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稿简报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误诊为消化道出血、食物中毒,脑出血、高血压脑病脑血栓各1例,通过4例误诊有以下四点体会:(一)SAH发病早期少数病人可无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或自发性SAH,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诊疾病之一。此病发病突然,病情重,短时间内可发生急骤变化,死亡率高。急性期SAH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脑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的颈部脊髓硬膜动静脉瘘(DAVF)的I临床和影像特点。方法收集确诊的颈部脊髓硬膜动静脉瘘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5例,并复习相关国外文献。结果此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42岁,均以突然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方式起病,有明显颈强。1例有一过性意识丧失,伴二便失禁。5例头CT检查均正常,均由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颅内及脊髓血管造影诊断为颈部脊髓DAVF,5例均通过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获得治愈。结论颈部脊髓DAVF是SAH的一个罕见的病因,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对可疑DAVF的病例应行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及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脊髓MRI作为无创筛选检查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具有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CSF)三联征,诊断并不困难,但不典型SAH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为提高对SAH的确诊率,现报告临床工作中遇到的32例不典型SAH,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如及时抢救,做好急性期护理,对防止再出血、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2]。我科2014年12月收治1例糖尿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78岁,因“头痛,头晕,呕吐I天”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系由于蛛网膜下腔血管或脑底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类型。老年SAH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60岁以上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60岁以下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160例病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老年SAH病因以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主,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发生率较低,而意识障碍多见,出现局灶损害症状亦较为常见,病死率较高。结论 对老年不典型病例应高度重视,及时腰穿检查及颅脑CT检查,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其典型临床表现是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血性脑脊液,多在剧烈活动或激动后出现爆烈样局限性或全头部剧痛.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与是否及时确诊和正确治疗密切相关,但临床上常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因表现不典型导致误诊误治.本文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至2004年10月间丽水市中心医院及丽水市第二医院有完整病历资料可查的,经头颅CT或腰穿检查确诊,但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共36例,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9.
方兰香 《内科》2009,4(6):1006-1007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再出血,也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因此,再出血的预防是SAH护理的重要环节,对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大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由各种原因引起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SAH;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SAH。大量临床病例资料研究发现SAH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本文就SAH的病理生理、临床分级、CT成像分析、治疗现状及其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头痛、呕吐、颈强、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的一组疾病,急性期CT表现为脑沟、脑裂及蛛网膜下腔呈高密度改变。由于不同部位、不同原因导致的SAH,除脑沟脑裂及蛛网膜下腔积血外,在颅内某些部位可有局限性大量积血或称之为血肿,包括SAH合并脑池积血、脑内血肿、脑室出血、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等。结合我们近年来观察的病例概述如下。1 脑池积血SAH患者CT扫描见脑沟、脑裂呈普遍高密度影像外,见某些脑沟、脑裂、脑池高密度积血,血量较其它蛛网膜下腔部分明显为多,称之为脑池血肿…  相似文献   

12.
应该重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误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忽略了大多数先兆性头痛事实上是未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 rhage ,SAH) ,CT在SAH诊断方面的局限性、未做必要的腰穿检查或未能正确解释腰穿结果可导致SAH的临床误诊。重视动脉瘤性SAH的高危因素 ,对CT和腰穿结果作恰当分析 ,可使大多数SAH病人确诊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在影像学检查也不典型的情况下容易误诊。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1例不典型的老年人SAH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以利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73~1987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57例,其中误诊的34例,现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误诊病例简介一、因头晕或眩晕为主要症状,头痛较轻,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而误诊为缺血性脑血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将103例SAH患者分为老年组(70例)和非老年组(33例),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2组患者在起病形式、首发临床症状以及首次就医的误诊率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老年SAH的起病形式和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因此导致延缓就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6.
以眩晕为首发表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多发病急骤,随着CT的普遍应用,临床诊断多无困难,但以眩晕为首发表现的SAH较为少见.我们在临床曾遇到以眩晕为首发表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或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到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引起。针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笔者在工作中逐渐总结出一套治疗方法,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小玲 《内科》2009,4(1):66-6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是神经内科多发病之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5%左右,SAH再出血是急性脑卒中致命的并发症,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危险因素。为了解SAH再出血的诱发因素,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孟祥靖  郭建  李相坤 《山东医药》2010,50(2):108-10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所致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80%-85%为脑动脉瘤破裂(aSAH)所致,aSAH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45%。  相似文献   

20.
72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与辅助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蛛网膜下腔出血管(SAH)的临床表现多样,发病后不同时期头颅CT及脑脊液(CSF)检查结果差异较大,容易漏诊及误诊.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我院收治72例>60岁的SAH患者.现对其临床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