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对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脓肿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01—2015-01收治的70例乳腺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脓肿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脓腔愈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瘢痕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经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示观察组无复发、乳房变形病例,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17.1%,乳房变形2例,发生率5.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疗效满意,优于传统脓肿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3例乳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研究组2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脓肿引流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愈合时间、瘢痕长度、VAS评分、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及乳房变形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促进乳腺脓肿病情康复,且疼痛轻微,瘢痕美观,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9):1627-1628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入组,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使用青霉素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使用青霉素或红霉素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1.2±0.7d,疼痛消失时间为1.5±0.9d,白细胞水平恢复时间为2.4±0.7d,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青霉素联合利多卡因封闭治疗在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穿刺抽液与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脓肿期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脓肿期PCM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各30例,根据声像图特征,穿刺抽液组中囊实混合型14例、导管扩张型16例;VSD组中囊实混合型13例、导管扩张型17例。穿刺抽液组囊实混合型病灶行超声引导下单通道抽吸冲洗,导管扩张型病灶行多通道抽吸冲洗,后于病灶局部注射曲安奈德。VSD组两种类型均行病灶清除术后放置负压引流装置。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穿刺抽液组和VSD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治疗时间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抽液组乳腺外形完整性及治疗期间的疼痛缓解效果优于VSD组,但病程总体长于VS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抽液与VSD治疗脓肿期PCM的疗效无显著差异,可作为注重乳腺外观的脓肿期PCM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小切口脓肿切开与超声辅助定位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应用于乳腺脓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商丘市睢阳区中心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97例乳腺脓肿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观察组行小切口脓肿切开联合超声辅助定位VSD技术,比较2组创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瘢痕长度,术后疼痛程度(VAS),术前、术后5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黏附因子-1(ICAM-1)、白介素-1β(IL-1β)水平,术后并发症、乳房变形情况和术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换药次数更少,瘢痕长度和创口愈合时间更短(均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5 d TNF-α、ICAM-1、IL-1β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5 d TNF-α、ICAM-1、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乳房变形发生率为0.00%(0/49),低于对照组[20.83%(10/48)](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8%(2/49)]低于对照组[18.75%(9/48)](P=0.023)。结论 小切口脓肿切开联合超声辅助定位VSD技术治疗乳腺脓肿患者,可加快创口愈合,缩短康复进程,缓解术后疼痛,避免乳房变形,改善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复发,是治疗乳腺脓肿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乳腺脓肿是女性哺乳期的常见病,治疗急性乳腺炎脓肿期病人,传统方法是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换药至伤口愈合,持续时间长,伤口愈合差,易形成乳腺管瘘。病人痛苦,费用高、并留有疤痕,影响乳腺美观,在治疗期间被迫停止哺乳。为了减轻病人痛苦,体现医疗护理人性化服务,减少医疗费用。外科门诊通过改进治疗方法,先后对132例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病人施行了微创治疗。用注射器穿刺冲洗。经疗效观察,此方法创伤小,疗程短,病人痛苦轻,恢复快,不需停止哺乳,无疤痕,愈后效果满意。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治疗仪配合排乳疗法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将89例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实验组采用乳腺治疗仪配合排乳疗法、继续哺乳,对照组采用热敷加抗生素加排空乳汁加停止哺乳,治疗3 d、5 d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 d、5 d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乳腺治疗仪配合排乳疗法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效果明显,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婴儿健康,缩短治疗时间和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9.
翟恒瑜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0):102-102
2003年4月~2007年6月,我们对58例乳腺及乳房脓肿患者及家属实施了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22~30岁,均为初产妇。其中急性乳腺脓肿20例,乳房脓肿38例。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乳汁排出不畅及脓肿形成。2健康教育方式根据病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学习态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交流方式为责任护士负责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讲解哺乳期喂哺的正确姿势、注意事项及预防,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健康教育内容3.1入院时健康教育热情接待患者,做好入院指导,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  相似文献   

10.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俗称挤奶,常见于产后哺乳期,发病轻者表现为乳汁排泄不畅,乳房出现胀痛性硬块,局部皮肤微红,全身发热,重者全身症状明显高热,局部红肿,浅表静脉扩张,有明显压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明显,严重者脓肿形成,且感染严重时并发败血症。所以应加强预防,增强自我调护意识,尽量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与非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为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151例以及非合并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组)14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结果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年龄[(62.5±11.4)岁]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的[(58.0±16.2)岁](P<0.05);糖尿病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组高,但合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在血及脓培养中,肺炎克雷白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其中糖尿病组肺炎克雷白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与非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应引起临床医生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病人抑郁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刚海菊  杨艳 《护理研究》2003,17(19):1137-113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病人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Back自评抑郁量表对 80例乳腺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乳腺癌病人的抑郁发生率为 80 % ,抑郁状态与病人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社会支持有关。结论 :乳腺癌病人存在明显的抑郁心理 ,建议对乳腺癌病人实施有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和实验组(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压力治疗仪),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第2个月末淋巴水肿发生率、发展程度及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和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患者治疗后自觉肢体轻松舒适,无肿胀、沉重感,并且实验组患者患肢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梯度压力治疗仪,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促进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女性盆腔脓肿33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女性盆腔脓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3例盆腔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即时手术治疗,27例患者在联合、规范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24例于用药24~72小时后手术治疗,3例患者经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但出现复发,需再次入院手术治疗获满意疗效。结论:手术方式有剖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经后穹窿切开引流术,手术是较为彻底的治疗方法,具有明确诊断及充分引流的作用,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标研究合并糖尿病的肛周脓肿患者临床特征以及主要致病菌的感染特点。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于我院肛肠外科的肛周脓肿患者,分为糖尿病组(研究组)及非糖尿病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临床信息及脓液细菌培养结果,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性。结果研究组年龄大于对照组(P<0.05),合并内科疾病以及合并肛瘘者高于对照组(P<0.05);对疼痛感知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脓肿培养克雷白杆菌属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肛周脓肿患者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克雷白杆菌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52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中保留括约肌虚挂线法(治疗组)26例,切开挂线引流法(对照组)26例。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肛瘘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术后1~15 d每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6个月痊愈患者肛门功能后遗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肛瘘发生率分别为4.0%和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5 d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9.05±6.71)d和(21.42±8.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痊愈患者肛门功能全部正常,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为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虚挂线治疗在术后疼痛、切口愈合时间和保护肛门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切开挂线引流治疗,是一种治疗高位肛周脓肿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and purposeA peritonsillar abscess (PTA) is the most common deep neck space infection. Surprisingly, there are n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to guide nurse practitioners (NPs) caring for patients with a PTA. This risks inconsistencies in practice and the potential for poor patient outcome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quip NPs with information to accurately diagnose and appropriately manage patients with a PTA.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ost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 who presents to outpatient providers with unilateral throat pain consistent with a diagnosis of PTA. Accurate diagnosis improves patient safety and prevents inadequate care by implementing research-based management.MethodsAs part of 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medical record data of 100 patients aged 19 to 59 diagnosed with PTAs at a private outpatient otolaryngology practic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to look at the most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PTA.Conclusions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patients with PTA experienced difficulty controlling oral secretions, where patients with phlegmon did not. A larger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PTA also experienced lymphadenopathy.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Intervening early with accurate diagnosis and initiation of antibiotics and steroids is ess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PTA. When symptoms suggest surgical intervention, the NP should promptly refer the patient to otolaryngology to improve outcomes. Close monitoring of the patient with a PTA improves patient safety by decreasing the likelihood of further airway obstruction and to ensure symptoms continue to improve.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以超声心动图为评价手段,探寻心区交感神经阻滞(TEB)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右心腔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DCM患者43例,分为对照组和TEB组。对照组给与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TEB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以0.5%利多卡因每2h经硬膜外导管推注1次(夜间睡眠除外),阻滞心区交感神经(胸1-5)。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RV)横径,右心室射血面积分数(RVEFA),三尖瓣环游离壁组织收缩速度(TVSm)等指标,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TEB组LVEDd和RV横径显著缩小,而LVEF、RVEFA显著增加[RVEFA(0.23±0.08)vs(0.36±0.08),P<0.05],TVSm显著增加[(7.54±2.02)cm/s vs(9.64±2.03)cm/s,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TEB在改善左心室的腔径和收缩功能同时缩小右心室腔径,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这为改善DCM的预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坏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6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筛选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坏疽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白细胞计数、体温、有无胆囊结石、谷丙转氨酶和血清总胆红素与并发胆囊坏疽有相关性。结论:白细胞计数升高(≥15×109.L-1)、体温(≥38.0℃)、无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以及未合并急性胆管炎并发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升高的患者应警惕胆囊坏疽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