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扫描在原发性小脑淋巴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淋巴瘤患者,行常规MR、DWI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各病例的平扫、DWI及增强扫描特征,并定量测定肿瘤实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同时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4例,髓母细胞瘤8例,脑膜瘤10例进行DWI及增强扫描对比分析。结果 5例淋巴瘤,单发3例,多发2例,共计病灶数8个,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以等或稍高信号为主,其中1例2个病灶表现为T_2WI低信号;DWI上2个病灶呈低信号,1个病灶为等信号,余病灶呈高信号表现,增强后,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1个病灶强化欠均质,余强化均匀,DWI与增强对照,测得肿瘤实质区的平均ADC值为(0.66±0.10)×10-3mm2/s,其中有3个病灶累及邻近脑膜,致脑膜增厚、强化;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明显强化,DWI上呈低信号,实质区的平均ADC值为(1.93±0.13)×10-3mm2/s;髓母细胞瘤呈中-明显强化,DWI上呈高信号,实质区的平均ADC值为(0.71±0.11)×10~(-3)mm~2/s;脑膜瘤呈中-明显强化,6例出现脑膜尾征,DWI上5例为等信号,3例为稍低信号,2例为稍高信号,实质区的平均ADC值为(1.07±0.22)×10-3mm~2/s。淋巴瘤的ADC值最低,其次是髓母;强化程度上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最高,其次是淋巴瘤。结论应用DWI结合增强扫描对幕下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够明显提高淋巴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分析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肿瘤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临床上评估肝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能力。资料与方法对53例肝癌患者行MR DWI、常规平扫T1WI、T2WI和T1WI钆对比剂增强扫描,系统化分析并观察病灶内部存活的肿瘤组织与肿瘤液化坏死组织成分的DWI与增强图像上的信号特征,测量各组信号强度值,并计算出各组ADC值与对应的MR T1WI增强扫描最大强化值,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MR DWI像上肝癌病灶内残存或复发的肿瘤组织表现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正性强化;液化坏死部分表现为明亮高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ADC图上肿瘤组织为稍高于正常肝实质的高信号,肿瘤坏死组织部分为低信号;均数ADC值分别为:b=500 s/mm2时,肝癌肿瘤组织约为(1.15±0.43)×10-3mm2/s,肿瘤坏死囊变组织约为(1.88±0.43)×10-3 mm2/s,正常肝实质约为(1.31±0.16)×10-3 mm2/s;b=800 s/mm2时,肝癌肿瘤组织约为(1.02±0.37)×10-3mm2/s,肿瘤坏死组织约为(1.71±0.32)×10-3mm2/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细粒棘球蚴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肝脏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共29个病灶行MRI平扫及DWI检查(b值取0、100、500和1000 s/mm~2),分析病灶的MRI表现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计算病灶和肝脏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中单发病例12例,多发病例8例;发生钙化14例。病变的ADC值平均为(3.74±0.46)×10~(-3)mm~2/s(b=100 s/mm~2)、(3.43±0.64)×10~(?)nm~2/s(b=500 s/mm~2)和(3.24±0.63)×10~(-3)mm~2/s(b=1000 s/mm~2)。正常肝组织的ADC值平均为(2.84±0.59)×10~(?)mm~2/s(b=100 s/mm~2)、(1.37±0.30)×10~(-3)mm~2/s(b=500 s/mm~2)和(1.35±0.69)×10~(-3)mm~2/s(b=1000 s/mm~2),病灶与正常肝组织之间ADC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脏细粒棘球蚴病灶DWI表现为随着b值的升高其信号减低,ADC值的测量对诊断肝脏细粒棘球蚴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兔VX2肝移植瘤模型磁共振成像(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成像参数及图像特征.方法 将传代兔瘤块种植到30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的肝左叶,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接种后用二维超声监测肿瘤长至1~2 cm大小,用头线圈进行MRI成像及DWI检查.结果 肿瘤的接种成功率为100%,2周后可在B超下监测到肿瘤.2~3周肿瘤生长最旺盛,其体积迅速增大.T1WI肿瘤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初期可见肿瘤明显强化,后强化程度较前减低,与肝实质强化程度相近.DWI扩散敏感因子(b值)在350、550 s/mm2和1000 s/mm2时,对应的肝组织和肿瘤组织的ADC值分别为(3.0732±0.5326)±10-3mm2/8和(1.7900 4-0.5310)×10-3mm2/s;(2.7204±0.4726)× 10-3mm2/s和(1.5611±0.2007)±10-3mm2/s;(2.0843±0.3312)×10-3mm2/s和(1.2000±0.2148)×10-3mm2/s.b值增大,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ADC值减小.结论 随着b值增大,肝组织和肿瘤病灶ADC值呈下降趋势.b值大小影响DWI上肿瘤的显示及信号强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MR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4例PGIL(46个病灶),33例结肠癌(33个病灶),以及40例正常腰大肌的DWI信号以及ADC值,PGIL和结肠癌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结果:本组34例PGIL病灶DWI均呈高信号,平均ADC值约(0.896±0.044)×10-3mm2/s,33例结肠癌病灶平均ADC值为(1.229±0.312)×10-3mm2/s,正常腰大肌平均ADC值为(1.739±0.318)×10-3mm2/s,前两者进行t检验,P值为0.021(0.05)。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DWI信号以及ADC值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乳腺黏液腺癌MR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腺癌MR平扫、动态增强(DCE)及DW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MR枪查采用1.5 T MR扫描仪及乳腺专用线圈,包括MR平扫、3D DCE-MRI以及b值分别为500和1000 s/mm2的DWI.对8例行乳腺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形态学、T1WI及T2WI信号强度、肿块内部强化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DWI上ADC值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乳腺黏液腺癌病理诊断依据2003年WHO乳腺肿瘤病理学标准.结果 8例乳腺黏液腺癌(5例单纯黏液腺癌,3例混合型黏液腺癌)的黏液含昔为60%~90%.8例在MRI上均表现为肿块,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和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后,1例表现为不均匀轻微强化,2例表现为内部欠均匀的渐进性强化,其余5例于动态增强早期时相均表现为边缘明显强化,肿块内部结构呈渐进性强化,强化方式呈由边缘强化向中心渗透趋势.于DWI上病变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在b值500 s/mm2时为(2.41±0.28)×10-3mm2/s,b值1000 s/mm2时为(2.06±0.14)×10-3mm2/s,分别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的(1.71±0.32)×10-3和(1.43±0.24)×10-3mm2/s.结论 乳腺黏液腺癌在MR平扫T2WI、DEC及DWI表现均不同于常见的浸润性导管癌,这些特征性表现反映了其特殊的病理类型,MR多种成像序列相结合可对乳腺黏液腺癌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膀胱癌诊断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膀胱癌占位患者行DWI及常规MR序列扫描.比较不同b值下膀胱病灶的ADC值及图像效果;分析DWI与常规序列显示膀胱病灶能力的差异;比较膀胱病灶与周围组织ADC值有无差异.结果 b值取700 s/mm2时膀胱病灶平均ADC值显著高于1500 s/mm2的ADC值.DWI发现膀胱病灶的准确率为98.1%,常规MR序列为96.2%.b值取1500 s/mm2时膀胱癌平均ADC值(0.75±0.12)×10-3mm2/s,显著低于膀胱炎(1.39±0.13)×10-3mm2/s、病灶周围正常膀胱壁(1.42±0.07)×10-3mm2/s、尿液(2.69±0.13)×10-3mm2/s(P<0.05).结论 DWI及ADC值对膀胱癌的诊断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是对常规MR检查有意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扩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健康自愿者20名,经手术病理和随访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12例,分别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应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并采用采集空间敏感性编码技术(ASSET),取b=0和600s/mm2获得DWI图像。分别测量感兴趣区(RO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行配对t检验。结果健康自愿者胰腺DWI呈中等信号,胰头、胰体尾部ADC值分别为(1.535±0.247)×10-3mm2/s、(1.643±0.375)×10-3mm2/s。21例胰腺癌肿瘤区DWI呈均匀或稍不均匀高信号,ADC值为(1.192±0.117)×10-3mm2/s。健康自愿者胰头与胰体尾部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及胰颈部肿瘤患者胰体尾部ADC值与健康自愿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肿瘤ADC值与胰头及体尾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胰腺炎DWI呈不均匀等或稍高信号,ADC值为(1.437±0.385)×10-3mm2/s,与胰腺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病灶及范围,ADC值的测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3例正常及10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DWI检查,并测量ADC值.包括肝细胞癌24例,肝转移瘤31例,肝血管瘤19例及肝囊肿26例. 结果正常肝组织ADC值为(1.52±0.24)×10-3mm2/s;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ADC值分别为(1.38±0.37)×10-3 mm2/s、(1.71±0.78)×10-3 mm2/s、(2.41±0.51)×10-3 mm2/s、(3.96±0.76)×10-3 mm2/s,肝恶性肿瘤与肝囊肿、肝血管瘤ADC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DWI图像上,肝囊肿呈低或等信号,肝血管瘤呈稍高信号,肝癌和转移瘤呈高信号.结论 分析DWI图像特点及ADC值在肝脏占位性病灶中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ADC值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探讨宫颈癌ADC值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46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3.0 T MRI常规扫描及DWI检查,20例成年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DWI。比较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全层、内膜层、结合带、肌层ADC值。分析宫颈癌ADC值与肿瘤体积、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宫颈癌ADC值为(0.924±0.110)×10~(-3)mm~2/s,低于正常宫颈全层ADC值(1.626±0.242)×10~(-3)mm~2/s、内膜层ADC值(1.590±0.311)×10~(-3)mm~2/s、结合带ADC值(1.361±0.203)×10~(-3)mm~2/s、肌层(1.911±0.305)×10~(-3)mm~2/s(均P0.05)。肌层ADC值最高,内膜次之,结合带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鳞癌ADC值(0.927±0.113)×10~(-3)mm~2/s与腺癌ADC值(0.856±0.093)×10~(-3)mm~2/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Ⅱa期宫颈癌ADC值为(0.932±0.118)×10-3 mm2/s,Ⅱb~Ⅳ期为(0.920±0.109)×10-3 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ADC值与肿瘤体积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r=-0.473,P=0.026)。低分化宫颈癌ADC值为(0.805±0.065)×10~(-3)mm~2/s,低于中/高分化组宫颈癌ADC值(0.952±0.099)×10~(-3)mm~2/s(t=-2.938,P=0.008)。结论:ADC值测量有助于鉴别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ADC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恶性胶质瘤及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42例恶性胶质瘤(Ⅲ级及Ⅲ级以上)和32例脑转移瘤,所有病例均行T_1WI、T_2WI、T_1WI Gd-DTPA增强扫描和DWI检查,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分析肿瘤的边缘特征并测量瘤周近、远侧水肿带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4.0分别对ADC值和r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均以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DWI上36例恶性胶质瘤边缘毛糙,其中27例呈"晕"状改变;28例脑转移瘤边缘清楚,4例稍毛糙但无"晕"状改变.恶性胶质瘤近瘤水肿带的ADC.值及rADC值分别为(1.44±0.15)×10~(-3)mm~2/s和2.01 ±0.24,远瘤水肿带分别为(1.81±0.21)×10-3mm2/s和2.49±0.33.脑转移瘤近瘤水肿带的ADC值及rADC值分别为(1.70±0.22)×10~(-3)mm~2/s和2.43±0.44,远瘤水肿带分别为(1.81±0.18)×10~(-3)mm~2/s和2.54±0.41.恶性胶质瘤和脑转移瘤近瘤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远瘤水肿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恶性胶质瘤近、远瘤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转移瘤近、远瘤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在DWI上,恶性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瘤周近、远侧水肿带的ADC值及rADC值的统计学分析以及它们的边缘特征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扩散加权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脊髓型颈椎病(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为CSM患者,行颈髓MRI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析病变表现并测量其ADC值。结果:30例中除2例因伪影明显未行ADC值测量外,余28例均成功行DWI及ADC值测量。CSM的MRI主要表现为颈椎曲度异常、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增厚等,相应部位的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改变,伴有椎管狭窄者20例。T2WI脊髓受压部位出现高信号者18例,其中16例DWI相应部位均表现为ADC值增高,2例表现为ADC值略减低;10例T2WI未见异常信号者中有5例亦表现为脊髓受压部位不同程度的ADC值增高。3例手术后复查DWI显示病变部位ADC值不同程度减低。结论:DWI对CSM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可以在手术疗效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放疗前后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1例经直肠腔内超声导引下穿刺证实为前列腺外周带腺癌的患者在放疗前1个月和放疗后3个月内行DWI检查。放疗前后分别测量外周带肿瘤阳性侧和阴性侧的ADC值。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对复发组及控制组放疗前及放疗后的ADC值、腺癌阳性侧与阴性侧放疗前及放疗后的ADC值进行t检验。结果:肿瘤阳性侧放疗前ADC值为(1.26±0.19)×10^-3mm2/s,放疗后为(1.43±0.13)×10^-3mm2/s;阴性侧放疗前ADC值为(1.54±0.20)×10^-3mm2/s,放疗后为(1.46±0.12)×10^-3mm2/s。阳性侧与阴性侧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例患者复发(复发组),35例控制良好(控制组)。放疗前复发组ADC值为(1.23±0.22)×10^-3mm2/s,控制组为(1.27±0.18)×10^-3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放疗后复发组ADc值为(1.35±0.10)×10^-3 mm2/s,控制组为(1.45±0.12)×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前列腺癌放疗后ADC呈升高趋势,控制组ADC值增高程度明显高于复发组,提示DWI在监测前列腺癌放疗效果、早期评估预后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MRI、DWI检测及鉴别肝细胞凋亡和坏死两种病理改变的价值.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右侧肝动脉与门静脉分支均结扎组(HA+PV组)和单独右侧门静脉分支结扎组(PV组),各24只.每组再分成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分别于术后3 h、12 h、24 h、72 h行MRI、DWI检查,检查结束后取肝标本作HE染色、TUNEL染色,将病理结果与影像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右侧门静脉与肝动脉均结扎后,肝右叶于术后3 h在T2WI上即表现为高信号,ADC值下降.单独肝右侧门静脉结扎后12 h,肝右叶ADC值出现升高,至24 h肝细胞凋亡数达最高,ADC值也达最高.结论 T2WI和DWI可早期检测发生坏死的肝组织.而组织中细胞发生凋亡后,DWI较T1WI、T2WI早期检测到凋亡组织.  相似文献   

15.
王立侠  刘佩芳  叶兆祥   《放射学实践》2014,29(2):136-139
目的:对宫颈癌组织、正常宫颈、放疗后宫颈癌组织的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分析。探讨DWI在宫颈癌诊断以及放疗后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对177例宫颈癌患者、105例正常宫颈对照组和117例放疗后宫颈癌患者进行横断面/矢状面DWI扫描(b取0和500s/ram。),观察正常宫颈、宫颈癌及放疗后宫颈癌的DwI表现,并测量相应的ADC值,比较正常宫颈腺体和纤维间质的ADC值,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的ADC值,宫颈癌放疗后恢复正常或炎症反应、放疗后肿瘤残存分别与初诊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的ADC值,放疗后肿瘤复发与初诊宫颈癌及放疗后恢复正常或炎症反应的ADC值差异。结果:105例正常宫颈于DWI上呈高-低-稍高信号,宫颈腺体和纤维间质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177例宫颈癌于DWI上呈高信号,其ADc值(1.08±0.36)×10-3mm2/s)低于正常宫颈(P=0.001)。b=500s/mm2时,诊断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95%可信区间为0.626~0.985。117例放疗后宫颈癌中,54例宫颈恢复正常或呈炎性反应,其ADC值较初诊宫颈癌高(P=0.000),与正常宫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6);46例宫颈癌组织残存,其ADC值与初诊宫颈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90),但低于正常宫颈(P=0.000),17例放疗后宫颈癌复发,其ADC值与初诊宫颈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0),但与放疗后恢复正常或呈炎性反应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2)。结论:DWI能够区分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可用于宫颈癌诊断及预后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30例非宫颈肿瘤女性的子宫颈和50例宫颈癌患者的子宫颈进行常规MRI扫描和横断面DWI(b=600s/mm2),比较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正常子宫颈DWI表现为粘液,内、中、外带四层结构,其平均ADC值〔(1.71±0.14)×10-3 mm2/s)〕显著高于宫颈癌的ADC值〔(0.97±0.13)×10-3 mm2/s)〕(P<0.01)。结论 ADC值可有效地定量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DWI更容易显示宫颈癌及其周围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3D~1H-MRS)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病理或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前列腺炎患者33例,病理证实前列腺癌患者18例,正常健康自愿者12名,均行前列腺MRI、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序列,b值为0 s/mm~2和600 s/mm~2,并行3D~1H-MRS检查.结果 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和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1.60±0.17)×10~(-3)mm~2、(0.83±0.13)×10~(-3)mm~2、(2.14±0.13)×10~(-3)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ne-way ANOV,P<0.05),两两组间比较(LSD)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3D~1H-MRS代谢图中(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分别为0.55±0.21、4.02±1.96、0.43±0.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组间比较,前列腺癌组和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C值和3D~1H-MRS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高级别胶质瘤与急性期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高级别胶质瘤及正规及时溶栓治疗的28例急性期脑梗死的常规磁共振表现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对照分析高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急性期脑梗死灶中心部分及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 18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共发现20个病灶,其中11例病灶内合并有出血、坏死和囊变,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高信号,囊变坏死区呈明显低信号,肿瘤实质部分平均ADC值为(0.92±0.12)×10-3mm2/s,对侧相应正常部位平均ADC值为(0.79±0.09)×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域,平均ADC值为(0.69±0.10)×10-3mm2/s,高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与急性期脑梗死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表现及ADC值对高级别胶质瘤与急性期脑梗死磁共振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W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表现,另选取70例胶质瘤作对照(WHOⅠ~Ⅱ级31例为A组,Ⅲ~Ⅳ级39例为B组),观察及测量肿瘤的T1WI、T2WI、DWI信号、ADC值及强化方式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NSL在T1WI上多呈低信号(23/24),T2WI上多呈高信号(23/24),DWI上多呈明显高信号(11/15),平均ADC值为(0.57±0.14)×10-3 mm2/s,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A组及B组胶质瘤在T1WI上多呈低信号(51/70),T2WI上多呈高信号(61/70),DWI上多为低信号(29/70),平均ADC值分别为(1.63±0.48)×10-3和(1.37±0.54)×10-3 mm2/s,高于对侧正常脑白质,PCNSL组与胶质瘤组在DWI信号、ADC值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强后PCNSL多呈明显均匀强化(21/24),呈"裂隙样"(16/21)或"团块样"(5/21)。A组胶质瘤强化多不明显,B组胶质瘤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呈"花环样"。结论:DWI和ADC值对PCNSL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结合T1WI、T2WI及增强扫描等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DC值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的早期监测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04年12月到2006年10月2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测量放化疗过程中不同监测时间点(包括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治疗后第2周、手术前)肿瘤ADC值.以放化疗前肿瘤的临床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比较,以T分期是否降低为标准,分为治疗效果较好的T-降期组和治疗效果较差的T-未降期组.应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比较肿瘤ADC值变化情况.结果 26例中,T-降期组和T-未降期组分别为12和14例.T-降期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治疗后第2周、手术前ADC值分别为(1.10±0.13)×10~(-3)、(1.32±0.19)×10~(-3)、(1.35±0.13)×10~(-3)和(1.32±1.00)×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20,P<0.01).T-未降期组在治疗后第1周ADC值由(1.16±0.16)×10~(-3) mm~2/g升高至(1.23±0.13)×10-3 mm~2/s,升高不明显(P>0.05),在治疗后第2周ADC值继续升高至(1.30±0.1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3,P<0.01).用治疗后第1周肿瘤平均ADC值升高程度11.6%作为诊断直肠癌T分期是否出现降期的指标,诊断敏感性为75.O%,特异性为78.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78.6%.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95%可信区间为0.583~0.964),具有中等诊断价值.结论 ADC值具有作为早期监测直肠癌放化疗疗效影像学指标的可能性.治疗第1周肿瘤平均ADC值变化对于区分放化疗反应性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有效的时间监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