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15例。B超和CT是主要诊断方法。除1例晚期脾脏恶性肿瘤因局部广泛浸润而无法切除外,其余27例采用脾切除术。脾脏恶性肿瘤采用根治性脾切除术,必要时辅以胰体尾切除术。恶性淋巴瘤术后辅以化疗和(或)放疗。结论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并选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以确诊。其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脾脏肿瘤43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4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l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B超检出率为95.3%(41/43),CT检出率为96.6%(28/29).4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5例,随访2个月至15年(中位6.8年),良性肿瘤5年生存率100%,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3.3%和26.7%.结论 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4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l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B超检出率为95.3%(41/43),CT检出率为96.6%(28/29).4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5例,随访2个月至15年(中位6.8年),良性肿瘤5年生存率100%,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3.3%和26.7%.结论 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4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l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B超检出率为95.3%(41/43),CT检出率为96.6%(28/29).4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5例,随访2个月至15年(中位6.8年),良性肿瘤5年生存率100%,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3.3%和26.7%.结论 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 11例 ,女 12例。良性肿瘤 8例 ,恶性肿瘤 15例。术前主要用B型超声和CT诊断。本组 2 3例均采用脾切除术。对脾脏恶性肿瘤则采用根治性脾切除 ,必要时辅以胰体尾切除术。恶性淋巴瘤术后辅以化疗与放疗。良性肿瘤手术后无并发症及死亡。本组 5例血管肉瘤的生存期低于 1年 ,6例中、晚期恶性淋巴瘤生存期 <1.5年 ,2例早期恶性淋巴瘤生存期>5年。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手术 ,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才有助于改善脾恶性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24年来11例脾脏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良性9例,恶性2例均行脾切除。结论原发性脾脏肿瘤诊断主要为影像学检查,良性肿瘤可尽量保脾,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脾切除及放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至2004年收治的24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中良性脾肿瘤10例,恶性脾肿瘤14例。B超检出率为95.8%(23/24),CT检出率为95.5%(21/22)。良性脾肿瘤10例中8例行开腹脾脏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14例恶性脾脏肿瘤中13例行脾切除术(其中联合脏器切除4例),1例行肿瘤活检术。恶性脾肿瘤术后给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14例恶性肿瘤中获随访12例(随访率85.7%),其中1年内死亡5例,存活5年以上5例,2例术后1年尚在化疗中。结论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影像检查,外科根治手术结合综合治疗是提高脾脏肿瘤生存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仁济医院1990年7月至1998年7月间原发性脾脏肿瘤16例,其中良性8例,恶性8例,全部行脾脏切除,3例附加胰腺体尾切除。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脾良性肿瘤预后良好,随访5例恶性淋巴瘤病例,3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9个月和18个月死亡,死于肿瘤复发,1例生存8年健在,1例术后5个月仍在术中,结论:原发性脾脏肿瘤早期诊断很 重要,治疗选择及预后与病理  相似文献   

9.
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屈荣金常成脾脏原发性肿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肿瘤。我院自1972年~1996年6月共收治脾脏肿瘤9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2岁~65岁,平均37岁。病史最短1天,最长...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疗效。26例患者行B超检查,其中2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4例作脾脏切除术。结果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仅16例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实性或囊性结节,B超定位诊断率为100%,CT、MRI对良性脾脏肿瘤的定性诊断率为90%以上,尤其适用于脾脏血管瘤和囊肿的诊断。脾脏切除术疗效好。结论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并选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以确诊。其治疗首选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脾肿瘤诊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2例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脾良性肿瘤47例(51.09%),恶性45例(48.91%)。结果:结果92例脾肿瘤术前B超诊断率为85.87%(79/92),CT鉴别良恶性正确率为91.30%(84/92)。81例行脾切除,7例行肿瘤切除或脾部分切除术,3例行脾囊肿穿刺术,1例活检。恶性肿瘤1,3,5,10年生别率分别为68.29%,31.70%,14.63,0.24%。结论:影像检查是脾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治疗应以手术为主,良性肿瘤术后无需特殊处理,对瘤体较大、分化较差的恶性肿瘤术后应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2.
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治疗:附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脾占位性病变31例(45.59%),包括脾囊肿15例,血管瘤12例,淋巴管瘤3例,脾脓肿1例。恶性37例(54.41%),包括转移癌24例,血管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淋巴瘤11例。术前B超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57例(83.82%),CT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62例(91.18%)。59例行脾切除,6例行脾部分切除术,2例行脾囊肿穿刺引流术,1例行穿刺活检术。良性肿瘤22例获13~114个月随访,均生存良好。恶性肿瘤23例获12~79个月随访,8例淋巴瘤生存时间为14~7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3个月,其他恶性肿瘤15例中,仅3例生存>2年,其余均在3~12个月内死亡。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脾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治疗上应以手术治疗为主。良性肿瘤无论行脾切除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术后均无需特殊处理;恶性肿瘤应以手术为主,恶性淋巴瘤在脾切除术基础上行辅助化疗对延长生存期有意义,对转移癌患者尚需在术后行相应的辅助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脾脏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脾脏恶性肿瘤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脏恶生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B超和CT确诊率为90%(9/10)。术后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和淋巴肉瘤5全犯罪 管内肉瘤3例,纤维肉瘤1例,肝细胞癌转移1例,术后生存5年以上2例为早期病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生肿瘤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脾肿瘤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年间56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良性39例,其中确诊为脾囊肿25例,血管瘤9例,错构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炎性假瘤1例,其中4例脾囊肿、1例脾血管瘤和1例脾错构瘤行脾部分切除术,其余均行脾切除术;除5例失访外预后均良好。原发性恶性肿瘤12例,其中淋巴瘤2例,血管肉瘤2例,网织细胞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未分型1例;其中1例行坏死感染引流术,1例行脾胰体尾联合切除,其余均行脾切除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获随访者8例中生存5年以上者3例,3年存活1例,4例手术后1年内死亡。脾脏转移癌5例,行脾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术。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方法。脾良性肿瘤主张行脾部分切除术。脾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7年来收治并经过手术及病理确诊的6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25例(38.5%),空肠16例(24.6%),回肠24例(36.9%),其中恶性肿瘤47例(72.3%),良性18例(27.7%)。本组常见症状为腹痛(70.7%),消化道出血(46.2%)和腹部肿块(13.8%)。术前误诊率为36.9%,其中空回肠肿瘤误诊率为59.5%。65例均手术治疗,手术后死亡2例。随访恶性肿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8%,42.1%,20.3%。结论 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术前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怀疑本病可能;对诊断不明者,应综合采用各项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应加以化疗。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93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原则 ,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神经源性肿瘤占同期腹膜后肿瘤的 2 0 .6% (93 /4 5 2 ) ,其中神经鞘瘤 2 4例(2 5 .8% )、恶性神经鞘瘤 19例 (2 0 .4% )、副节瘤 14例 (15 .1% )、神经纤维瘤 16例 (17.2 % )、其他少见肿瘤 2 0例 (2 1.5 % )。术前CT和MRI检查的诊断率分别为 65 .6%和 73 .9%。手术切除率为97.9% (91/93 ) ,2例行探查活检。良、恶性肿瘤术后的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5 .9% ,80 .1%和42 .4% ,10 .5 %。良性肿瘤术后复发 8例 ,复发率为 13 .1% ;恶性肿瘤复发 14例 ,复发率为 43 .8%。结论 CT和MRI对本病诊断有辅助意义 ;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恶性肿瘤术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74年-1999年收治的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不包括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小肠性肿瘤6例中5例为平滑肌瘤,1例为腺瘤;恶性肿瘤36例,其中恶性淋巴瘤17例(47.2%),腺癌11例(30.6%),平滑肌肉瘤6例(16.7%),类癌1例(2.8%),神经纤维肉瘤1例(2.85)。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内镜和消化道钡餐是主要诊断手段。50%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仅18例(50%)根治性切除。36例获随访。小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47.3%。远处转移和肿瘤大小对生态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手段,对无远处转移后应争取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86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年间收治的8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良性18例,恶性68例。诊断依赖于肠镜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赖于外科切除术。结果:临床表现包括胃肠道症状、胆道梗阻症状和非特异性的发热贫血及消瘦等。术前确诊率十二指肠镜为91.3%,气钡造影为88.5%,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为84.6%,B超为31.9%,CT为51.9%,磁共振为76.2%,ERCP为100%;联合十二指肠镜、气钡造影检查确诊率可达95.0%。71例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1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全部被切除,5年生存率为92.3%;6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3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8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切除率为63.2%;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31.0%;25例行旁路手术,5年生存率为0。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经内镜、气钡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阳性诊断率。对良性肿瘤可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或局部切除,恶性肿瘤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1992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例脾脏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良性占位18例,其中脾囊肿4例,脾血管瘤11例,脾脓肿3例;恶性占位4例,其中恶性淋巴瘤2例,胰腺癌脾转移1例,胃癌术后肝脾转移1例。20例行全脾切除术,2例部分脾脏切除。2例恶性淋巴瘤和2例转移癌患者中1例失访,1例1年后死亡,1例2年后死亡,1例2年半后死亡,良性病变均痊愈。结论: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良恶性可根据超声造影,CT或选择性脾动脉造影,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恶性占位应辅以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