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鼻炎大鼠嗅黏膜p38信号蛋白的表达,探讨慢性鼻炎嗅觉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性嗅觉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20例慢性鼻炎大鼠嗅黏膜(慢性鼻炎组)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大鼠嗅黏膜中p38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慢性鼻炎组大鼠嗅黏膜上皮层和固有层嗅腺中p38丝裂原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鼻炎组大鼠嗅黏膜上皮层和固有层嗅腺中磷酸化的p38丝裂原素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hospho-p38MAPK)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8信号传导通路在慢性鼻炎大鼠嗅黏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尽管大量的研究揭示了各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却表明阻断或封闭某些炎性介质或细胞因子并不能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目的。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  相似文献   

3.
p38在慢性鼻-鼻窦炎和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38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以及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免疫学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ELASE法检测p38、IL-4和IFN-γ在20例慢性鼻-鼻窦炎组织(实验组1)、20例鼻息肉组织(实验组2)和15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中的表达(对照组),比较它们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p38与IL-4、IFN-γ的相关性。结果①p38在两实验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IL-4只在鼻息肉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③IFN-γ在实验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慢性鼻窦炎组更显著(P<0.05);④在慢性鼻-鼻窦炎组,p38与IFN-γ呈正相关,而在鼻息肉组p38与IL-4呈正相关。结论①IL-4、IFN-γ在慢性鼻-鼻窦炎组与鼻息肉组表达优势不同;②p38 MAPK高表达可能会促进T细胞向Th1、Th2两方面分化;③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炎症反应过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离体鼻黏膜上皮细胞致炎后p38MAPK的活性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无血清原代培养法行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分离和培养,采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LPS诱导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致炎,应用Western Immunoblotting法检测p38MAPK的活性变化及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LPS(1mg/L)刺激后5~30min内和LPS浓度为0.01~1.00mg/L时,p38MAPK的活性增强;SB203580浓度为1.0~5.0μmol/L时,对p38MAPK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在LPS刺激之前20min SB203580可抑制p38MAPK活性;在LPS刺激后SB203580对p38MAPK活性的抑制作用甚微或无。结论:LPS刺激鼻黏膜上皮细胞致炎在30min内和浓度在1mg/L内是以时间和浓度“正依赖”方式导致p38MAPK的活化增强;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p38MAPK活性的抑制作用则是浓度在5μmol/L内以“正依赖”方式增强,且这种抑制作用仅在LPS刺激之前才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5.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炎性反应性疾病病理过程中调控作用的研究是近10年的新进展。其中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呼吸道粘膜炎性反应中的意义较为重要,本就其参与炎症反应的机制以及对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试图通过对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后患者鼻腔鼻窦黏膜的内镜、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连续动态观察,揭示病变黏膜转归的过程。方法 选取2001年1~12月行ESS的慢性鼻一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31例(53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Ⅱ型2期11例(20侧)、3期12例(20侧),Ⅲ型8例(13侧)。分别于ESS术前、术后2~3周、8~11周、13~16周钳取上颌窦口后囟相同部位的黏膜组织进行观察。结果 术前均可见上皮剥蚀、鳞状上皮化生、腺体及纤维组织增生(53侧);微管结构异常、线粒体减少(53侧)。术后2~3周,形态学观察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的改变。术后8~11周,纤毛柱状细胞增多,并可见许多带有微绒毛的柱状细胞和大量短纤毛,所有病例均可见病理性腺体及纤维组织增生。术后13~16周,Ⅱ型2、3期和Ⅲ型患者术腔光滑干净,上皮化较好(50侧),窦口通畅(53侧)。纤毛覆盖面积增加,方向一致(50侧)。微管结构清晰,线粒体狭长致密(49侧)。3侧无纤毛柱状细胞排列整齐,形成病理性修复。结论 ESS术后,黏膜形态的基本恢复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有些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病变程度与黏膜修复情况有关;术中尽可能多地保留黏膜组织、术后局部及时清理换药,有利于黏膜纤毛的形态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CD20)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在慢性鼻-鼻窦炎(CRs)中的表达及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淋巴细胞(CD20)和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在实验组[分为15例CRS不伴鼻息肉(CRSsNP)组、12例CRS伴鼻息肉(CRSwNP)组、7例复发性CRSwNP组]和对照组(13例下鼻甲黏膜对照)中的表达。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实验组组间淋巴细胞浸润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明届的13淋巴细胞(CD20)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浸润(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在CRSwNP组和复发性CRSwNP组病变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RSsNP组(P〈0.05);CD4在复发性CRSwNP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RSwNP和CRSsNP组(P〈0.01)。结论:实验组鼻腔黏膜中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高表达,均参与炎症的形成,其炎症匣应与T淋巴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鼻黏膜中糖皮质激素受体-α(glucocorticoid receptor-α,GR-α)的表达,探讨其在C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14例激素敏感型和激素不敏感型CRS患者中鼻甲、中鼻道侧黏膜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R-α的表达,以7例正常鼻黏膜作为对照组,并对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R-α在CRS和对照组中均有阳性表达,在激素敏感型CRS中表达强度高于激素不敏感型CRS和对照组(P均<0.05);激素不敏感型CRS与对照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GR-α表达失调可能是CRS黏膜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胆脂瘤上皮细胞生物体外研究模型,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在中耳胆脂瘤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胆脂瘤囊内碎屑组织萃取液干预人永生化角质细胞株(HaCaT)细胞,建立生物体外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磷酸化p38MAPK及p38MAPK在HaCa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用MTT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噻唑蓝比色法)检测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胆脂瘤碎屑萃取液干预HaCaT细胞后MTT检测的OD(optical density,光密度)值呈浓度依赖性增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胆脂瘤碎屑萃取液干预后30min时HaCaT细胞核阳性染色,对照组呈阴性。RT-PCR结果示胆脂瘤碎屑萃取液干预后对照组及实验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剂量的SB203580对胆脂瘤囊内碎屑组织萃取液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MTT检测的OD值):对照组、2.5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和20μmol/L组分别为0.535±0.008、0.527±0.012、0.504±0.017、0.476±0.012和0.470±0.013;对照组与5μmol/L组、10μmol/L组、20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2.5μmol/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μmol/L组与20μmol/L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胆脂瘤病理过程中,p38MAPK信号通路受多种刺激因子激活和表达,并可能在调节胆脂瘤上皮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M)在不同类型的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及意义。方法: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10例)、非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12例)和不伴息肉的单纯慢性鼻-鼻窦炎(10例),将鼻中隔偏曲的肥大下鼻甲(1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中VM的表达。并运用免疫荧光双染检测VM阳性的细胞是否同时表达上皮的连接标记上皮性钙黏蛋白,用来鉴别VM在上皮中的表达是否属于上皮来源的细胞。结果:伴和不伴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各组以及对照组的上皮与间质中均出现VM的阳性表达。但VM阳性的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的间质包括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其他间充质细胞。伴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组VM的表达较其他组下调(P<0.05)。VM阳性的细胞为上皮来源的细胞,上皮层的VM阳性细胞尤其见于各种类型的鼻-鼻窦炎。结论:VM不仅分布于鼻黏膜的间质而且分布于黏膜上皮,这一现象尤其见于慢性鼻-鼻窦炎,且这些VM阳性的细胞不是白细胞,可能是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结果。VM与鼻-鼻窦炎的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IL-17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机制。方法 收集伴有鼻息肉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38例(CRSwNP)、不伴有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CRSsNP)患者32例(柠檬酸钠抗凝)及对照组来自于门诊体检健康者28例的空腹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7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IL-17的浓度为 1.6100(1.2575~1.9830)pg/mL ;慢性鼻-鼻窦炎组为8.2483(4.8868~10.1075) pg/mL; CRSwNP组为8.2430(6.2778~10.3610) pg/mL ; CRSsNP组为8.2550(4.8783~10.1650) pg/mL。IL-17在正常人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浆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RSwNP 组与CRSsN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浆中IL-17明显高于正常人,推测其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手术前后鼻窦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的表达,探讨IL-5、GM-CSF在CRS患者手术前后术腔黏膜转归过程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采用ElivisionTM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HE染色方法检测10例行鼻内镜手术的Ⅱ型CRS患者术前,术后第1周、4~6周和8~10周鼻窦黏膜组织中IL-5和GM-CSF的表达;同时以1 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上颌窦口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①CRS患者术前,术后第1周、4~6周和8~10周鼻窦黏膜组织中IL-5和GM-CS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CRS术后第1周IL-5和GM-CSF表达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4~6周IL-5和GM-CSF的表达达高峰,术后第8~10周IL-5和GM-CSF的表达下降。结论IL-5和GM-CSF在Ⅱ型CRS患者术前、术后鼻窦黏膜组织中表达呈一定的规律变化,提示IL-5和GM-CSF可能与CRS病变的转归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and activation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kappaB) in mucosa of rhinosinusitis.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NF-kappaB p50 and p65 in the mucosa from 18 patients and 10 norms were detected with the method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activation of DNA-binding proteins which was labelled with 32P-radiolabeled oligonucleotide probe for NF-kappaB was detected with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s (EMSA) in mucosa. RESULTS: Plasm of epithelial and glandular cells displayed a strongly positive staining reaction to p65, and nucleus displayed a strongly positive staining reaction to p50 (7.8%-52.1%).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chi2 = 22.917, P < 0.01). The DNA-binding proteins activity of 18 samples from pcotients with chronic rhinosinusitis (28.14 +/- 16.71) was stronger than that (9.28 +/- 2.84) in normal subjects (t = 4.56, P < 0.05). 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 and DNA-binding proteins activity of NF-kappaB was enhanceed. It indicated that NF-kappaB was activated in mucosal inflammation of chrinic rhinosinusitis.  相似文献   

14.
慢性鼻-鼻窦炎是涉及鼻腔和一个或多个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鼻腔和鼻窦的黏膜是连续的,鼻窦黏膜的炎症经常由鼻腔黏膜的炎症引起。 临床上,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指鼻部症状持续〉12周,而且在这12周内,经过系统的内科治疗,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的临床疾病。  相似文献   

15.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虽然不至于威胁生命,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CRS的方法很多,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在治疗CRS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疗效和用药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将CRS分为伴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和不伴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polyps,CRSsNP)2个亚型分开讨论,从疗效及安全性2个方面探讨GC在治疗CRS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细菌生物膜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全身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美国有2920万成人发病,占总人口14.2%。据统计,每年的药物、手术费用和因病造成的工作收入减少总计达60亿美元。CRS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因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CRS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难治性病例。因此,人们认为CRS的持续存在可能涉及其他一些未知因素。本文综述了有关细菌生物膜及其在CRS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慢性鼻-鼻窦炎(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多因素疾病。根据患者症状、鼻内镜检查以及鼻窦CT扫描,CRS的诊断比较明确,但其病理机制却较复杂,治疗方式的选择也不完全一样。临床上应该更多地考虑内在的病理机制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软腭重构的保护作用。方法 总数60只雌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氧组和缺氧+SB203580干预组。缺氧组和缺氧+SB203580干预组大鼠在自动控制间歇性缺氧试验箱饲养,均饲养35 d后,取大鼠软腭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38MAPK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软腭组织p38MAPK和p-p38MAPK的表达。结果 缺氧组软腭组织厚度增加最明显,缺氧+SB203580干预组软腭组织厚度增加程度减轻;缺氧组软腭组织中p38MAPK表达增高最明显,缺氧+SB203580干预组p-p38MAPK减低明显。结论 p38抑制剂SB203580通过减轻软腭组织中p-p38的表达,从而减轻慢性间歇性缺氧大 鼠软腭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类及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有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 antibiotics,MA)的非抗菌作用正日益引起关注.无论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试验的证据都显示,MA除了其固有的抗菌作用以外,还具有良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小剂量、长期MA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已经被欧洲鼻-鼻窦炎鼻息肉诊疗意见书(EPOS,2007)作为A类药物推荐[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在慢性鼻窦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致病机理。方法收集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同期选取20例行鼻部手术患者的正常组织作为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鼻组织中IL-32蛋白;采取即用型EnVisionTMSuper/HRP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组鼻黏膜组织中CD3+和CD68+表达。结果慢性鼻窦炎鼻黏膜组织中IL-32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鼻窦炎鼻黏膜组织中CD3+细胞计数(55.36±23.53)个/mm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8.27±11.43)个/mm2(P〈0.01);慢性鼻窦炎鼻黏膜组织中CD68+细胞计数(7.65±2.27)个/mm2高于对照组(5.98±2.10)个/mm2(t=2.741,P〈0.01)。且慢性鼻窦炎鼻黏膜组织中IL-32与CD3+和CD68+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32可能通过招募炎症细胞,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