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针对牙科畏惧症患儿的特点探讨对患儿开展行为管理可以使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方法:210例畏惧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不同的行为诱导方法。对照组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式行为诱导方法,实验组采用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强化行为诱导的方法,比较2组患儿对治疗的配合程度。结果:采取不同的行为诱导方法后,实验组配合治疗程度Ⅰ级的患儿有22.4%,而对照组为49.5%,实验组配合治疗程度Ⅱ级的患儿有63.6%,而对照组为16.5%,实验组配合治疗程度Ⅲ级的患儿有14.0%,而对照组为34.0%,2组间不同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行为诱导明显优于传统式行为诱导的方法。结论:强化行为诱导方法可有效地减轻畏惧症患儿的恐惧心理,并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中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82名接受窝沟封闭治疗的6~8岁儿童,随机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采用Veerkamp牙科畏惧症评价标准评价初诊和复诊时心理诱导效果,比较两组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诱导组与对照组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诱导组在两次就诊过程中畏惧程度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医疗活动中心理诱导对减少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现明 《海南医学》2002,13(5):72-72
儿童有害怕甚至拒绝牙科诊疗的行为 ,这是由于儿童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消除这些不利的诊疗行为 ,达到完成诊疗目标的方法就叫诊疗行为诱导技术[1] 。作者于 1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10对 4 0 0例初诊 3~ 8岁牙科疾病患儿采用诊疗行为诱导技术 ,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10月到口腔科治疗的 3~ 8岁牙科初诊患儿 4 0 0例。男 180例 ,女 2 2 0例。1 2 资料分类根据患儿在治疗时表情关询问家长该小孩在家平时表现将患儿分为 2类 ,第 1类 :安静合作型 ,表现为性格温顺 ,在家较听话 ,不拒…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儿童患者在有医患交谈与无医患交谈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治疗的合作情况。【方法】将120名儿童分为甲组(10-12岁),乙组(7-9岁),每组再随机分为A、B、C 3小组,A组医生不与患者直接交谈,B组医生与患者简单交谈,C组医生与患者耐心交谈并简单示范。以Venham's Clinical Rating of Anxiety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为判定标准,对儿童进行口腔治疗的心理及合作情况各评出一个等级分数。【结果】直接谈话组与不直接谈话组间患者的合作程度有明显区别(P〈0.01),不同年龄组间患者的合作程度也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儿童在进行口腔治疗时有医生与其交谈,对降低其牙科恐惧及增加其合作程度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5.
儿童对于牙科治疗的畏惧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这种畏惧心理常常导致患儿的病牙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儿童的口腔健康水平。为了寻找能够帮助患儿克服畏惧心理的方法,本院口腔科儿童牙病门诊在就诊者中随机筛选出具有牙科畏惧心理的患儿,在治疗中采用儿童综合护理,比较了护理前后患儿的心理变化,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筛选及评价标准依据改良儿童畏惧调查量表-牙科分量表(CFSS-  相似文献   

6.
医患间交谈对儿童治疗合作程度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儿童患者在有医患交谈与无医患交谈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治疗的合作情况。【方法】将120名儿童分为甲组(10-12岁),乙组(7-9岁),每组再随机分为A、B、C 3小组,A组医生不与患者直接交谈,B组医生与患者简单交谈,C组医生与患者耐心交谈并简单示范。以Venham's Clinical Rating of Anxiety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为判定标准,对儿童进行口腔治疗的心理及合作情况各评出一个等级分数。【结果】直接谈话组与不直接谈话组间患者的合作程度有明显区别(P〈0.01),不同年龄组间患者的合作程度也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儿童在进行口腔治疗时有医生与其交谈,对降低其牙科恐惧及增加其合作程度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7.
讲示做诱导法对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淑芳  邓敏 《右江医学》2007,35(3):293-294
目的探讨讲示做诱导法(tell,show,do,TSD)对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方法用Corah's牙科畏惧症评分法(Coarah's dental anxiety scale,CDAS)筛选出148例3~6岁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TSD法作行为诱导后进行牙科诊治,对照组采用常规法进行牙科诊治,分别记录CDAS评分。结果实验组CDAS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TSD法对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缓解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特指牙病患儿在牙科治疗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状态,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抗拒治疗的现象。DF对于医师进行有效诊治的影响较大,本研究通过研究医师行为干预对于患儿诊疗表现的影响,来探讨一种有效缓解DF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3岁~14岁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儿童牙科畏惧症产生原因,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方法: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采用不同的教育诱导方法,并根据他们的合作程度进行分级。结果:年龄及性别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口腔科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患儿进行治疗时,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帮助患儿克服畏惧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为分析诱导法对儿童口腔初诊治疗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口腔科初诊患儿3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法治疗,诱导组给予行为分析诱导法治疗。应用儿童牙科畏惧调查表(CFSS-DS)评估所有患儿恐惧情况,Frankl儿童行为分度法评估患儿配合程度。结果诱导组恐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诱导组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为分析诱导法可有效降低口腔科初诊患儿恐惧情绪,提高患儿初诊配合程度。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儿童保健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婴幼儿保健门诊的应用。方法儿科门诊行健康体检的42d足月婴儿126例,随机分为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组(指导组)64例和常规保健组(常规组)62例。指导组由儿童保健医师对其家长进行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培训,并由家长对其孩子加以实施;2组婴幼儿均行常规保健指导。2组婴幼儿于生后9,12,18,24个月采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婴幼儿智力量表(CDCC)行发育商测试,并行体格发育等级评定。结果指导组于生后9,12,18和24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高于常规组;体格发育主要指标(身长、体质量)高于常规组,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可促进婴幼儿行为、智能发育及体格发育;能早期发现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偏离情况,便于早期干预,降低偏离率。将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纳入儿童保健门诊常规工作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631名武汉市某保育院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龋患率(74.3%)及龋均较过去有大幅度的升高,应引起重视。另外对患龋齿位、龋齿的好发部位、龋损程度以及治疗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牙病治疗中对恐惧、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门诊就诊的4-6岁学龄前龋齿儿童368例,分为干预组(n=186)和对照组(n=182),干预组进行治疗前、中、后综合心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音乐疗法、行为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牙科治疗。于干预前、龋齿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进行牙科畏惧(CDAS)评估、合作度(ICC)评估及心率测量。结果牙病治疗期儿童存在畏惧情绪,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CDAS、ICC评分及心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干预组CDAS评分(11.35±4.31)明显低于对照组(14.27±5.23)(P〈0.01);干预组治疗前ICC评分(2.8±1.3)、治疗中ICC评分(2.9±2.1)均低于对照组(4.2±2.5,5.1±2.8)(P〈0.01);对照组治疗中心率(104.5±15.8)、治疗后心率(97.5±14.7)明显高于干预组(90.1±17.9,88.9±11.4)(P〈0.01),干预组治疗后心率(88.9±11.4)较治疗前(90.1±17.9)减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明显降低牙病治疗期儿童的恐惧、焦虑情绪,减缓心率,提高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14.
张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489-1490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胶原酶定位注射构建脑出血大鼠模型,然后给予G-CSF腹腔注射连续5d,通过肢体置放实验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给予G-CSF的大鼠肢体置放实验评分明显高于未给药组。结论:G-CSF能够促进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永修县4~19岁幼托儿童和中小学生3263名龋病调查。结果45.79%的人患龋病,且全部龋牙中93.82%未治疗,仅1.60%填补。在恒牙列中,下颌第一磨牙患龋数为龋齿总数的一半左右,而全部磨牙龋占总数的80%以上。本文讨论了龋齿与年龄、性别、牙位和牙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牙齿不同部位之间、易患龋牙与非易患龋牙之间牙釉质表面氟浓度有无差异。方法 收集上海、北京和深圳3个地区儿童的下颌乳中切牙45颗,并利用微样酸蚀法分析乳牙釉质表面氟元素的分布。结果 氟浓度从釉质表面到内部有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牙磨耗是牙齿丧失氟的重要元素,未发现釉质表层氟浓度与龋蚀指数(CSI)、龋补牙数(dft)有相关性(P>0.05)。结论 乳牙釉质表面氟浓度与患龋状况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在婴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套早期干预方法通过指导家长对实验组实施,分别在3个月、6个月时进行格体生长和行为发育的评估,另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重、身长、头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的5个能区行为发育商均值都高于对照组,除3个月的语言能区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干预在婴儿早期就能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但对促进高危儿的体格生长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贵阳市两所幼儿园 6 19名 3~ 6岁儿童的龋齿患病情况及相关龋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方法 :对患者母亲文化程度、吃甜食、刷牙情况与患龋率进行了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被调查对象随年龄增长 ,患龋率增加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三个危险因素在回归分析中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龋齿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喜甜食、不注意口腔卫生是导致儿童患龋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综合十预减轻子宫切除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将360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0例。对照组按子宫切除手术进行常规术后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指导、认知行为疗法、按摩、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措施,术后7d采用Prince-Henry评分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