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有机氟气体吸入中毒致急性肺损伤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11例急性重度有机氟气体吸入中毒致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主要治疗措施及治疗后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11例重度中毒患者心、肺、肝、肾、脑等重要生命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但肺损伤表现突出.经限制性体液管理,早期足量、中晚期适当延长应用糖皮质激素、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等综合治疗,治愈10人,死亡1人,随访1年无1例发生肺纤维化.结论 呼吸支持是治疗重度有机氟气体吸入中毒最为重要的措施,早期无创通气结合俯卧位通气可作为治疗急性中毒性肺水肿的常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1974年有人提出俯卧位机械通气(PP)可作为改善急性肺损伤(AU)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氧合的一种通气策略,由于其简单、安全,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医师重视,并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我科运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外科感染引发ARDS 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8年6月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为试验组,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为16 h;2007年1月~2013年9月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为对照组,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为6 h。观察两组患者在俯卧位通气后第1天,第3天以及俯卧位通气结束时压疮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在俯卧位通气后第1天,第3天以及俯卧位通气结束后压疮发生率和压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43-146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早期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择取2015年12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ARDS患者,均在各种常规体位通气基础上再辅助俯卧位通气方式。统计分析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前后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排痰情况。结果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后,患者p H值无变化(P0.05),PaO_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CO_2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O_2/FiO_2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液引流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俯卧位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明显改善肺通气,并促进呼吸排痰,无明显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患者的临床护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俯卧位通气可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治疗,它能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分压(PaO2),改善氧合状况,治疗有效率达64%~78%[1],俯卧位通气可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减少分流,改善膈肌的运动,改善呼吸衰竭病人的氧合状态,降低气道峰压和吸入氧浓度(FiO2),从而减少肺损害和氧中毒的发生.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保持气道通畅,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另外,可缓解患者背部和臀部的压力,且实施比较简便易行,然而实施俯卧位通气时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观察与护理,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法对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46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共进行了60次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监测仰卧位、俯卧位1、2 h的呼吸循环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俯卧位1、2 h 后病人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较仰卧位时明显升高(t=4.042~7.923,P<0.01),心率、平均动脉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仰卧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氧分压增加幅度大于1.33 kPa为有效标准,俯卧位通气法治疗有效率达86.7%.结论 俯卧位通气法能明显改善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氧合状况.  相似文献   

7.
陈海珍 《吉林医学》2010,31(36):6843-6844
目的:探讨俯卧位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监测与护理措施。方法:心理护理后将患者镇静取俯卧位,行机械通气,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俯卧位通气后未出现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血氧饱和度好转。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呼吸,有利于痰液的引流,使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好转,早日脱机。  相似文献   

8.
对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危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28例患者采取平卧位、侧卧位、半卧位、侧俯卧位和俯卧位各1 h进行机械通气,观察5种不同体位患者心率、呼吸、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不同卧位甲型H1N1危重症机械通气对患者呼吸、平均动脉压的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侧俯卧位潮气量、平均动脉压、PaO2、静态顺应性、氧化指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潮气量、平均气道压、PaO2、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  相似文献   

9.
兰霞  黎贵湘  陈本会 《西部医学》2012,24(4):781-783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价值。方法对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和加强综合护理措施,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前与治疗后SaO2、PaO2、心率及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并配合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SAP患者的低氧血症,减少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及由低氧血症诱导的器官功能障碍,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俯卧位通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席修明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8):1141-1142
20多年以前 ,Bryan发现麻醉时病人采用俯卧位通气 ,可以改善氧合状况。随后 2~ 3年的时间内 ,Douglas等人又通过一些小样本试验观察到 ,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其他病因的呼吸衰竭病人 ,采用俯卧位通气可以明显改善氧合。对于不同的病人 ,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程度和时间有较大差异 ,这已被世界范围内的多项研究证实。由于对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未达成共识 ,对俯卧位通气的安全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因此限制了俯卧位通气的进一步应用。2 0世纪 80年代 ,随着人们对急性肺损伤 (ALI) /…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早期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观察氧合和肺力学变化,评价俯卧位通气的效果.方法:对26例早期肺内源性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6h,分别监测俯卧位通气前、通气0.5,2,4,6h氧合指数(Pa02/FiO2)及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呼吸系统顺应性等肺力学变化.结果:患者在改为俯卧位通气2h后氧合指数(224.86±30.84)较俯卧位通气前(192.45±46.81)明显改善(t-2.37,P=0.03);通气4h后氧合指数(286.38±36.67)较通气2 h(224.86±30.84)进一步升高(t=-5.53,P=0.00);通气6h氧合指数(287.46±38.84)则较通气4 h(286.38±36.67)无明显改善(=0.03,P=0.98).俯卧位通气前后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呼吸系统顺应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早期肺内源性ARDS患者的氧合,以持续通气4h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保护性通气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具有改善氧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优点,但由于临床医师对PPV认识不足及顾虑其并发症,目前在临床上并未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低氧血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71例ARDS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分为3组,每组21例,分别为常规机械通气组(SP)、肺开放组(RM)和俯卧位机械通气组(PP)。记录各组实施后24 h和48 h的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肺开放和俯卧位通气前后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结果肺开放组和俯卧位组通气后24 h和48 h的PaO_2、SpO_2、PaO_2/FiO_2与常规机械通气组通气后24 h和48 h比较有明显的增加(P0.01)。三组通气后24 h和48 h的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开放后CVP短暂升高、MAP下降,结束肺开放后逐渐恢复至基础值。肺开放前后HR无明显变化,俯卧位通气前后CVP、MAP、HR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开放和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机械通气,肺开放对血流动力学有短暂影响,俯卧位通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纳入42例ARDS患者,早期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仰卧位、俯卧位1h、2h、3h、4h以及治疗后8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胸肺顺应性(C)、气道阻力(Raw)的变化。结果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有效率为66.7%。俯卧位1h后FiO2及PaO2/FiO2增加至峰值,其后略有下降,但直至治疗后8h,患者的FiO2及PaO2/FiO2仍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h RR下降,低于治疗前(P<0.05),而后又有所回升;治疗后1h Raw显著升高(P<0.05),而后又有所下降,而PaCO2、pH值、C和HR、MAP、CVP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重度感染患者行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为ICU护士实施俯卧位通气提供理论、实践支持。方法对31例ARDS并重度感染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观察患者体位变化后1h、24 h(统一单位)、48 h、72 h各项氧合指标的变化。结果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利于痰液及口咽部分泌物充分引流,患者俯卧位通气后氧合明显改善。结论俯卧位通气在改善氧合的前提下降低了吸入氧浓度,从而减少肺损害和氧中毒的发生。ICU护士在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中,要懂得如何安全有效地转换患者的体位,提供适当的护理,尽早发现及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充分发挥俯卧位通气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利用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13例各种原因引起ARDS的患者(以肺部感染为主),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在预后重要指标:氧合指数(Qt)、血管外肺水(EVLW)、死腔比(VD/VT)的差异,讨论俯卧位通气死亡率较预期的死亡风险系数的关系。结果13例俯卧位通气患者生存9例,死亡4例。存活组与死亡组发病初期的QI、EVLWI、VD/V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存活组康复后其QI、EVLWI、VD/VT与发病初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死亡组后期,其QI、EVLWI、VD/VT与发病初期QI、EVLWI、VD/V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本组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30.7%,与预期死亡率中位数比较下降29.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利用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氧合状况,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气变化等改善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肺损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并且肺损伤患者5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8例和无创正压通气组(NIPPV组)30例;NIPPV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结果治疗2h后,NIPPV组的血气、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a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OI、SaO2明显占优(P<0.01),NIPPV组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肺损伤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症状,治疗过程中相应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增加病人治疗依从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弥漫性的炎症性肺损伤,为常见的危及人类健康的呼吸危重症之一,重症ARDS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在40%~50%~([1-3])。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患者的关键医疗措施,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反之则会进一步加剧病情的恶化~([4])俯卧位通气通过体位改变增加ARDS肺组织背侧的通气,改善肺组织通气/血流比及分流和氧合~([5])。此外,俯卧位通气还会使肺内胸腔压梯度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患者治疗中高频振荡通气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至2015年入院治疗的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引发ARDS患者50例, 随机平均分为2组, 分别选择常规机械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PaO2、PaCO2、PaO2/FiO2均改善 (P<0.05) , 研究组患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患者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 ;2组患者30 d内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引发ARDS, 提高患者氧合指标, 在临床预后改善方面没有发现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