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项针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项针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项针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结束治疗组和对照组最后符合标准的病例数均为88例。结果两组吞咽、言语功能分级比较,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吞咽、言语功能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针加药物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吞咽、言语功能分级及临床疗效均优于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假性延髓麻痹又称假性球麻痹或中枢性延髓麻痹 ,系由于支配延髓运动核的上位运动神经元病变所引起 ,其临床表现以构音障碍 ,吞咽困难 ,进食饮水呛咳和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 ,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约占中风病人的 4 5 % [1]。笔者采用头针、项针加局部取穴相结合 ,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 3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均系 2 0 0 1~ 2 0 0 2年住院患者。其中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5 2~ 76岁 ,平均 6 8.6岁 ;脑梗死 2 2例 ,脑出血 8例。诊断标准 :中风病人 ,具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主症 ,伴有构…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寻找针刺对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75例符合标准的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针刺加西药组治疗1个月,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针刺加西药组和针刺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及洼田氏饮水试验的临床积分疗效比较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的患者,其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疗效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病情有关.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灸在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0-2005年间收治的中风后合并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药物治疗加针灸治疗的针灸组。针灸组以两组穴位交替运用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针灸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与显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加以针灸治疗后会显著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补肾针刺法为主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针刺法为主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策略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策略治疗。连续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8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床旁吞咽评估量表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床旁吞咽评估量表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针刺法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100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头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筛选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组(36例)、头针组(30例)和体针组(30例)3组。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总结对照。结果 头体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头针组或体针组。结论 头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头针治疗中风后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一般资料本组 87例均来自本院内科疗区中风专科 ,其中男 5 6例 ,女 31例 ;病程 1~ 5d者 31例 ,6~ 10d者 4 8例 ,10d以上者 8例 ;病情属轻型 33例 ,中型 35例 ,重型 19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相当于延髓在体表的投影 ,平枕外粗隆画一平行线 ,距离中线两侧各 2cm左右 ,向下引一3cm长的垂线共 2条。2 2 治法 患者取坐位 ,屈颈 ,令助手扶好患者 ,局部常规消毒。取 1 5寸毫针向下成 30°角刺入帽状腱膜下后 ,指下感阻力减小 ,然后使针身平行头皮刺入2cm左右 ,快速捻转 2~ 3min ,反复 2~ 3次 ,留针 5~10min。每日针 1次 ,6次为 1…  相似文献   

10.
<正>假性球麻痹,又称为假性延髓麻痹,是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所造成的中枢性瘫痪,其病变位于脑桥或脑桥以上,导致延髓及脑桥内运动神经核失去上部神经的支配,其临床症状主要以吞咽障碍为主,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或伴情感障碍等。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7%~78%[1],  相似文献   

11.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ysphag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提高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的疗法.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针刺天突、廉泉穴为主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30.0%.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西医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邹宏军  赵文民 《中国针灸》2004,24(4):227-228
目的:探寻提高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的疗法.方法:将17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头针、舌针、体针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0%,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西医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针刺人迎穴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两组治疗4星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Sun XR  Fan GQ  Dai XZ 《中国针灸》2011,31(10):879-882
目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针刺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以63例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洼田饮水试验为观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针刺时机(A因素:A1:1~10天,A2:11~20天,A3:21~40天),选穴配伍(B因素:B1:项部穴,B2:项部穴十舌咽部穴,B3:项部穴十舌咽部穴十辨证取穴),针刺深度(C因素:C1:浅刺,C2:中刺,C3:深刺),疗程(D因素:D1:2疗程,D2:4疗程,D3:6疗程)4因素3水平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对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初步确定脑梗死吞咽障碍针刺治疗优选方案.结果:正交设计法的直观分析显示,4因素3水平的最佳水平及搭配方案为A1(或A2)、B3、C3、D3,即在病程20天内,选用项部穴、舌咽部穴位,配合辨证取穴,采用深刺法,治疗6个疗程,对洼田饮水试验起最佳改善作用.4因素的作用主次比较(方差分析)显示:因素A、C为显著因素(P<0.05),因素B、D为不显著因素(P>0.05),说明针刺时机与针刺深度在获得临床疗效方面作用显著.显著因素A、C不同水平间的优劣比较(多重比较)显示:A1、A2显著优于A3(P<0.001),A1与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显著优于C2、C1 (P<0.001,P<0.01),C2显著优于C1(P<0.05).结论:对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对于所考察的4因素3水平而言,在病程1~20天内,采用项部穴为主,或结合舌咽部穴,或配合辨证取穴,行深刺法,治疗4~6个疗程,为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针刺治疗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10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Meta分析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并进一步对治疗后针刺组与药物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被纳入研究的17个RCT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χ~2=21.98,P=0.14,证明其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后OR=2.54,95%可信区间(CI)为(1.91,3.38),经Z检验,Z=6.41,P<0.00001,菱形位于竖线的右侧,提示针刺组和药物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针刺对HAMD影响的评价表明,针刺组与药物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优于其他常用药物,且具有安全性,但仍需更多的大样本RCT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丽平  解越 《中国针灸》2006,26(2):141-146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方法对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7篇中文文献506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均为低质量试验。纳入的6个试验Meta-分析结果表明针刺对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7,95%CI(1·08,1·27),Z=3·78,P=0·0002]。病死率、肺部感染率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无差异[分别是RR0·25,95%CI(0·03,2·18)和RR3·02,95%CI(0·39,23·10)]。电视透视检查(VF)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对比康复训练可缩短胶钡咽通过时间[WMD-7·23,95%CI(-13·18,-1·28)]。结论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上的缺陷,尤其是缺乏远期功能性结局指标,虽显示针刺有短期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趋势,无不良反应,但目前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结论。开展更多高质量、内在真实性好的大规模、多中心的RCT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疗法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1月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针灸科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1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化痰针灸处方针刺治疗,共4周。采用洼田吞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并检测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总改善率为86.36%(57/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61%(42/65)(χ2=8.391,P=0.004)。治疗后,治疗组高切[(4.96±0.53)mPa?s比(5.32±0.63)mPa?s;t=3.541, P=0.001]和低切[(23.23±0.94)mPa?s比(23.81±1.01)mPa?s;t=3.403,P=0.001]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1.52±0.24)mPa?s 比(1.61±0.28)mPa?s;t=1.976,P=0.0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吞咽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 Palsy),患者吞咽功能重塑的干预效应.方法:将72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d后休息ld,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共治疗42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6%,对照组总有效率5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针能够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项针加腹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项针加腹针治疗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项针、腹针,穴取风府、风池、天柱、中脘、关元等;对照组穴取臂臑、曲池、环跳、伏兔等,均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侧上下肢Ashworth分级、Fugel-Meyer评分和痉挛侧上肢肌电F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上下肢Ashworth分级和Fugel-Meyer评分明显改善,痉挛侧上肢肌电F波波幅下降、时限缩短、阈值增高(均P<0.01).在改善患者上下肢Fugel-Meyer评分、下肢Ashworth分级、痉挛侧上肢肌电F波波幅、时限及阈值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50.0%(P<0.01).结论:项针加腹针能降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20.
采用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56例,疗效满意,总有效率9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