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建立适宜于房水循环MRI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新西兰白兔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实验组前房注入Gd-DTPA,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后30s、30min、1h行MRI检查。结果:实验组不同时间点前房信号不同,对照组前房信号无变化。结论:该模型适于MRI对房水循环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个控制性与重复性好的脑损伤动物模型,并应用MRI分子影像方法检查轻型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微观改变。材料与方法自制斜坡滑动装置,建立兔轻型脑损伤模型。对实验兔在撞击前、撞击后即刻和安静休息1h后分别进行CT平扫和MRI T1WI、T2WI、FLAIR、SWI、MRS、DTI(FA值)、DWI(ADC值)检查。根据兔脑受撞击后意识表现、CT检查和MRI T1WI、T2WI、FLAIR、SWI检查阴性,诊断兔轻型脑损伤。对比实验兔撞击前后的MRS、DTI、DWI检查结果,分析兔轻型脑损伤的异常功能表现。结果兔脑受轻微撞击后,NAA、Cho、Cr及Cr2峰值均立即显著降低,1h后检查又基本恢复到撞击前水平。脑干DTI的FA值在撞击后也立即显著降低,1h后检查基本恢复到撞击前水平。而脑干DWI的ADC值和端脑的FA值及ADC值在撞击前后并没有显著改变。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建立符合要求的兔轻型脑损伤模型,功能MRI检测表明轻型脑损伤主要是脑细胞代谢障碍引起的生理改变,这种功能性改变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兔糖尿病肾病(DN)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双能量CT(DECT)多期增强扫描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的变化.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入组,注射四氧嘧啶72h后,血糖浓度>16.0 mmol/L认为DM模型诱导成功,DM诱导成功者在注射后28 d血糖浓度仍保持>16.0 mmol/L认为DN模型制作成功.采集2个时刻的DECT数据:四氧嘧啶注射前的基线数据和DN模型数据.用双能量分析软件测量6个时间点(注射对比剂10~60 min内,每隔10 min行1次DECT扫描)肾皮质碘浓度,比较基线与DN模型的时间-浓度曲线,并将正常肾脏与DN模型肾脏的光镜、电镜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只兔子中7只成功诱导DM,最终4只DN模型制作成功,并完成DECT数据采集.病理结果提示DN模型的肾脏均有明确DN病理改变.基线数据显示:对比剂注射后10~60 min内,兔子肾脏皮质碘浓度均呈现下降趋势;而DN模型数据显示:对比剂注射后10~60 min内,兔子肾脏皮质碘浓度无明显下降趋势,DN模型尚未进入对比剂分泌阶段,提示其肾脏滤过功能受损.结论:DECT多期增强扫描可检测DN模型肾脏滤过功能的受损.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早期临床表现隐匿,病程发展至中晚期已不可逆,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目前,DKD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生化检查及肾穿刺活检,但二者在监测早期肾功能变化上仍有局限性。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DKD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监测方面有越来越多研究,本文对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DKD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逐年升高最主要的原因.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病隐匿,一旦进入临床期,患者肾功能将逐渐恶化,出现不可逆改变.然而,目前可用的临床生物标记物不能准确地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评估其严重程度和进展,使得难以对早期患者进行干预以及针对预后不良的患者进行治疗.随着功能磁共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糖尿病肾病早...  相似文献   

6.
目前认为播散性皮层抑制与一些临床疾病如偏头痛、脑外伤及中风等有关.介绍播散性皮层抑制与临床疾病的联系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技术连续检测兔脑外伤模型伤后2周内脑内代谢改变及动态演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中国大白兔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5只和损伤组10只,分别于伤后1 h、6 h、24 h、48 h、168 h、336 h进行1H-MRS检测,观察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及NAA/Cr、Cho/Cr比值的变化情况。分别于伤后6 h、24 h、168 h 各取1只兔,经腹麻后处死,经左心插管灌注固定,取脑,修块,脱水,做冰冻切片,行HE染色并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伤后1 h外伤区NAA/Cr下降29%,伤后24 h NAA/Cr下降40%,达最低值,随后有所升高,外伤168 h后相对稳定。伤后1 h外伤区Cho/Cr下降16%,伤后6 h Cho/Cr下降30%,达到最大降幅,其后逐渐升高,168 h后超过对照组约20%,此后相对稳定。各观察时间点NAA/Cr、Cho/Cr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可以无创性地动态检测脑外伤后脑组织代谢的变化情况,比常规MRI更早发现颅内异常改变,其中以NAA/Cr最为敏感。检测外伤区NAA/Cr、Cho/Cr的变化对临床评估治疗效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兔VX2 肝移植瘤及正常肝组织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特点及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别,探讨PWI 相关参数在肿瘤血流灌注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24 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手术直视下瘤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兔VX2 肝移植瘤模型,在实验兔接种后第21 天行MRI 检查,获得肝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分别记录各感兴趣区的平均强化时间(MTE)、负增强积分(NEI)、达峰时间(TM)、最大下降斜率(MSD)和最大上升斜率(MSI),并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兔VX2 肝移植瘤模型中的正常肝组织的MTE、NEI、TM、MSD 和MSI 分别为(208.341±2.226) ms、78.334±8.152、(24.059±1.927) ms、38.221±2.443 和15.389±2.526,肿瘤组织相应的各参数分别为(175.437±4.182) ms、123.203±19.455、(17.061±1.834) ms、125.740±4.842 和67.832±2.882.肿瘤组织的MTE 和TM 低于正常肝组织,而NEI、MSD 和MSI 则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 肝脏PWI 各灌注参数能较好地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有助于评估肝脏肿瘤组织灌注特点.  相似文献   

9.
【摘要】原发性IgA肾病在发展中国家多发,其早期诊断和预后多依赖穿刺活检结果,而磁共振相关技术可动态监测肾脏的功能变化,对指导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延缓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DWI监测单次不同剂量照射下兔VX2肝癌的改变,并与病理比较。方法:40只兔VX2肝癌待肿瘤直径≥1 cm时,随机分为2组行立体定向放疗,放疗剂量分别为10 Gy、20 Gy,单次放疗,放疗后不同时间点1d、5d、10d、15d分别行 MR扫描,测量VX2肿瘤、肝脏感兴趣区(ROI)的ADC值,并计算两者比值。标本采用DNA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计算凋亡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只肝癌模型共发现48个病灶。放疗后1d、15d 10Gy组与20Gy组ADC比值、凋亡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5d、10d 10Gy组与20Gy组ADC比值、凋亡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20Gy组ADC 比值显著高于10Gy组。结论:DWI 可以从分子水平监测不同剂量放疗后VX2肝癌的动态变化,适当提高放疗剂量可以使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坏死、崩解更彻底,但有可能增加了放疗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1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MRI表现,对病变部位、软组织病变、骨关节病变进行评估.结果:大部分病变位于前足(9/12,占75.0%)和中足(4/12,占33.3%);12例患者均可见软组织肿胀、窦道形成、骨髓水肿及骨髓炎,部分伴脓肿形成(5/12,占41.7%);2例夏科氏关节伴骨髓炎并可见关节脱位及摇椅足形成.结论:MRI能够清楚地显示糖尿病足的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良好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3.0T超导型磁共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进行BOLD成像研究,探讨DN大鼠肾脏皮质及髓质R2*值变化情况。方法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及糖尿病肾病组(DN组)1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N模型。3周后予以进行MRI扫描,扫描完成后立即处死大鼠,对每只大鼠的双肾组织取样进行病理检查。所有MRI图像传输到GE后处理工作站,由2名高年资医师盲法读片及测量每只大鼠双肾皮质和髓质R2*值。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C组大鼠皮质与髓质R2*值之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而DN组大鼠有;DN组大鼠无论皮质及髓质,其R2*值均高于NC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BOLD MRI对早期DN大鼠肾脏氧合水平无创性评估具有可行性,对临床早期治疗DN有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裸鼠移植性人肝细胞肝癌模型 ,观察其MRI表现。材料与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人肝细胞肝癌FHCC 98制成细胞悬液 (1× 10 7/ml ) ,取 0 .2ml分别注射于裸鼠胁部皮下 ,建立裸鼠肝癌动物模型。应用MR平扫及静脉注射钆 喷替葡甲胺 (Gd DTPA)后增强扫描T1WI观察其生长及影像学表现。扫描后处死裸鼠 ,对应扫描切面取肿瘤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裸鼠模型于 1周左右生长出可触及的肿瘤 ,3周左右肿瘤生长直径可达 0 .5~ 0 .8cm。 10例裸鼠移植性人肝细胞肝癌模型成瘤率为 10 0 % (10 / 10 )。MRI上表现为长T1长T2 信号 ,边缘较清晰 ,有轻微~中等强化。病理学检查示裸鼠移植性人肝细胞肝癌与人体肝细胞肝癌肿瘤标本所见相似。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裸鼠移植性人肝细胞肝癌模型成瘤率高 ,移植瘤生长良好 ,便于MRI观察 ,是一种适合于分子影像学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BALB/c小鼠和BALB/c(nu/nu)裸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每组3只,小鼠分为6个组(分别为注射前组,注射后6、24、48、72 h、7 d组)和裸鼠5个组(分别为注射前,注射后6、24、48、72 h).用含20μg Fe/ml人血清白蛋白和多巴胺包裹的铁氧颗粒(HAS-IONPs)标记巨噬细胞系(RAW 264.7)24 h,收集细胞,经尾静脉注射5×106RAW 264.7至皮下4T1荷瘤小鼠和22B移植瘤裸鼠,分别在上述不同时间点应用7.0 T MR扫描仪行横断面、冠状面T2WI,动物处死后行病理检查.细胞毒性试验应用SPSS 11.5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MPd信号强度采用ImageJ 1.42软件测量.结果 普鲁士蓝染色及电镜证实细胞标记有效,单个细胞吸入的铁量为6.19 Pg.HAS-IONPs孵育细胞24 h后,不同浓度HAS-IONPs (5、10、20、40、80、160μg/ml)每组细胞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1.95 ±0.19、1.82±0.29、2.10±0.14、1.96±0.18、2.05±0.27、2.17±0.22,与对照组(2.00±0.07)相比,细胞吸光度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4,P>0.05).标记HAS-IONPs细胞数与MR R2值呈线性正相关,r=0.99,P<0.05.4T1肿瘤:注射后6 h T2WI坏死囊变周围呈明显低信号,信号强度下降率为59.4%,肿瘤实质区信号未见明显改变,下降率为4.8%.注射后24 h坏死与肿瘤实质交界部位见不规则环形低信号影,下降率为46.8%,肿瘤坏死囊变周围T:WI信号恢复,恢复96.8%.22B肿瘤:注射后6 h MRI见多发散在灶性低信号影,下降率为64.3%,24 h见点片状低信号影缩小.2种肿瘤注射后48、72 h或7 d MRT2WI形态、位置和注射后24 h相似,但信号强度递减.病理与影像结果一致.结论 TAMs MR成像可行.注射后24 h T2WI是显示肿瘤巨噬细胞迁移、浸润及定位肿瘤内的最佳时机,注射后6 h可能反映病变局部血流灌注及新生血管的状态,不同肿瘤巨噬细胞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WI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演变进程的评估。方法:10只SD大鼠脑实质内注入50μL自体股动脉血,分别在造模后1、6、24、72h行SWI和T2WI动态扫描,分析不同时间点血肿的演变特点。结果:血肿在SWI图像上显示较T2WI更加清晰,SWI测得的血肿体积先呈增大趋势,24h时达到峰值,约49.99μL,72h时血肿体积明显缩小,约34.16μL(F=7.02,P0.01);在T2WI序列所测的血肿体积也呈相同变化趋势(F=3.18,P0.05)。在1、6和24h,SWI所测得的血肿体积明显大于T2WI(P0.05)。结论:SWI对血肿的敏感性高,更能真实反映血肿的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o investigate how to label macrophages i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ith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SPIO) nanoparticles and trace SPIO with MR imag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of a rabbit model were induced by a combination of high‐fat and high‐cholesterol diet and subsequent endothelial abrasion of the abdominal aorta. SPIO particles were pretreated with poly‐L‐lysine. SPIO nanoparticles and SPIO‐labeled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ECV‐304) were IV injected into model animals, respectively. The MRI scans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12 h and 24 h after the injection. The imaging and histopatholog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Prussian blue staining of the vessel specimens indicated that SPIO particles were not found in the atheroma but in the Kupffer's cells of the liver after SPIO injection. However, the accumulation of SPIO particles in the atheroma was confirmed in animals received SPIO‐labeled endothelial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 best quality MR scan sequences of rabbit abdominal aorta were T2WI fat suppression, T1WI, and DIR series, on which of MR image had a higher quality. Signal loss of the original incrassate plaque in the vessel wall on T2WI was found in 6 of 10 animals received SPIO‐labeled endothelial cell transplantation.

Conclusion:

SPIO‐labeled endothelial cells were superior to SPIO for MR imaging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J. Magn. Reson. Imaging 2011;.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7.
兔肝VX2瘤MR扩散加权成像与病理的动态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兔肝VX2瘤种植后MR扩散加权成像(OWI)的价值、动态特征及其病理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采用开腹下块种植法行肝内VX2瘤种植,其中25只种植1个部位、15只种植2个部位。对全部种植兔于种植后第7、14、21天行DWI和第7、14天行常规MRI(T1WI、T2WI)检查,并对其中10个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种植后第7天DWI、T1WI、T2WI病灶发现率分别为78.7%(37/47)、10.7%(3/28)、53.6%(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1,P〈0.01);第14天分别为95.7%(45/47)、54.3%(19/35)、82.9%(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0,P〈0.01)。种植后7d肿瘤生长较慢,内部尚未坏死,信号均匀;约14d后肿瘤生长开始加速,但此时内部坏死仍不明显,呈等或不均匀信号;第21天时肿瘤内部出现明显坏死,DWI上呈不均匀信号,成活肿瘤部分呈高信号,肿瘤坏死部分呈低信号,而囊变、液化部分呈高信号;从第7天至第21天。肿瘤边界逐渐由不清楚至清楚,内部信号由均匀至不均匀。敏感梯度因子(b)值为100s/,咖112时,种植后第7、14及21天,肿瘤周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2.18±0.29)×10^-3、(1.96±0.33)×10^-3与(1.80±0.35)×10^-3mm^2/s,而肿瘤周围正常肝实质ADC值分别为(2.82±0.36)×10^-3、(2.61±0.40)×10^-3与(2.75±0.43)×10^-3mm^2/s。结论VX2瘤成活与坏死、囊变部分DWI具有典型表现,同时DWI在早期发现病变方面有重要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肾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15例作为对照组,慢性肾病(chron ic k idney d isease,CKD)患者32例(其中肌酐正常组12例,肌酐升高组20例)作为研究组。分别测量各例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 iffusion coeffic ient,ADC)并与血清肌酐水平及肌酐清除率对比分析。结果15例志愿者在扩散敏感梯度系数(b值)取50、100、400 s/mm2时平均ADC值分别为(405.366±35.964)×10-5mm2/s、(339.646±23.059)×10-5mm2/s、(254.532±13.676)×10-5mm2/s。CKD组病例中肌酐正常组分别ADC值为(336.622±12.879)×10-5mm2/s、(308.142±20.998)×10-5mm2/s、(211.398±14.604)×10-5mm2/s,肌酐升高组分别为(307.717±84.930)×10-5mm2/s、(265.415±57.754)×10-5mm2/s、(201.672±26.411)×10-5mm2/s,ADC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肌酐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的t值分别为9.720、5.190、11.093,P值均<0.05;肌酐升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的t值分别为6.533、7.382、10.864,P值均<0.05)。肌酐升高组病例的平均血清肌酐水平为(828.490±699.350)μmol/L,肌酐升高组病例的ADC值与血清肌酐水平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b值分别为50、100、400 s/mm2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272、-0.283、-0.023,P值均>0.05)。肌酐升高组病例的平均肌酐清除率为(15.405±14.541)m l/m in,该组病例的ADC值与肌酐清除率呈弱正相关(b值分别为50、100、400 s/mm2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511、0.430、0.335,P值均<0.05,ADC值与肌酐清楚率呈正相关,但相关关系不密切)。结论对肾脏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测量是1种有一定潜力且无创的肾功能评价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