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变应性亚败血症196例临床分析及误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对变应性亚败血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本文收集国内文献发表的变应性亚败血症192例及笔者所遇变应性亚败血症4例共196例,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不明原因的反复或间歇性发热及与发热相关的皮疹,关节痛是变应性亚败血症的主要征象,发热时无明显中毒症状,多次血及骨髓细胞菌培养的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治疗有效变应性亚败血症的重要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地变应性亚败血症的认识与警惕,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对变应性亚败血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本文收集国内文献发表的变应性亚败血症192例及笔者所遇变应性亚败血症4例共196例,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不明原因的反复或间歇性发热及与发热相关的皮疹、关节痛是变应性亚败血症的主要征象,发热时无明显中毒症状,多次血及骨髓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治疗有效是变应性亚败血症的重要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变应性亚败血症的认识与警惕,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输液后败血症七例早期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瑛 《贵州医药》2002,26(3):251-251
本院从 1996年 5月至 2 0 0 1年 8月间收治病人中 ,因输液污染发生败血症 7例 ,早期均误诊为其他疾病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例中男性 4例 ,女性 3例 ,年龄2 1~ 6 7岁 ,平均 39 9岁。原发病 :急性肝炎 3例 ,肺结核 2例 ,感染性腹泻 1例 ,上呼吸道感染 1例。其中 3例发生于院外输液污染。输入液体 :能量合剂4例 ,葡萄糖氯化钠液 3例。反应发生时间 :5例在输液后 30分钟至 1小时内发生 ,另外 2例分别在拔针时及拔针后 16小时发生。1 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出现反应后全部病人先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寒战、高热、胸…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总结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合并败血症误诊的原因.方法 分析本例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合并败血症就诊的经过.结果 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合并败血症误诊为细菌学肠道感染合并败血症.结论为避免误诊,需密切注意小便的情况,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全面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82岁。主因膀胱癌术后20d恢复治疗入我科。患者因尿血1个月在我院行膀胱镜膀胱CT及检查确诊为膀胱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第16天开始出现寒战、高热、T39.0℃,HR120次/min,BP150/70mmHg。体检: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腹检查未见异常。手术切口周围皮肤无红肿及渗液。两次中段尿细菌  相似文献   

8.
潘骥群 《江苏医药》1989,15(9):517-518
近年来个别地区伤寒流行,且不典型病例日趋增多,造成临床误诊者屡见不鲜。本文报告5例,以供临床借鉴。例1 以畏寒、发热、上腹痛及血、尿淀粉酶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误诊为急性胰腺炎。男,19岁。因畏寒、发热7天伴上腹痛5天入院。查体:T39℃,神清。巩膜无黄染。心肺(一)。腹平软,左上腹有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WBC8×10~9/L,No.70,L0.30,血AMS360u(苏氏法),尿AMS1240u(苏氏法)。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禁食、输液、肌注654-2治疗,发热、腹痛无好转。病程第9天血培养为伤寒杆菌。加用庆大霉素和SMZco治疗。4天  相似文献   

9.
袁文熙 《江苏医药》1996,22(12):877-877
自1991年1月至1994年12月,收集经肥达氏反应及血、骨髓培养证实的不典型伤寒16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4~36岁。职业:农民10例(2例有野外作业史),工人2例,儿童4例。误诊时间:5~7天10例,8~14天6例。误诊情况;因不规则发热、咳嗽,胸片示支气管炎、肺炎,血象高,误诊为支气管炎4例。发热、纳差、尿黄、球结膜黄染、肝功能异常,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急性黄道型6例。发热出汗多、关节痛、血沉快、ASO>500U,血象高,误诊为风湿热4例。畏寒发热伴头痛、腰痛、尿少、血压偏低、蛋白尿且有野外…  相似文献   

10.
黄仁刚  江南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271-1273
目的:探讨近年来败血症病原菌变迁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状况以及影响败血症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4年的98例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败血症。结果:98例败血症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致病菌102株,属社区获得性败血症81例(82.7%),医院获得性17例(17.3%)。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分别占34.3%、60.8%、4.9%。社区获得性败血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医院获得性败血症以大肠埃希菌、真菌和不动杆菌为主。23抹金葡菌中苯唑西林耐药率39.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31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占90.3%、61.3%和45.2%,但对头孢三代、四代及酶抑制剂耐药率较低(12.9%~19.1%),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菌株。院内感染、血小板下降、血糖升高及休克增加了败血症患者病死率。结论:院内感染败血症病原菌中真菌和不动杆菌呈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和金葡菌感染首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万古霉素,大肠埃希菌院外败血症可首选头孢三代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88年~1999年治疗伤寒病人46例,其中误诊17例,误诊率 38 %。现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 10例,女 7例;年龄<1岁 2例,~3岁 5例,7岁8例,~14岁2例。四季均有发病,其中夏秋季发病12例,占70%。1.2 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平均热程5天,其中弛张热11例,不规则热5例,稽留热1例,咳嗽8例,双肺闻及干湿罗音4例,腹痛8例,呕吐6例,腹泻5例,肝肿大2例,关节痛1例。均无皮疹、相对缓脉及表情淡漠。1.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9/L者8例,…  相似文献   

12.
在儿科,因发热而就诊的病人较多。由于引起发热病因较复杂及小儿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常常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以致延误诊断。我科自1984年至1998年收治的发热患儿中,变应性亚败血症27例,其中12例曾因多种原因造成误诊,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31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琴 《江苏医药》1993,19(4):219-219
我院1991年1月~1992年5月共收治新生儿患儿337例,其中经细菌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31例,现报告与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0例,女11例,足月儿24例,早产儿7例,发病日龄~3天2例,~7天7例,>7天22例。出生体重~2000g2例,~2500g4例,>2500g25例。2.临床表现体温异常23例(74.2%,不规则中等度热居多),哭声低17例(54.8%),黄疸17例(54.8%),反应差16例(51.6%),呕吐6例(19.4%),腹胀3例(9.7%),发绀2例(6.5%)。3.感染途径31例中脐炎14例(45.2%),  相似文献   

14.
15.
5例败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大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162-163
目的:对5例以荨麻疹为早期主要表现的败血症患儿进行回顾分析,为诊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2009年本院5例以荨麻疹为早期主要表现的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3例患儿血培养为葡萄球菌,应用苯唑青霉素+磷霉素+头孢呋辛治愈。结果:4例治愈出院,1例回当地治疗。结论:以荨麻疹为早期主要表现的败血症,多为葡萄球菌感染,苯唑青霉素+磷霉素+头孢呋辛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田跃 《贵州医药》2002,26(1):10-10
我院从 1984~ 1998年间共收治伤寒肠穿孔病人 173例 ,其中有 6 3例误诊 ,误诊率高达 36 4 2 %。究其原因 ,除早期临床医师对伤寒病缺乏认识外 (特别是对逍遥型伤寒容易误诊 ) ,再者是药物治疗不规则或合并外伤 ,消化性溃疡等症状不典型而造成误诊。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6 3例 ,其中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8岁半 ,以 18~ 35岁最多 ,占 4 1例 (6 5 8% ) ,误诊时间最长 12小时 ,最短 1小时 ,均经手术和术后化验 (肥达式反应 )而确诊。1 2 误诊疾病  (1)原发性腹膜炎 32例 ,占 5 0 79% ;(2 )急性阑尾炎 11例 ,占 17 4 6 …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伤寒的临床症状呈不典型趋向 ,既往的五大临床特征 (稽留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和肝脾肿大 )已不多见[1],以致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故临床上应高度重视伤寒的非典型表现 ,以防误诊。 1998年 6月至 2 0 0 3年 4月以来 ,我院共收 56例伤寒 ,其中误诊 2 3例 ,误诊率达41 1%。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3例中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12~ 56岁 ,平均 2 4 3岁。 2 3例均经细菌学和 (或 )血清学检验确诊。1 2 临床表现  2 3例病例均有发热 ,体温 3 7 9℃~41 2℃ ,其中稽留热 4例 (17 4% ) ,弛张热 7例 (3 0 4…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体特点、影响因素以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63例经血培养证实的新生儿败血症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G 球菌尤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G-杆菌;病原体的构成与胎龄、产式、原发感染灶密切相关;而药物敏感试验提示头孢噻肟钠对肺部及皮肤感染为首选,头孢噻肟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对脐部感染为首选。结论 及时治疗孕中、晚期产道感染,提高接生技术可有效预防新生儿败血症;对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特点的分析,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副)伤寒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肝脾大、玫瑰疹、白细胞减少、肥达反应阳性。但由于现在人们较易获得各种药物,常自服各种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对病程有一定影响,因此现在典型病例较少,而且临床情况千差万别,常可引起误诊,因此更应特别留意。1临床资料某男,21岁,某高校学生,因发热10余天,便血2d于8月伤寒误诊分析@陈吉刚$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400030伤寒;;误诊分析[1]韩乐强.伤寒18例误诊分析[J].四川医学,2006,27(2). [2]姜建国.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