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袁广斌 《医药论坛杂志》2011,(19):144-145,14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屈肘外翻位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4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首先都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闭合复位30度屈肘外翻位石膏固定治疗。结果按照关节功能评价指标,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85.0%;对照组优良率为70.0%,治疗组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8.5±6.2)d,对照组平均为(25.9±4.3)d,治疗组的治疗组的临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肘内翻发生率为35.0%,肘内翻发生率为5.0%,治疗组的肘内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屈肘外翻位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能有效提高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加快临床愈合时间,降低肘内翻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c型臂下预置桡偏内外双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就诊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系统随机化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050例)采用c型臂下预置桡偏内外双固定治疗法,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内外固定主流治疗法,术后随访1。2年,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肘内翻,2例肘关节功能减退,对照组6例肘内翻,4例关节功能减退。结论C型臂下预置桡偏内外双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效方案,减少了肘内翻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发生。方法采用手法整复,屈肘90°、前臂旋后90°和外展15°-25°位长臂石膏托矫形固定,必要时配合闭式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186例。结果经6个月~16年随访观察,186例外形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占96.75%,6例发生不同程度肘内翻畸形,占3.25%,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可预防肘内翻、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取回顾性总结方法,对58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分为手法整复闭合钢针固定组与手术切开复位固定组.参照天津医院《骨折治疗与治疗标准草案>标觋准评价疗效.结果 58例骨折均得到复位固定.手法整复组发生肘内翻8例,手术组发生肘内翻6例,内翻角在10°以内,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手法整复组与手术组对肱骨髁上骨折出现肘内翻发生概率基本无差异,治疗最好选用手法整复闭合穿针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肘内翻畸形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对 46例肘内翻畸形行外翻截骨术 ,术后给予屈肘位石膏托外固定。结果 本组 46例全部得到随访 ,根据朱盛修的标准评定 :优 33例 ,良 7例 ,差 6例 ,优良率是 86 96 % ,肘内翻再发生率是 13 0 4%。结论 肱骨髁上骨折早期良好复位可明显降低肘内翻发生率。肘内翻角大于 2 0° ,且骨折牢固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到最大限度是手术适应证。术前仔细测量内翻角、肱骨远端前倾角 ,术中截骨下水平线在鹰嘴窝上缘 1 5~2 0cm处 ,选择可靠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等可明显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闭合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手法整复 杉树皮四夹超肘关节固定 颈腕深屈肘悬吊3~5周 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果经60天至2年随访108例 总优良率90.74% 肘内翻发生率5.6%.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其疗效较高 医源损伤较轻 后遗症较少 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闭合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手法整复,杉树皮四夹超肘关节固定,颈腕深屈肘悬吊3~5周,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果经60天至2年随访108例,总优良率90.74%,肘内翻发生率5.6%.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其疗效较高,医源损伤较轻,后遗症较少,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肱骨外侧髁在不同体位加载下的应力分布规律,探讨其骨折发生机制。方法 分别制造儿童肱骨外侧髁三维有限元及光学弹性模型,模拟伸屈肘及前臂旋前、中立、旋后和内外翻等多种体位加载,计算分析和观察相应部位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 半屈肘位时肱骨外侧髁区平均应力值最大,而伸肘时的伸肌腱作用节点应力值大于外侧髁区。内翻位伸肌腱作用下,肱骨外侧髁上部为拉应力条纹,内侧髁上部为压应力条纹。结论 半屈肘位时易发生以尺桡骨撞击力与重力的上下剪切作用为主的肱骨外侧髁骨折;伸肘内翻位时,以伸肌腱牵拉为主的弯力偶矩可拉脱外侧髁形成骨折。肱骨外侧髁骨折的复位可利用伸肌腱的牵拉作用,而固定则尽量避免伸肌腱的牵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闭合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手法整复,杉树皮四夹超肘关节固定,颈腕深屈肘悬吊3~5周,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果 经60天至2年随访108例,总优良率90.74%,肘内翻发生率5.6%。结论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其疗效较高,医源损伤较轻,后遗症较少,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结合石膏外固定、中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单纯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结合石膏外固定、中药治疗。比较两组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肘关节活动范围、携带角、骨折后遗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结合石膏外固定、中药治疗的疗效确切,骨折愈合时间快、肘关节功能恢复好、肘内翻发生率低、无骨化性肌炎发生,无医源性损伤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同定术中动态监测提携角及评价其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35例,术中切开复位骨折的三维移位后.根据术前已测最的对侧正常肘关节屈曲0度、30度、60度、90度、120度时提携角角度变化为依据,动态监测患肢肘关节屈曲0度、30度、60度、90度、120度时提携角角度变化,并证实患侧与健侧提携角无明显差异时同定肱骨髁上骨折.平均随访34个月,参照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结果:35例中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Volkmann挛缩及肘内翻.最后随访时健侧提携角平均(11.16±4.99)度,患侧提携角平均(10.62±4.50)度,经t检验;P=0.409>0.05,差异无显著性.3例患者提携角减少5度~10度,无一例减少大于10度.术后采用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优25例,良9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7.2%.结论:动态监测提携角对降低肘内翻发生率,减少肱骨髁上骨折后肢体畸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肱骨髁上截骨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7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成年后的患者采用髁上截骨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按苏尚庆分类法疗效标准:本组优32例,良5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4周.结论 外侧解剖钢板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具有内固定坚固,外侧解剖钢板的弧形与肱骨下段解剖相近,钢板的弧形与肱骨远端相贴,骨折固定良好,有利于肘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可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交叉克什针内同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采用有限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65例,术后结合短期石膏托外固定。结果65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1年,骨折均愈合。按Cassebatum方法评价肘关节功能,65例患儿中优49例,良13例,可3例;均末出现明显的肘内翻畸形及骨化性肌炎,优良率为95.4%。结论早期采用积极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轻柔解剖复位和术后早期正确的患肢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及有效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肘后切口不同入路内外髁三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探讨优化入路。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6月,应用内外髁三针交叉固定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1例,均为GarlandⅢ型骨折。按不同入路分组: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3~11岁,平均5.6岁。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2~12岁,平均6.8岁。术后9周测量肘关节屈伸范围及提携角,参照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定标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2种经肘后切口不同入路的疗效。结果:8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61min,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52min;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8.3周,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6.1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39例中优21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39例术后6周均获得骨性愈合,肘内翻畸形1例,尺神经损伤2例。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组42例中优30例,良11例,差1例,肘内翻畸形1例,所有患儿术后6周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内外髁三针交叉固定,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入路优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探讨肘内翻的预防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12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及22例行肘内翻畸形手术的患者随访进行临床评估.结果:12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中,手法复位组优良率50%,闭合穿针内固定组78.6%.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71.4%;22例肘内翻行髁上截骨克氏针固定,优良率100%.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穿针及切开复位克氏针治疗疗效优于手法复位外固定.肱骨髁上截骨加克氏针固定是治疗儿童肘内翻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治疗,观察疗效。结果6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一例尺神经损伤及术后再移位,无Volkmann挛缩或肘内翻畸形。按Flynn 标准评定,优46例,占70%,良20例,占30%。结论对于Gartland 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C”型臂X 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前臂旋后位超肘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50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前臂旋后位超肘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骨折愈合,优良率达94.00%。结论手法复位前臂旋后位超肘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评价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双柱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30例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初发组术后关节屈伸功能角度改变为(123.11±3.98)°;复发组术后屈伸角度功能改变为(139.45±7.94)°.Flynn评分:初发组优4例,良0例,可0例,差2例;复发组优21例,良0例,可2例,差1例;初发组和复发组患者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患者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柱固定治疗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早期治疗效果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深圳龙岗中心医院从2002~2009年对14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65例,用骨折切开复位"Y"形钛板固定治疗77例。按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肘关节功能方面进行探讨比较。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5月,平均18月。肘内翻克氏针组发生率9.2%,"Y"型钛板组发生率3.8%。按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克氏针组优良率89.2%,"Y"型钛板组优良率96.1%。骨折愈合时间克氏针组平均12.5周,"Y"型钛板组平均14周。结论从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内翻发生率来看,"Y"型钛板内固定优于克氏针内固定,但克氏针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前者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同定后常规护理,行简单的康复训练指导,干预组则针对不同的固定方式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让患儿尽早进行主动、被动功能锻炼,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1.7%,肘内翻的发生率为5.6%,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可减少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肘关节功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