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水栓塞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率 ,保障母亲安全 ,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 196 0年 1月~ 1998年5月发生的 17例羊水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 :羊水栓塞在该院发病率为 2 .44 /万 ,死亡率为 2 3.5 2 %。多发生于产前和产时 ,占 6 4.71% (11/ 17) ,尤其在胎儿即将娩出前或产后短时间内 ,均有呼吸困难、呛咳等肺动脉高压症状 ,5例发生抽搐 ,有 3例昏迷死亡 ;发生于产后者 6例 ,4例无典型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表现产后出血及 DIC,1例死亡。确诊 DIC者 9例。指出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有胎膜破裂、宫缩过强及胎盘因素等。羊水栓塞的早期诊断主张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旦诊断立即抢救 ,同时做实验室检查。抢救应同时给予抗过敏 ,心肺复苏 ,维持有效心输出量 ,氧治疗及纠正凝血障碍 ,主张早用肝素或肝素化鲜血。  相似文献   

2.
羊水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平  邢成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77-3278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的诊断、治疗以及其诱发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88~2004年中发生的5例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羊水栓塞中,初产妇2例,经产妇3例;3例存活,2例死亡。4例血液中找到羊水物质;4例产后出血和(或)实验室DIC指标阳性。宫缩过强、自然破膜或使用缩宫剂3例,过期妊娠2例,胎儿宫内窘迫4例,剖宫产术3例。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及过期妊娠为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重视羊水栓塞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AFE)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例羊水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羊水栓塞(AFE)抢救成功11例,死亡1例。结论积极抗休克、抗过敏、解除肺动脉高压,纠正缺氧及心力衰竭;纠正DIC;预防及治疗肾衰竭。  相似文献   

4.
<正>羊水栓塞是产科的一种极其严重的分娩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羊水栓塞导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70%~80%,即使果断切除子宫,术后盆腹腔创面广泛渗血仍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我院近2年来羊水栓塞合并DIC10例盆腹腔纱条填塞术止血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诱发羊水栓塞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识别,积极预防,减少孕妇羊水栓塞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9年12例郑州市人民医院因羊水栓塞死亡产妇的病历资料,对产妇羊水栓塞常见诱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2例因羊水栓塞死亡产妇中,10例羊水栓塞死亡发生在基层医院或非正规医疗场所,占83.3%;经产妇8例,初产妇4例;经阴道分娩6例,阴道助产2例,剖宫产4例;产前发生4例,产后发生8例;出现症状至死亡时间≤1 h 2例,1~2 h死亡4例;2~4 h死亡4例,≥4 h死亡2例。临床诊断10例,血涂片诊断1例,尸检诊断1例。最常见诱因为不合理使用缩宫剂诊疗,占50.0%。结论:羊水栓塞起病急骤,早期诊断困难,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早期临床表现,避免滥用宫缩剂,提高基层专业人员诊疗水平,降低羊水栓塞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诱因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2010年2月-2012年6月诊治的DI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产科急性DIC的发病诱因是妊高症、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死胎等。成功抢救47例,治愈率90.4%。结论早期诊断、祛除诱因、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显著提高DIC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输卵管妊娠 (FTP)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 ,也是孕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早期FTP诊断水平的提高 ,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日益受到重视。我院从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10月应用介入技术治疗FTP 2 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FTP 2 4例 ,对照组FTP 2 8例 ,两组所有病例符合下列标准[1,3 ] :⑴输卵管未破裂 ;⑵胚囊直径 <3~5cm ;⑶生命体征稳定 ,B超下子宫直肠窝积液≤ 3cm ;⑷β -HCG<5 0 0 0~ 60 0 0IU/L ;⑸肝、肾功能正常 ;⑹WBC≥ 3 5× 10 9/L、PLT≥ 10 0× 10 9/L ;⑺患者要求保守治疗。1·…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2例羊水栓塞病例中多学科合作快速反应团队的救治经验及流程,找出诊断和诊治的关键环节,体现多学科合作快速反应团队在羊水栓塞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9-2016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分娩孕产妇发生的12例羊水栓塞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栓塞的发病率为13. 5/100 000,11例单胎妊娠,1例多胎妊娠。12例患者中9例出现了术中和或阴道分娩中阴道大量出血导致血压骤降。13例新生儿中,10男3女,重度窒息3例,其中1例胎死宫内。12例中的10例患者外周查找羊水成分,其中8例取自外周血,2例取自中心静脉导管,均找到脂肪细胞。羊水栓塞患者均出现术中术后或阴道分娩后的产后出血,4例切除子宫,其中1例结扎子宫及髂内动脉止血无效后切除子宫。12例患者中3例(25. 0%)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羊水栓塞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疾病,羊水栓塞的早期诊断主张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排他性诊断,一旦诊断应立即组织多学科合作快速反应团队,设立总指挥,分工合作提高羊水栓塞的救治率,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正>羊水栓塞是由于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后,引起肺栓塞、休克、DIC、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本病虽属少见,但病情极其凶险,病死率高达70%~80%[1]。我院自2000年3月~2004年12月共发生羊水栓塞2例,均为正常足月妊娠剖宫产并发羊水栓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郜翠 《现代保健》2011,(27):125-126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1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6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中胎盘早剥7例,稽留流产3例,妊娠期高血压3例,羊水栓塞2例,1例患者诱发原因不明。本组患者均行抗休克、抗凝、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成功救治15例,死亡1例。结论产科DIC是产科的危急重症之一,临床需要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以及时止血和防止凝血功能障碍的发展为重,是减少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彦君 《工企医刊》1998,11(5):21-22
本文对我院产科1990~1996年间收治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7例作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与处理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诱因本组17例DIC中发病于羊水栓塞4例,重度妊高症3例,急性重症黄疸型肝炎1例,死  相似文献   

12.
占建珍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171-2172
羊水栓塞(AFE)是指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赛、过敏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或猝死的严重分娩并发症。羊水栓塞的发病率为4-6/10万。发生于足月妊娠时,产妇死亡率高达80%以上;也可发生于妊娠早、中期流产,病情较轻,死亡少见。  相似文献   

13.
7例产科DIC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华  刘启瑞  李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78-2279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降低DIC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对7例DI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DIC患者均有明确的诱因,产后出血5例,羊水栓塞1例,重度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1例;治愈5例,死亡2例,其中死胎和新生儿死亡各1例;子宫切除4例。结论早期明确DIC诊断,同时大量输注新鲜血、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及时使用肝素,果断切除子宫是抢救产科DI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安阳市 1996 - 2 0 0 0年 12 0例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寻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对策。方法 按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6- 2 0 0 0年活产数 17682 2例 ,孕产妇死亡 12 0例 ,死亡率为 67.86/ 10万 ;1996- 2 0 0 0年的死亡率分别为 83.49/ 10万 ,76.0 8/ 10万 ,5 3.2 9/ 10万 ,74.5 1/ 10万 ,5 9.99/ 10万 ;死于直接产科原因的构成比为 76 .67% ,死于间接产科原因的构成比 2 3.33% ,直接产科原因中前 3位为产后出血 (37.5 0 % ) ,妊高征 (2 2 .5 0 % ) ,羊水栓塞 (10 .83% )。结论 预防产后出血、妊高症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可大幅度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迟发性羊水栓塞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回顾2例我院迟发性羊水栓塞尸体检查(尸检)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2例均缺乏典型羊水栓塞表现,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迟发性羊水栓塞不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只表现为大量阴道出血或伤口出血,容易发生误诊,早期诊断是迟发性羊水栓塞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溶血病2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新生儿溶血病 (HDN)患儿血清学改变、胆红素增高程度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 2 0 0 0 -0 1~ 2 0 0 4-0 1间诊治的HDN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0 1例血型不合溶血病中 ,O -A型 83例 ,O -B型 10 8例 ,其他 10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91例 ,游离抗体测定阳性 15 0例 ,抗体释放试验 165例 ,三项均阳性 60例。合并新生儿贫血 10 2例 (占 5 1% ) ,G6PD缺乏症 10例 ;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4例。血清总胆红素 >3 2 4umol/L(重度 ) 44例 ,2 0 5~ 3 2 4umol/L(中度 ) 10 4例 ,<2 0 5umol/L(轻度 ) 5 3例。中、重度两组就诊时发生黄疸时间与轻度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2 0 1例均进行了常规基础治疗 ,换血治疗 18例 ( 8 95 % )。15 9例产前检测血清IgG抗体 >1:64的O型孕妇 ,中药治疗组HDN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0 0 1)。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不一定很轻 ,中、重度两组比例偏高可能与外院转来较迟、病情较重有关。诊断不要只局限于溶血病本身 ,还要注意合并症和并发症存在。常规光疗、补碱及酶诱导剂治疗是基础 ,单次丙种球蛋白和或白蛋白治疗有效 ,有换血指征则尽早进行 ,中药预防治疗能有效降低HDN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步骤及治疗效果,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住ICU并确诊的3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5例肺栓塞患者中,首次误诊率高达68.6%,血气分析异常者占94.3%,心电图异常者占31.4%,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82.9%,血浆D-二聚体>500μg/L者占100.0%,增强螺旋CT和磁共振显像异常者分别占100.0%和94.3%.其中17例深静脉血栓,10例创伤骨折或手术,3例心房颤动,2例羊水栓塞,2例深静脉置管,1例原因不明.接受抗凝治疗的16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均为羊水栓塞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19例患者中有3例死亡.结论 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多不典型,从而导致误诊率高,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和完善诊断步骤是提高肺栓塞诊断率的关键.除羊水栓塞患者以外,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诺氟沙星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预防效果 ,对 3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给予诺氟沙星口服进行一级预防 ,随访半年 ,并与同期未作预防用药的 36例进行预防效果比较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6 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 ,男 6 2例 ,女 6例 ;年龄2 2~ 74岁 ;病程 2~ 2 4年 ;HBsAg阳性 6 4例。其中腹水总蛋白含量 <10g/L的 4 1例 ,10g/L~ 2 0g/L的 2 7例。肝硬化诊断符合 1995年 5月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SBP诊断标准 :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和或腹水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 (PMN)计数 >0 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临床特征与生存相关的预后资料。比较老年病人 (≥ 6 0岁 )和年轻病人 (<6 0岁 )临床指标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被选择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治疗前的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病人 19例 ,年轻病人 32例。预后因素分成三组 :只对老年病人有用的因素 ,血钙和血白蛋白 ;只对年轻病人有用的因素 ,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血肌酐 ;对老年病人及年轻病人都有用的因素 ,乳酸脱氢酶和骨髓的浆细胞数。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是 30个月 (95 %CI 2 1 16~ 38 84 )。年轻病人中位生存期明显优于老年病人 ,分别为 37 0 0 (18 38,5 5 6 2 )和 13 0 0 (10 4 7,15 5 3) (P <0 0 5 )。老年病人中位生存期血钙≥ 2 5mmol/L和 <2 5mmol/L分别为 12 0 0 (9 4 7,14 5 3)和 2 9 0 0 (0 0 0 ,6 1 2 2 ) (P <0 0 5 ) ;而血白蛋白≥ 35g/L和 <35g/L分别为 2 9 0 0 (3 5 5 ,5 4 4 5 )和 12 0 0 (9 5 6 ,14 4 4 ) (P <0 0 5 )。年轻病人中位生存期血红蛋白≥ 90g/L和 <90g/L分别为 77 0 0 (4 4 6 8,10 9 32 )和 2 9 0 0 (2 4 16 ,33 84 ) (P <0 0 5 ) ;而血小板≥10 0× 10 9/L和 <10 0× 10 9/L分别为 4 8 0 0 (2 4 87,71 13)和 2 8 0 0 (16 5 5 ,39 4 5 ) (P <0 0 5 )  相似文献   

20.
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附23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血细胞减少症 (PCP)是指外周血象中三种有形成分同时减少。常见于血液病 ,亦可见于其他系统疾病 ,涉及的病种甚多。了解PCP在各种疾病中的分布 ,有利于鉴别诊断 ,提高诊断水平。为此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月笔者对来本院治疗的PCP进行分析及鉴别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 1995年至 2 0 0 1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初次住院病例。入院时至少连续两次血象检查 :血红蛋白 (Hb) <10 0g/L、白细胞 (WBC) <4 0× 10 9/L、血小板 (Plt) <10 0× 10 9/L ,且未接受过干扰血象的特殊治疗如放、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