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临床表现、血象变化及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 本院新生儿病房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诊断为新生儿感染的患儿为感染组,同期入院的非感染性患儿为对照组,每组不同发病日龄随机选出至少25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的临床表现、血象变化及与围产期高危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患儿母亲胎盘绒毛膜炎、胎心率>160次/min或<120次/min、晚期减速、母亲产程中CRP>8 mg/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母亲胎盘绒毛膜炎对感染的影响最大;感染组患儿体温>37.9℃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症状、体征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后前3天发病的感染组患儿外周血WB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L/T比值平均为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亲胎盘绒毛膜炎、胎心率>160次/min或<120次/min、晚期减速、母亲产程中CRP>8 mg/L是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无特异症状和体征;出生后前3天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新生儿监护室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日龄≤72h的具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20例。按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分为确定感染组、临床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以统计学方法分析7项围产因素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1)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的围产期高危因素依次为:母亲妊娠期感染;不明原因窒息;不明原因早产;羊水粪污染(P〈0.05),且两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亲分娩时发热(体温≥38℃);胎膜早破≥18h;糖尿病母亲婴儿这3项围产期高危因素未发现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P〉0.05)。结论 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发生与几项围产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母亲妊娠期感染是最高危的因素,其在两感染组的OR值分别为83.333和66.66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新生儿监护室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日龄≤72h的具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20例。按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分为确定感染组、临床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以统计学方法分析7项围产因素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的围产期高危因素依次为:母亲妊娠期感染;不明原因窒息;不明原因早产;羊水粪污染(P<0.05),且两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亲分娩时发热(体温≥38℃);胎膜早破≥18h;糖尿病母亲婴儿这3项围产期高危因素未发现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发生与几项围产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母亲妊娠期感染是最高危的因素,其在两感染组的OR值分别为83.333和66.666。 相似文献
4.
低钠血症是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电解质紊乱。血浆钠<130mEq/L称为低钠血症。目前已很清楚,血浆钠浓度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有关,因为哺乳动物的细胞膜允许水自由通过,所以全部体液渗透压处于平衡状态。血浆钠的变化关系着水进出细胞。低钠血症时,水进入细胞(包括脑细胞),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和循环衰竭的表现。根据国内夏传雄等报道,围产期新生儿血浆钠值较成人为低。我科自1984年8月~1985年3月,对94例患儿做了血浆钠、钾和 相似文献
5.
由于免疫反应能力低下,细菌感染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的疾病.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由于免疫反应能力低下,细菌感染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的疾病。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是成功治疗的关键。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的临床表现隐匿且缺乏特异性,因此在怀疑细菌感染时,临床常常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直至体液培养阴性或临床表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抗菌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仕孝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0,(2)
最常用于抗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药物有以下3类:一、青霉素类母对其过敏的新生儿仍可用。1.青霉素G: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不产青霉素酶(属β-内酰胺酶)的金葡菌感染仍属首选.肌注5万u/kg,0.5~1小时脑脊液浓度约1~2mg/L。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细菌感染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立及呼吸机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广泛应用,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尽管如此,早发和迟发的细菌感染(以下简称感染)仍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因素。严格的感染控制策略和宽松使用抗生素的政策并不能完全消除细菌感染的威胁。特别是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防御机制不成熟和/或有缺陷,更易发生严重感染或机会致病菌感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