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g/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B2、B2B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B2、B2B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B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g/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B2、B2B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B2、B2B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B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唱浩  曹晓伟  侯迎秋  元小冬 《临床荟萃》2005,20(22):1268-1272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Bβ链-854G/A、Bcl-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类型及其危险因素Fg浓度、分子功能等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33例脑动脉主干支梗死者(MCI组)、43例脑动脉穿通支梗死者(PCI组)和74例正常对照组的FgBβ-854G/A、Bcl-1 B1/B2基因多态性;应用辅助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测定系统测定Fg浓度、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与最大光密度的比值(FMPV/Amax)。结果 MCI组FgBβ-854A等位基因频率(24.2%)高于对照组(12.2%),PCI组FgBβBcl-1B1等位基因频率(83.7%)高于对照组(62.8%),PCI组FgBβBcl-1B1B2基因型频率(69.8%)高于对照组(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gBβ-854GA+AA基因型人群Fg血浆浓度及FMPV/AMAX高于GG基因型人群,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BβBel-1的B1B2+B2B2基因型人群Fg血浆浓度及FMPV/AMAX高于B1B1基因型人群,两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Bβ-854位点A等位基因和Bcl-1位点B1等位基因分别是MCI和PCI的遗传易感因素;Bcl-1的BlBl基因型人群是PCI的易感人群;Fgβ-854、Bcl-1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浓度及其分子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广西南宁地区人群是否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及其与纤维蛋白原表达的关系,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调查于2003-11/2004-05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应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南宁地区123份DNA的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用PT衍生法测定全部123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检索国内及欧洲部分文献中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型频率后与之比较。结果:检出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G型为常见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基因频率与欧洲部分国家相近(P&;gt;0.05),但在国内存在差异。A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4585&;#177;0.7231)g/L,G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5058&;#177;0.7171)g/L,两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251)。结论:南宁地区多人群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G/A等位基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调查健康人、心肌梗死患者及脑梗死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g)β-455G/A、-148C/T、448G/A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Fg分子反应性及与血浆Fg水平的关系。方法: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基因频率分布,用计算机辅助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分析方法和Clauss法分析血浆Fg水平。结果:等位基因-455A、-148T和448A在正常人中的频率分别是0.185,0.194及0.192;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频率分别是0.295,0.318及0.307;在脑梗死患者中的频率分别是0.177,0.193及0.182。心肌梗死患者中-455A、-148T和448A的频率比健康人明显升高。3个多态性位点-455G、-148C和448G或-455A、-148T和448A分别紧密连锁,符合率超过98%。心脑血管病患者的Fg功能明显增高且与Fg水平相关。3个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组血浆F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3对等位基因紧密连锁不平衡,不同基因型组血浆F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55A、-148T和448A的频率比健康人明显升高。提示Fgβ-455G/A、-148C/T和448G/A三种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无关,而与心肌梗死的发病相关。心脑血管病患者不仅Fg功能明显增高,且与Fg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再次梗死患者与初次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改变。方法分别对68例初次脑梗死患者及68例脑再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并对不同脑再梗死体积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对比。结果再次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初次脑梗死组(P〈0.05);在再次脑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灶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中、小面积梗死灶者(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脑再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定的关系,是再发脑梗死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高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否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03/2004—08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11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123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龄(&;gt;80岁)、感染、近期(3个月以内)创伤和手术、肿瘤等因素。用PCR—RFLP分析法检测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在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结果:发现人群中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脑梗死组β-纤维蛋白原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脑梗死患者动态变化中的血浆维蛋白原、血液黏度比正常组高(P&;lt;0.05)。结论:脑梗死患者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遗传学基础有关,A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之一。脑梗死患者的维蛋白原浓度增高,进而导致血液黏度增加,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NSCLC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7,P〈0.01)。结论NSCLC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液存在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反映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P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浆白蛋白(ALB)及24h尿蛋白(Up)的相关性,探讨FIB在PNS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PNS患者,其中86例行肾活组织检查,另选1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PT、APTT、FIB、PLT水平及与ALB和Up变化的关系。结果:PNS组的PLT、PT、APTT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而AL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IB和Up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B在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别。相关分析显示,PLT、PT、APTT与ALB、Up相关性不明显(P〉0.05),而FIB与ALB呈负相关(P〈0.05),与Up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PNS患者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ALB及Up有明显相关性(P〈0.05)。提示:PNS患者高凝及血栓形成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有关,早期预防性治疗对改善PNS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广西南宁地区人群是否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及其与纤维蛋白原表达的关系,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调查于2003-11/2004-05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应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南宁地区123份DNA的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用PT衍生法测定全部123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检索国内及欧洲部分文献中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型频率后与之比较。结果:检出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G型为常见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基因频率与欧洲部分国家相近(P>0.05),但在国内存在差异。A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4585±0.7231)g/L,G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5058±0.7171)g/L,两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251)。结论:南宁地区多人群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G/A等位基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栓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Fbg B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比浊法检测血浆Fbg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Bβ-148C/T基因变异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伴有血浆Fbg水平的显著增高。急性脑梗死患者Bβ-148C/T基因变异组(C/T及T/T)血浆Fbg水平显著高于非变异组(C/C)。结论 Fbg Bβ-148C/T等位基因T与急性脑梗死和冠心病患者血浆Fbg增高及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80例新疆哈萨克族EH患者(EH组)及103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在被检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EH组的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为55%、41%、4%,对照组为60%、38%、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24%,略高于对照组的21%,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EH患者和健康人均存在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的多态现象,提示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新疆哈萨克族EH的遗传易感标志。  相似文献   

13.
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变化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对35例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浆Fbg及35例对照组的血浆Fbg分别进行测定。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Fbg明显增高(P〈0.001),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浆Fbg水平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血浆Fbg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Fbg可作为COPD急性期反应的指标,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与其增高密切相关,在COPD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胆红素和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通过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确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有无分为斑块组(72例)和无斑块组(38例)。2组之间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测定胆红素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调查血糖、血脂及高血压等其他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血胆红素,尤其是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无斑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无斑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清胆红素、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为颈动脉斑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低血尿酸)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B组(高血尿酸)(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B组,A组血浆比黏度和纤维蛋白原较B组明显降低(P〈0.05);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TC、TG、LDL-C、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呈正相关(P〈0.05或〈0.01),HDL-C水平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田玉峰  李慧  于维林  曲彦  冯艺 《检验医学》2005,20(6):586-588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基因和血管紧张素Ⅰ1型受体(AGTR1)A1166C多态性与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肺心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40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酶切技术,检测2组人群PAI-1基因的4G/5G型多态性和AGTR1基因的多态基因型。结果(1)肺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检测到PAI-1基因的4G/4G、5G/5G及4G/5G3种基因型,肺心病组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15、0.28和0.57,正常对照组为0.13、0.15和0.7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2.91,P〉0.05);4G、5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4G型与非4G型构成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2)肺心病患者中,女性和男性组PAI-1基因型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4G/5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4G/4G型与非4G/4G型基因型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3)肺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AGTR1 A1166C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AI-1基因4G/5G多态性和AGTR1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肺心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变化。方法对73例女性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及80位女性绝经后健康对照者进行空腹血糖(FPG)、Fg、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测定。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间,Fg、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按有无并发症分组后,周围神经病并发症组与大血管并发症组Fg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女性人群高,合并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高。因此,纤维蛋白原可能参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梁华峰  王宏  张云霞  张惠丽  余鹃 《临床荟萃》2011,26(23):2025-2028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2518G/A多态性及MCP-1水平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脑梗死(CI)的关系及其与脑梗死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00例新疆哈萨克族脑梗死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MCP-1基因-2518G/A多态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清中MCp1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MCP-1(178.23±13.5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36.88±15.21)ng/L(t=4.385,P〈0.05);脑梗死患者中、重型组的MCP-1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的MCP-1水平明显高于中型组(P〈0.05);脑梗死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7.439、7.853,P〈0.05);脑梗死重型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轻型组(x2=7.627,P〈0.05)。结论MCP-1基因-2518G/A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人群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上调MCP-1表达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痛患者血浆一氧化氮、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入选患者随机单盲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0例,常规治疗组60例,另外随机选择40例正常人做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氯含量;血凝仪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胶体金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冠心痛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三者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改善心肌供血,抑制冠心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高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否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03/2004-08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11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123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龄(>80岁)、感染、近期(3个月以内)创伤和手术、肿瘤等因素。用PCR-RFLP分析法检测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在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结果:发现人群中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脑梗死组β-纤维蛋白原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动态变化中的血浆维蛋白原、血液黏度比正常组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遗传学基础有关,A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之一。脑梗死患者的维蛋白原浓度增高,进而导致血液黏度增加,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