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目前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多围绕“综合分析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认识,并在中药复方药理学、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中药含药血清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随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利用有效组分进行组方配伍成为新近研究的特点。并以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为指标,试图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揭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实现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现状 ,主要重申以下观点 :①复方研究不能脱离中医基本理论和组方配伍原则 ,应防止出现纯粹化学研究的倾向 ;②复方研究也应注意探索疾病未知的病理生理和防治机制 ,更好地发展中医理论 ;③对复方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研究 ,有利于提高中医药整体研究水平 ;④把复方作为一个整体 ,注意比较复方化学成分各种研究途径和方法的得失 ;⑤复方药理学从多方位、多层次研究配伍规律 ,有利于揭示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理 ,使临床合理用药更具方向性 ;⑥中药药动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⑦复方研究应重视多学科交叉和渗透对本学科的影响 ;⑧临床疗效是复方研究的依据 ,故应注意甄别、优化、筛选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3.
4.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配伍理论和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中药理论问题,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国内文献,结果表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目前处于多方法、多途径的探索阶段,人们多从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和药效物质基础方面入手,探索中药复方配伍理论,且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近年来,药对配伍研究已成为继拆方试验和正交试验之后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又一重点取向。从复方中特定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理论的历史渊源、药对的组成方式(包括四气配对、五味配对、归经配对、引经配对、毒性配对、升降浮沉配对、七情相合配对等),以及药对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通过以上研究表明,从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临床配伍应用等方面对药对的配伍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药对配伍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配伍理论和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一个中药理论问题,但有关的理论探讨不多,也欠深入、系统。本文的选题很合时宜,至于文中所涉及的思路、方法是否被普遍接受,还有待讨论。在跨入21 世纪之时,刊发此文,希翼能就此引发有关的理论争鸣,从而推动学术界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8.
从药对的角度考察复方配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连续资助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复方中特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意义。作者认为:药对配伍的研究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药方剂的组方原理、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从系统分析三元论设计思想到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组学,分子中药组学理论的提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认识中医理论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模式。通过拆方、药对和化学物质研究来对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单方及复方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肠内菌代谢过程,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这对中药新药研制、创新药物研发以及指导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提出目前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不同于传统的药动学的研究,由于复方中含有多味药,多种化学成分,故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近年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中的样品前处理、研究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在住院老年便秘患者中的运用。方法:对本科住院老年便秘患者采用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干预。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方法,不仅解除便秘,而且使紊乱的肠胃功能得到了调整,改善了患者体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56个民族,总人口124261.22万人。其中,汉族113738.61万人,占91.53%;55个少数民族共10449.0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8.4%。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学创造和医学知识的积累,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医药。中国的传统医学分三个组成部分,首先是中医学。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其次是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称为民族医学。还有一部分既无医学理论体系,又无鲜明民族文化背景的民间草医草药,一般称民间医学。近几十年来,有30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资料得到发掘整理,例如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壮医学、苗医学、傣医学、瑶医学、彝医学、土家族医学、侗医学、朝鲜族医学、回回医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民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政策的扶持,要求在发掘、整理、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保护各民族人民健康的作用。目前,民族医药的文献资料逐步得到全面整理,没有文字的民族医药经验也用汉文记录下来并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梳理。全国现有民族医医院157所,共计床位6492张,门诊部359个,藏医、蒙医、维吾尔医都有高等医药院校。在中国,民族药生产已成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亮点。藏、蒙、维、傣、苗、彝6个民族分别有社会化、现代化的民族药产品。民族药成药的生产企业130多家,允许生产的药品国家标准865个,其中非处方(OTC)200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