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腺癌临床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胰腺癌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是否影响预后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符合条件的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与性别、糖尿病史、胰腺炎病史、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CA19-9异常无明显相关(P〉 0.05);而与初诊原因、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胰周侵犯、远处转移、治疗方法、CEA是否异常有关(P〈 0.05).其中初诊原因、肿瘤分期、胰周侵犯、远处转移、治疗方法与预后关系最密切(P〈 0.01).结论:早期发现、根治性手术是改善胰腺癌预后最关键因素,TNM临床分期是判断预后的最可靠依据,血清CEA可评价胰腺癌疾病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2月到2015年6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65例胰腺癌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2.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1.5%、8.2%、2.1%。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CA19-9、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管侵犯、神经侵犯为影响胰腺癌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管侵犯、神经侵犯为影响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腺癌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管侵犯、神经侵犯可作为评估胰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海德堡胰腺癌预后(HELPP)评分对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中心接受根治性手术的35例胰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根据术前HELPP评分将病人分为低分组(≤3分)和高分组(>3分),比较两组病例临床病理资料,绘制生存曲线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结果 35例病人中,低分组有21例,高分组有14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学分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行辅助治疗以及R0切除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人均有完整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29.0个月。低分组和高分组术后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9.0个月和1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HELPP评分可考虑作为预测根治性切除胰腺癌病人预后的工具,评分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胰腺癌术后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价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TNM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143例胰腺导管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法分析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胰头癌100例(69.9%),胰体尾癌43例(30.1%);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0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42例,全胰腺切除术1例,其中联合器官切除10例(7.0%);R0切除55例(38.5%),R1切除84例(58.7%),R2切除4例(2.8%);术后辅助治疗75例(52.4%)。病人术后中位总生存期(OS)为20(95%CI 17.5~22.5)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为14(95%CI 12.5~15.5)个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AJCC T分期、N分期、手术切缘状态、肿瘤分化程度、联合血管切除与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2、CA19-9≥400 kU/L、辅助化疗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AJCC第8版TNM分期对于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AJCC TNM分期在一定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基础上可准确预测病人预后,R0或R1切除及术后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5.
Takamori  H  Hiraoka  T  Kanemitsu  K  张闯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7):499-499
在进展期胰腺癌术后早期阶段存活率的研究中,生存曲线被描绘为一条陡直曲线。该研究的目的在于鉴别胰腺癌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共研究37例病人,均经胰腺癌扩大根治术联合术中放疗治疗。通过Kaplan—Meier存活曲线来描绘累积存活曲线。假定有两条不同的曲线,另一条位于临界点以上,一条位于临界点以下,曲线的每一部分均用指数分来描绘。曲线中有3个参数,包括临界点、临界点下的高危率和临界点上的低危率,通过最大相似方法进行评估,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危险比例回归分析对与早期死亡相关的预后因素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72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胰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检出淋巴结961枚,平均13.3枚/例;其中阳性淋巴结87枚。单因素分析显示:得到随访的有淋巴结转移者(PN1)33例(47%),中位生存期为8.6个月;得到随访的无淋巴结转移者(PN0)37例(53%),中位生存期18.6个月;无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淋巴结阳性比率(LNR)0.2者14例(42%),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LNR≤0.2者19例(58%),中位生存期11.4个月;LNR0.2者生存率显著低于LNR≤0.2者(P0.05)。淋巴结转移局限于第1站的有17例(52%),中位生存期为11.0个月;第2站以上淋巴结转移者16例(48%),中位生存期7.5个月;第2站以上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显著低于淋巴结转移局限于第1站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第2站以上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比率0.2仍然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此外,肿瘤侵犯范围、综合治疗、肿瘤分化程度也影响胰腺癌预后(P0.05)。结论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LNR0.2及第2站以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年有增加的趋势。目前胰腺癌的根治切除是获得长期存活的重要手段,但切除率仍很低,仅10%~15%,80%以上的病人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在1990年1月~2002年10月共手术治疗胰腺癌病人126例,其中病灶切除性手术32例,剖腹探查、胃肠吻合、胆肠吻合等非切除手术94例。现将胰腺癌切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影响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病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影响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病理因素.通过分析国内外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综述影响其预后的主要相关病理因素:肿瘤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以及由上述冈素决定的肿瘤分期早晚;与预后相关联的独立凶素:肿瘤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肿瘤微转移、脉管瘤栓形成和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作者认为食管癌的术后病理分期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治疗方法。随着微创理念的更新,腹腔镜及机器人平台已被引入胰腺外科实践。目前的研究认为与标准开放方法相比,微创手术的围手术期的结果相似或有所改善。新辅助化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胰腺外科,使手术切除更具挑战性。新辅助化疗后接受微创切除的患者数量仍然很低。笔者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并阐述了胰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微创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合分析和评价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式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由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胰腺癌患者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选择其中临床资料齐全并且获得成功随访的91例患者,对有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式)进行单因素Kruskal-Wallis法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统计学分析处理,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评价因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可能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胰周侵犯(包括周围血管、淋巴结、邻近脏器)、远处转移(包括肝转移)、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单因素分析表明:胰周侵犯、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与胰腺癌预后密切相关(P&lt;0.05);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与预后关系不密切(P&gt;0.05).再对筛选出来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因素,应用多因素分析表明:胰周侵犯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首位独立因素.肿瘤临床分期(TNM)Ⅰ期、Ⅱ期、Ⅲ期、Ⅴ期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0.65%、74.29%、26.32%、25.00%,5年生存率分别为16.31%、5.71%、0、0.根治手术组(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姑息手术组(包括单纯胆囊空肠吻合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肠吻合加胃肠吻合术、十二指肠镜下胆道内支架植入术)1年生存率分别为77.42%、23.08%,5年生存率分别为9.22%、0.结论 胰周侵犯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首位独立因素.早期确诊并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最有效方法.对不能行根治性手术的胰腺癌患者应根据其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姑息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1958年10月至1992年10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70例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与肿瘤分期、治疗时妊娠和哺乳时间、病程、手术方式、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肿瘤复发转移和雌激素受体状况均有明显关系(P<0.05),与患者年龄和是否终止妊娠无明显关系(P>0.05)。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比普通乳腺癌差,二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5.7%和74.3%,但在相同分期和年龄的患者,其生存率无明显差别。因此,对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应提高早期诊断率,一旦确诊应积极采取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不仅缩短疗程,还能提高生存率;终止妊娠不能改善患者预后而不应常规进行;治疗后近期再次妊娠可能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2.
报告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两周内因并发症再手术的46例,约占全部根治术的2.9%.再手术原因包括:肠硬阻30例、吻合口瘘8例、腹部切口裂开6例、腹内疝5例、人工肛回缩及坏死各1例.再手术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同一资料中总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多方法联合手术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多方法联合手术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26例胰腺癌患者,胰头癌17例,先行减黄手术,然后向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肿瘤内置入后装机放疗管;胃十二肠动脉置入多功能药物化疗泵导管,肿瘤周围及基底部注入自配亚甲兰合剂。胰体癌9例,除经脾动脉置入多功能药物化疗泵导管外,其余方法同胰头癌。术后1周施行后装机内照射及经多功能药埋藏泵注入5-Fu,丝裂霉素。结果 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2d100%(16/16)患者疼痛减轻,疼痛完全消失76.8%(12/16),维持时间最长20个月。2个月复查,B超,CT示中瘤缩小率100%,半年存活率100%(26/26),1年存活率80.7%(21/26),中位生存期13.6个月。结论 多方法联合手术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特别对疼痛治疗有良好作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胰腺癌诊断有意义的基因指标。方法 复习国外有关胰腺癌基因诊断方面的文献。结果 K ras、p5 3、DPC4和端粒酶基因可用于胰腺癌临床诊断。结论 胰腺癌相关基因的检测可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晚期胰腺癌围手术期免疫调节治疗效果.方法 43例晚期胰腺癌随机分为香菇多糖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动态观察术后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变化,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存期.结果 香菇多糖综合治疗组术后NK活性、CD_3、CD_4细胞数和CD_4/CD_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平均生存期(14.9±8.5)月,明显高于对照组(7.7±3.5)月(P<0.001).结论 晚期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调节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提高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科自1988年以来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男性18例,女性3例。其中肝癌主瘤位于右肝13例,左肝3例,肝门部1例,中肝(即左内和右前叶)4例。肿瘤平均直径为9cm,最大者为14cm。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变。手术方式以肝叶部分切除术为主。患者死亡相对集中的时间为术后7天内、术后7~14天和术后14天以后。同时分析了术后不同时间患者死亡的原因,并就肝叶切除量与肝衰及肝硬变与肝再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区域性化疗在晚期胰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159例未能切除病灶的胰腺癌分为剖腹探查组、转流手术组、插管组、转流加插管组进行对比观察。通过胃网膜右动脉插管皮下植入动脉给药装置化疗,经长时间随访发现插管组生存期明显长于探查组和转流组,而转流加插管组又长于插管组,也明显长于国外统计大宗胰腺癌姑息转流及探查手术的平均生存期。该方法为胰腺癌的姑息治疗寻求了一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36例中,原发癌灶切除者17例,未切除者19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9例,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者17例。结果 原发癌灶切除组半年生存率,较未切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半年生存率,较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组,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转移性肝癌患者,应尽可能切除原发癌灶,并给全身化疗,免疫治疗及原发癌灶的选择性动脉化疗药物灌注  相似文献   

19.
1980~1995年收治结肠癌根治术后再发癌患者19例,手术探查11例,其中手术再切除6例,术后均辅以化疗疗,另外8例单纯化疗。结果表明再次手术切除加化疗病例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和手术探查加化疗组(P<0.01),差异非常显著。手术探查加化疗组的生存率略高于单纯化疗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因而,对于结肠癌根治术后再发癌的治疗应以积极争取再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术后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sP-selectin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的血浆sP-selecti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第15d,患者血浆sP-selectin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第30天,患者浆sP-selectin含量较术后牝15d进一步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原发性肝癌者血浆sP-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手术切除肝癌可降低患者血浆sP-selectin的水平,血浆sP-selectin水平的检测及动态观察可能对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病情的发展的判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估计会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