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MRI,CT及X线检查检查;35例颈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对脊髓压迫明显者予以手术治疗。其余8例予以非手术治疗;平均随访10个月,对脊髓损伤程度按ASIA标准分级评定。结果:采用保守疗法治疗8例患者,1年后ASIA分级提高了2个等级,神经功能改善较明显;颈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明显者早期手术治疗神经功能有一定改善,受伤2周后手术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无明显颈椎间盘突出者采用保守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颈椎间盘突出对脊髓压迫明显者,晚期手术效果较差。颈椎管狭窄者应行后路“单开门”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在脊髓损伤中,颈髓损伤较为常见,据有关文献报道,占全部脊髓损伤的1/5~1/4,近年来由于煤矿事故频发,颈髓损伤较常见,手术治疗是脊髓损伤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手术的目的主要是有效地进行椎管减压,解除骨折或脱位对脊髓和神经的压迫。颈髓的病理变化是进行性不可逆变化,压迫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引起颈髓损伤的优越性。方法:对35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引起颈髓损伤的患者,根据伤后不同时间手术观察脊髓恢复程度。结果:本组早期手术,尤其24 h以内进行手术者可以明显提高脊髓功能的恢复程度。结论:早期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引起颈髓损伤的效果明确,手术时机越早恢复程度越好。  相似文献   

4.
杭凌云 《全科护理》2012,(33):3122-3123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通常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及交感型。小针刀是在中医针刺治疗和外科软组织松解术相结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的方法和手术护理要点.方法 对22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患者进行术中护理.结果 顺利完成22例手术,人工椎间盘均顺利置入,未出现安放困难或位置不当的情况.术中术后未发生神经脊髓损伤、人工椎间盘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症状缓解明显,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该手术顺利完成并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条件是术前充分准备,了解手术步骤,术中确保颈椎处于中立位,并且熟练掌握特殊器械的使用方法,严格无菌操作以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6.
洪瑛郭祖艳  姜马娇 《现代护理》2007,13(26):2530-2532
目的 总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的方法和手术护理要点.方法 对22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患者进行术中护理.结果 顺利完成22例手术,人工椎间盘均顺利置入,未出现安放困难或位置不当的情况.术中术后未发生神经脊髓损伤、人工椎间盘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症状缓解明显,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该手术顺利完成并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条件是术前充分准备,了解手术步骤,术中确保颈椎处于中立位,并且熟练掌握特殊器械的使用方法,严格无菌操作以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颈椎病患者及颈椎外伤后椎间盘突出或椎体骨折压迫脊髓出现神经根神经症状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植骨/钛笼固定仍然是其主要治疗方式。目的:总结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后螺钉松动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纳入41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患者,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行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内固定后有3例出现螺钉钛板松动,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以减少颈前路钛板螺钉松动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3例螺钉松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症状,确诊后2周内行2次手术,调整螺钉位置后重新固定钛板,远期观察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症状缓解。提示适应证及置入方法的选择,内固定器材的合理应用,正确的置入后管理是预防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后螺钉松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颈椎间盘发生退变,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特别是向后方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脊髓等组织,引起颈项强痛等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我科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水针、中药熏蒸、牵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颈椎病患者及颈椎外伤后椎间盘突出或椎体骨折压迫脊髓出现神经根神经症状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植骨/钛笼固定仍然是其主要治疗方式。目的:总结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后螺钉松动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纳入41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患者,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行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内固定后有3例出现螺钉钛板松动,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以减少颈前路钛板螺钉松动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3例螺钉松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症状,确诊后2周内行2次手术,调整螺钉位置后重新固定钛板,远期观察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症状缓解。提示适应证及置入方法的选择,内固定器材的合理应用,正确的置入后管理是预防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后螺钉松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颈椎间盘突出症 ,脊髓型颈椎病是多发病、常见病 ,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则应手术治疗 ,该手术入路一般采用前入路法。由于颈部解剖复杂 ,血管神经丰富 ,四周与重要脏器相邻紧密 ,手术操作应谨慎 ,细心、避免喉上神经、喉返神经、血管、胸膜、脊髓神经等损伤 ,因此不仅要求手术医生手术认真 ,技术高超 ,同时良好的手术配合亦是成功的重要条件。颈椎间盘前入路手术是指经前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加植骨融合术 ,我院近年来行此手术 116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概括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116例 ,男性 90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2 8~…  相似文献   

11.
钱蕾  刘志文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975-976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压迫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及体征的疾病。通常是由于外伤、受寒等导致颈部曲线改变,以及椎间盘、关节等组织的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周围血管、神经、脊髓而出现的症候群,根据受压组织不同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颈椎病。其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传统的针灸、  相似文献   

12.
<正>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其主要表现是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硬膜囊或脊髓造成刺激和压迫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传统的开放手术风险较大、而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不易被患者接受,射频治疗具有损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同。近年来,我科采用髓核内减压加靶点射频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突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间盘、椎体及后纵韧带部分切除,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伴有后纵韧带压迫颈髓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单个椎间隙者13例手术采用前路间盘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其余手术采用前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18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38例采用钛网笼内填充减压椎体之松质骨植骨,最后均予带锁钢板内固定. 结果术后复查MRI:见颈脊髓神经压迫去除满意.56例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3~4个月骨性愈合.术后已恢复椎间隙高度没有发现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弧度恢复良好. 结论颈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大部分切除术,颈椎及后纵韧带大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部分伴有后纵韧带颈脊髓神经和神经根压迫症患者,有利于彻底解除神经压迫.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经射频刺激热凝配合臭氧消融术介入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措施与体会。主要包括在X线C臂定位下对颈椎间盘行经射频热凝电极22G×100×5套管针穿刺、经射频刺激热凝配合臭氧25μg/ml 10ml,消除突出的颈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对患者实施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指导患者行颈椎肌肉锻炼。认为对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及指导患者康复护理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经椎间盘穿刺硬膜囊前间隙神经阻滞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0例在CT或C臂引导下采用经前路穿刺到突出椎间盘,用等离子对突出椎间盘进行靶点消融,消融完毕后再经椎间盘穿刺进入硬膜囊前间隙行病变神经周围黏连松解及神经阻滞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改善较显著(P0.05),临床治疗效果满意,近期优良率达95.38%,24个月远期优良率为78.57%。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经椎间盘穿刺硬膜囊前间隙神经阻滞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颈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术后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椎前路手术是解除颈脊髓及神经压迫的主要手术之一,我院2002~2004年对30例颈椎损伤脊髓及神经压迫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是目前治疗退变性颈椎病手术方案中的"金标准"。但随着手术病例和临床长期随访资料的增加,相关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颈椎间盘置换在治疗颈椎病方面近期疗效已得到业界公认,但中远期疗效尚不明确。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与Discover颈椎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经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的单节段颈椎病71例患者,随机分为置换组34例和融合组37例,分别进行Discover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分别于修复前,修复后3,6,12,24,48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影像学评估,同时记录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及再次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71例均获得平均33.5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修复后各随访时间点的颈痛目测类比评分、上肢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修复前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在修复后3,6,12,24个月,置换组上述指标均优于融合组(P<0.05)。修复后各时间点置换组的修复节段活动度和颈椎整体活动度均较融合组大(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严重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在随访期间,置换组有3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假体有<3 mm前移;翻修2例,均因头侧邻近间隙退变、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融合组有3例假关节形成融合失败,1例螺钉断裂,3例因头侧邻近间隙退变存在神经症状,2例因尾侧邻近间隙退变压迫脊髓,9例均行再次修复治疗。结果提示,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中期疗效方面,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优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由于颈椎间盘病变节段不稳定,或外伤诸因素造成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与其它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多见,本文报道的34例(治疗组),治疗最长时间为3个疗程,最短为7d,平均有效天数在15d左右,获得了较理想的疗效,现报...  相似文献   

19.
张学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243-4243
我院骨科2006—2009年共对1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致脊髓及神经压迫的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与椎间盘退度相关的临床综合征包括盘源性颈、腰痛,颈椎和腰椎神经根病,颈脊髓病等。临床上这些疾病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椎间盘退度或突出后引起疼痛的机理还不清楚。传统的观念认为,突出椎间盘的机械压迫是引起神经根性疼痛的原因,但机械压迫并不能满意解释所有的临床和病理现象。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主要产生麻木而无疼痛症状;一些小的局部的椎间盘膨出在临床表现方面可能比大的椎间盘突出更为严重;CT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人群中有1/3无任何临床症状。近来,大量的研究认为,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