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2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康莱特组及莪术油小、中、大剂量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干预治疗4周,第8~14周分4批处死动物,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标本中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各试验组不同类型乳腺组织中VEGFmRNA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阳性率呈递增趋势。非典型增生乳腺组织中,各干预组VEGF mRN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P0.05)。各干预组的VEGF mRNA阳性细胞阳性率均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P0.05),莪术油组低于康莱特和三苯氧胺组(P0.05)。对VEGF mRNA表达阳性的非典型增生标本,莪术油大剂量组VEGF mRNA阳性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莪术油能够有效的降低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前病变组织中VEGFmRNA表达强度,抑制血管生成,可能是其阻断乳腺癌发生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Ki67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Ki67的表达,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2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康莱特组及莪术油小、中、大剂量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干预治疗4周,第8~14周分4批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及Ki67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各试验组不同类型乳腺组织中Ki67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阳性率呈递增趋势。非典型增生乳腺组织中,各干预组Ki67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P〈0.05)。各干预组的Ki67阳性细胞阳性率均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P〈0.05),莪术油组低于康莱特和三苯氧胺组(P〈0.05)。对于Ki67表达阳性的非典型增生标本,莪术油大剂量组Ki67阳性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莪术油能够降低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可能是其阻断乳腺癌发生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西黄丸对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干预作用及机制。48只健康雌性大鼠随机选8只设为空白组,其余40只采用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联合雌、孕激素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他莫昔芬组(1.8 mg·kg-1·d-1)以及西黄丸低(0.3 g·kg-1·d-1)、中(0.6 g·kg-1·d-1)、高(1.2 g·kg-1·d-1)剂量组。给药30 d后,HE染色观察内脏、乳腺组织病理变化,计算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 E2)、孕酮(progesterone, 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消癖系列口服液对乳腺癌前病变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其阻断或逆转乳腺癌前病变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 1,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联合雌孕激素序贯法复制大鼠乳腺癌前病变模型,观察消癖口服液组、他莫昔芬组和模型组大鼠乳腺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 消癖口服液可降低乳腺癌前病变大鼠的乳腺癌发生率,显著降低大鼠乳腺癌前病变组织的MVD值,但对VEGF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消癖系列口服液能抑制大鼠乳腺癌前病变组织内血管的生成,从而阻断大鼠乳腺癌前病变的发展,但这并不是通过抑制VEGF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C-erbB-2、P53的表达,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2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康莱特组及莪术油小、中、大剂量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干预治疗4周,第8至14周分4批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及C-erbB-2、P5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各试验组不同类型乳腺组织中C-erbB-2、P53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非典型增生乳腺组织中,各干预组C-erbB-2、P53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P0.05),莪术油组低于康莱特组(P0.05)。结论:莪术油能够降低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癌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阻断乳腺癌发生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康莱特组及莪术油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第10周进行干预治疗,第14周进行病理学、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疾病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增高(P〈0.05),乳房微循环灌注量降低(P〈0.05);莪术油组大鼠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降到接近空白组水平,微循环灌注量恢复到空白组水平,与病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莪术油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康莱特组及三苯氧胺组(P〈0.05)。结论:莪术油可改善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增加乳房的微循环灌注量,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莪蚕健胃方调控胃癌前病变大鼠HIF-1ɑ、VEGF蛋白及其mRNA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雄鼠分为正常组5只,造模组55只。用MNNG、脱氧胆酸钠等刺激24周制作胃癌前病变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5组,包括模型组,维甲酸组、莪蚕健胃方(8.05g/kg组、16.10g/kg组、32.20g/kg组),每组10只,给药16周后处死取材。观察大鼠病理组织,进行MVD计数,以及HIF-1ɑ、VEGF蛋白和mRNA的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的MVD值和HIF-1ɑ、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且随异型增生程度加重而增强(两两比较P0.05)。HIF-1ɑ蛋白及mRNA、VEGF蛋白及mRNA与MVD的相关系数r依次为0.742,0.621,0.770,0.690,所有P0.01。在MVD值、HIF-1ɑ、VEGF二者蛋白和mRNA的表达方面:与模型组比较,除莪蚕健胃方8.05g/k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其表达。与维甲酸组比较,莪蚕健胃方16.10g/k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20g/kg组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1)胃癌前病变组织中血管生成活跃,MVD及HIF-1ɑ、VEGF的蛋白与mRNA呈现高表达,且随异型增生程度加重而增强。(2)胃癌前病变组织中HIF-1ɑ、VEGF的蛋白和mRNA与MVD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参与了血管生成。且HIF-1ɑ与VEGF在蛋白水平上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在蛋白层面与血管生成有协同作用。(3)莪蚕健胃方可抑制胃癌前病变的血管生成,可能是通过削弱HIF-1ɑ、VEGF基因的转录及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的。其作用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VEGF在胃黏膜腺体萎缩及肠化不同程度中的表达情况,探索VEGF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筛选我院胃癌前病变患者1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62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萎缩三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56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肠上皮化生三组。将胃黏膜活检标本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进行VEGF指标检测。结果:1.VEGF在不同胃黏膜组织中、不同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及不同胃黏膜腺体肠化程度中组间阳性表达率具显著性差异,P0.01,VEGF在不同胃黏膜组织中免疫组化染色逐渐增强。结论:VEGF在胃癌前病变中呈过度表达,VEGF的表达随胃黏膜腺体萎缩及肠化的加重逐渐增强,VEGF参与了胃癌前病变及PLGC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邓卫芳  裴晓华 《河南中医》2020,(9):1360-1364
目的:观察消乳散结胶囊对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乳腺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受体4(cxcchemokin receptor 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用二甲基苯蒽(dimehylpheny lanthracene,DMBA)结合慢性不可预见应激行为制备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痰凝证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给予蒸馏水10 mL·kg-1灌胃;西药组大鼠给予枸橼酸他莫昔芬水溶液1.8 mg·kg-1灌胃,中药组大鼠给予消乳散结胶囊水溶液0.324 g·kg-1灌胃,连续灌胃30 d。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E2)变化情况,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VEGF、CXCR4 ...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乳腺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及MVD计数的角度探讨乳移平抑制不同乳腺癌肺转移的机理及模型间的差异。方法对BALB/c(SPF级)裸鼠和津白Ⅱ号(TAⅡ)小鼠分别采用人乳腺癌肺高转移细胞株MDA-MB-435和小鼠乳腺癌细胞株MA-891原位接种造模,随机分为乳移平组、环磷酰胺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4周后脱颈处死,称量记录瘤重,计算瘤重抑制率,计数肺转移结节数;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计数MVD。结果乳移平具有明显抑制不同乳腺癌肺转移模型肿瘤生长和降低肺转移发生的作用,可以降低不同模型肿瘤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MVD数量,其中以对MDA-MB-435模型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乳移平对不同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均表现出抑瘤和抗转移作用,但对各模型的敏感性不同;乳移平对肿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和降低MVD计数、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与其抑制肿瘤肺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芪莲舒痞颗粒(QLSP)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雷尼替丁加饥饱失常的方法,造成大鼠CAG癌前病变气虚血瘀证病结合的模型。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变化。结果:胃粘膜癌前病变存在血管生成因子表达,而且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P〈0.05)。QLSP组能明显抑制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和分泌,并且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芪莲舒痞颗粒能明显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此研究对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康莱特组及莪术油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第10周进行干预治疗,第14周进行病理学、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疾病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增高(P<0.05),乳房微循环灌注量降低(P<0.05);莪术油组大鼠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象黏度、还原黏度降到接近空白组水平,微循环灌注量恢复到空白组水乎,与病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莪术油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康莱特组及三苯氧胺组(P<0.05).结论莪术油可改善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增加乳房的微循环灌注量,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VEGF表达及生成的调节因子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亦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或血管调理素(Uasculotropin),是一种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近年来VEGF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受到重视,并开展了较多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组织VEGF表达上调,以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是肿瘤产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极为关键的步骤。近年来在VEGF方面的研究有许多有意义的发现,本文主要探讨VEGF表达及生成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莪术油通过hTert作为下游靶基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端粒酶活性及DNA损伤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以300μg/mL莪术油处理MCF-7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绘制生长曲线,筛选最佳药物处理时间。于加药后48 h,实时定量RT-PCR检测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表达水平、TRAP Assay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收集加药前以及加药后24,48,72 h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反应相关53BP1蛋白水平。结果莪术油处理的MCF-7细胞24 h后增殖活力开始降低,至48 h生长明显减缓,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加药后48 h,hTert表达水平降低为对照细胞的2.43倍(2-△△Ct),TRAP Assay结果显示端粒酶活性降低为对照细胞的2.27倍,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莪术油处理的细胞53BP1蛋白磷酸化水平自转染24 h后开始升高,至48 h左右达到高峰,至72 h时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莪术油可以hTert作为下游靶分子,通过调控端粒酶活性及DNA损伤反应,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金贝乳康片对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对照组(15只)、模型组(20只)、金贝乳康片组(20只).用二甲基苯蒽(DMBA)联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计应激及冷水刺激应激制备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模型.金贝乳康片组给予金贝乳康片水溶液灌胃1.5g/kg,其余各组予生理盐水.30天后腹腔取血并采集乳腺织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EL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雌二醇(E2)及孕激素(P)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一系列生物表征变化,且CORT水平明显升高(P<0.05).金贝乳康片组大鼠肉眼可见肿瘤发生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病理以一般增生为主,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血清CORT、E2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水平略有升高(P<0.05). 结论 金贝乳康片可降低肝郁肾虚证模型组大鼠肉眼可见肿瘤发生率,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病理变化向一般增生转变,调节大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黄丸浸提液对人乳腺癌癌前病变细胞株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癌前病变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不同剂量西黄丸浸提液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细胞活性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西黄丸浸提液引起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TOR与VEGF蛋白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西黄丸浸提液10%、15%、20%浓度组及他莫昔芬组的细胞生长OD值减少,G_0/G_1期细胞数量比例增高,S期、G_2/M期细胞数量比例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mTOR与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或P0.05)。结论:西黄丸浸提液可抑制乳腺癌癌前病变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信号分子mTOR与VEGF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加热回流的方法提取蓝萼香茶菜中二萜类物质,测定其含量,研究二萜类物质对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证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层分组为正常组、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组、模型组、蓝萼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用二甲基苯蒽(DMBA)结合慢性不可预见应激行为制备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证模型,造模结束后,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生物表征变化及病理变化验证模型。蓝萼组给予二萜类提取物水溶液5 mg·kg-1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10 m L·kg-1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30 d。30 d后,记录各组大鼠肉眼可见肿瘤的发生情况;腹腔取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孕激素(P)水平;采集乳腺织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提取得干燥品质量2.162 g,干燥品中二萜类质量分数为26.35%。与模型组比较,蓝萼组血清中E2,P水平明显降低(P0.05),乳腺组织中VEGF,CXCR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蓝萼香茶菜二萜类物质有可能通过抑制VEGF,CXCR4蛋白及mRNA表达,抑制血管生成和趋化因子受体表达,调节大鼠激素水平,从而抑制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癌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不同品系大鼠乳腺的病理改变,探讨造模的成模规律及成功率,建立可靠的乳腺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方法:随机抽取42只SD大鼠和10只wister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2只)、SD模型Ⅰ组(15只)、SD模型Ⅱ组(15只)和Wister模型组(10只),采用DMBA10mg/100g一次性灌胃造模,动态观察大鼠乳房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SD模型Ⅱ组大鼠在第9周出现肉眼可见肿瘤,wister大鼠未发现;空白对照组全部为正常乳腺,SD模型Ⅰ组、SD模型Ⅱ组、Wister模型组的乳腺癌癌前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5%、40%、22.2%,SD模型Ⅱ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乳腺癌发生率分别为8.3%、10%、0,SD模型Ⅱ组与SD模型Ⅰ组比较无差异,较Wister模型组发生率高(P〈0.01)。结论:DMBA可诱导SD大鼠乳腺增生及癌变,造模10周后出现乳腺癌癌前病变,成功率优于wister大鼠,是癌前病变实验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新加良附方影响小鼠肝癌组织VEGF与MVD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新加良附方对小鼠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影响.方法 建立移植型小鼠肝癌H22实体瘤模型后,分别取模型对照、环磷酰胺(CTX)对照及新加良附方大、中、小剂量5组肿瘤组织.以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VEGF、MVD表达.结果 新加良附大、中剂量可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TX对照组比较,新加良附大、中、小剂量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加良附中剂量组能降低MVD,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加良附方抑制小鼠肝癌生长可能与下调VEGF、MVD,表达有关.初步表明新加良附方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阳和化岩汤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以及对ki67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9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和化岩汤组、散结化痰汤组、平消片组及三苯氧胺组,每天分别采用饮用水、阳和化岩汤(组成:鹿角霜1 2 g熟地9 g肉桂6 g白芥子3 g莪术12 g山慈菇1 5 g浙贝母9 g甘草6 g)7.2 g/kg、散结化痰汤(组成:白花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栝蒌15 g半夏9 g)5.4 g/kg、平消片144 mg/kg及三苯氧胺4 mg/kg灌胃治疗4周。取大鼠乳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灰度值,q-PCR检测ki67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各治疗组一般增生与癌前病变发生率高,浸润性癌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散结化痰汤组外,其他治疗组ki67蛋白表达灰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ki67阳性率及ki67 mRNA表达除平消片组外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阳和化岩汤组比较,各治疗组癌前病变与浸润性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消片组ki67表达阳性率及ki67 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化岩汤能够部分阻断逆转乳腺癌癌变,并具有抑制ki67蛋白及mRNA表达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平消片,与三苯氧胺接近,适用于乳腺癌癌前病变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