胜楠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波教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栗印军教授分别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旁路相关性心动过速和大折返性房速方面阐述对指南的理解和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03年共同制订了《2003年ACC/AHA/ESC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200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参考国际指南,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发表了我国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这两个指南的发表,对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处理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每一位内科、心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认真学习。本栏目特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黄德嘉教授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对上述指南作一评介,同时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吴胜楠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波教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栗印军教授分别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旁路相关性心动过速和大折返性房速方面阐述对指南的理解和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4.
于波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4):1084-1087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03年共同制订了《2003年ACC/AHA/ESC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200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参考国际指南,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发表了我国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这两个指南的发表,对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处理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每一位内科、心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认真学习。本栏目特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黄德嘉教授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对上述指南作一评介,同时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吴胜楠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波教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栗印军教授分别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旁路相关性心动过速和大折返性房速方面阐述对指南的理解和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5.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经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及其相关杂志共同合作,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编写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目的是为了使我国对此类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有合理而正确的共识。编写组参考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03年发表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并将国外发表的循证医学资料与我国成功的经验加以综合。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律协会(ACC/AHA/HRS)发布了新的植入器械治疗心脏节律异常的指南[1].上次的指南是2002年由ACC、AHA和北美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协会发布的抗心律失常装置及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2]  相似文献   

7.
2008年ACC/AHA/HRS植入器械治疗心脏节律异常指南解读(二)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1991,1994,199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有关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装置植入指南的发布[1],对于在全球范围规范起搏治疗,尤其是起搏适应证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北美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学会(NASPE)的加盟,使得重新修订的ACC/ AHA /NASPE起搏器指南[2]进一步成为全球这一领域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经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及其相关杂志共同合作,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编写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目的是为了使我国对此类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有合理而正确的共识.编写组参考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于2003年发表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1],并将国外发表的循证医学资料与我国成功的经验加以综合.本指南叙述了各类型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诊断要点、临床特征、急性发作时的处理、预防复发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可能的并发症及预后等,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及实用;可作为临床医生在处理或治疗绝大多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当然,会有特殊的个别病例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再论.本指南不包括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这一最常见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因为在2001年已制定和发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 [2],2002年又制定和发表了"关于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的建议"[3],其中有关房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药物的应用方法和剂量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并与国际上的原则接轨,可以与本指南组成认识和处理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整体文件.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和厦门市第一医院共同举办的“全国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至7月3日在美丽的厦门召开。此次会议邀请到众多全国知名专家,参会人员200余人,共同研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策略。各位专家在200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和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临床实践,充分阐述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防治的一些策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介绍了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流…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其防治一直是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难点之一。继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房颤诊疗指南和2010年ESC房颤治疗指南发表之后,近来又发布了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AHA/心律学会(HRS)房颤防治指南。  相似文献   

11.
12.
导言医疗专业人员在对与疾病检测、处理或预防中使用的药物、装置和操作相关的证据的严格评价中扮演的核心角色是十分必要的。对涉及这些疗法和操作的绝对和相对益处和风险的现有资料进行适当和严格的专业分析,可通过将资源集中于最有效的治疗策略,从而改善治疗效果、优化患者转归和合理控制成本。这些资料的一种重要应用是制定临床实践指南,后者进而能为其他各种应用,如绩效评价、合理应用标准、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和质量改进工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Der Internist》2003,44(6):M105-M108
  相似文献   

15.
16.
17.
7血运重建术 7.1关于颈动脉血运重建术患者选择的推荐意见 I级推荐 1对于在6个月内有过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TIA症状(包括半球事件或一过性黑噱)且手术风险中等或较低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19.
A monoclonal antibody, LK-4,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distinguishes platelet PLA1/PLA1, PLA1/PLA2 and PLA2/PLA2 genotypes on platelet glycoprotein GPIIIa of Triton-solubilized platelet extracts. An ELISA assay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traps GPIIIa with Concanavalin A, enriching the platelet extract for the PLA antigens. A second monoclonal antibody, DEK-10, which reacts equally with GPIIIa of PLA1/PLA1 and PLA2/PLA2 platelet extracts is employed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to correct fo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GPIIIa content, GPIIIa extracted by Triton X-100 and GPIIIa trapped with Concanavalin A. This ELISA assay clearly differentiated 11 different PLA1/PLA1 subjects from eight PLA2/PLA2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s well as six unrelated obligate heterozygotes and should be useful in evaluating the PLA genotype of pregnant women and their families.  相似文献   

20.
《Der Internist》2003,44(7):M123-M1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