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24 h动态血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高血压患者116例分单纯高血压组58例与高血压伴脑梗死组58例,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数据。结果 2组在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昼平均收缩压、昼平均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和夜间血压下降率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24 h平均脉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逐步Logistic回归发现,最终AASI、夜间血压下降率、糖尿病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AASI在对脑血管病的预测程度上可能要优于其它动脉硬化指标,其OR=3.568。结论 24 h动态血压的基本参数能准确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血压变化特点。AASI较其它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更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3例,根据baPWV值,将其分为两组:baPWV正常组(baPWV<1 400cm/s)87例,baPWV升高组(baPWV≥1 400 cm/s)22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血糖、血脂、血肌酐、血尿酸、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aPWV升高组患者的年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baPWV正常组(P<0.05),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baPWV呈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是影响baPWV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贵军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6):482-482,52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尽早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降压和降血糖,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超  庞晓 《当代医学》2013,(25):80-8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入组的122名高血压病人行头颅CT或MRI,根据有无腔隙性脑梗死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60例和腔隙性脑梗死组(B组)62例,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两组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B组24h、日间收缩压变异性均高于A组(P<0.05);B组与A组夜间收缩压比较差异(P>0.05);A组、B组之间24h、日间、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HP)患者24 h脉压、心率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单纯老年DM合并HP患者95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126例,对比分析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结果伴靶器官损害组与单纯老年DM合并HP患者组比较:24 h平均舒张压、日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降低,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日间脉压、夜间脉压升高;心率变异性各指标(SDNN、SDANN、SD、rMSSD、PNN50)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动态脉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可反映老年DM合并HP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NO、ET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建洪  黄慧芳 《浙江医学》2001,23(8):464-465
目的探讨血压增高、变异性、昼夜节律对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测定148例高血压患者的血浆NO、ET,同时作动态血压(ABPM)分析,另设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高血压组血浆NO明显降低并与24h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变异性(SBPV)、舒张压变异性(DBPV)均呈负相关(r=-0.56、-0.28、-0.32、-0.64、-0.25,均P<0.05),与昼夜节律呈正相关(r=0.15,P<0.05).血浆ET明显升高,与24h SBP、DBP、MAP、SBPV、DBPV呈正相关(r=0.22、0.19、0.20、0.24,0.19,均P<0.05),与昼夜节律呈负相关(r=-0.17,P<0.05).结论血浆NO、ET的变化与高血压严重程度、血压变异性(BPV)、昼夜节律有关.  相似文献   

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动态血压参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参数对判断靶器官损害的意义。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男66例,女39例。其中靶器官受损组(TOD)61例,靶器官未受损组(n-TOD)44例。所有患者均作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TOD组收缩压、脉压、收缩压变异性大于n-TOD组(p<0.05),舒张压和舒张压变异性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脉压和收缩压变异性对靶器官的损害比舒张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意义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腔隙性脑梗塞(LI)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 对40例EH患者、40例EH合并LI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 h平均收缩压(ASBP)、平均舒张压(ADBP)、收缩压变异性(SBPV)及舒张压变异性(DBPV),同时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 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梗塞组的SBPV及DB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期间诊治的13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组(68例)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组(68例),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患者给予络活喜治疗,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组采用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24 h的平均血压变化、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结果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组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24 h平均血压变化、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组(P0.05)。结论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情绪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对12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定,根据量表评分结果分成焦虑抑郁组(n=53)和无焦虑抑郁情绪组(n=75),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血压变异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焦虑抑郁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均高于无焦虑组(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 nDBP)两组无差异(P>0.05);焦虑抑郁组的血压变异性指标: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均大于无焦虑抑郁组(P<0.05),收缩压平滑指数(SISBP)、舒张压平滑指数(SIDBP)小于无焦虑抑郁组(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使高血压患者血压进一步升高,同时使高血压患者的变异性升高,且这种影响以日间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有针对性的干预PP、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及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动态PP进行比较,同时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与正常组的动态PP进行比较。结果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的24h动态脉压(24hAPP)、白昼脉压(dPP)、夜间脉压(nPP)水平显著增大,24h平均收缩压(24hA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水平显著升高,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水平显著下降,而两组间dS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老年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的24hAPP、dPP和nPP水平均显著增高于IMT正常组;3)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升高;4)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单纯高血压患者的IMT显著增厚。结论动态PP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未来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血浆内皮素含量与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以探讨脑梗死与内皮素含量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42例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进行测定及分析比较。结果:发现脑梗死患者一周内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增高,3周后下降,且大面积梗死者高于一般梗死,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高于单纯梗死者。结论:内皮素含量可间接反映病情及预后,故对脑梗死及早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及内皮素抗体,益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3.
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金华 《医学综述》2014,(13):2447-2449
目的探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动态变化特点与疾病进展、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承德市兴隆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147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及入院第1日、第7日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根据其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进展组52例和非进展组95例,与同期147例健康体检者动态血压变化做比较,进展组及非进展组患者入院第30日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并分析其血压变化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进展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M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血压下降率、日间平均血压(dMBP)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非进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及24 h平均血压(24h MB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 MBP、dSBP、dDBP、nSBP、nDBP、nMBP均与Rankin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老年急性脑梗死了解其血压变化及昼夜节律,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其疾病进展和损伤情况,评估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content of plasma endothelin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The plasma endothelin content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acupuncture, which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medication group and the healthy subject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content of plasma endothelin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ealthy subjects (P<0.01);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content greatly decreased (P<0.01),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medica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may decrease the content of plasma endothelin in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improve the vascular elasticity, and improve the cerebral circulation of blood.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麝香酮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脑皮质微血管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复制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将雄性RHRSP自术后第8周分成两组:高血压组和麝香酮治疗组,将年龄、性别、数量相同的假手术组作对照组,测量收缩压(SBP)和12周时血浆ET含量,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脑皮质微血管形态改变。结果:12周时麝香酮组的SBP水平比高血压组低[(23.95±0.73)kPavs(26.13±2.22)kPa,P〈0.05),ET水平也比高血压组低[(73.25±10.78)pg/mLvs(89.44±9.92)pg/mL,P〈0.05]。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均发现高血压组皮质微血管损害最严重,麝香酮组微血管形态损害比高血压组轻。结论:麝香酮可降低RHRSP的SBP和血浆ET水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皮盾微血管损害。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CT或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根据头颅CT或MRI的结果按有无腔隙性脑梗死分为2组: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所有对象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相比,其收缩压明显增高,脉压明显增大(P<0.01)。其中腔隙性脑梗死组的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24h PP、dPP、nPP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可能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压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患者入院时、入院24h时、入院后3天及入院后7天的血压水平,并对患者进行三个月随访,分析血压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入院24h内的收缩压介于140mmHg-159mmHg之间及舒张压介于90mmHg-99mmHg之间的预后较好,三个月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血压正常组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随访三个月的NIHSS评分(3.1±0.6)及BI评分(73.7±2.3)明显优于低血压组及高血压组;患者年龄、入院时血压及入院时NIHSS评分是影响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期脑梗死血压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而年龄越大,入院时血压越高,入院时病情较重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三个月发生死亡的风险也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反杓型高血压老年男性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血压形态和危险因素。方法共收入我院心内科2009—2012年老年男性原发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651例,分为非杓型组(206例)与反杓型组(445例1,检查生化全项,计算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行心脏超声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与一般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反杓型高血压组年龄偏高,BMI较低,多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及脑梗死病史,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肌酐水平较高,血红蛋白偏低。清晨收缩压、24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较低,清晨舒张压、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较高。左心室后壁、左心室收缩期内径较高,射血分数较低(P〈0.05);空腹血糖升高、慢性肾病、脑梗死均是反杓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男性原发性反杓型高血压是复杂的疾病,受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空腹血糖升高、慢性肾病、脑梗死是老年男性原发性反杓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研究前后循环梗死患者的血压特点。方法:将150例合并高血压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前循环梗死组(69例)和后循环梗死组(81例),对其进行24h持续血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的特点。结果:对两组患者血压基础水平的比较发现前循环梗死组血压高于后循环梗死组血压,但除平均收缩压(SBP)、夜间收缩压(nSBP)外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血压变异性指标的对比发现后循环梗死组的血压变异性高于前循环梗死组,收缩压变异(SSD)、白昼收缩压变异(dSSD)、白昼舒张压变异(dDSD)、夜间收缩压变异(nS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增高可能是后循环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 Vm)和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外伤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104例和健康体检者40例,用脑血管多普勒(TCD)检测MCA Vm,同时测定全血低切黏度(LWBV)、全血高切黏度(HWB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含量,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重型颅脑外伤组术后第1天,MCAVm、LWBV、HWBV、PV和Fi含量明显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第1、3、5、7、14天的MCA 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者术后5个时间点MCA Vm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者(P〈0.05)。ROC曲线对预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浆Fi含量尤为灵敏,TCD检测大脑MCA Vm联合血浆Fi含量测定预测外伤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53.1%。结论脑血管痉挛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颅脑外伤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参与外伤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TCD检测MCA Vm联合血浆Fi含量测定可明显提高外伤性脑梗死预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