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肠癌根治术结扎双侧髂内动脉的实用价值(附8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72~1982年共做直肠癌根治切除术(Miles手术)196例,其中81例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本文就结扎双侧髂内动脉81例和未结扎组115例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81例中男59例,女22例,年龄21~67岁。病期与病理:本组病例病程均较长,入院前误诊率高,故皆为中、晚期直肠癌。但全组病例经肛门直肠指检。距肛3~6cm均可触及癌块,癌块占直肠腔周径1/2至全圈。术后病理检查癌均已侵犯肠壁肌层。术中探查癌与周围组织紧密相连,致手术中难度较大。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本组手术时间为3~4小时。输血量300~600ml者66例(81.48%);出血量很少而未输血者9例(11.1%)。另有6例(7.4%)因巨  相似文献   

2.
从1980年以来,我们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插管注射抗癌药物的方法,在20例Dulke's之B和C期直肠癌病人的手术中应用,近期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例直肠癌,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腺癌。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0~65岁。肿瘤位于距肛缘10cm以下。按Duke's分期方法: A期:限于肠壁 B期:侵犯邻近组织,但无淋巴结转移 C期:痳巴结转移阳性  相似文献   

3.
髂内动脉栓塞后切除骶骨肿瘤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手术前血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明胶海绵颗粒对 10只犬的双侧髂内动脉施行栓塞 ,分别于不同时间进行血管造影摄DSA片对比观察髂内动脉侧支循环重建情况。 5 4例原发骶骨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 2 7例采用髂内动脉栓塞后再行骶骨肿瘤切除 ,并同期与另外 2 7例骶骨脊索瘤和其它类型的恶性肿瘤采用腹主动脉阻断及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再行骶骨肿瘤切除进行比较。结果 髂内动脉栓塞后 12h内为最佳手术时机。术前血管栓塞组平均出血量为 80 0ml,未栓塞组平均出血量为 170 0ml。术前栓塞可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骶骨肿瘤术前采用血管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并相对减少并发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臂丛神经阻滞时于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和小剂量吗啡用于术后镇痛 ,经 80例临床对比应用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在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 ,选择上肢疾病患者 80例 ,包括急症手术和择期手术 ,其中男 5 2例 ,女 2 8例 ,年龄16~ 65岁 ,体重 40~ 77Kg。术前用药均为 0 .5 mg阿托品、10 mg安定于术前 3 0 min肌注。 80例患者全部用肌间沟臂丛阻滞 ,并随机分为 A、B、C、D四组。穿刺成功后 ,A组 (n=2 0 )注入 0 .5 %布比卡因、2 %利多卡因等量混合液 2 5 m L;B组 (n= 2 0 )注入 A组用药加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胃癌根治术后进行的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是否优于全身静脉化疗。方法从1997年7月至2002年7月,将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术后3周开始化疗。全身静脉化疗组:188例,第1天氟尿嘧啶(5-Fu)750mg、吡柔比星(THP)50nag和丝裂霉素(MMC)8mg;第2天5-FU500nag;第8天5-FU 1000mg;第29天5-FU750mg、THP50nag和MMC8nag;第30天5-FU500mg;第36天5-FU 1000mg;均经外周静脉滴注完成1个疗程;间隔2周再进行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动脉区域灌注化疗组:180例,按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在DSA电视荧屏监视下。将导管经股动脉、髂动脉、腹主动脉插入腹腔动脉。经导管注入5.FU1000mg、THP50mg和MMC8mg;每4周进行1次共4次。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手术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区域灌注化疗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72.2%和53.6%;而全身静脉化疗组则分别为87.2%、53.7%和43.1%;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在根治术后进行动脉区域灌注化疗其生存率高于全身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手术中结扎双侧髂内动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开腹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中因故不能行髂内动脉重建而结扎双侧髂内动脉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结扎双侧髂内动脉的患者中,术后1例出现膀胱出血,1例出现阴囊疼痛,1例出现臀部间歇性跛行,1例出现短时腹泻,1例无任何症状。4例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均获明显缓解。结论:腹主动脉瘤手术中无法重建的双侧髂内动脉可以结扎,但应慎重施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序贯立交搭桥或结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4月~2005年7月,对11例14条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序贯立交搭桥或动脉内膜剥脱术或腔内外结合手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62~79岁,平均70.5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8例(FontaineⅡ期),静息痛3例(Fontaine Ⅲ期),足趾溃疡、坏疽1例(FontaineⅣ期)。彩色多普勒检查示14条下肢均为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index,ABI)为0.36±0.11。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示双侧髂总动脉闭塞2em、髂外动脉闭塞、双侧股浅动脉闭塞3例,右侧髂总动脉狭窄、髂外动脉闭塞、双侧股浅动脉闭塞1例,单侧髂外动脉狭窄、股浅动脉闭塞7例。术后行DSA、彩色多普勒检查及ABI测定,观察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术后无死亡。患者均获随访3~26个月,平均14.5个月。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均消失,ABI术后为0.89±0.1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获救率100%。术后3~280d行下肢DS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率为92.86%(13/14)。结论 序贯立交搭桥或腔内外手术结合,是治疗严重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可靠、安全、相对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成人原发性前列腺肉瘤少见,2 0 0 0年5月至2 0 0 3年4月我院诊治6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6例。年龄2 7~77岁,平均5 1岁。占同期收治前列腺恶性肿瘤(89例)的6 .7%。病史2周~12个月。以排尿困难为首发症状2例;以排便困难为首发症状3例,伴排尿困难2例;因体检发现盆腔肿物1例。肿瘤大小6 .0cm×7.0cm×9.0cm~11.0cm×12 .0cm×16 .0cm。术前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肉瘤,无远处转移病灶。结果 3例术前4~5d经股动脉穿刺、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其中1例行双髂内动脉阿霉素10mg灌注。行前列腺、膀胱全切除并尿流改道术5例1例术后病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及经双侧髂内动脉植入化疗药泵对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手术创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总结68例双髂内动脉结扎并化疗药泵植入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常见症状和并发症、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在直肠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加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化疗药泵植入术,平均增加手术时间35min,增加出血量15ml,术后胃肠恢复时间及拆线时间无明显延长,术后常见的症状为局部不适(36.76%),无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及置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出现,仅14.71%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并植入药泵患者行取泵手术。结论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对直肠癌Mile’s手术可减少输血使会阴部渗出减少,愈合加快,同时双侧髂内动脉化疗药泵的植入,便于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准备,其术中、术后对患者所致的创伤小,且并发症容易预防,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龄颈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循环改变。方法 :2 0 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 ,A组为 70岁以上组 (n =10 0 ) ,B组为 70岁以下组 (n =10 0 )。观察和比较围手术期两组术前合并其他疾病情况、各组血压变化、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氧饱和度值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合并循环、呼吸、血液等系统疾病者较多 ,术中血压下降>15 % ,基础血压的例数明显多于B组 (P <0 .0 5 ) ,出现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例数亦较B组多 (P<0 .0 5 )。各阶段A组氧饱和度均低于B组 (P <0 .0 1或P <0 .0 5 )。且A组术后近期脑血管并发症也多于B组。结论 :70岁以上颈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血管顺应性获得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 18只 ,分成 2组 :A组 ,右颈总动脉结扎当天 (n =8) ;B组 ,右颈总动脉结扎 3d后 (n =10 ) ,3d后 ,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采用低血压法使平均动脉压下降到 5 0mmHg ,维持 3 0min后 ,使血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90min后 ,用激光多谱勒法测定双侧半球脑表 2 5处局部脑血流 (lCBF)。以 2 5处lCBF的中位数代表区域脑血流 (rCBF)。结果 在脑缺血前后 ,A组的左右双侧大脑半球rCBF值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B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 ,缺血中以及缺血后 90min ,右侧脑血流较左侧脑血流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颈总动脉闭塞后所造成的脑缺血在 3d内完成了脑血管顺应性的建立 ,其机制为脑微循环状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术中结扎或是封闭髂内动脉(IIA)对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术治疗的108例AA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腔内修复61例,开放手术44例,杂交手术3例。44例开放手术中结扎双侧IIA 7例,结扎单侧IIA 8例;61例腔内修复术中封闭双侧IIA 3例,封闭单侧IIA 5例。 结果:无术中死亡,围手术期30 d内有6例死亡均与处理IIA无关。开放手术结扎或腔内修复封闭双侧IIA的10例患者中,1例(1/10)出现直肠缺血症状,经过抗凝和扩血管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2例(2/10)出现术后一过性的臀肌疼痛,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均未出现间歇性跛行。开放手术结扎或是腔内修复封闭单侧IIA的13例患者中均未出现直肠缺血,臀肌疼痛或是间歇性跛行。 结论:AAA患者术中结扎或是封闭单侧IIA对患者术后状况无明显影响;结扎或是封闭双侧IIA可能出现直肠缺血或是臀肌疼痛等盆腔缺血的表现,但可经保守治疗缓解。  相似文献   

13.
动脉栓塞对骨盆肿瘤手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供血动脉栓塞对骨盆肿瘤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16例,脊索瘤7例,骨巨细胞瘤3例,骨转移瘤3例,骨肉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术前1d行肿瘤血管造影并用明胶海绵进行供血动脉栓塞。与对照组(结扎双侧髂内动脉骨盆肿瘤切除术)比较,观察其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各种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骨盆肿瘤切除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与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比较,除术中出血量外(P〉0.05),手术、住院、术后下床及伤口愈合时间在统计学上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结扎双侧髂内动脉可能对患者的性功能、排便功能等存在着不良的影响。[结论]肿瘤供血动脉栓塞骨盆肿瘤切除术可大大缩短手术、住院、术后下床、伤口愈合时间,且能更好地保护盆腔内外各组织器官的血运,从而避免其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心肌再血管化后肾移植术九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终末期肾病合并严重冠心病者 ,是肾移植术的高危受者。我们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对 9例心肌再血管化的冠心病患者施行肾移植术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9例 ,均为男性。年龄 4 5~ 80岁 ,平均 5 8岁。糖尿病史 4~ 30年 ,平均 18年。肾移植术前 1周~ 6个月行心肌再血管化手术 ,其中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5例 ,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4例。心电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 5例。术前 6例行髂血管造影 ,双侧髂总 (外 )动脉呈串珠状硬化 2例 ,髂外动脉出现硬化斑块 4例 ,髂内动脉完全闭塞 2例。共行肾…  相似文献   

15.
脾功能亢进伴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脾功能亢进 (脾亢 )伴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手术治疗 2 8例脾亢伴中、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 ,围手术期处理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血小板计数 >2 0× 10 9/ L 2 6例中 ,2 5例术中先结扎脾动脉后切除脾脏 ,术中、术后出血少 ;血小板计数 <2 0× 10 9/ L 2例 ,术前均输浓缩血小板 2 0 0 ml,其中 1例术中未予先结扎脾动脉 ,术中、术后腹腔出血多。术后 2 4h内 12例测定了血小板计数 ,9例≥ 5 0× 10 9/ L。本组无 1例死亡。结论  (1)术前护肝、辅以静脉营养、改善凝血功能 ,使肝功能达 B级或 B级以上 ,PT值 <2 2 s,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基础 ;(2 )术中先结扎脾动脉 ,后切除脾脏 ,是减少术中出血的重要措施 ;(3)术前血小板计数 <2 0× 10 9/ L ,是术前输浓缩血小板的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双联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和丝裂霉素C(MMC)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中的价值,寻找一种理想的减少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方法. 方法 本组37例膀胱癌患者,男26例,女11例,年龄45~73岁,平均63岁.随机分为A、B 两组.A组(17例)先行TURBT,术后第5天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一周后开始膀胱灌注,采用HCPT单药灌注.B组(20例)TURBT及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同A组,膀胱灌注采用HCPT和MMC双联灌注. 结果 37例中有3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其中A组15例,B组17例.平均随访时间A组为36.0个月,B组为34.5个月,A组和B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0%(5/15)和11%(2/17). 结论 TURBT术后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双联灌注HCPT和MMC能明显减少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颈胸骨劈开径路切除食管上段癌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食管上段癌病人 43例 ,分别采用经颈胸骨劈开径路 (A组 2 0例 )和传统经胸径路 (B组 2 3例 )两种术式 ,观察两组病人的切除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切除率高于B组 (P <0 .0 5 ) ;手术出血量、术后肺部并发症A组低于B组 (P <0 .0 5 ) ;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 (P <0 .0 5 )。结论 经颈胸骨劈开径路切除食管上段癌术式具有切除率高、手术创伤小的优点 ,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院 1994~ 2 0 0 1年对 113例中低位直肠癌采用套扎式结肠 肛管吻合术治疗 ,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3例 ,男 69例 ,女 44例。年龄 2 3~ 73岁。肿瘤距肛缘 4~ 8cm ,距齿状线 3 5cm以上。其中粘膜管状腺癌 82例 ,低分化腺癌 2 1例 ,粘液癌 10例。按Dukes分期 ,A期 3例 ,B期 69例 ,C期 2 9例 ,D期 8例。术后新鲜离体标本测定下缘距肛缘最长 6cm ,最短 2cm ,平均 3cm。手术方法 :开腹术操作如同Miles手术。游离解剖直肠肿瘤远侧 2~ 5cm后 ,肛门组碘伏消毒肛管 ,伸入食管引导 ,于肿瘤下缘 2~ 3cm处切断直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残端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12例宫颈残端癌的临床资料。年龄41~62岁,(50.2±6.7)岁,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20年,(10.3±5.2)年,11例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或(和)排液,经宫颈活检确诊,其中鳞癌9例,腺癌2例,腺鳞癌1例。FIGO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6例。10例行广泛宫颈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ⅠA1期2例、ⅠB1期1例、ⅡA1期1例、ⅠB2期1例直接手术,ⅠB2期2例、ⅡA2期3例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术后除ⅠA1期2例外其余8例均补充放疗并化疗;ⅡB期2例中1例行同步放化疗,1例单纯化疗。结果 1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大出血输血1例,输尿管损伤1例,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超过2周2例,髂血管区潴留囊肿1例。10例化疗、9例放疗中发生骨髓抑制4例,肝功能损伤1例,放射性膀胱炎1例,放射性直肠炎2例。12例随访时间7~74个月,中位数27.5月,无远处转移或死亡,3例盆腔局部未控和复发带瘤生存。结论宫颈残端癌的治疗原则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严格掌控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指征及术后严密随访对宫颈残端癌的预防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改良式腹腔镜下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2 0 0 1年 4月~ 12月 ,引进微型腹腔镜手术 ,配合一次性腹腔闭合器及自制带线钩针行荷包内环口周边腹膜缝扎 ,配合使用巴德补片 (BARDComposix)加强腹壁治疗成人腹股沟疝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 3 2例 ,男 2 8例 ,女 4例。年龄2 2岁~ 72岁 ,平均 60岁。斜疝 2 7例 ,直疝 5例。 2例单侧斜疝 ,术中证实为双侧斜疝 ,并行双侧斜疝高位结扎修补术 ,其中 1例一年前曾作传统的单侧斜疝高位结扎术。 1例传统疝高位结扎修补术后复发 ,1例填塞术后复发。二、方法1 主要器械 微型腹腔镜 (直径 0 3 5cm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