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胶质瘤同步内放疗和内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术中埋置在残瘤腔间质内化疗囊和Ommaya囊对31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同步间质内放疗(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ty)间质内化疗、(interstitial chemotherapty)的疗效。方法 于术中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并在残瘤腔内埋置^32P放疗囊和Ommaya囊,并做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检测后选择高抑制率化疗药物,术后同步进行经皮穿刺注入^32P及敏感化疗药物。结果 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31例患者1年生存22例(71%)、2年生存20例(65%)、3年生存19例(61%)。结论 同步间质内放疗、内化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控制复发,延长生态期,改善生存质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综合治疗胶质瘤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后在瘤床及残瘤腔内行化疗及放疗对囊性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手术中尽可能多切除肿瘤,并在瘤床及残瘤腔内放置Ommaya 化疗囊,在术后1周左右行第1次治疗,按0.3~0.5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缓慢注入Ommaya化疗囊,4周后32P 按每1cm3 肿瘤体积3.7~7.4MBq(0.05~0.1 MCI) 注入囊腔,间质内放疗1~2 周.经历32P 5个半衰期后,于Ommaya 囊可抽出囊液.6个月后查血常规和行CT检查等,根据情况拟行第二次治疗.结果 该项措施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结论 间质内化疗及放疗囊性胶质瘤操作简单,通过协同互补杀死增殖期与非增殖期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报道44例脑深部神经胶质瘤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用放射性胶体磷酸铬(32P)进行瘤内放射治疗,其中30例联合甲氨蝶呤(MTX)瘤内化疗。术后经临床和CT随访6~48月,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13例,改善22例,无效或恶化9例。CT证实显效4例,有效27例,微效4例,无变化4例,恶化5例。囊性较实质性效果为好,联合治疗较单纯内放疗效果好。作者认为,此法操作简单,效果确定,特别适用于深部和重要功能区的囊性神经胶质瘤,并对联合作用的机理和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放、化疗同步治疗高级别胶质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单纯放疗与放疗加替莫唑胺(放疗同时和放疗后给药)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局控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2例首次术后的问变性星形及胶质母细胞瘤随机分为接受单纯放疗(分次照射局部放疗,2Gy/d,5d/w,共持续6W,总剂量60Gy)、放疗加每天持续的替莫唑胺治疗(75mg/m^2/d),7d/w,从放疗开始到放疗结束)以及6个周期的替莫唑胺辅助治疗(150~200mg/m^2,治疗5d,每28d为一个疗程)。每组26例。主要研究目标为整体生存率。结果放疗加替莫唑胺(RT—TMZ)组与单纯放疗(RT)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6.9%和50.0%;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3.1%和46.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8个月和6.2个月(P〈0.05)。1年累积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2.3%和76.9%;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7.7%和23.1%,1年生存率分别为65.4%和30.8%(P〈0.05)。RT—TMZ组常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但仅限于Ⅰ~Ⅱ度。结论两组相比在提高局控率、延缓肿瘤复发与提高患者无瘤生存期方面RT—TMZ组要优于RT组,而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反应均较轻微,所以放疗加替莫唑胺治疗新确诊的间变性星形及胶质母细胞瘤有效并能够明显提高生存率而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脑恶性胶质瘤瘤内化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瘤内化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应用现状,通过多种给药方式,将大剂量化疗药物注入瘤内以提高瘤内化疗药物浓度,杀死肿瘤细胞,改善脑恶性胶质瘤疗效。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1996年1月~1997年6月采用32磷(32P)间质内放疗加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威猛(即VM26)化疗联合方法对15例脑肿瘤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6岁~59岁,平均年龄32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125Ⅰ内放疗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30例脑胶质瘤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125Ⅰ粒子植入胶质瘤,术后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术后随访6月~3年。结果所有脑胶质瘤患者均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125Ⅰ粒子植入胶质瘤,肿瘤消失8例(26.7%),体积明显缩小6例(20%),体积部分缩小8例(26.7%),无明显变化3例(10%),体积增大5例(16.7%)。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125Ⅰ粒子植入胶质瘤进行内放疗,可以显著提高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脑胶质瘤术后125Ⅰ球囊内放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后内置^125I球囊内照射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4月~2003年10月,采用^125I充填球囊内照射方法治疗脑胶质瘤患者4例。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为60-80Gy,持续照射5~8d。结果随访一年1例死亡,生存3例,3例患者卡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随诊期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充填球囊内照射治疗脑胶质瘤方法简便,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不会导致严重并发症,是治疗胶质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脑恶性胶质瘤仍为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等综合治疗,但预后仍不甚满意,平均生存期在6~8个月。化疗有助于改善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力图寻找多种给药方法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瘤内化疗可避开血脑屏障、降低全身血药浓度和减少化疗引起的副作用,能获得化疗药在脑内更长时间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脑恶性肿瘤^32P内放疗研究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间采用32P放射性同位素(32P胶体磷酸铬)对37例脑恶性肿瘤患者行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或常规开颅肿瘤切除后内放疗共45次,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35.7岁。1.2症状与体征所有病例入院时均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局部损害的定位体征。其中有偏瘫或轻偏瘫19例;偏身感觉异常17例;不同程度失语10例;大小便功能障碍6例;癫痫发作7例。1.3病变部位全部病例入院前多次行EEG、CT或MRI检查确定为脑肿瘤。影像学检查显示,额叶6例,颞叶7例,顶叶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切除程度的不同及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对脑胶质瘤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19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从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对低分级胶质瘤和高分级胶质瘤治疗效果的影响。根据随访结果确定1、3、5年生存率,采用Х^2检验对组间生存率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低分级胶质瘤患者:肿瘤全切组与未全切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早期放疗组较延期放疗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5年生存率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高分级胶质瘤患者:肿瘤全切组较未全切组1、3、5年生存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放、化联合治疗组较单纯放疗组1、3、5年生存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对于低分级胶质瘤应在保留重要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切除肿瘤,高分级胶质瘤应尽可能扩大切除;低分级胶质瘤术后应延期行放疗,以肿瘤复发或生长增快时为宜,高分级胶质瘤术后采用放、化联合治疗较单纯放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恶性胶质瘤采用尼莫司汀经动脉超选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脑恶性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2例,胶质肉瘤4例。显微镜下尽量切除肿瘤,术后采用尼莫司汀(2.5 mg/kg)行经动脉超选化疗。结果肿瘤全切除56例,大部分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所有病例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复发8例(12.50%),其中再次手术2例。化疗前后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40例(62.50%);胃肠道反应4例(6.25%);未见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肝肾功能改变、眼部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脑恶性胶质瘤采用尼莫司汀经动脉超选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摘要背景:纳米纤维技术可同时担载多种药物,避开血脑屏障限制实现脑胶质瘤的序贯联合化疗。目的:用乳液电纺法制备同时担载紫杉醇和阿霉素的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纤维并实现两种药物的序贯释放,探讨纳米纤维介导的紫杉醇和阿霉素序贯联合治疗SHg-44胶质瘤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1640培养液对照组,1%阿霉素组,1%紫杉醇组,5%(阿霉素+紫杉醇)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杉醇和阿霉素的体外释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纳米纤维介导的紫杉醇和阿霉素序贯治疗对SHg-44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紫杉醇和阿霉素序贯治疗对SHg-44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果与结论:纳米纤维介导的紫杉醇和阿霉素序贯治疗对SHg-44胶质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且作用效果好于单独药物应用。提示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纤维作为一种药物载体能提高紫杉醇和阿霉素对SHg-44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关键词:胶质瘤;紫杉醇;阿霉素;序贯化疗;细胞凋亡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2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恶性胶质瘤切除术后结合间质内放疗并间质内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脑恶性胶质瘤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中根据术前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瘤床上植入^125 I放射性粒子行组织间持续内照射,总量为50~60 Gy,同时于瘤腔内放置Ommagy化疗囊,术后1周开始应用盐酸尼莫司汀(ACNU)行间质化疗,每周1次,连续6周.随访观察肿瘤复发率、患者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结果 32例患者1、2年复发率分别为31.2%、68.8%,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4.3%、80.6%、29.1%,中位生存期为92.3周;无明显放疗、化疗并发症.结论 在手术力争全切除肿瘤基础上结合术后间质内放疗、化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疗效较好,安全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和单纯放疗对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6月42例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放疗组(19例)仅行三维适形放疗,分次局部照射,2.0Gy/次,1次/d,5d/周,共持续6周,总剂量60Gy;联合治疗组(23例)于三维适形放疗同时联合替莫唑胺化疗6周+辅助化疗6疗程。影像学动态观察患者肿瘤体积的变化及Karnofsky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放疗结束24周后,联合治疗组在影像学所示肿瘤实体的缩小和神经功能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提高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肿瘤缓解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Hyperthermia has been shown to inhibit glioma growth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and has been reported to induce apoptosis of a variety of cells.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apoptosis in tumor cell death following hyperthermia in a rat glioma model representing human glioblastoma. Apoptotic cell death was evaluated by terminal deoxyribo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labeling (TUNEL) and hematoxylin and eosin (H & E) staining. We also examined c-Jun expression immunohistochemically.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rat brain tumors that grew after implantation of C6 glioma cells showe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all rats, apoptotic cells, characterized by extreme chromatin condensation and fragmented nuclei with apoptotic bodies in H & E-stained sec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gliomas’ necrotic cores. TUNEL-positive cells were observed in the border zones between necrotic and vital tumor cells. Before hyperthermia, TUNEL-positive cells were sporadically distributed in the vital tumor tissue. After hyperthermia, the number of TUNEL-positive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region of the tumor mas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reached a peak after 6 h and returned to the basal level within 24 h (P < 0.01). C-Jun protein immunoreactivity was not observed in the cells at the tumor periphery.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significantly apoptotic cell death unrelated to c-Jun expression occurs after hyperthermia, and that this form of cell death may be the mechanism of tumor regression following hyperthermia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gliomas. Received: 8 December 1997 / Revised, accepted: 27 March 1998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脑胶质瘤术后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替莫唑胺(TMZ)治疗手术后脑原发性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6例年龄为18~60岁,经病理检查诊断为星形细胞瘤(Ⅱ~Ⅳ级)患者,其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Ⅱ~Ⅲ级)18例,胶质母细胞瘤(Ⅳ级)8例。给予TMZ150-200mg/(mz·d),连续空腹口服5d,28d为一个疗程(本组患者治疗3-6个疗程)。每一个疗程均随访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以判断患者能否耐受。TMZ治疗第三及第六个疗程末施行相应的增强CT或MRI检查,与化疗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判断肿瘤实体变化情况。结果26例患者中有3例肿瘤完全消失,2例肿瘤体积缩小〉50%,5例病情稳定,5例无反应,11例肿瘤体积增大,治疗有效率为10/26,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16/26。生存最长者已达20个月。化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骨髓毒性较轻微。结论TMZ能有效地延缓肿瘤复发.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为一有良好前景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和甲泼尼龙(MP)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经体外传代培养的U251细胞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放射治疗(R)组、放射治疗+替莫唑胺(R+TMZ)组、放射治疗+甲泼尼龙(R+MP)组、放射治疗+替莫唑胺+甲泼尼龙(R+TMZ+MP)组,分别予以放射治疗(2 Gv/24 h)、替莫唑胺、甲泼尼龙及三者联合治疗。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U251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1-2表达变化。结果放射线照射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后,U251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均P=0.000);但经体外培养24和48 h后,三者联合治疗组(R+TMZ+MP组)U251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组(P=0.000)。除对照组外,不同抗肿瘤治疗组U251细胞凋亡率均呈现升高趋势(P=0.000),但放射治疗联合甲泼尼龙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均P=0.000)。经放射线照射联合替莫唑胺和三者联合治疗后,U251细胞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0),而放射线照射联合甲泼尼龙和三者联合治疗,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中以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组Bax/Bcl-2比值最高(P=0.000),放射治疗联合甲泼尼龙组最低(P=0.000)。结论甲泼尼龙可以诱导人胶质瘤细胞产生放射抵抗,而替莫唑胺对甲泼尼龙诱导的放射抵抗具有增敏作用。提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应用甲泼尼龙减轻放射治疗不良反应过程中所诱导的放射治疗抵抗可通过同时应用替莫唑胺而抵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和甲泼尼龙(MP)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经体外传代培养的U251细胞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放射治疗(R)组、放射治疗+替莫唑胺(R+TMZ)组、放射治疗+甲泼尼龙(R+MP)组、放射治疗+替莫唑胺+甲泼尼龙(R+TMZ+MP)组,分别予以放射治疗(2Gy/24h)、替莫唑胺、甲泼尼龙及三者联合治疗。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U251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变化。结果放射线照射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后,U251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均P=0.000);但经体外培养24和48h后,三者联合治疗组(R+TMZ+MP组)U251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组(P=0.000)。除对照组外,不同抗肿瘤治疗组U251细胞凋亡率均呈现升高趋势(P=0.000),但放射治疗联合甲泼尼龙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均P=0.000)。经放射线照射联合替莫唑胺和三者联合治疗后,U251细胞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0),而放射线照射联合甲泼尼龙和三者联合治疗,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中以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组Bax/Bcl-2比值最高(P=0.000),放射治疗联合甲泼尼龙组最低(P=0.000)。结论甲泼尼龙可以诱导人胶质瘤细胞产生放射抵抗,而替莫唑胺对甲泼尼龙诱导的放射抵抗具有增敏作用。提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应用甲泼尼龙减轻放射治疗不良反应过程中所诱导的放射治疗抵抗可通过同时应用替莫唑胺而抵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