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昭喜  欧强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208-1208,1232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sA、IgM)。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重型乙肝患者IgG、IsA、IgM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乙肝和慢性重型乙肝组之间IgG、IsA、IgM水平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恶化组的PTA值明显低于好转组,IgG、IsA、IsM和TBIL水平高于好转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评估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变化在病毒性肝炎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TF,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红素(SB)、血清胆碱酯酶(CHE)。结果各组慢性肝炎(CH)病人血清转铁蛋白与急性肝炎(A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慢性肝炎病情加重,血清转铁蛋白逐渐下降,下降程度依次为慢肝(轻度)〈慢肝(重度)〈失代偿性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CSH)。在慢性重型肝炎和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中,死亡组血清转铁蛋白较存活组有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血清转铁蛋白可以作为反映病毒性肝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对失代偿性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几种肝疾病患者血清中铁蛋白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几种肝疾病患者血清中铁蛋白(Ft)水平,旨在将Ft作为判断疾病的一项检测指标。方法: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Ft,酶动力法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Ft在血清中的水平,乙肝病毒携带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乙肝、急性乙肝、重症肝炎组两两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肝硬化和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Ft水平与ALT呈正相关,r=0.81。结论:Ft可作为判断肝脏受损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燕 《医学新知杂志》2010,20(3):196-197,199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与乙肝病毒DNA(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500例乙肝患者按临床分型分为7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DNA。结果HBVDNA与HbsAg、HBeAg呈正相关(r=0.5332,r=0.3809,P均〈0.01);与抗HBs、抗HBe呈负相关(r=-0.1636,P〈0.01;r=-0.1271,P〈0.05);慢性轻度肝炎HBsAg含量与急性肝炎、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或0.001);慢性轻度肝炎HBeAg含量与急性肝炎、慢性中度、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肝,肝硬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01)。结论定量检测HBsAg、HBeAg能反映HBVDNA载量及复制情况,肝脏病变越重,HBsAg及HBeAg血清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血清HBV-DNA水平与a—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77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组233例,肝炎肝硬化组105例,原发性肝癌组39例。其中慢乙肝组分为轻度组159例、中度组29例、重度组45例,检测血清HBV-DNA水平与AFU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所有病例中,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水平最高,其次肝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慢乙肝组与肝炎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三组间AFU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②在慢乙肝中,轻度组HBV-DNA水平最高,其次中度组,重度组为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轻度组与重度组HBV-DNA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组血清AFU活性水平最高,其次中度组,轻度组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轻度组与中度、重度组血清AFU活性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程度与HBV-DNA水平、AFU的活性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HBV-DNA水平、AFU活性可以作为HBV感染者肝脏炎症程度的指标,受肝脏炎症活动影响,AFU作为肝癌血清标志物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血清蛋白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仁明  魏中华 《四川医学》2006,27(2):141-142
目的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电泳谱、血清蛋白测定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法国SEBIA电泳仪琼脂糖电泳技术,检测40例对照组和173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6例、肝癌44例和73例肝硬化的血清蛋白电泳谱;日立7600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结果慢性肝病的Alb明显低于对照组,γ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的Alb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P〈0.01;肝癌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而α1、α2、β球蛋白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P〈0.01,但α2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Alb则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P〈0.01,但α1、α2、β-阻球蛋白与慢性乙肝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P、Alb和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什、Alb明显低于肝癌组、慢性乙肝组,P〈0.01。而肝硬化组PA高于肝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蛋白、PA测定及其电泳谱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肝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20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FN水平,并与其他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与轻/中度慢性肝炎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肝炎与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P〈0.001);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FN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脏损伤的程度,检测血清FN对估计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预后、转归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勇  郑青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99-140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ER)、铁蛋白(SF)水平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依据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及分型标准,将入选168例病例分为慢性轻度乙肝组35例,慢性中度乙肝组38例,慢性重度乙肝组26例,肝炎性肝硬化组30例,原发性肝癌组39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与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SF、CER含量,分析不同组别血清CER、SF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ER水平:原发性肝癌组〉正常对照组〉慢性重度乙肝组〉肝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轻度乙肝组,慢性中度乙肝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O.05)。血清SF水平:原发性肝癌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度乙肝组〉慢性中度乙肝组〉慢性轻度乙肝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肝炎由轻度发展到中度、重度乃至肝硬化的过程中,肝细胞受损是一个渐进性的发展过程,在此演变过程中,血清CER水平渐进降低而sF水平则渐进升高,可作为判断肝细胞坏死程度、治疗预后有价值的指标。血清CER原发性肝癌时升高,肝炎肝硬化时降低,可用于二者的鉴别和筛选。  相似文献   

9.
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为了解一氧化氮(NO)在肝损害中所起的作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O水平。慢性肝炎组血清NO值升高、与重型肝炎、肝硬化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重型肝炎组、失代偿性肝硬化组,对照组中血清NO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TA<40%的患者NO值与>40%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其NO值与正常白蛋白血症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在引起肝损害机制中,一氧化氮具有双重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在病毒性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病毒性肝炎(乙型)100例(其中急性肝炎16例,慢性肝炎52例,肝炎肝硬化32例)ADA的活性,设健康对照组100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DA活性各肝炎组都较对照组升高(P〈0.01)。各肝炎组之间,ADA活性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DA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检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肝炎肝硬化患者ADA普遍增高可能与慢性变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和总胆汁酸(TBA)在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检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B和TB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在各肝病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TB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可见联合检测血清PAB和TBA,有助于肝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以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血清PAB、AAG、C_3、C_4的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α1-酸性糖蛋白(AAG)及补体C3、C4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各种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的PAB、AAG、补体C3、C4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各型肝病中的PAB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急性肝炎和肝癌中的AAG明显增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及重肝中的AAG明显下降。急性肝炎及肝癌的C3、C4明显升高。其他各型肝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PAB、AAG、C3、C4联合检测对肝脏疾病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HBV复制与血清β2-MG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HBV复制与血清β2-MG变化的关系.方法 75例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和61例正常体检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测定血清HBV-DNA的水平,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β2-MG的水平,并同时行肝功能及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BV-DNA 阳性组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P<0.01),HBV-DNA阴性组血清β2-M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血清β2-MG水平升高,是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2)联合检测血清HBV-DNA和血清β2-MG对于观察病情和评估疗效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重型乙型肝炎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与肝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对照组、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80例好转患者治疗前、后 ,存活组、死亡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结果 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TBA水平与Alb呈负相关 ,与ALT、TbiL、PT呈正相关 ;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 (P <0 .0 0 1)。 80例好转患者血清TBA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低 (P <0 .0 0 1)。结论 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 ,对了解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情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小平 《九江医学》2004,19(1):16-17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比色法检测 347例肝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浓度。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肝癌的TBA、A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慢性乙肝轻度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各肝病间比较 ,肝硬化与肝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慢性乙肝重度与肝硬化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余各肝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 :胆汁酸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6.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在肝病不同病期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RNIAF)的变化 ,探讨其在评估肝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测定 :采用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方法 :5 0 μl 1.2 5 %的红细胞悬液在 10 0 μl自身血浆中与 10 0 μl的 1× 10 6/ml肿瘤细胞悬液反应 ,1个肿瘤细胞粘附有 5个或以上的红细胞为一个粘附单位 ,计算粘附率。血清sCR1水平测定 :采用鼠抗人CR1单克隆抗体包被聚苯乙烯微孔板 ,及碱性磷酸酶结合的第二抗体建立的夹心ELISA法定量测定肝病血清sCR1浓度变化。红细胞膜CR1分子定量测定 :采用细胞酶免疫分析法。结果 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不同程度地低于正常人群 (P <0 .0 1) ,自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Child′A、肝硬化Child′B、肝硬化Child′C、重型肝炎依次加重 ,与患者CHE、PT、PTA等指标显著正相关 ,重型肝炎病情恢复期时其RNIAF显著回升 ,但患者CHE、PT、PTA等指标持续处于低水平。肝病红细胞CR1数量亦不同程度地下降 ,但其变化较RNIAF的变化迟缓。血清sCR1水平在肝硬化病人明显升高 ,但在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变化不如RNIAF的变化明显。结论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可灵敏地反应肝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慢性肝病 ,RNIAF的变化先于CH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炎患者血清Anti-HAV-IgM、Anti-HCV、Anti-HDV、Anti-HEV-IgM,以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的感染;用ELISA法测定乙肝患者血清中IL-16的含量;用酶免疫法(EIA)测定HBsAg、Anti-HBs、HBeAg、Anti-HBe;用连续检测法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急性肝炎、重型肝炎血清IL-16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6水平与ALT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IL-16参与了乙型肝炎,尤其是急性期的发病过程。检测IL-16水平作为衡量患者肝功能的诊断指标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68例CHB,41例LC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检测45名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作为对照组,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B和LC患者,不论男女其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LC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CHB患者(P<0.01);正常对照组和CHB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LC组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B和LC患者,不论肝功能异常程度如何,其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可能与慢性肝病的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检测血清铁蛋白在肝损伤评估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SF在肝损伤时的变化并分析用于肝损伤评估的可能性。 方法 对 10 2例HB、86例HA、5例DIH患者用ELISA定量测定其SF ,用化学法测定ALT、TB。 结果 HA、HB及DIH的急性期SF和ALT均明显增高 (P<0 0 1)。HA恢复初期多数患者ALT恢复正常 ,SF虽然有下降但仍未正常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ALT、TB正常的HB患者SF明显增高 (P <0 0 1) ,并与ALT和 /或TB呈正相关 ;DIH急性期SF极度增高。重症肝炎ALT下降时 ,有SF持续升高。 结论 血清铁蛋白检测是评价肝功能状态的实用指标 ,比ALT更能反映肝损伤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水平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 316例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和Ⅲ型胶原水平。结果 除急性肝炎组外 ,各组肝病患者HA、PC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HA(P <0 .0 5) ,PCⅢ (P <0 .0 1)。以肝硬化组升高最为明显 ,HA达 62 9.56± 2 93.98ng mlPCⅢ达 2 2 1.96± 12 0 .64ng ml。其次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组及重症肝炎组。将 19例肝硬化、慢活肝患者血清HA、PCⅢ水平与其肝活检组织纤维增生程度进行相关分析 ,发现两者相关显著 (r=0 .75,P<0 .0 1)。结论 HA、PCⅢ能够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增生情况 ,是一个较好的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