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柳××,男、35岁,住院号20623。 1976年3月劳动后感腰及左下肢疼痛、逐渐加重、曾行封闭、推拿、服中药等多种治疗无效,于1982年12月入院。主诉腰及左下肢外后侧痛、麻、酸、咳嗽及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检查脊柱腰段向左侧弯、腰肌紧张,腰4.5左侧有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并放射至小腿和足外侧,直腿抬高试验左45°有放射  相似文献   

2.
柳××男25岁农民住院号81032。 1976年3月劳动后感腰及左下肢疼痛,逐渐加重,曾行封闲、推拿、服中药等多种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融合术和全椎间盘置换术相比,髓核置换术可更多地保留纤维环和脊柱周围的韧带组织,有利于术后椎间盘高度和脊柱活动范围的维持。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注射型和植入物型髓核假体行髓核置换术,早期疗效较好。该文主要就髓核置换术特点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下腰痛(lowbackpain)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椎间盘退行性病变(discdegenerationdisease ,DDD)则被认为是主要致病原因。当前,用于治疗与DDD相关疾病的手术主要有两种:椎间盘切除术和脊柱融合术。虽然椎间盘切除和脊柱融合在减轻疼痛方面取得了相对较好的近期效果,但手术改变了脊柱的生物力学,可能导致其周围组织和邻近椎间盘的进一步退化[1~4 ] 。近年来,人们致力于探求合适的人工假体替代退变椎间盘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以求恢复椎间盘的解剖和功能。这就产生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discreplacement ,ADR)。替换退变的全部椎间盘者,…  相似文献   

5.
经皮髓核摘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髓核摘除术最初由日本土方久等[1]于1975年报道,以减压为机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83年Kambin等[2]报导9例,我们自1986年开始采用[3、4]。1989年国外有多篇报道。进入九十年代报道逐渐增多,方法和器械有些不同的变化,但基本机理和主要方法还是一致的。我们10年来治疗110例,优良率88.2%。亚临床资料110例共有177年患病椎间盘,施治176个椎间盘,112次手术。1例有2节椎间盘突出,1节漏诊未施行;1例器械故障,1例骨刺阻碍施行2次手术,故施术178盘次。患病节段分布、手术节段及侧别见表1~4。2手术方法2·1术前准备本前须各有…  相似文献   

6.
最近报导木瓜凝乳蛋白酶注射并发神经学的及潜有严重过敏反应之并发症,有关其安全性已引起相当关注。因此,医生对经皮髓核切除方法已引起兴趣,把其作为一种选择方法之一。 此法于1975年首先由日本人Hitjikata采用。1981年美国旧金山加里福尼亚大学开始临床研究。1983年Kambin等报告他们之经验。此法为髓核组织机械移除间盘减压相同于酶溶解髓核的作用。病人选择如椎板切除和化学髓  相似文献   

7.
人工髓核置换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同时保留了脊柱节段的活动性,使用人工髓核置换术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保留椎间盘和脊柱的运动功能,并且减缓临近节段退变。奉文对近年来出现的人工髓核材料基本特性进行综述,这些人工髓核目前正处于研制的不同阶段中,并且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早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人工髓核置换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椎问盘经过40年的研究和发展,已近成熟,达到了临床试用阶段,其结果令人振奋^[1.2]。人工椎问盘技术包括人工全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现将人工髓核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人工髓核置换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方法,是治疗椎间盘疾病以及重建椎间稳定的理想方法之一。合适的人工髓核假体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归纳整理了人工髓核假体研究领域的文献,对人工髓核假体材料的特征、生物力学、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病变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传统常规的外科治疗手段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伴有滑脱或不稳则行脊椎融合术。随着对椎间盘生物学结构和生物力学的深入了解,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所致的脊柱生物力学紊乱和结构异常造成腰椎椎间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活动度减小、脊椎不稳、顽固性下腰痛甚至脊椎滑脱等;而脊椎融合使相邻节段应力增加,使该节段小关节退变加剧,有3%~14%患者需再次接受手术[1]。髓核摘除能减轻或消除坐骨神经痛的腿部症状,但手术改变了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常导致椎间盘进一步退变而引起脊柱中轴疼痛;而脊柱融合术则在减轻因脊柱不…  相似文献   

11.
髓核是椎间盘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保持椎间盘高度、缓冲脊柱震荡、维持脊柱运动功能.因此对于椎间盘突出症,人们很早就开始设想采用人工髓核的方式进行置换,以保持椎间盘的功能,并在临床上有初步应用.但是由于人工髓核材料的问题,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开展.最近,Raymedica公司开发了椎间盘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R),该髓核假体由高分子聚乙烯外套和处于其内的半流动性水凝胶(聚丙烯腈-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组成,其完全膨胀后可吸收本身重量80%的水分,而且其容积可随载荷而变化.目前该项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简称PDN手术)已在欧洲广泛开展,全球已有1000多例患者接受了PDN手术.作者结合临床初步应用对该手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髓核细胞尚无特异性细胞标记,通常认为来源于髓核并表达Ⅱ型胶原、SOX-9和聚集糖胺聚糖的细胞即髓核细胞。仅以Ⅱ型胶原、SOX-9和聚集糖胺聚糖来在定义髓核细胞显然是不足的,因为上述细胞标记无法鉴别髓核细胞与软骨细胞。干细胞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精确鉴定髓核细胞在干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9岁。1980年外伤后腰部疼痛,经治疗后缓解,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1990年9月疼痛放射至左大腿后外侧、小腿前外侧及足背,跛行,于90年11月2日以“腰椎骨质增生并左侧坐骨神经痛”首入我院中医科,经卧床休息,中药等治疗后左下肢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73年至1989年5月共为15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除早期个别病例外,大多患者由于麻醉选择得当,均保证了患者术中无痛,呼吸循环稳定。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髓核假体临床应用的现状。这项新技术由于创伤小并可恢复脊柱患病节段的功能,近几年不断为人们所接受,在治疗椎间盘变性疾病中显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叠加经皮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004年11月-2005年11月间,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叠加经皮髓核切除术并作术后随访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11月,优4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95%.结论 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叠加经皮髓核切除术的优势互补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相对应地拓宽了适应症,扩大了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symptomatic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是造成腰腿痛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显示,退变最初发生于椎间盘,以髓核退变为主[1、2]。临床上根据病变轻重进行保守治疗和外科干预[3~5],目的是缓解疼痛,稳定脊柱生物力学平衡。近十年来,髓核组织工程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理论上可以修复原有退变组织,为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中医院骨科自2002年3月以来应用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单个后路植入方法治疗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28岁,平均40岁.患者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下腰椎痛和有一侧下肢放射痛.腰椎CT、MRI、椎管造影等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系统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牵引、按摩、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效果不理想.   ……  相似文献   

19.
颈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颈椎人工髓核置换的可行性。方法 颈椎前路用环锯法摘出有病变的椎间盘骨心,在骨心间剔除病变的髓核,置入人工髓核,再将此已置入人工髓核的椎间盘骨心植回到椎体间外事孔内。本组自1989年到1999年共施行35例,67个椎间盘,通过2-9年随访,结果 35例中一例外伤颈椎骨折脱位伴截瘫,术后手功能有进步。其余34例是脊髓型颈椎病和混合型颈椎病,术后症状缓解,均属优良。随访X片上人工髓核可以保持椎间盘高度,但三年后X线片上有50%左右椎体前有骨痂,此椎节失去运动度,但患者仍满意。结论 颈椎人工髓核置换的疗效和流行的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疗效一样,手术时不用取髂骨,少一个切口,减少了病人痛苦,手术时间至少缩短半小时,故此手术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评价单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切除并进行单节段人工髓核(PDN)置换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方法:对9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选择椎间盘突出侧,椎板开窗手术,清除椎间盘全部髓核组织,将椎板撑开器置入椎板边缘撑开,将PDN置入.结果:9例均获得随10-18个月,平均12.4个月.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摄正侧位、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7例行核磁共振检查,观察术后PDN位置,椎间高度以及腰椎活动时PDN的位置和移位情况,均未发现PDN有明显移位.临床成功率84%.结论:PDN置入恢复了椎间隙的高度和椎间孔的容积,解除神经压迫,消除了疼痛.维持受损的脊柱节段和椎间盘正常的结构,恢复了椎间隙高度和腰椎正常的生理弧度,恢复了关节稳定的及其生理力学特性,建立脊柱的稳定性和相邻节段的应力载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