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能量氦—氛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 药物治疗组(A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分别以认知能力筛测试验(CCSE)和改良的社会功能调查(FAQ)测定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A组总有效率(80%)明显高于B组(53.3%)(P<0.05),A组治疗后CCSE评分提高和FAQ评分降低均明显(P<0.01),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能改善血管性产品痴呆的认知功能,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血管性痴呆与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抑郁状况。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治疗帕金森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患者200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抑郁状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在语言、注意力等认知功能方面都优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而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抑郁状况低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结论血管性痴呆和帕金森病痴呆的患者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状况,但是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MoC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认知功能训练能改善帕金森病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4.
任炜霞  刘毅 《河北中医》2022,(12):2100-2105+2112
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PD)最普遍的非运动症状之一。目前来看,认知功能恶化直至出现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 PDD)往往比典型的PD相关运动症状更容易造成患者、家属及其护理人员的负担。由于PD运动症状易于发觉,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这一症状往往被忽视,因此临床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尚无明显改善该症状的西药,有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PD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我们将中医药改善PD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正常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及痴呆组的颈部血管收缩期峰速度(SPV)、舒张期末期速度(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4个血流参数,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SPV、EDV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5),高于痴呆组(P均〈0.05);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PI、RI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RI低于痴呆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脑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大脑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痴呆的发病率约为0.039%,其中血管性痴呆占68.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75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受教育时间、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等一般资料。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第3部分(UPDRSⅢ)和Hoehn-Yahr(H-Y)分级评估患者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情况,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第2部分(UPDRS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根据MMSE评分结果,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PD-CI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PD-NC组),比较2组各观察指标有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45.3%;2组年龄、发病年龄、受教育时间、单/双侧起病、UPDRSⅢ评分、H-Y分级、UPDRSⅡ评分、ADL评分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2组性别、病程、是否以震颤首发、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帕金森病发病年龄、受教育时间、ADL评分是帕金森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可能与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文化程度、单/双侧起病、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生活能力及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络通颗粒治疗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探讨脑络通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60例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脑络通颗粒,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0.0%,对照组为42.9%,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值、BBS分值、提高MMSE分值、ADL评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压积)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2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论:脑络通颗粒能改善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电图在帕金森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伴有痴呆症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非痴呆患者,共22例;观察组为痴呆患者,共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电图检查,同时开展功率谱分析,对两组患者的(δ+θ)/(α+β)值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并研究(δ+θ)/(α+β)值与患者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δ+θ)/(α+β)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δ+θ)/(α+β)值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呈负相关(r=–0.67,P 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接受脑电图检查更有利于快速、准确的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通过测定和计算(δ+θ)/(α+β)值可以反映出患者认知功能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轻、中度患者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将8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脑脉泰胶囊(2粒,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脑复康(2片,3次/d)口服,疗程均为12周.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常见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P300潜伏期及P300波幅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或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且能促进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知功能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70例Va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葛根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状况,并进行治疗前后P300检查。同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各35例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14d、30d时,两组MMSE评分显著提高(均P〈0.01),P300潜伏期均有缩短,波幅均有提高(葛根素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后14d时认知功能改善葛根素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71.4%)(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能够改善VaD患者的认知功能,这可能与葛根素的扩血管、脑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价刺五加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比较治疗前后P300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刺五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评分、P300潜伏期和波幅。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P300评价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认知功能康复训练与盐酸多奈哌齐在治疗帕金森病痴呆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1月期间来该院治疗的60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采用认知功能康复训练与盐酸多奈哌齐联合治疗,分析讨论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参数从而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后的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评分,对照组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经认知功能康复训练与盐酸多奈哌齐联合治疗,有助于其临床症状和观察指标情况的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活脑舒胶囊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及对精神状态、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活脑舒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Mo CA评分及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活脑舒胶囊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精神状态与认知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认知护理早期干预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认知护理早期干预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发病时间≤ 1个月血管性痴呆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 (40例 )和对照组 (40例 ) ,对 2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常规治疗护理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用认知护理早期干预 ,2周后 2组患者用MMSE量表评定。结果  2周后 2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早期用认知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比认知功能康复训练与盐酸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所收治的帕金森病痴呆患者120例,将他们随机分队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美多巴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与盐酸多奈哌齐的联合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表现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美多巴治疗后的相关临床症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美多巴治疗后的效果(P0.05)。结论与美多巴治疗法相比,认知功能康复训练与盐酸多奈哌齐的联合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智七针"疗法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VCIND)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经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而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分方面,两组治疗2周和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智七针"对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金月  白妍  王顺 《光明中医》2023,(8):1531-1534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除了运动症状以外,还有神经精神障碍、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抗帕金森用药对于PD伴认知功能障碍无显著改善,多项研究表明针刺对PD伴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此,文章就PD-CI的发病机制以及针刺治疗方法做简单阐述,为今后PD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对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病人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g,每日3次,冲服,共服用16周;对照组只用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治疗药物(阿司匹林、他汀类、降压药物)等,疗程16周。用电位P300进行用药前后认知功能的临床评价。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患者较治疗前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明显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P300可作为血管性认识功能障碍的定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的变化特点,观察针灸对脑动脉硬化症认知功能减退及其事件相关电位P300、患者外周血SOD活力的调节作用。方法:对6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进行长谷川量表(HDS)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的测定,结果与同龄正常人作比较。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测评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比较针灸和西药的治疗效果。结果:脑动脉硬化患者的P300潜伏期比同龄正常人明显延长,认知功能测试得分也比同龄正常人低,针灸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动脉硬化症患者HDS-R积分和缩短延长的P300潜伏期,对脑动脉硬化症认知功能减退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认知功能受损,P300潜伏期延长。P300潜伏期可以作为诊治脑动脉硬化症认知功能减退的客观指标,针灸对脑动脉硬化症认知功能减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其能提高外周血中SOD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