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与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组。在治疗后3个月测定心功能与左室内径等指标。结果: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组LVEDD、LVESD显著下降,LVEF增加显著,与培哚普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组治疗老年性CHF较单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衰,预防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30例冠心病合并以度CHE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法进行分组,并前瞻性观察经培哚普利治疗8、16周后、其心率变异性(HRV)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经培哚普利治疗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无显著变化,而HRV已有显著升高,尤以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黄玉宇 《广州医药》2001,32(6):26-2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对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3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洋地黄和利尿剂)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2~4mg口服,每日1次,4~6周后观察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根据心功能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观察射血分数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前后对比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培哚普利是治疗老年人CHF的一线选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肾脏前列腺素代谢的影响,探讨培哚普利防治DN的机制。方法:44例无高血压,持续有微量白蛋白尿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结论:培哚普利对DN肾功能和保护作用和其介导肾脏PGE2,PGI2合成分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 I,CTn-I)水平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性和培哚普利对它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1)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42例,女22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Ⅲ级45例,心功能Ⅳ级19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2例和培哚普利组32例。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2)常规治疗组接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培哚普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2~6 mg,治疗随访6周。(3)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CTn-I水平,应用彩色心脏超声仪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比较、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组间均数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 血清CTn-I水平心力衰竭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升高的程度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明显,常规治疗组及培哚普利组治疗后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培哚普利降低更明显(P〈0.01),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以培哚普利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0.01)。结论 血清CTn-I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培哚普利可降低血清CTn-I水平,改善心功能,培哚普利有抑制心肌损伤,改善心室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及首剂低血压发生率。方法:慢性心衰病人78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强心,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首剂2mg,维持量4mg,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对照组为68.4%,两者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发生首剂低血压2例(5%),结论: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好,首剂低血压发生率低,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和培垛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影响。方法:6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早期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n=20)、培哚普利组(n=22)和对照组(n=21),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连续口服7天。结果:卡托普利组和培哚普利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显著降低,血浆内皮素-1(ET-1)在治疗的头3天也明显下降,而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的变化不明显。结论:表明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能降低AMI患者早期血浆AngⅡ和ET-1的水平,减慢6-酮-PGF1α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在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老年CHF患者,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2组:培哚普利组40例,年龄(63±4)岁,卡托普利组38例,年龄(62±6)岁,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培哚普利组用培哚普利2mg/日渐增至4mg/日,卡托普利组用卡托普利6.25mg3次/日渐增至25mg3次/日,在治疗中严密观察各项指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0周。治疗后培哚普利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卡托普利组(P<0.01)。低血压、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低于卡托普利组。结论: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9.
丘佩青 《海南医学》2010,21(10):29-3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符合入选条件(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99例和治疗组100例。所有心衰患者均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与培哚普利;治疗量使患者心率不低于60次/min,收缩压〉90mmHg;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下降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改善左室功能,延缓、阻滞心力衰竭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衰的治疗作用和可能的机理。方法:将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用利尿剂和洋地黄治疗。培哚普利治疗组,在前者基础上加服培哚普利治疗约一一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NYHA,心功能和心脏结构,心钠素,内皮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各成分的改变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培哚普利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状况,抑制心肌重构发生发展,血液RAAS受到抑制,ANF合成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95例冠心病患者右心功能改变,并取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右心室射血前间期指数、右心室射血间期指数及右心指数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右心功能指数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本资料研究发现,随患病时间延长,右心功能异常愈明显,心肌硬化患者表现尤为显著。心率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本文就有关机制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绞痛型冠心病的。率震荡现象。方法将105例拟诊为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53例,对照组52例。每例患者均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取得心率震荡(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二组间TO、TS的原始数值、二组间TO、TS异常的阳性率以及按照HRT异常分级比较二组间各级构成。结果冠心病组的TO明显大于对照组、TS明显小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的TO、TS异常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间的HRT异常分级各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的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28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心脏跳动的体外循环技术完成心内直视操作的手术方法。方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后,体温降至31~34℃,MAP维持在6.67~10.67kPa,保持冠脉的血液供应,让心脏在“空跳”状态下完成288例各种心内直视操作。结果:全组死亡3例,术后均无空气栓塞并发症。结论:心脏跳动的心脏外科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技术,绝大部分心内直视操作都可在这种技术下完成。  相似文献   

14.
选择肺炎合并心衰患儿15例,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描记心脏瓣口的16项血流参数及左室收缩功能。结果心衰组肺动脉峰值下降;左、右心室射血时间均缩短;二、三尖瓣E峰减速时间缩短;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同时对其临床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4例的治疗及随访结果,13例术毕置右心室外膜临时起搏导线,其中11例启用临时起搏治疗1.7~60天;10例同时使用异丙基肾上腺素。9例术后1.7~30天(11.2±9.3天)恢复窦性节律,随防中(4月~6年)无1例复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5例未恢复窦性节律者中4例置埋藏式永久性起搏器,1例存活良好(2年);3例术后1年内死亡;另1例未置起搏器者3年后意外事故中死亡。术后暂时性及永久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分别为68.4±17.7次/分及70.6±15.4次/分,QRS波宽为0.1±0.02秒及0.108±0.009秒,均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的心室率及QRS波宽度不能预示能否恢复窦性节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巨大心脏病人二尖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131例巨大心脏患者在心脏跳动中施行二尖瓣置换术 ,早期死亡 5例。术后随访到 111例 ,失访 15例 ,随访率 88.1% ,随访时间 0 .5~ 9.0年。随访方法是对病人采用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远期死亡 9例 ,死亡原因为心衰 5例、心律失常 2例、瓣周漏 1例、原因不明 1例。 3、6、9年累积生存率为 92 .3%、84 .1%、79.5 %。随访结果与术前及术后早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左室收缩末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及心功能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左房型及右室型远期疗效较好 ,全心型及左室型效果较差。结论 :在心脏跳动中行巨大心脏的二尖瓣置换手术切实可行 ,安全有效 ,心肌保护效果良好 ,远期效果满意。随访期间加强心功能支持和室性心律失常防治 ,有助于提高巨大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对30例风心病心衰及15例无心衰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正常组对照,发现心衰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心衰组则不增高。提示心衰时血浆大分子物质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粘度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血液稀释的安全性。方法 对186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条件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血液稀释,并对血象、脑氧饱和度及外周血饱和度、动脉脉血氧饱和度变化、心肺脑功能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结果转机中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积(Hct)分别降至65.5g/L和0.179,脑氧饱和度和外周血氧饱和度改变无意义(P〉0.05),动静脉血氧饱和度正常。术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64例糖尿病患者右心功能进行检测,且排除胸肺疾病,同时取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1.右心室射血前间期指数及右心指数等均显著高于正常(P<0.05),右心功能指数与正常人对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糖尿病患病时间越长右心功能异常越明显.2.右心室射血间期指数及心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糖尿病对右心功能是有损害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瓣膜置换、法乐氏四联征根治术等较复杂心脏手术53例,无一例死亡,文中对手术时机选择、术中心肌保护和术后心功能支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