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按Seldinger方法,在心尖或剑突下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局部治疗。结果:88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未出现并发症,置管引流1~2h后症状明显缓解,留置导管2~63d。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减轻或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下降显著(P<0.01),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具有安全性好、操作简单、多用途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采用seldinger导管法从剑突下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积液。方法将32例住院结核性心包积液病人随机分A、B两组:A组采用X线透视下seldinger导管法从剑突下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B组采用B超导引下心尖部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结果A、B两组疗效相同,B组不良反应高于A组。结论X线透视下采用seldinger导管法从剑突下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3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接受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统计穿刺情况、疗效、并发症、留置导管时间及引流量。结果 3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6例左侧胸壁进针,25例剑突下进针;无严重并发症,1例肺癌所致的心包积液患者第2天引流管堵塞,肝素水冲注后再通,引流液300 mL左右后心包填塞症状得到缓解;留置导管时间5~14 d,平均(8.31±1.42)d;总引流量500~1 500 mL,平均(978.16±72.64)mL;治愈26例,治愈率为83.87%,显效5例,显效率为16.1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替代传统心包穿刺抽液,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不明原因心包积液的临床诊断、治疗价值。方法 分析2011-10~2014-03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5例不明原因的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7例。结果 25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症状迅速减轻。经检查确定病因:恶性肿瘤性13例(52%),结核性3例(12%),心力衰竭性4例(16%),甲状腺功能减退性2例(8%),尿毒症性2例(8%),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4%)。导管留置时间平均8 d(5-26 d),均无发生感染、组织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诊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不仅是一项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而且有助于临床尽快明确心包积液的病因,从而达到急诊有效分流,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心包穿刺引流术中心包穿刺置管误入心室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管?剑突下及心尖穿刺路径对6例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引流术,术中心包穿刺置管误入心室腔后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拔管后临床随访?结果:6例患者经保留误入心室腔导管?随即再次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半个月后拔出误置导管,患者全部恢复,无后遗症出现?结论:心包穿刺置管误入心室腔后,即刻重新穿刺置入引流导管并保留该误入导管半个月后拔除,未见新的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出现?  相似文献   

6.
心包置管引流术是以穿刺心包的方法将留置导管置入心包腔,抽吸心包积液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为危险的技术操作.我院自2000年开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以来,共治疗心包积液患者3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价值。方法32例患者采用30(°)~45(°)半卧位,在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下,按Seldinger方法,经剑突旁途径穿刺心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结果32例都能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无气胸、出血和心脏误伤等严重并发症。引流1h左右临床症状都明显缓解,心功能改善。置管引流时间3~58d,平均12.3±5.8d。其间有17例经多次心包引流液的病理检查而获病因确诊。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可达到一次置管而集急救、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目的,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导管可较长时间保留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心包积液86例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 CVC)留置治疗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寻找降低缩窄性心包炎的方法。方法:在X线导引下取剑突旁按Seldinger方法穿刺并留置CVC,抽取心包积液,心包腔内注射药物。结果:86例均获成功,无气胸、出血和心脏损伤情况发生,抽取心包积液2 0 0~30 0 ml左右,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置管3~5 9d,无因心包缩窄外科治疗者。结论:CVC留置治疗心包积液可达到急救、诊断、治疗及心包腔冲洗的目的,对降低缩窄性心包炎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包置管引流在心脏介入术中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30例在介入术中并发的由超声心动图或X线透视证实的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1986年12月-2009年6月开展心脏介入治疗7 000例患者,共有30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发生率为0.43%.30例患者在心脏介入治疗术中出现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血压降低,或呼吸心搏骤停、昏迷等.均经床旁超声心动图或X线透视检查证实心包腔积液.17例发生于经皮左房室瓣球囊成形术,死亡4例;5例发生于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术中,死亡1例;8例发生于射频消融术中(其中6例发生于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2例发生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其中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紧急实施经皮seldinger法在剑突下穿刺心包腔及置管引流术,抽出心包腔不凝固鲜红色血液100~800 ml,平均(540.5±220.6)ml,猪尾巴导管留置时间8~24 h,平均(18.5±5.5) h.经快速补液、输血和多巴胺升压等治疗后,19例自愈;6例经心包腔穿刺持续引流大量积血,送胸外科行急诊开胸心肌修补术或海绵填塞止血,症状逐渐缓解而痊愈出院;5例死亡.结论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脏介入诊疗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非常重要,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是治疗急性心包填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床旁超声引导下心包腔内留置导管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心包积液患者22例行床旁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心包腔内留置微量导管,观察引流量的多少及合并并发症.结果 22例患者在穿刺过程及置管引流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置管留置时间1~14 d,平均(7.3±2.2)d,95%可信区间为6.3~8.3d.引流量250~4300mL,平均(1134±726)mL,95%可信区间为812~1456mL其中血性积液16例,黄色液6例,术中及术后22例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1)床旁超声心动图可监测置管后引流量的多少;(2)微管引流速度控制流速,不易引起并发症;(3)减少病人搬动及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因心包填塞死亡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经尸体解剖确诊为因心包填塞死亡的16例病例,回顾分析其尸检病理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致心脏破裂7例,升主动脉夹层继发血管破裂5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心包积血3例,心脏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继发心包积血1例。临床诊断与尸检病理诊断不相符1例,临床漏诊1例。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升主动脉夹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和心脏恶性肿瘤的患者发生急性、亚急性心包填塞可危及生命,准确的诊断和积极的预防、治疗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包积液的CT检查及诊断分析。方法:选取心包积液患者30例心包积液的CT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量心包积液15例,中量心包积液4例,少量心包积液9例,微量心包积液2例。结论:CT诊断心包积液准确可靠。对单纯心包积液,依据测量心包积液的CT值,对判断心包内液体性质有参考价值。但病因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心包抽出液的生化和细胞学检查来决定。  相似文献   

13.
癌胚抗原测定对良性恶性心包积液鉴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熙俭  吴聪 《广西医学》1999,21(3):410-412
目的:对良性恶性心包积液作癌胚抗原(CEA)水平测定。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设定阳性值为CEA〉20mg/ml,各组间阳性率统计检验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心包液的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心包炎患者(P〈0.001),不同类型的恶性心包积液CEA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结论:心包液CEA测定对良性恶性心包积液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观察心包腔内留置导管并注入甘露聚糖肽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疗效.[病例报告]选择自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间经细胞学检查确诊为癌性心包积液患者15例,行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排尽心包积液,注入甘露聚糖肽20mg/次,1周1次,最多给药3次,用药后第1周及第4周观察心包积液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见,完全缓解者为7例,部分缓解为4例,无效为4例.[讨论]心包腔内留置导管并注入甘露聚糖肽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对经剑突下小切口或左前外侧切口开胸行心包开窗引流术的24例恶性肿瘤合并心包积液的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术后确诊19例,均为血性。术后全组患者呼吸困难、胸疼等症状有显著好转,无手术死亡。引流时间为3~16d,平均5.2d。心胸比值从术前平均0.65减少为平均0.43。术后3个月时,2例经剑突下切口途径患者因心包积液复发而再次手术开窗引流。而经左前外侧切口途径患者有1例胸腔内有中等量积液,行2~3次胸穿后积液消失。术后有6例出现循环血量不足的表现。结论:对于恶性心包积液有明显的血液动力学障碍,尤其是怀疑心包腔内有粘连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则这两种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心包腔灌注预防术后心包粘连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包腔内灌注尿激酶对术后心包粘连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部分探讨。方法 建立兔民包粘连模型,治疗组心包腔内注入UK,对照组心包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d后,观察心包粘连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包粘连发生率低,程度轻;超微结构显示:治疗组心包间皮细胞较为完整,而对照组心包表面未见间皮细胞;UK用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杨镇  裘法祖 《华中医学杂志》2001,25(5):229-230,I003
目的 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规范化操作和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1972年5月-2000年10月,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82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27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化182例。结果 急诊手术止血率97.9%,手术总死亡率5.1%,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大出血和肝肾功能衰竭。5年生存率为94.1%、10年生存率为70.7%,术后复发出血率为6.2%(5年)和13.3%(10年),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5%(5年)和4.1%(10年)。结论 手术疗效满意,为提高疗效应做到:①断流彻底;②熟练掌握技术要点;③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VEGF在心包积液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4例恶性心包积液与25例非恶性心包积液中VEGF水平,比较良、恶性心包积液中VEGF水平差异。结果恶性心包积液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心包积液,当V EG F>1908 pg/m l ,对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为88%和83.3%。结论恶性心包积液中VEGF水平明显增高,VEGF可作为良恶性心包积液的鉴别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恶性心包积液中积液CEA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EA对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CEA试剂盒检测恶性心包积液31例及非恶性肿瘤性心包积液43例的心包积液、血清的CEA水平。结果(1)恶性心包积液组CEA为1.6-286ng/ml,平均61.7ng/ml;对照组CEA为0.3-11.8ng/ml,平均1.5ng/ml,两组比较P<0.01。(2)恶性心包积液CEA阳性率为74.19%,对照组为11.63%,两组间P<0.001;血清CEA阳性率分别为32.26%和2.33%,恶性心包积液组与对照组阳性率P<0.05。结论(1)积液CEA水平可作为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断指标,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2)可鉴别良、恶性心包积液,还可指导进一步查找原发病灶;(3)恶性心包积液检查液的CEA其价值明显大于血清中的CEA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包虫病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效果。方法:对我院1978~2005年间收治的16例心脏包虫病患者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气管插管及静吸复合麻醉。麻醉及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及血气分析。结果:麻醉后及术中血气分析结果、K 、尿量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MAP)、CVP、SpO2稳定,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0~6.5)h,平均拔管时间(4.5±1.4)h。16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麻醉相关并发症,未见过敏反应。结论:心脏包虫病麻醉和手术期间应严密观察呼吸与循环的变化,调控与维持内环境平稳,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