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医湿热证(包括温病湿热,脾胃湿热,大肠湿热,肝胆湿热,膀胱湿热)的造模方法,并联系中医的发病学原理,对不同的造模方法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评价,为不同湿热证实验研究筛选恰当的动物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肾炎湿热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湿热证在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临床医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从病因、病理、生化、免疫、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方面论证了湿热伤肾是肾炎病机的基本特点。这其中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过程:1978年徐嵩年[1]指出邪热内蕴常为整个慢性肾炎治疗过程中最为严重的干扰因素;1982年张镜人[2]提出慢性肾炎伴肾功能损害过程中,湿热是贯穿始终的病邪;1988年赵金锋[3]观察50例慢性肾炎患者,认为百分之百的病例在整个病程或病程中某个特定阶段都可表现有湿热,刘志明[4]进一步指出湿热伤肾是肾炎病机的基…  相似文献   

3.
湿,属六气之一。湿证是指具有湿之特性的各种不同证候。近年来,湿证是中医证候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证候的构建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桥梁和纽带。构建能客观体现及反映湿证的动物模型是进一步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立足点。目前,已有很多的中医湿证实验室研究报道,尤其在各种中医湿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及相关指标的检测。现对中医湿证的理论源流、湿证动物模型分类及湿证模型检测指标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为中医湿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优化研究提供参考及启示,以期为湿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及湿证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密切相关,湿热证作为临床常见证型,以肠道微生物的物种丰度及多样性改变作为切入点,探求不同疾病湿热证与肠道微生物紊乱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医临床诊治的客观化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现对近年来关于不同疾病湿热证与肠道微生物的相关研究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以西北燥证病因和证候对实验动物的要求为根据,分析啮齿类、非啮齿类哺乳实验动物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性差异,在综合、权衡、比较的基础上,认为SD大鼠将是最适合于西北燥证实验研究的造模动物。  相似文献   

6.
络气郁滞是指络气输布运行障碍,升降出入之气机失常。由于循行于体内脏腑的“脏腑隶下之络”已成为所在区域脏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之气也随其分布区域而体现为所属脏腑的功能。百病皆生于气,生于郁,临床上多由于情志抑郁不舒引起络气郁滞,络气郁滞主要是指肝主疏泄功能失调。基于络气郁滞、络气虚滞引起的络脉自稳状态功能异常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具有内在一致性,均为“脉络-血管系统病”的始动因素并贯穿病变全过程,成为运用络病理论研究血管病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10年中药内服治疗湿热证文献的收集整理,从“三焦”角度总结湿热证不同病位的治法和方药,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殷翠儿  魏华 《吉林中医药》2012,32(7):670-672
湿热证候普遍存在于糖尿病各病程,具有高发、早发、久发、并发症多发的特点.湿热证存在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其在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损伤、基因表达方面较其他证型存在差异.清热祛湿方药通过作用于脂肪因子、炎症及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有明显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体重等作用.今后需通过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长期的随机对照研究,建立统一的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加强本病证动物模型研究,大力开发清热利湿方药的多种制剂.  相似文献   

9.
脾胃湿热证与温病湿热证关系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胃湿热证与温病湿热证是湿热理论中的两个基本证型,从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辨证治疗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脾胃湿热证与温病湿热证是湿热理论中的两个基本证型,从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辨证治疗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病湿热证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证是水湿内停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本文在探讨慢性肾病湿热证病因病机基础上,讨论了慢性肾病湿热证在实验动物模型、组织病理、免疫、分子生物学、代谢、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进展,总结了肾病湿热证的微观指标,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研究思路和方向,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肝胆湿热证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胆湿热证,是临床常见证候。肝胆湿热证涉及病种广泛。。J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变,胆结石、淤胆性肝炎、肝癌等疾病。肝胆湿热证,湿热交结,如油入面,病I几复杂,治疗困难,易于反复。因此,探讨其证候的内在规律,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其客观的物质基础,无论对临床诊断还是治疗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c兹将近年对肝胆湿热证客观化研究综述如下。l肝组织形态与肝功能检测异常对肝胆湿热ilf在病理学方面,李氏[‘1对在临床L诊断明确的66例病例肝活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湿热型的病理变化有显著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13.
湿热证理论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从湿热证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两方面阐述其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丽丽 《世界中医药》2013,8(12):1499-1500,1504
小儿肺系疾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凸显,且湿热证所占比例较重,故将近年来关于小儿肺系疾病湿热证的诸家研究与报道进行列述,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湿热证大鼠模型的复制及三仁汤对其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复制大鼠湿热证模型。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造模法。以饮食失调造成内湿环境,以提高空气温度与湿度,外加感染鼠伤寒杆菌模拟外感湿热病邪,内外合邪造模。结果:造模大鼠体温、饮食量、饮水量、尿量、体重、二便、舌象、精神状态出现变化,符合湿热证的特点,舌、肠、肝、脾也出现病理变化,运用三仁汤治疗有效。结论:用以上方法可成功地复制湿热证模型。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医辨证施治发现,湿热证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之一,其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已成为现阶段的研究重点。近年来,慢性胃炎湿热证研究主要从该病证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机制两方面进行探讨。本文分别从这两方面,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研究为主,对近10余年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开展慢性胃炎湿热证形成及中药治疗机制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制作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模型,探索急性热性病湿热证动物模型。方法采用5%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入制作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模型。观察造模后动物体重、体温、精神、大便、舌苔等,以舌苔厚腻作为评价动物模型湿热证存在的指标。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对照组、正常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根据舌苔是否厚腻分为舌苔厚腻组(A组)和舌苔正常组(B组)。进行血淀粉酶、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及胰腺病理学分析。结果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造模后出现倦怠、体重下降(P〈0.05)、便溏、舌苔厚腻(出现频率42.6%)、内毒素及TNF水平升高,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比较,P〈0.05,体温升高不明显。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模型是一个更符合临床急性热性病湿热证发病过程的动物模型,为湿热证的证型实质探讨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郝艳鹏  张悦 《北京中医药》2009,28(3):231-233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十二经之根,肾阴肾阳为人一身之元阴、元阳.肾的阴阳亏损,会引起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异常;反之,其他脏器的病变日久也可引起肾的阴阳亏损,即所谓久病及肾.传统中医理论对肾脏疾病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留下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和具有独特疗效的经典方药.当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的实验方法建立相应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机理的主要途径.本文仅就当前常用的证候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吕文亮 《中医药学刊》2003,21(9):1555-1556
湿热证候群的概念内涵较广,包括外感湿热病证和内伤湿热病证,湿热证与湿热病证往往互称。符合病的概念者如湿温,其病程各阶段表现不同类别的湿热证,另一类是内科杂病的相关湿热证。  相似文献   

20.
郝艳鹏  张悦 《北京中医》2009,(3):231-233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十二经之根,肾阴肾阳为人一身之元阴、元阳。肾的阴阳亏损,会引起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异常;反之,其他脏器的病变日久也可引起肾的阴阳亏损,即所谓“久病及肾”。传统中医理论对肾脏疾病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留下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和具有独特疗效的经典方药。当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的实验方法建立相应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机理的主要途径。本文仅就当前常用的证候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