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弹性及顺应性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彩超检测104例患者4型高血压病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并与25例正常血压者对照观察。结果①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阻力指数(RI)及血流指数(P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4型中医证型EDV由大到小排序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IMT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5),以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最为显著。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中,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是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与载脂蛋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设计调查表,准确记录临床资料,并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观察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观察病例各证型的载脂蛋白等指标进行比较,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病例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观察病例各证型TC、TG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观察病例各证型比较中,痰湿壅盛证apoA、HDL-C降低明显(P<0.01)。阴阳两虚证apoB、LDL-C明显升高(P<0.01)。[结论]载脂蛋白A(apoA)降低可作为痰湿壅盛证的客观化辨证指标;载脂蛋白B(apoB)升高可作为阴阳两虚证的客观化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临床早期防治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5例肾精不足证、50例肝阳上亢证、65例痰湿中阻证高血压病患者(共170例),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IMT,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Lp-PLA2表达,比较和分析各组间IMT值、Lp-PLA2表达的差异。【结果】各证型之间颈动脉IMT值及Lp-PLA2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中阻组颈动脉硬化比例及Lp-PLA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结论】从"痰"论治可能更有利于早期防治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摄生对高血压病病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摄生对高血压病患者病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收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高血压病病程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体育锻炼和饮食疗法对病程与证型的相关性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脑卒中临床症状程度的相关性,为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病防治、预防脑卒中以及筛选重点防治人群等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 按标准对100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发病前的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以临床定量评定为衡量指标,记录;并以100例非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发生时各证型的临床症状的评分分值,分析不同证型组间各种指标的差异为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性与非高血压性脑卒中的临床症状程度的差异。结果 ①高血压性脑缺血组与非高血压性脑缺血组的脑卒中症状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②高血压性脑出血组与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组的脑卒中症状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③高血压性脑卒中组各证型中阴阳两虚型与肝火亢盛型的脑卒中症状程度比阴虚阳亢型严重,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IR)与人体内环境的内在联系。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8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以空腹血糖值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判断IR。结果患者中空腹血糖值、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各证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高低顺序为:痰湿壅盛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表明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及IR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实证存在明显的IR和高粘滞血症,这种认识对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及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临床上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不同个体对高血压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而同样患高血压病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在不同个体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展,人类为了解释这一差异,将其与基因多态性联系了起来,很多研究也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下面就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及其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简单综述,这将对解释高血压病的易感性、揭示高血压病各证型的实质、促进辨证分型的规范化、客观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EH组)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检查心脏及颈动脉,分别测量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H组LVMI、IMT、斑块检出率均明显增高,EH组LVMI增高者以上指标又均高于LVMI正常者。两组的LVMI与IMT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压晨峰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血压晨峰、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100例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型为多。血压晨峰峰值升高幅度以痰湿壅盛组最高,肝火亢盛组次之。痰湿壅盛组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高、颈动脉内膜厚度最明显。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揭示了血压晨峰的监测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8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和靶器官损害组,中医辨证分为4个证型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靶器官损害组血压昼夜节律显著减弱;肝火亢盛型24h平均收缩压异常增高,痰湿壅盛型24h平均舒张压明显增高,阴虚阳亢型昼夜收缩压节律明显异常,阴阳两虚型双重昼夜节律异常。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密切。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多为高血压病早期正盛邪实阶段,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多为高血压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不同组合成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及其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方法115例MS患者,按组成成份不同分为MS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组(40例)、MS合并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组(41例)和MS非糖尿病组(34例).同期检测3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用B超高频探头测量颈动脉IMT.结果MS各亚组颈动脉IMT高于对照组(P〈0.05),MS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增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IMT与年龄和糖尿病病程、FPG、2hPG、SBP、TG、LDL-C呈正相关.MS组血清C-RP、血浆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S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随MS组分数量的增多,IMT、C-RP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对MS患者应常规检测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与37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以合并脑血管疾病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中医证型之间比较,以痰湿壅盛型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斑块检出率以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病存在的参考指标。动脉硬化的病因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冯薇  曲秀芬  夏伟  宋影 《黑龙江医学》2008,32(12):888-89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异常变化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06~12间,在我院住院病人58例,分为行冠状动脉造影组(n=29)及正常对照组(n=29)。分别测其血浆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冠脉造影组病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冠脉造影组病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提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影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可能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颜安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241-24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门诊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正常高血压组。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高分辨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测量颈总动脉从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等指标。结果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正常高血压组(P〈0.05);但斑块检出率两组未发现明显差异;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呈正相关(r=0.77,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加,且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高血压肾损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高血压肾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排除标准抽取高血压患者600例,将其分为不同中医证型,收集患者相关的客观指标,分析并观察高血压病患者临床中医证型与肾损害之间的关系。并与40例正常血压者作对照。结果:在600例高血压患者中,其中肝火亢盛型180例,痰湿淤阻型316例,阴虚阳亢型40例,阴阳两虚型64例,而肾损害以痰湿淤阻型最为严重,阴阳两虚型次之,肝火亢盛型最轻。结论:检测肾损害的一些指标可反映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衍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1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检测患者血清Cys C、生化及血压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颈动脉IMT,按照颈动脉IMT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对两组血清Cys C、生化、年龄及血压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上述指标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血清Cys C明显高于IMT正常组[(1.32±0.42)vs(1.11±0.28)mg/L](t=2.69,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IMT与血清Cys C、年龄显著相关(r=0.398,P<0.01;r=0.51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ys C并非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年龄进行偏相关分析显示Cys C与IMT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47,P>0.05)。结论血清Cys C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IMT无确切关联,不能作为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分别对不同证型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73例,占总数的81.3%;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风火上扰型、痰湿蒙神型、痰热腑实型及风痰火亢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较其他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有很强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可能与中医的火邪、痰邪有关。  相似文献   

18.
风痰瘀阻型脑梗塞病患除了Crouse积分明显大于其他各型外,IMT亦大于其他各型,且CRP也逐渐升高,提示中医痰瘀证在脑梗塞发病中有内在的病理基础。超声检测IMT并推算斑块积分,可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管狭窄程度,也为脑梗死患者从痰从瘀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变化及其内中膜厚度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北方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4例,按照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41例)和三支病变组(38例),另选4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超声检测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及其内中膜厚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冠心病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P<0.05),其中三支病变组为最高。2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右侧颈总动脉僵硬度、压力应变弹性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692,0.635,0.674,0.778,均P<0.05),与血管顺应性呈负相关(r=-0.685,P<0.05)。3当心外膜脂肪层厚度超过6.29 mm时,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1%,76%,57%;当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超过0.82 mm时,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0%,77%,57%。结论冠心病患者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变化及其内中膜厚度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三者可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