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膜原浅析     
膜原,又称募原,其称始于《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相似文献   

2.
“膜原——三焦门户”说源于清代名医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他说 :“膜原者 ,外通肌肉 ,内近胃腑 ,即三焦之门户 ,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邪由上受 ,直趋中道 ,故病多归膜原”。还指出湿热病邪十之八九由口鼻而入 ,多归于膜原 ,膜原是湿热病初起邪气潜伏之所。邪在膜原是邪毒初起 ,客于半表半里的阶段。尽管历代医家对膜原、三焦的概念存在争议 ,但其证候确属客观存在。《内经》最早提出膜原之名 ,如《素问·疟论》曰 :“其间日发者 ,由邪气内薄于五脏 ,横连膜原也”。又《素问·举痛论》曰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 ,膜原之下 ,血不得散”。从以…  相似文献   

3.
“自我指针保健法”概述安仁县第二人民医院(423600)周邦生主题词针灸疗法,@指针1指针源流《素问·举痛篇》:“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气血散,故按之痛止”。《灵枢·背腧篇》:“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  相似文献   

4.
试论募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募原”这个名辞导源于《内经》,如《素问·举痛论》记载:“寒气客于小肠募原之间。”关于募原二字,全元起以“募作膜”,太素、巢元方亦然。故后人多以全元起等氏的意见而写作为膜原,因而募原与膜原通用。至明·吴又可对温病的病理学说以及治疗法则无不本诸膜原。但古人对募原在机体的布局,生理的功能、病理的反应未加归纳在一起,皆散见于各个文献  相似文献   

5.
病在膜原的辨正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膜原又名募原 ,早在《内经》中就有对膜原这一术语和邪入膜原的记载 ,如《素问·举痛论》中有“寒气客于肠胃之间 ,膜原之下。”王冰注曰“膜 :膈间之膜 ,原 :膈肓之原也。”膜原泛指胸膜与膈肌之间的部位 ,此后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有如下论述 :“……邪从口鼻而入 ,则其所客 ,内不在脏腑 ,外不在经络 ,舍于夹脊之内……正当经胃关交之所 ,故为半表半里……即所谓横连膜原是也。”从以上所论来看 ,病在膜原最先作为病位概念提出 ,而吴又可所论 ,一方面从主观上为了说明温病与伤寒之别 ,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点明了温疫之邪为病初起时的特异…  相似文献   

6.
何谓"开达募原法"? [答]所谓“开达募原法”,就是用疏利透达募原湿浊的一种疗治方法。开达,即开泄透达之意;募原(膜原),《素问·举痛论》是指胸膜与膈肌之间部位。吴又可认为,募原,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  相似文献   

7.
正马启明主任临证30余年,临床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颇有心得,现总结如下。1历代医家认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属中医腹痛范畴。《素问·举痛论篇》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热气留于小肠,肠中  相似文献   

8.
雷氏透达膜原饮一方始见于清代医家雷丰所著《时病论》,该方以芳香化浊、理气散邪之品,共奏开达膜原、辟邪化浊之功,治疗邪伏膜原之疾患。验案以寒热往来、腹胀泛酸为主症,兼具少阳、太阴两经之病症,符合邪伏膜原之病理特点,故用是方获效。  相似文献   

9.
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期在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时发生的以下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中医称之“经行腹痛”或“痛经”,常见于婚前女性尤其是女中学生和大学生。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素问·举痛论》曰“……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中医推拿学认为,经行腹痛的发病机理是“不通而痛”,而治疗原则就是“通则不痛”;“按能通血脉”、“按也最能通气”,故以按(按揉)法治疗气滞血瘀或寒湿凝滞的实证痛经;“缓摩为补”、“轻推,顺推皆为补”以及“以通为补”,故以摩法和推法(平推法或擦…  相似文献   

10.
《内经》中"募原"二字,全元起改为了"膜原",导致后世望文生义,把"募原"理解为膜状组织的总称。通过对《内经》中相关经文的分析,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以及前贤治疗邪伏募原疾病的方法,笔者认为"募原"不是膜状组织,而是肠胃外静脉丛。  相似文献   

11.
对痛证的基本病理,历来许多医家常以"不通则痛"加以解释,尤其近几年来随着对活血化瘀等法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不通则痛"之说更被广大医者所采纳和接受,并以此作为临证之指南,论理之依据.但根据祖国医学理论,我们认为单以"不通则痛"作为全部痛证的基本病理尚有不足之处,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一、"不通则痛"不能概括痛证的全部病理"不通则痛"作为痛证的基本病理之一由来已久,早在《内经》就有这方面的论述,特别是《素问·举痛论》所述甚详.但从所述来看多属实证.如"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相似文献   

12.
1病因、病位、病机的探讨膜原之词首见《内经·疟论》,其言:“邪气内薄五脏,横连膜原.”吴又可《温疫论》首揭湿秽时疫之病“邪伏膜原”之旨,其云:“邪自口鼻而入,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内经所谓横连募原是也.”其后,温病学家续畅其意,如叶天士云:“时令湿热之气,触自口鼻”则“募原先病”,由募原分布三焦;薛生白云:“湿热之邪……邪由上受,……病多归膜原”,“湿热阻遏膜原”;俞根初云:“所伏之邪,在膜原则……病多湿温”,何连臣云:“凡湿火疟……其邪必伏于膜原.”.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的遣方用药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王祥礼,王翠萍1寒居中焦寒邪之为病,虽有内寒与外寒之分,但总因寒为阴邪,易伤人之阳气,寒性收引凝滞气机,故易出现筋脉拘挛而导致胃脘疼痛。《素问·举痛论》云:“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  相似文献   

14.
赵自立 《天津中医药》1993,(6):48-48,44
一、募穴之意义徐灵胎:“募音暮,气所结聚处。”张介宾:“募为脏气结聚之所。”滑伯仁:“募犹募结之募,言经气所聚于此也。”总上所说,徐氏所言气之所聚结之处。而张氏认为是脏气结聚之处,张氏所言脏亦包括腑,此处为简言。而滑氏认为经气所聚于此,此说对后世颇有影响。现在以历代文献加以论证:(1)《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腹暴满,按之不下,取太阳经络者,胃募也。”《素问·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以胆募俞。”此处胃与胆均为之腑。故内经以脏腑之气聚结处为募穴。(2)《难经·十七难》:“五脏募皆在阴。  相似文献   

15.
岳尚斌 《河南中医》2005,25(1):58-58
慢性胃炎是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以胃脘部的绞痛、刺痛、灼痛、胀痛、隐痛、钝痛为主要症状 ,主因有虚寒、郁火、气滞、血瘀、伤食、蛔积等。《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太阳之胜 ,凝粟且至 ,寒厥不利 ,则内生心痛”、“太阳之复 ,厥气上行 ,心胃生寒 ,胸膈不利 ,心痛脾满”。表明太阳寒水气胜 ,寒凝气滞 ,发为胃痛。《素问·举痛论篇》又云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 ,膜原之下 ,血不得散 ,小络引急故痛”。“寒气客于肠胃 ,厥逆上出 ,故痛而呕也”。均阐明了寒邪入侵引起气血壅滞不通而作痛的机理。胃痛其因虽多 ,但十居六七因寒而生。笔…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学所称的急腹症,就其病变脏器而言,大致包括胆、胃、大肠、小肠以及子宫等,多为六腑的病变。六腑的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满而不实”、“以通为用”、“以降为和”。若六腑病变则气血乖违,通降机能失职,当泻不泻,当动不动,出现“不通则痛”的病象。故“不通”是急腹症病机方面的普遍性,而腹痛则是症状方面的共同点。中医古籍中,虽无急腹症之称,但有关急腹症的病因病机却早有记载,如《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募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又说:“热甚则肿。”  相似文献   

17.
关于“痛”的病机,《内经》作了诸多精辟论述,笔者不揣浅陋。纳之如下,以见教于同道,并利于学者之清淅耳。一、脉络缩(足卷)致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寒主收引,可使脉络缩(足卷)绌急,血运受阳,肌肉拘挛,牵引络脉,而发生疼痛。这种痛往往来势急,性较强烈,得热则易缓解,重感于寒则痛增,即“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当伴有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时癌变机率增加,因而受到广泛重视。本院唐旭东教授师从董建华院士等名老中医,对运用失笑散辨证治疗CAG血瘀证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唐师相关经验介绍如下。1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CAG与血瘀密切相关。《素问·举痛论篇》即指出"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认为"胃  相似文献   

19.
推拿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代称为按摩、按(足乔),属中医学外治的范畴。《素问·举痛论篇》:“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如肿、如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作为医疗保健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字学知识对"膜原"与"募原"的字形、字义与涵义进行分析.指出<内经>对于"膜"、"募"二字选用所依循的规律,对深入探讨膜原的形态与功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