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进行透析的基本保证。临床上有些患者由于内瘘术失败,内瘘闭塞而无法重建,或由于经济原因,没有做内瘘。同时,临床上一些需要急诊透析的患者需要迅速建立血管通路。桡动脉直接穿刺不失为一种迅速便捷的方法,也可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但是,由于直接动脉穿刺,病人疼痛明显,使病人对透析产生心理上的恐惧,疼痛时血管痉挛也降低了穿刺成功率。我科于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采用无痛穿刺技术为24例患者进行桡动脉直接穿刺216次。穿刺成功率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直接动-静脉穿刺在血液净化中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动一静脉穿刺在血液净化应用中操作简便,一次穿刺仅需2~3min,经济高效而又安全,是临床首选的临时性血管通路,患者及家属普遍接受。它适合于急诊血液净化、内瘘尚未成熟的或者内瘘手术失败而需规范透析的患者,经济困难不能规则透析,肾脏移植前透析患者,心血管系统不稳定不宜行内瘘手术患者。但穿刺时患者痛苦.偶有血流量不足、穿刺局部血肿、易渗血、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所以在临床操作中,要努力做好预防和护理,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赵辉  薛为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515-1516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常用的措施,而建立通畅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股静脉直接穿刺是急性透析、血液灌流、内瘘成熟前常用的方法。在透析过程中,用16G内瘘针直接进行穿刺,不好固定,针头容易脱出血管,造成血肿或出血,不利于患者反复透析、对肥胖或高度浮肿的患者穿刺更困难。我院自2006年10月--2009年5月对39例患者采用套管针进行股静脉直接穿刺,行血液透析,临床上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梁民娟  张洁  王岩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6):1112-11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动脉瘤的形成因素、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使用左右前臂内瘘,穿刺方法为绳梯式或局部较集中穿刺,透析后止血方法采用指压加弹力绷带环扎法等。结果 56例患者中并发动脉瘤9例,其中假性动脉瘤2例;发生于内瘘口2例、穿刺部5例、内瘘口及穿刺部2例。结论动静脉内瘘并发动脉瘤的形成与使用内瘘的时机、穿刺方法及技术、透析后止血方式、持续高血压、动脉硬化或静脉压增高等因素有关。提高护理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动脉瘤的发生,保护内瘘,延长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建立通畅的A-V瘘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确保透析效果的关键。针对糖尿病的患者血脂高、血管弹性差、壁厚,穿刺点易感染、瘘管易阻塞等特点,如何成功的建立内瘘、使用内瘘,尽量延长内瘘的使用期限,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时间。25例糖尿病透析患者A-V瘘进行了临床观察,认为内瘘充分成熟使用是保护内瘘通畅关键的一环。内瘘的生存时间与血管选择、手术技术、术后护理、穿刺技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理想又方便的血管通路,常作为透析的首选通路。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扩张,管壁肥厚即“成熟”,原则上需等待4周~8周,这段时间内,尿毒症患者主要靠单针双腔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或直接动脉穿刺来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进行透析治疗。但对于经济较困难无法承受中心静脉导管费用、动脉直接穿刺难以成功的患者,且已行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的透析患者,我们采用术后7d~14d使用离吻合口较远的肘部静脉做血液透析引血通路来提前使用获得了成功,未对内瘘成熟造成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血管条件差、多次内瘘手术失败和在植入人造血管使用 4个月后堵塞的透析患者解决血管通路问题。方法 :穿刺原人造血管与肱动脉端侧吻合口和外周静脉建立血管通路透析间期加强对血管进行热敷。结果 :动脉穿刺成功率 10 0 % ,血流量 >190 m l/m in,透析效果好。患者心血管功能稳定 ,对血液透析耐受性明显高于动静脉内瘘通畅时。未见吻合口狭窄和假性动脉瘤发生。结论 :穿刺吻合口亦能有效地解决血管通路问题并能进行维持性血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瘘成熟后首次使用时的护理技巧,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以2002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动静脉内瘘成熟后首次使用的8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穿刺者在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时,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选择科学的穿刺时间、适宜的穿刺针,设置合理的血流量,透析结束后采用正确的方式压迫止血,观察首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并发症。结果 850例患者中789例患者首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2.8%,内瘘使用1~10年。61例首次穿刺失败,其中47例延期1~2周使用内瘘;10例动脉端使用股静脉中心导管,静脉端使用内瘘侧上肢静脉透析1周后使用内瘘;3例在静脉端血肿形成静脉血栓,行取栓术;1例动脉端穿透伤,造成血肿,切开引流,恢复后重新造瘘。结论内瘘首次使用时,穿刺者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穿刺时间和穿刺针、设置合理的血流量、透析结束后正确地压迫止血等技巧,可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探讨科学的内瘘穿刺法。方法将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观察组26例患者动静脉内瘘按传统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成功后,按住针柄转动针体,以针体圆点提示转动180°,即使针尖斜面向下并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尖斜面向上穿刺并常规固定。比较2组的透析效果有无差异及2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的透析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后针尖斜面向下固定进行透析能保证透析效果,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可选择针尖斜面向下固定透析。  相似文献   

10.
魏月丽 《吉林医学》2005,26(1):37-37
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内瘘成熟前病人,病情危重需立即进行血液透析者,多采用动静脉直接穿刺法。此法在每次透析后,均需拔出穿刺针,下次透析需重新穿刺,这给病人带来痛苦并给护理工作带来困难。而且重危病人全身水肿严重,根本无法行动静脉直接穿刺且急需透析。2000年4月起我科采用股静脉插管建立临时血透通道进行血透,共行9例。9例均成功,成功率100%,平均留置16d,其中1例危重病人病情一直不稳定无法造瘘,故用此法血透46d。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血液透析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自 1992年至今共收治老年人血液透析 2 4例 ,占同期总透析病人的 9.1% ,护理过程有如下体会。1 血管通路的建立及护理老年慢性肾衰病人几乎是长期透析治疗 ,诊断明确后即应保护备用的血管 ,避免穿刺 ,尽早行动静脉内瘘术。若是单次透析 ,选择四肢大动脉穿刺。若是多次血透及动静内瘘未成熟前 ,行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进行透析 ,待内瘘血管成熟能使用后拨除。直接动脉穿刺时 ,由于老年人大都有血管粥样硬化 ,管腔较细 ,穿刺困难 ,应选择较粗动脉。如桡动脉搏动细弱者 ,可选择足背动脉、至肱动脉。注意穿刺血管出血 ,血管壁脆性大 ,凝血功…  相似文献   

12.
夏春燕 《吉林医学》2005,26(3):274-274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透析患者重要的“生命线”,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血管通道。为了保证患者血液透析充分,首要条件是必须有一个良好、血流量充足的内瘘。因此.任何危险因素,如瘘口处血栓形成、手术切口及穿刺处皮肤感染等均可影响内瘘的使用,不仅给病人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做好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我院1例血液透析患者因戊二醛消毒液致病人穿刺处皮肤改变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科透析患者60例,其中鼻咽窝7例。左右前臂内瘘53例(第二次同侧手臂手术14例);穿刺方法为绳梯式穿刺和局域穿刺;止血方法主要采用弹力绷带压迫法。结果 60例中有动脉瘸10例,假性动脉瘸1例,使用瘘口手术术式,在鼻咽窝、左右前臂一次瘘、第二次瘘在同侧手臂处出现动脉瘸分别为1,2、2例。结论 内瘘动脉瘸形成与血管局部方法穿刺、止血方式及动脉硬化基础等因素有关,采取预防措施可保护内瘘。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常用的措施,而建立畅通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桡动脉直接穿刺是急性透析、内瘘术前常用的方法,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用16G 内瘘穿刺针进行穿刺,往往会使患者感到剧烈疼痛,因此产生恐惧、害怕心理,长此以往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患者反复透析。我科自2003年10月~2004年11月对32例患者选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进行桡动脉直接穿刺行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3岁,其中急性肾衰患者17例,内瘘成熟前的慢性肾  相似文献   

15.
石梅  廖周谊  李亚娟 《西部医学》2012,24(7):1406-140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以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10年1月-2011年6月首次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5例患者进行穿刺前双人评估,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正确压迫穿刺部位并实施健康指导,观察穿刺成功率及内瘘出血、血肿的情况。结果本组55例首次使用内瘘的透析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血流量充足且无出血、血肿情况发生。结论首次成功穿刺动静脉内瘘,加强护理并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和生存质量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我院3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正确掌握内瘘的使用时机、穿刺方法及拔针后的处理,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通过对建瘘患者宣教保护内瘘的知识,以及穿刺前、穿刺中、穿刺后、透析间期的护理,使患者内瘘得以保持充足的血流量,确保透析的正常进行。结果有效减少了内瘘并发症,保证了透析的正常进行。结论加强内瘘期间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了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卫连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42-3142
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透析治疗时及治疗结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通路周围皮下血肿严重影响血管通路的寿命,通过对皮下血肿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皮下血肿的再发生,以保护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1一般资料2002年至2007年在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共进行6000余次血液透析,发生皮下血肿24次。年龄17岁~80岁。24次皮下血肿均无表皮出血,其中2例造成内瘘闭塞。以上患者均采用肝素抗凝。2原因分析2.1压迫位置不准确只压迫到表皮穿刺点,内瘘血管穿刺点压迫不准确,导致渗血。2.2血管内部张力过大穿刺部位距吻合口较近,吻合口处的压力过大或血压过高;或静脉止血压力过大,导致吻合口周围压力升高血管穿刺点难以闭合。2.3肝素用量过大,凝血时间延长。2.4压迫物错位过早活动肢体或放下衣袖使压迫物错位。3预防和护理3.1选择合理的穿刺部位动脉穿刺点应距离吻合口5cm~6cm,并偏离桡骨,以免手腕活动引起血管渗血;新内瘘管壁薄,最初几次使用易引起皮下血肿,最好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并全程护理。3.2止血方法拔出穿刺针的角度与穿刺时的角度相同,且与针翼方向垂直,在穿刺针没有完全拔出之前不要重压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品管圈(QCC)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率。方法选定QCC活动主题,拟订活动计划。观察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QCC活动能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率。结论QCC能够降低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率,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透析病人穿刺动静脉内瘘时,经常会发生渗血.渗血可发生在透析过程的任何时候.因此,对本院血透中心的 82位每星期1至3次透析,需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发现,反复穿刺同一针眼者,每次穿刺挑痂者,有其他系统出血史(如眼底出血,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每次穿刺极易引起渗血.所以,护士在穿刺时,进针的角度、力度、速度,特别是如何选择穿刺内瘘血管的针眼,对发生渗血以后的及时处理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聂翠芝 《吉林医学》2013,34(23):4803-4804
目的:旨在通过采用内瘘针行股静脉直接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方法:25例8 686次血透患者均采用日本NIPRO公司产的内瘘针行股静脉直接穿刺,透析结束后拔出内瘘针按压15~30 min。观察这种血管通路的成功率、血流量、并发症、清除率和成本费用等。结果:股静脉穿刺操作简单迅速,流量可达200~300 ml/min,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成功率达97.8%,清除率高于动脉穿刺、与中心静脉置管和内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成本低、安全简单的优点。结论:股静脉直接穿刺是除动静脉内瘘外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