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脾之阴阳属性,多年来争无定论。从脏腑阴阳之定义、脾之生理功能、脾之病理表现来论述脾之阴阳属性,指出"脾阴胃阳"乃古人根据脏腑、阴阳特性,对脾在组织结构上的一种归类;而在生理功能上,脾以阳为主,在病理表现上,脾以阳不足为主。旨在以脾"体阴而用阳"的特点来指导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并强调要用辩证的观点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来确定脾之阴阳属性。  相似文献   

2.
论中医阴阳学说的不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对称”是相对于“一分为二”的“对称”而提出来的。自从“一分为二”领哲学学术潮流之首以来,以其巨大的影响力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中医学也不能例外。几乎中医学所有的教课书,都将“一分为二”列为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规律之一。明人张景岳《类经图翼医易》中的“...  相似文献   

3.
讨论五脏阴阳与阴阳学说之关系,必须对五脏阴阳的基本概念有一个较正确的认识。关于五脏阴阳的概念,目前中医界尚有不同看法,如说“五脏之阴为物质,五脏之阳为功能”,把本来具有不同作用的两类物质说成是一回事,这对初学者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也有碍对脏象本质的探讨。对五脏阴阳概念的认识,首先要确认五脏阴阳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之阴是物质,五脏之阳也是物质,是具有不同作用的两类物质。五脏的形态结构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而五脏  相似文献   

4.
先秦两汉时期《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之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发展完善,至清代而臻于成熟。作为一种有系统理论和诊疗体系的传统医学,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在世界医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但时至今日,西方医学在医疗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学术界对中医学术产生了种种疑惑,中医自身也陷入了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5.
林龙  王雄文 《新中医》2012,(12):162-164
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多样,但尚缺乏理想效果。恶性肿瘤的中医药辨证论洽越来越受到关注。发挥中医学整体观念,辨治恶性肿瘤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虽然所有恶性肿瘤都有相类似的临床表现和形态结构、代谢特点、生长与扩散等生物学特征,中医学界至今却未有关于恶性肿瘤的阴阳属性的定论,  相似文献   

6.
简论五脏精气阴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内经》中有关精、气、阴阳的概念,对现行的五脏气血阴阳理论的不足之处作了评论,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五脏主藏精,精化为气,精与气皆可分阴阳等基本观点,重构了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以较确切地表达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临床证型,为脏腑证型的规范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姜洪玉 《山西中医》2009,25(3):33-34
分析《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关于五藏阴阳的论述,认为“肺为阳中之太阴”、“肾为阴中之少阴”有错讹之处;其原因为传抄失误造成;所论五藏阴阳属性是指与四(五)时的关系而言,而与十二经脉、五藏的位置无关;应改为肺为阴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相似文献   

8.
9.
根据《内经》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对蛋白尿四时发病之病机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医案阐述从四时五脏阴阳论治蛋白尿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分析《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关于五藏阴阳的论述,认为“肺为阳中之太阴”、“肾为阴中之少阴”有错讹之处;其原因为传抄失误造成;所论五藏阴阳属性是指与四(五)时的关系而言,而与十二经脉、五藏的位置无关;应改为肺为阴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相似文献   

11.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睡眠及失眠的详细论述。如《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这种阴阳盛衰主导睡眠和觉醒的机制,是由人体阳气入里出表的运动来决定。如果阳气主动运行受到影响,引起机体阴阳失和,就会产生失眠,诚如《灵枢·大惑论》所谓:“卫气不得入于阴,长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盛,故目不得瞑。”所以,失眠的治疗大法应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而其“所在”主要在五脏,因此,补虚泻实,因势利导,扶助正气,  相似文献   

12.
五脏阴阳辨证古今运用浅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家玮  王峰  王岭 《中医杂志》2007,48(3):197-199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五脏阴阳辨证理论的核心在于,五脏六腑是人体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物质基础,人体的健康与否取决于五脏功能活动的是否正常,而五脏功能活动的是否正常取决于五脏阴阳的是否平衡。自《内经》以后,五脏阴阳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辨证思维模式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迄今为止,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14.
温伟强  战晓农  余卫华 《新中医》2007,39(9):100-100
中医藏象学说是在天人相应的思想指导下建构起来的。《内经》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体脏腑、气血、经络深藏于体内,但可显象于外,通过已知的自然现象去推知隐蔽的内脏功能。所谓"藏象"即指藏于内、象于外。根据外在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于自我生存的环境有这样一个认识 :世间任何一事物都具有其存在性、个体性、封闭性、复合性和可分性。我们在探讨这一认识时 ,进一步发现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不但具有以上特性 ,同时又始终存在着至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东方文化认为是阴、阳、中 ,而西方文化认为是负、正、零。中和零既是一个事物的诞生地 ,又是一个事物完成一次循环发展过程的终结地。在人类目前所能认识的自然界中 ,无论是宏观的或是微观的事物 ,无不遵循着这一自然法则。人类文化作为一个宏观的整体 ,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自然法则。我们发现 ,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始终…  相似文献   

16.
泄泻作为消化科疾病,其慢性发作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杨小军教授基于阴阳辨证及五脏一体观,认为慢性泄泻多因阳气不足,温煦、固涩无力致水湿代谢失常、肛门失守、浊阴外泄.病位上,五脏为整体,魄门为五脏使,慢性泄泻可因五脏功能不调所致,不单责之于脾,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肝气失调木乘其土、肾虚(火衰)火不暖土为其主因,且以肾阳不足为...  相似文献   

17.
《内经》五脏阴阳区分的内涵及临床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脏象学说中,总体上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然而,就五脏而言,同样可区分为阴脏阳脏.这种区分形式不仅在理论上表明脏腑特性之不同,而且对临床五脏病的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此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吴成长 《中医药学刊》2004,22(2):314-315
在脏象学说中,总体上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然而,就五脏而言,同样可区分为阴脏阳脏。这种区分形式不仅在理论上表明脏腑特性之不同,而且对临床五脏病的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此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王圆圆  李娜  张青 《中医杂志》2014,(15):1271-1274
"癌毒"是区分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物的关键所在,对于中医肿瘤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研究癌毒的属性可使恶性肿瘤的治疗有的放矢。中医认为,癌变过程与机体阴阳失衡密切相关;从阴阳角度看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变化为元阴元阳失衡所致;从癌毒的表现特征判断其阴阳属性具有两面性。根据癌毒属性这一关键点,认为恶性肿瘤治疗上的重点不但要抑制邪毒,更要调理气血阴阳,促使癌毒"改邪归正",逐渐使机体趋于阴平阳秘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张景岳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由此可见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五脏之阴阳根于肾,即肾阴和肾阳是各脏腑阴阳的根本,肾阴可以滋生五脏之阴,肾阳可以产生五脏之阳。所以,无论五脏的阴虚或阳虚,日久皆会导致肾阴或肾阳的虚衰,故应从补肾之阴阳作为“治病求本”的大法,可以指导临床病证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